豫劇名家都有誰?

太保推杯換大斗

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從早期的五大地域流派,到後來的各個以名家為區分的流派,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演員,自1980年河南豫劇流派調演,很多名家在上面演出,風采各異,這才有了以名家為區分的流派,這裡我就隨便列舉一些豫劇名家吧。

五大名旦:分別是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

二唐:唐玉成和唐喜成。

1980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彙報演出大會上,出現了各個流派的創始人,除了五大名旦和二唐之外,還有趙義庭、張寶英、李斯忠、劉法印、劉忠河、金德義等人。

在1961年到1963年,河南省共召開了三次“豫劇名老藝人座談會”,僅參加豫劇流派清唱音樂會和登臺演出的就有70人,當然,他們不能說都是名家,但是裡面也有不少,很有名的豫劇演員,名單如下:

豫劇在清朝咸豐到光緒年間,還出現了18位鼎鼎有名的豫劇藝人,被人稱為“十八家國公”,分別是老生行當的老盛三、劉喜連、張妞、張慶貴,花臉行當的李合群、況青雲、老慶和、鮑公義、李留柱,旦行的張小元、列燦柔、老百合、紀喜來、大銀成,醜行的老趙妞、唐誠、黃清成以及小生行當的鄭金城。

此外,還有民國年間豫西的“四大名旦”張慶官、翟彥身、萇江、燕庚(均為男旦)、與陳素真和常香玉並稱“三鼎甲”的司鳳英。

三張一週:張福壽、張同慶、張小乾、周海水。

三張一郭:張崇儒、張金山、張伯讓、郭世廣。

杞縣三亭:陳玉亭、劉金亭、程蘭亭。

沙河調三少:李家玉、易湘山、王仲華。

開封四雲:閻彩雲、時倩雲、賈璧雲、林黛雲。

沙河調淮北三傑:朱季雲、王登科、顧錫軒。

東蔣西樊:蔣心惠、樊粹庭。

二賈:賈寶須、賈福正。

豫劇五杆旗:唐玉成(紅旗)、黃儒秀(黃旗)、陳素花(藍旗)、花桂榮(花旗)、劉玉梅(白旗)。

常氏兄弟:常金廂、常金榮、常金生、常金玉。

曹縣三張:張桂蘭、張玉霞、張桂花。

城關局戲三朵花:秦大花、王大花、陳春花。

豫劇三大名醜:高興旺、魏進福、牛得草。

板胡三秀:殷自力、高家平、王大長。

以上差不多就是豫劇的一些名家了,鑑於一些原因,我並未將現在還比較年輕的、經常在舞臺上演出的豫劇演員放在裡面。另外,由於名號的不同,一些演員也有所衝突,大家見諒。


戲曲說

這個問題問的真心不是一般的大,想回答都不知從何說起,我就簡單分幾塊來說下吧:

第一部分:六大名旦:常陳崔馬閻桑

常就是常香玉大師了,曾在抗美援朝時捐贈過一架飛機,提出過“戲比天大”,基本就是豫劇的名片,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大祭樁》、《白蛇傳》等等。常香玉大師對豫劇還有一個貢獻,就是把豫東調和豫西調結合在了一起。常香玉門下的弟子遍天下,比如虎美玲、王慧、汪荃珍、朱巧雲以及說相聲的範軍等等。



陳是陳素真,當年的豫劇皇后,陳派是正宗的祥符調,陳素真建國後曾遠走天津,後來嗓子也壞了,但聽她傳人的戲,你會發現陳派越聽越濃,代表作有《宇宙鋒》、《洛陽橋》、《三上轎》等。陳派的弟子不多,有吳碧波、田敏、關靈鳳等。

崔是崔蘭田,豫西調的代表人物,擅演悲劇,代表作有《賣苗郎》、《桃花庵》、《秦香蓮》等,弟子中最出名的是張寶英,再往下是範靜。

馬就是馬金鳳了,是六大名旦中唯一一個還在世的,馬老本是山東人,雖然後來到了洛陽,但她的唱腔卻是豫東調,唱腔很甜很圓潤。代表作有《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等。馬派的弟子我知道的不多,目前就想起來一個馬蘭,關美麗應該也是。

閻就是閻立品了,閻派的戲最出名的是《秦雪梅》,此外還有《盤夫索夫》和《藏舟》。閻派的弟子暫時想不起來,就記得梨園春上的戲迷曲躍星了。

桑是在河北邯鄲的桑振君,桑派的戲講究技巧,比如偷搶滑閃,代表作有《對繡鞋》、《白蓮花》等。桑派的弟子有苗文華、常永麗等。

第二部分:二唐

唐喜成和唐玉成,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兩人的唱腔和風格差異很大:

唐喜成用的是二本腔,《三哭殿》、《南陽關》等劇目在民間流傳甚廣。門下弟子有賈廷聚等。



唐玉成用的是大本嗓,代表作記得有《王莽趕劉秀》,主要流行於豫東地區,唐玉成的傳人很多,豫東八大紅臉王都是他的門下,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劉忠河,他的《打金枝》、《十五貫》等也是精品,基本現在生行裡說的都是唐喜成的唐派和劉忠河的豫東調。

此外還有豫西調,豫西調的老人們有胡發生等人,但都不怎麼出名,但是後起的李樹建很出名,他靠著《清風亭》、《程嬰救孤》、《蘇武牧羊》等作品創建了李派。

三、其他行當、流派

豫劇醜行裡的牛得草,也很出名,《七品芝麻官》裡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都成了名言了,牛派最火的傳人是金不換。



小生裡的王素君,代表作《必正與妙常》等。

此外還有靠著現代戲《朝陽溝》出名的王善樸、高潔、魏雲等人;任宏恩的《倒黴大叔的婚事》、《老子兒子弦子》也很出名。

此外中青一代裡的賈文龍,以及省外的章蘭、周樺等人也很有實力。


草臺班子


豫劇是一個頗具影響的劇種,如今已經成了全國性的大劇種。

她的名家那真是群星璀璨,芳華薈萃。吃餃子吃餡,看戲看旦。豫劇就有老一輩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閆立品,桑振君,建國後又出現了張寶英,虎美玲,章嵐,周樺,李金枝,王紅麗……真是名家輩出,薪火相傳,好一派豫劇風光。即使是在寶島臺灣,也還有張岫雲,王海玲這樣的豫劇大家名伶。

提起生角行當的代表,自然首推唐喜成大師,還有劉忠河,還有李樹建,這些都是我們豫劇的代表人物!

小生有王素君,王希玲,這是兩個很有建樹的小生藝術家。

自然我們也不會忘記劉法印,以及張三旺,任三印這樣的小生名流。

丑角行當自然是牛得草以及他的傳人金不換,高興旺,軒玉庭也是很受歡迎的藝術家,至於哪位倒黴大叔任宏恩也是現代戲裡的丑角翹楚。

花臉當仁不讓的就是李斯忠,吳新平,他們的藝術特色分外鮮明!


說豫劇表豫劇名家輩出,

中原人最愛這絲絃板胡。

想當年河南梆歷經寒暑,

藝人們誰沒有傷心風塵圖。

風雨中磨鍊成錚錚傲骨,

學傳統勇開拓尋找那光明前途。

他們也曾忍屈辱,

他們也曾向天哭!

他們也曾含淚舞,

他們也曾贏榮姝。

一代代粉墨登場我做主,

一段段“流水”“二八”只把胸臆抒,

投身梨園漫漫路

卻不料被無情趕離家族!

河水是琴風做鼓,

星光為燈月如燭。

三九哪怕風刺骨,

流汗吊嗓在三伏。

費心血終煉成豫劇翹楚

紅白花映襯著絕美芳殊。

豫劇皇后出祥符,

一代宗師競氍毺。

獅吼豫劇豐功鑄,

樊戲芬芳潤澤圃……

飽受坎坷心如故,

歌弦有韻莫躊躇!

豫東豫西沙河調,

三國唐宋八百出。

錦繡梨園夢今古,

中華大地芬芳馥……


荷聲茹夢

一、 豫劇名 家有:豫劇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二、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首創啞劇、豫劇混合運用,並把中國古典舞蹈融入豫劇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劇),變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三、豫劇六大名旦是中國戲曲藝術大師級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長天籟的陳門、高亢激昂的常派、韻味淳厚的崔派,大氣響亮的馬派、委婉含蓄的閻派、纏綿委婉的桑派,對豫劇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一、豫劇名家有:豫劇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二、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首創啞劇、豫劇混合運用,並把中國古典舞蹈融入豫劇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劇),變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三、豫劇六大名旦是中國戲曲藝術大師級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長天籟的陳門、高亢激昂的常派、韻味淳厚的崔派,大氣響亮的馬派、委婉含蓄的閻派、纏綿委婉的桑派,對豫劇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豫劇簡介: 1、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2、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以色列、馬來西亞、法國、巴西、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新加坡、土耳其、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歎調” ,“中國歌劇”等。 3、豫劇也是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今為中國戲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國各地方戲曲劇種中位居榜首。 開宗創派的有: 常香玉 常派 青衣、花旦 《拷紅》、《白蛇傳》、《花木蘭》等 陳素真 陳派 青衣、花旦 《宇宙峰》、《三上轎》、《洛陽橋》、《女貞花》、《春秋配》《三拂袖》等 崔蘭田 崔派 青衣、花旦 《桃花庵》、《三上轎》、《秦香蓮》等 馬金鳳 馬派 帥旦、老旦 《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 閻立品 閻派 閨門旦、刀馬旦 《秦雪梅》、《遊龜山》、《西廂記》等 桑振君 桑派 青衣、花旦 《白蓮花》、《桃花庵》、《對繡鞋》等 張岫雲 張派 花旦、老旦 《楊金花奪印》 《平遼東》、《陰陽河》等 宋桂玲 宋派 花旦 《抬花轎》、《八件衣》、《蝴蝶杯》等 王秀蘭 王派 花旦、青衣 《王金豆借糧》、《風雪配》 安金鳳 安派 青衣 《白蓮花》、《鍘美案》、《斬岳雲》等 唐玉成 唐派 紅臉 《反徐州》、《楊河堂》、《闖幽州》等 唐喜成 唐派 紅臉 《洛陽令》、《三哭殿》、《轅門斬子》等 李斯忠 李派 黑臉 《下陳州》、《司馬矛告狀》等 吳心平 吳派 黑臉 《岳飛》、《包青天》、《屈原》等 牛得草 牛派 官醜 《十八扯》、《七品芝麻官》、《卷席筒》 高興旺 高派 文丑 《卷席筒》、《推磨》、《喝面葉》等 王素君 王派 小生 《必正與妙常》、《小二姐做夢》等 王敬先 王派 刀馬旦 《梁紅玉》、《滌恥血》、《三拂袖》等 趙義庭 趙派 小生 《南陽關》、《八郎探母》、《販馬記》等 劉法印 劉派 武生 《黃鶴樓》、《提寇》、《八大錘》等 王希玲 王派 小生 《風流才子》、《情斷狀元樓》等 劉忠河 劉派 紅臉 《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


淨顏聞思修

豫劇,流佈最廣、劇團最多、觀眾最多、從業最多。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土梆戲、靠山吼等。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豫劇”之名,起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開始普遍使用。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豫劇,誕生與開封和周邊各縣,是河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也是全國流佈最廣、劇團最多、從業人員最多、觀眾最多的地方戲劇種。流佈河南全省及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江蘇、北京、湖北、黑龍江、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多個省區。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共有國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

豫劇是我國梆子聲腔劇種中重要的一支,它產生的具體年代,目前難以考證,也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與豫劇有關的最早記載出自乾隆十年(1745年)修編的《杞縣誌》,在卷七《風土風俗》篇中提到“好約會演戲,如邏邏、梆、弦等類”。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杞縣誌》中,也有相同記載。乾隆年間完成的小說《歧路燈》,書中提到了“一個民間戲班,叫做梆羅卷”,就是指梆子戲、羅戲、卷戲同臺演出,說明當時梆子腔在河南已經相當流行了。這裡所說的“梆”就是河南梆子,即今天的豫劇,這就是說清乾隆年間豫劇已經誕生了。

河南梆子逐漸吸收多種藝術營養,特別是在與羅戲、卷戲的同臺演出中,大量吸收羅戲的劇目和音樂、表演語彙,很快成為一個可以獨立演出的劇種。到清代末年,河南梆子已經佔據河南的腹心地區,開封、商丘和鄭州等地都有梆子戲的演出,而且向北到了滑縣,向南流佈到駐馬店一帶,向西到了澠池、義馬。

唱腔。

祥符調。流行於開封及其周圍中牟、通許、尉氏、杞縣、陳留、儀封、蘭封、封丘、原武一帶。和其他地域的河南梆子相比,具有雅緻、俏麗、清新、明快、活潑的特點。祥符調是豫劇的母調,是最正宗的豫劇唱腔。

豫東調。流行於商丘及其周圍的永城、柘城、夏邑、虞城、睢縣、寧陵以及魯西南的菏澤、曹縣等地的稱為。語音比祥符調稍硬,音樂唱腔更加高亢、挺拔、激越、奔放,唇音較多,行腔中喜愛加襯字、疊字,具有輕巧抒情的特色,語言口語化,詼諧幽默。

沙河調。流行於漯河、周口、許昌、臨潁、長葛、舞陽、鄢陵、郾城以及安徽的界首、阜陽一帶的稱。聲調更加粗獷高亢,擅長營造熱烈紅火的氣氛,有一種[搬板凳]的板式是沙河調獨創,字多腔少,如說似唱,語速極快。

豫西調。主要流行於鄭州以西的密縣、登封、偃師、鞏縣一帶。腔調多用真嗓,旋律平穩、舒展、渾厚、深沉、悲壯,經常演唱的劇目也大量增加了悲劇題材。

豫劇流派。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鬚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劉(忠河)派;小生行當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當流派王(二順)派;淨行李(斯忠)派和醜行牛(得草)派、高(興旺)派等。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生,祖籍山東省曹縣。2006年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代表性傳承人。

馬金鳳,原姓崔,其父崔合利是民間藝人。她5歲開始隨父學唱河北梆子,7歲登臺演出,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

1930年,拜豫劇名演員馬雙枝為師,改唱豫劇,並曾受教於燕長庚、翟彥身等名師學習祥符調、豫東調和豫西調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掛帥》時,曾得到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具體指教,並被梅蘭芳收為弟子。

馬金鳳14歲正式登臺演出,經常上演的劇目有《老徵東》、《羅煥跪樓》、《三孃教子》、《對花槍》等。解放後,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對《老徵東》進行整理易名為《穆桂英掛帥》。1956年進京演出《穆桂英掛帥》轟動京城,被譽為“真國色”的“洛陽牡丹”。

1958年中央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穆桂英掛帥》。該劇影響全國,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歲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馬金鳳是豫劇“馬派”藝術的創立者、“豫劇五大名旦”之一,是20世紀中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中國帥旦戲曲創始人。其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都已拍成戲曲藝術片。

馬金鳳的聲腔以豫東調為主,融合了祥符調、豫西調的基本特點,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點,其演唱以小嗓為主、大嗓為輔,聲音堅實、柔韌,吐字清楚;表演細膩、灑脫、生動逼真,自成一家,被稱為“馬派”。曾獲得“豫劇功勳杯演員”和“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等殊榮,被稱為國寶級豫劇大師。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

1956年,馬金鳳參加河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主演《穆桂英掛帥》獲演員一等獎;1983年,她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專家”稱號(為中組部直接聯繫的專家);1994年,榮獲“中國豫劇名旦功勳杯”;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藝術成就獎”和“終身藝術成就獎”;2011年,被第二屆中國豫劇節組委會授予“豫劇藝術終身成就獎”;2013年,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授予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閻立品(1921 ~1996),原名閻桂榮,河南省封丘縣人。豫劇表演大師,五大名旦之一。

代表劇目《秦雪梅》《碧玉簪》《盤夫索夫》《遊龜山》《西廂記》。

她的父親閻彩雲是清末民初著名豫劇男旦,受家父薰染,閻立品自幼愛戲,10歲即人開封義成班,拜師豫劇名演員楊金玉門下,學演《咬箭頭》、《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墜》等幾十出戏。並曾受教於祥符調名家周青山、馬雙枝。早期即以《蝴蝶杯》《三上關》《刀劈楊藩》等骨子老戲唱紅開封、太康、許昌、界首等地。

其唱風獨闢蹊徑,尤重人品藝德,一生不演“粉戲”,有詩讚之“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當與青雲齊。”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由農村重返開封戲劇舞臺。1954年1月京劇大師梅蘭芳在觀看了閻立品的演出後,說她是“地方戲中很少有的閨門旦”,並主動提出收她為弟子,確立了閻立品主攻閨門旦的方向,逐步形成了“七分神韻,三分造型,重神傳神,運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藝術風格。

其唱腔雅緻細膩,甜潤委婉,纖約清新,寓情於聲。《秦雪梅》“弔孝”一折長達七十多句的“豫西二八板”,緊緊圍繞著“悲”和“憤”著力渲染,那“哭一聲商公子”連說帶唱的“滾白”,氣咽聲嘶的“仿啞嗓”潤腔絕技和細若遊絲的哽咽,充分體現了其以聲腔塑造人物的藝術才能。一段四十多句的“祭文”誦讀,更是被處理得疾徐有致,頓挫相間,悲愴難控,涕泣動心,給人以摧肝裂膽、蕩氣迴腸的感動。

閻立品的表演藝術遵循“細想、細唱、細作、細心琢磨、細緻入微”的原則,精雕細刻,緊抓神韻,既端莊嫵媚,又樸實典雅,其一生曾五次大修大改的名劇《秦雪梅》,在中原大地家喻戶曉;《盤夫索夫》和《遊龜山》均經過常年不斷加工而膾炙人口。





科普歷史


豫劇旦角


豫劇旦角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六大名旦,分別是常香玉、馬金鳳、閻立品、崔蘭田、陳素真、桑振君。其中常香玉的《白蛇傳》、《花木蘭》、《拷紅》,馬金鳳的《穆桂英掛帥》、《對花槍》、《花打朝》、《楊八姐遊春》,閻立品的《秦雪梅弔孝》,崔蘭田的《三上轎》、《桃花庵》,陳素真的《宇宙鋒》、《三上轎》,桑振君的《對繡鞋》、《白蓮花》等劇最為出名。



除豫劇六大名旦外,知名的戲曲演員還有王清芬王紅麗柏青常小玉湯玉英,張新芳(曲劇皇后),小香玉

張寶英(豫劇十大名旦之首)李金枝牛淑賢虎美玲章蘭王惠苗文華,黃愛菊,張曉英(曲劇彩旦),張豔紅等,其中一部分演員是豫劇六大名旦的弟子。


豫劇八大紅臉王


第一個是劉忠河,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豫劇“馬連良”。他唱腔古樸、豪放、大方、獨特,自成一派。他弟子眾多,戲迷遍佈全國,為弘揚豫東紅臉藝術常年工作在一線、下鄉演出,把戲曲藝術揮灑在華夏每一片土地上。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第二個是謝慶軍,豫劇演員。“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其特點是:以唱代說、吐詞清晰、聲音悅耳動聽,即有豫東的大腔大韻又有豫西的細膩圓滑,他的唱腔是集豫東調、豫西調、祥伏調、沙河調之精華而獨創而成。



第三個是洪先禮,1966年出生,河南商丘市夏邑縣桑堌鄉郭各村人。代表作有《冀陽關》、《陰陽恨》、《下山東》、《回北京》、《狀元媒》、《大登殿》等。



第四個是索文化,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他嗓音寬廣,唱腔優美,吐字清晰,既有紮實的武生功底,又善於汲取其他劇種的精髓,擅長生、醜和架子花臉。主要代表作品有《劉墉下南京》、《地塘板》、《趙匡胤登基》、《困南唐》、《劉墉鍘西宮》等。



第五個是劉新民,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省一級演員、豫劇豫東紅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豫劇唐門流派第三代傳人、豫劇“八大紅臉王”之一。代表作有《串龍珠》、《楊河堂》、《懸空案》、《斬黃袍》、《白虎堂》、《十五貫》以及《劉公案》。



第六個是朱坤芳,是豫劇老生(紅臉)大師唐玉成唐門流派的第三代傳人,師承豫劇大師“小紅臉王”楊啟超先生,開業恩施李克讓。代表作有《取滎陽》(《火燒紀信》)、《泗水王》、《斬黃袍》、 《串龍珠》、《闖幽州·兩狼山》、《劉公案》等。



第七個是張枝茂,是豫東唐(玉成)派唱腔的第三代正宗傳人和代表人物。他所塑造的一系列生動人物如諸葛亮、劉墉等,名揚蘇魯豫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有“豫東紅臉王”、“豫東唱破天”和“賽二唐”的美稱。張枝茂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演出了100多個劇目,常演全本《劉公案》、全本《呼家將》、《諸葛亮弔孝》、《諸葛亮祭燈》、《兵困南屯縣》、《忠烈千秋》、《火燒紀信》、《錢塘縣》、《五臺山》等,成為了觀眾喜聞樂見的經典劇目。



第八個是陳傳明,其主演各種文武鬚生,經常演出的劇目有:《劉公案》、《趙匡胤傳奇》、《小紅袍》、《七神歸天》、《坐橋》、《五鳳嶺》、《火焚繡樓》、《兩狼山》、《反徐州》等。



豫劇其他行當


先說第一個,就是唐喜成創立的唐派藝術,著名豫劇大師,宗祥符調,豫劇唐派藝術創始人,人稱“豫劇第一生”,豫劇生行代表人物。唐喜成先生開創了豫劇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藝術流派,藝術造詣成就貢獻為豫劇生行最高峰,一代偉大的豫劇宗師。其代表作有《轅門斬子》、《南陽關》、《三哭殿》等,知名弟子有賈廷聚唐國營等。



第二個就是李斯忠,著名豫劇大師,豫劇第一黑頭,豫劇淨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劇李派宗師。他一生飾演過黑頭的劇目很多,如《老包放羊》、《老包趕考》、《下陳州》、《審牌坊》、《秦香蓮》、《鍘趙王》、《斷烏盆》、《九頭案》等90多出,從童年的包公演到晚年的包公。因他嗓音洪亮,似虎嘯獅吼,聲傳數里,加上他常演黑頭,身材高大,扮相威嚴,人稱“八里嗡”、“活包公”、“黑臉王”。其弟子有蘭力王清海等。



第三個是李樹建,河南豫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豫劇“李派老生” 創始人。 主演代表作有豫劇《清風亭》、《程嬰救孤》、《大登殿》、《鞭打蘆花》和現代戲《鄉村警官》、《試用丈夫》、《兒大不由爹》等。



第四個是牛得草著名豫劇丑角大師,國家一級演員。他技藝精湛,擅長丑角,唱腔詼諧幽默,自成流派。代表作品有《卷席筒》《唐知縣審誥命》等。他的學生有

金不換(梅花獎得主,現任中國國家一級演員)、張仙草(全國豫劇十大名醜獲得者之一) 等人。



第五個是胡希華,河南曲劇丑角。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戲劇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曲劇電影《閆家灘》《李豁子離婚》。



第六個是任宏恩,國家一級演員,久負盛名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省管優秀專家,原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團長。在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拍攝電影十餘部,塑造了一系列頗具影響的藝術形象。六十年代《人歡馬叫》的“劉自得”,八十年代《倒黴大叔的婚事》的“常有福”,九十年代《我愛我爹》的“趙鐵賢”,被譽為表演藝術的三個里程碑。



第七個是海連池,河南曲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是享譽全國的曲劇表演藝術家,“海派”藝術的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劇藝術傳承人。主工花臉、鬚生、醜等多個行當。代表作有曲劇電影《卷席筒》、《薛剛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經升官記》等。



還有很多知名的戲曲演員,其中有範軍、孫祥雨、李天方等一批演員就不再列舉。


越調大師


簡單說兩個,一個是申鳳梅,一代越調大師,代表作有《諸葛亮》《收姜維》《李天保弔孝》。



另一個是毛愛蓮,同樣也是一代越調名家。愛蓮中國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越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越調“婉約派”奠基人和越調“毛派”創始人,被譽為“中國越調皇后”,越調“常青樹”國家一級演員。毛愛蓮久演不衰的得意之作是《火焚繡樓》、《李雙喜借糧》、《白奶奶醉酒》。




豫劇天天看

豫劇紅臉中尤以唐玉成老師的唐門(派)最為有名(最初紅臉王就是專指唐玉成老師):以劉忠河、劉新民、張枝茂 、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豫東八大紅臉王 為傑出代表!如劉派劉忠河老師的《打金枝》《十五貫》等代表劇目。劉新民等老師的劉墉系列戲曲劇目!

唐派唐喜成老師:唐喜成大師的《三哭殿》《南陽關》等經典代表劇目。

李派李樹健老師的《大登殿》《趙氏孤兒》《清風亭》等優秀代表劇目。

黑臉李斯忠老師的《鍘美案》《下陳州》等包公戲。

丑角牛派牛得草老師的《七品芝麻官》《卷席筒》等。

小生王希玲老師的《風流才子》等。

豫劇旦角名角及部分代表作,同時也是開宗立派的祖師: 一、馬金鳳老師的《穆桂英掛帥》《花打朝》等,尤其《穆桂英掛帥》這個劇目特別經典,馬老師通過該劇目創造了戲曲舞臺上一個“帥旦”的角色,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看到馬金鳳老師的表演後,把該劇移植整理成京劇《穆桂英掛帥》。 二、常香玉大師的《拷紅》《花木蘭》等,尤其《花木蘭》中“誰說女子不如男”唱段,當年長時間唱響及長期流行祖國大地! 三、陳素真大師的《三上轎》《春秋配》等,陳素真被譽為“豫劇皇后”,可見其實力及受歡迎程度! 四、閻立品大師的《秦雪梅》《西廂記》等,尤其“秦雪梅弔孝”唱段十分著名! 五、崔蘭田大師的《秦香蓮》《桃花庵》等。 六、桑振君大師的《對繡鞋》《打金枝》等 以上是豫劇名旦中開宗立派的大師及其部分代表作!

現代戲任宏恩老師的《倒黴大叔的婚事》《我愛我爹》等。

現代戲高潔、馬琳、魏雲、王善樸等主演的《朝陽溝》!

王惠老師的《五世請纓》等 ……

牛得草老師劇照



李斯忠老師和劉忠河老師的合影照片


當代豫劇界領軍人物李樹建照片


水粒一滴

豫劇是河南省地方劇種,在河南及周邊省份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豫劇大師輩出,主要有:

常香玉:河南省豫劇一團。代表作品《拷紅》、《花木蘭》、《白蛇傳》等。

陳素真:代表劇目《宇宙峰》、《拾玉鐲》、《春秋配》

崔蘭田:安陽市豫劇團。代表劇目《桃花庵》、《對花槍》、《賣苗郎》、《二度梅》

馬金鳳:洛陽市豫劇一團。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對花槍》

閆立品:河南省豫劇二團。代表劇目《秦雪梅》、《大祭莊》、《桃花庵》

桑振君:新鄉市豫劇團。代表劇目《白蓮花下凡》、《打金枝》、《姐妹告狀》

唐喜成:河南省豫劇二團。代表劇目《三哭殿》、《血濺烏紗》、《南陽關》

李斯忠:河南省豫劇二團。代表劇目《打鑾駕》、《包龍圖坐監》、《老包跪嫂》

牛得草:鶴壁市豫劇團。代表劇目《卷席筒》、《七品芝麻官》、《張古董借妻》


冰點看世界

豫劇名家,那可太多了,常看《梨園春》的人那可是張口就來。常香玉,馬金鳳,牛得草,閆立品,劉忠河……等等吧,梨園可謂人才輩出,英才濟濟啊。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範軍老師。不僅會唱戲,還會說相聲,還演過小品舉辦過演唱會,電影《不是鬧著玩的》裡也客串有重要角色,真可謂多才多藝,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


盛漢將軍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不具體,是現在的還是以前的?從前的六大流派就不說了。現在的豫劇名家太多啦!今天舉幾個吧!張寶英是十大青衣之首,好稱天下第一青衣,是催蘭田催派第一繼承人,她的代表戲《包青天》《八珍湯》《桃花庵》。李樹建自創門派,他的代表戲《清風亭上》《程嬰救孤》。劉忠河自創門派,他的代表戲《打金枝》《三打金枝》《十五慣》。還有王紅麗的《鍘刀下的紅梅》。就說這些吧!真是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