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都有谁?

太保推杯换大斗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从早期的五大地域流派,到后来的各个以名家为区分的流派,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演员,自1980年河南豫剧流派调演,很多名家在上面演出,风采各异,这才有了以名家为区分的流派,这里我就随便列举一些豫剧名家吧。

五大名旦:分别是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

二唐:唐玉成和唐喜成。

1980年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大会上,出现了各个流派的创始人,除了五大名旦和二唐之外,还有赵义庭、张宝英、李斯忠、刘法印、刘忠河、金德义等人。

在1961年到1963年,河南省共召开了三次“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仅参加豫剧流派清唱音乐会和登台演出的就有70人,当然,他们不能说都是名家,但是里面也有不少,很有名的豫剧演员,名单如下:

豫剧在清朝咸丰到光绪年间,还出现了18位鼎鼎有名的豫剧艺人,被人称为“十八家国公”,分别是老生行当的老盛三、刘喜连、张妞、张庆贵,花脸行当的李合群、况青云、老庆和、鲍公义、李留柱,旦行的张小元、列灿柔、老百合、纪喜来、大银成,丑行的老赵妞、唐诚、黄清成以及小生行当的郑金城。

此外,还有民国年间豫西的“四大名旦”张庆官、翟彦身、苌江、燕庚(均为男旦)、与陈素真和常香玉并称“三鼎甲”的司凤英。

三张一周:张福寿、张同庆、张小乾、周海水。

三张一郭:张崇儒、张金山、张伯让、郭世广。

杞县三亭:陈玉亭、刘金亭、程兰亭。

沙河调三少:李家玉、易湘山、王仲华。

开封四云:阎彩云、时倩云、贾璧云、林黛云。

沙河调淮北三杰:朱季云、王登科、顾锡轩。

东蒋西樊:蒋心惠、樊粹庭。

二贾:贾宝须、贾福正。

豫剧五杆旗:唐玉成(红旗)、黄儒秀(黄旗)、陈素花(蓝旗)、花桂荣(花旗)、刘玉梅(白旗)。

常氏兄弟:常金厢、常金荣、常金生、常金玉。

曹县三张:张桂兰、张玉霞、张桂花。

城关局戏三朵花:秦大花、王大花、陈春花。

豫剧三大名丑:高兴旺、魏进福、牛得草。

板胡三秀:殷自力、高家平、王大长。

以上差不多就是豫剧的一些名家了,鉴于一些原因,我并未将现在还比较年轻的、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豫剧演员放在里面。另外,由于名号的不同,一些演员也有所冲突,大家见谅。


戏曲说

这个问题问的真心不是一般的大,想回答都不知从何说起,我就简单分几块来说下吧:

第一部分:六大名旦:常陈崔马阎桑

常就是常香玉大师了,曾在抗美援朝时捐赠过一架飞机,提出过“戏比天大”,基本就是豫剧的名片,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白蛇传》等等。常香玉大师对豫剧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把豫东调和豫西调结合在了一起。常香玉门下的弟子遍天下,比如虎美玲、王慧、汪荃珍、朱巧云以及说相声的范军等等。



陈是陈素真,当年的豫剧皇后,陈派是正宗的祥符调,陈素真建国后曾远走天津,后来嗓子也坏了,但听她传人的戏,你会发现陈派越听越浓,代表作有《宇宙锋》、《洛阳桥》、《三上轿》等。陈派的弟子不多,有吴碧波、田敏、关灵凤等。

崔是崔兰田,豫西调的代表人物,擅演悲剧,代表作有《卖苗郎》、《桃花庵》、《秦香莲》等,弟子中最出名的是张宝英,再往下是范静。

马就是马金凤了,是六大名旦中唯一一个还在世的,马老本是山东人,虽然后来到了洛阳,但她的唱腔却是豫东调,唱腔很甜很圆润。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等。马派的弟子我知道的不多,目前就想起来一个马兰,关美丽应该也是。

阎就是阎立品了,阎派的戏最出名的是《秦雪梅》,此外还有《盘夫索夫》和《藏舟》。阎派的弟子暂时想不起来,就记得梨园春上的戏迷曲跃星了。

桑是在河北邯郸的桑振君,桑派的戏讲究技巧,比如偷抢滑闪,代表作有《对绣鞋》、《白莲花》等。桑派的弟子有苗文华、常永丽等。

第二部分:二唐

唐喜成和唐玉成,虽然只差一个字,但两人的唱腔和风格差异很大:

唐喜成用的是二本腔,《三哭殿》、《南阳关》等剧目在民间流传甚广。门下弟子有贾廷聚等。



唐玉成用的是大本嗓,代表作记得有《王莽赶刘秀》,主要流行于豫东地区,唐玉成的传人很多,豫东八大红脸王都是他的门下,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刘忠河,他的《打金枝》、《十五贯》等也是精品,基本现在生行里说的都是唐喜成的唐派和刘忠河的豫东调。

此外还有豫西调,豫西调的老人们有胡发生等人,但都不怎么出名,但是后起的李树建很出名,他靠着《清风亭》、《程婴救孤》、《苏武牧羊》等作品创建了李派。

三、其他行当、流派

豫剧丑行里的牛得草,也很出名,《七品芝麻官》里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都成了名言了,牛派最火的传人是金不换。



小生里的王素君,代表作《必正与妙常》等。

此外还有靠着现代戏《朝阳沟》出名的王善朴、高洁、魏云等人;任宏恩的《倒霉大叔的婚事》、《老子儿子弦子》也很出名。

此外中青一代里的贾文龙,以及省外的章兰、周桦等人也很有实力。


草台班子


豫剧是一个颇具影响的剧种,如今已经成了全国性的大剧种。

她的名家那真是群星璀璨,芳华荟萃。吃饺子吃馅,看戏看旦。豫剧就有老一辈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桑振君,建国后又出现了张宝英,虎美玲,章岚,周桦,李金枝,王红丽……真是名家辈出,薪火相传,好一派豫剧风光。即使是在宝岛台湾,也还有张岫云,王海玲这样的豫剧大家名伶。

提起生角行当的代表,自然首推唐喜成大师,还有刘忠河,还有李树建,这些都是我们豫剧的代表人物!

小生有王素君,王希玲,这是两个很有建树的小生艺术家。

自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刘法印,以及张三旺,任三印这样的小生名流。

丑角行当自然是牛得草以及他的传人金不换,高兴旺,轩玉庭也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家,至于哪位倒霉大叔任宏恩也是现代戏里的丑角翘楚。

花脸当仁不让的就是李斯忠,吴新平,他们的艺术特色分外鲜明!


说豫剧表豫剧名家辈出,

中原人最爱这丝弦板胡。

想当年河南梆历经寒暑,

艺人们谁没有伤心风尘图。

风雨中磨炼成铮铮傲骨,

学传统勇开拓寻找那光明前途。

他们也曾忍屈辱,

他们也曾向天哭!

他们也曾含泪舞,

他们也曾赢荣姝。

一代代粉墨登场我做主,

一段段“流水”“二八”只把胸臆抒,

投身梨园漫漫路

却不料被无情赶离家族!

河水是琴风做鼓,

星光为灯月如烛。

三九哪怕风刺骨,

流汗吊嗓在三伏。

费心血终炼成豫剧翘楚

红白花映衬着绝美芳殊。

豫剧皇后出祥符,

一代宗师竞氍毺。

狮吼豫剧丰功铸,

樊戏芬芳润泽圃……

饱受坎坷心如故,

歌弦有韵莫踌躇!

豫东豫西沙河调,

三国唐宋八百出。

锦绣梨园梦今古,

中华大地芬芳馥……


荷声茹梦

一、 豫剧名 家有: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二、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剧),变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三、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级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长天籁的陈门、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大气响亮的马派、委婉含蓄的阎派、缠绵委婉的桑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一、豫剧名家有: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二、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剧),变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三、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级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长天籁的陈门、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大气响亮的马派、委婉含蓄的阎派、缠绵委婉的桑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豫剧简介: 1、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2、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法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新加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中国歌剧”等。 3、豫剧也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今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位居榜首。 开宗创派的有: 常香玉 常派 青衣、花旦 《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等 陈素真 陈派 青衣、花旦 《宇宙峰》、《三上轿》、《洛阳桥》、《女贞花》、《春秋配》《三拂袖》等 崔兰田 崔派 青衣、花旦 《桃花庵》、《三上轿》、《秦香莲》等 马金凤 马派 帅旦、老旦 《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阎立品 阎派 闺门旦、刀马旦 《秦雪梅》、《游龟山》、《西厢记》等 桑振君 桑派 青衣、花旦 《白莲花》、《桃花庵》、《对绣鞋》等 张岫云 张派 花旦、老旦 《杨金花夺印》 《平辽东》、《阴阳河》等 宋桂玲 宋派 花旦 《抬花轿》、《八件衣》、《蝴蝶杯》等 王秀兰 王派 花旦、青衣 《王金豆借粮》、《风雪配》 安金凤 安派 青衣 《白莲花》、《铡美案》、《斩岳云》等 唐玉成 唐派 红脸 《反徐州》、《杨河堂》、《闯幽州》等 唐喜成 唐派 红脸 《洛阳令》、《三哭殿》、《辕门斩子》等 李斯忠 李派 黑脸 《下陈州》、《司马矛告状》等 吴心平 吴派 黑脸 《岳飞》、《包青天》、《屈原》等 牛得草 牛派 官丑 《十八扯》、《七品芝麻官》、《卷席筒》 高兴旺 高派 文丑 《卷席筒》、《推磨》、《喝面叶》等 王素君 王派 小生 《必正与妙常》、《小二姐做梦》等 王敬先 王派 刀马旦 《梁红玉》、《涤耻血》、《三拂袖》等 赵义庭 赵派 小生 《南阳关》、《八郎探母》、《贩马记》等 刘法印 刘派 武生 《黄鹤楼》、《提寇》、《八大锤》等 王希玲 王派 小生 《风流才子》、《情断状元楼》等 刘忠河 刘派 红脸 《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


净颜闻思修

豫剧,流布最广、剧团最多、观众最多、从业最多。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土梆戏、靠山吼等。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豫剧”之名,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普遍使用。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诞生与开封和周边各县,是河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也是全国流布最广、剧团最多、从业人员最多、观众最多的地方戏剧种。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北京、湖北、黑龙江、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多个省区。据文化部统计,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

豫剧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重要的一支,它产生的具体年代,目前难以考证,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与豫剧有关的最早记载出自乾隆十年(1745年)修编的《杞县志》,在卷七《风土风俗》篇中提到“好约会演戏,如逻逻、梆、弦等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杞县志》中,也有相同记载。乾隆年间完成的小说《歧路灯》,书中提到了“一个民间戏班,叫做梆罗卷”,就是指梆子戏、罗戏、卷戏同台演出,说明当时梆子腔在河南已经相当流行了。这里所说的“梆”就是河南梆子,即今天的豫剧,这就是说清乾隆年间豫剧已经诞生了。

河南梆子逐渐吸收多种艺术营养,特别是在与罗戏、卷戏的同台演出中,大量吸收罗戏的剧目和音乐、表演语汇,很快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演出的剧种。到清代末年,河南梆子已经占据河南的腹心地区,开封、商丘和郑州等地都有梆子戏的演出,而且向北到了滑县,向南流布到驻马店一带,向西到了渑池、义马。

唱腔。

祥符调。流行于开封及其周围中牟、通许、尉氏、杞县、陈留、仪封、兰封、封丘、原武一带。和其他地域的河南梆子相比,具有雅致、俏丽、清新、明快、活泼的特点。祥符调是豫剧的母调,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

豫东调。流行于商丘及其周围的永城、柘城、夏邑、虞城、睢县、宁陵以及鲁西南的菏泽、曹县等地的称为。语音比祥符调稍硬,音乐唱腔更加高亢、挺拔、激越、奔放,唇音较多,行腔中喜爱加衬字、叠字,具有轻巧抒情的特色,语言口语化,诙谐幽默。

沙河调。流行于漯河、周口、许昌、临颍、长葛、舞阳、鄢陵、郾城以及安徽的界首、阜阳一带的称。声调更加粗犷高亢,擅长营造热烈红火的气氛,有一种[搬板凳]的板式是沙河调独创,字多腔少,如说似唱,语速极快。

豫西调。主要流行于郑州以西的密县、登封、偃师、巩县一带。腔调多用真嗓,旋律平稳、舒展、浑厚、深沉、悲壮,经常演唱的剧目也大量增加了悲剧题材。

豫剧流派。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

马金凤,女,汉族,1922年生,祖籍山东省曹县。2006年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

马金凤,原姓崔,其父崔合利是民间艺人。她5岁开始随父学唱河北梆子,7岁登台演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930年,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并曾受教于燕长庚、翟彦身等名师学习祥符调、豫东调和豫西调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挂帅》时,曾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

马金凤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京城,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马金凤是豫剧“马派”艺术的创立者、“豫剧五大名旦”之一,是20世纪中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中国帅旦戏曲创始人。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都已拍成戏曲艺术片。

马金凤的声腔以豫东调为主,融合了祥符调、豫西调的基本特点,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点,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音坚实、柔韧,吐字清楚;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自成一家,被称为“马派”。曾获得“豫剧功勋杯演员”和“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

1956年,马金凤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主演《穆桂英挂帅》获演员一等奖;1983年,她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1994年,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艺术成就奖”和“终身艺术成就奖”;2011年,被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授予“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阎立品(1921 ~1996),原名阎桂荣,河南省封丘县人。豫剧表演大师,五大名旦之一。

代表剧目《秦雪梅》《碧玉簪》《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

她的父亲阎彩云是清末民初著名豫剧男旦,受家父熏染,阎立品自幼爱戏,10岁即人开封义成班,拜师豫剧名演员杨金玉门下,学演《咬箭头》、《洪月娥背刀》、《烈火旗》、《玉虎坠》等几十出戏。并曾受教于祥符调名家周青山、马双枝。早期即以《蝴蝶杯》《三上关》《刀劈杨藩》等骨子老戏唱红开封、太康、许昌、界首等地。

其唱风独辟蹊径,尤重人品艺德,一生不演“粉戏”,有诗赞之“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当与青云齐。”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农村重返开封戏剧舞台。1954年1月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观看了阎立品的演出后,说她是“地方戏中很少有的闺门旦”,并主动提出收她为弟子,确立了阎立品主攻闺门旦的方向,逐步形成了“七分神韵,三分造型,重神传神,运神展姿,造姿展美”的艺术风格。

其唱腔雅致细腻,甜润委婉,纤约清新,寓情于声。《秦雪梅》“吊孝”一折长达七十多句的“豫西二八板”,紧紧围绕着“悲”和“愤”着力渲染,那“哭一声商公子”连说带唱的“滚白”,气咽声嘶的“仿哑嗓”润腔绝技和细若游丝的哽咽,充分体现了其以声腔塑造人物的艺术才能。一段四十多句的“祭文”诵读,更是被处理得疾徐有致,顿挫相间,悲怆难控,涕泣动心,给人以摧肝裂胆、荡气回肠的感动。

阎立品的表演艺术遵循“细想、细唱、细作、细心琢磨、细致入微”的原则,精雕细刻,紧抓神韵,既端庄妩媚,又朴实典雅,其一生曾五次大修大改的名剧《秦雪梅》,在中原大地家喻户晓;《盘夫索夫》和《游龟山》均经过常年不断加工而脍炙人口。





科普历史


豫剧旦角


豫剧旦角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六大名旦,分别是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崔兰田、陈素真、桑振君。其中常香玉的《白蛇传》、《花木兰》、《拷红》,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对花枪》、《花打朝》、《杨八姐游春》,阎立品的《秦雪梅吊孝》,崔兰田的《三上轿》、《桃花庵》,陈素真的《宇宙锋》、《三上轿》,桑振君的《对绣鞋》、《白莲花》等剧最为出名。



除豫剧六大名旦外,知名的戏曲演员还有王清芬王红丽柏青常小玉汤玉英,张新芳(曲剧皇后),小香玉

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李金枝牛淑贤虎美玲章兰王惠苗文华,黄爱菊,张晓英(曲剧彩旦),张艳红等,其中一部分演员是豫剧六大名旦的弟子。


豫剧八大红脸王


第一个是刘忠河,国家一级演员,被称作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他唱腔古朴、豪放、大方、独特,自成一派。他弟子众多,戏迷遍布全国,为弘扬豫东红脸艺术常年工作在一线、下乡演出,把戏曲艺术挥洒在华夏每一片土地上。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十五贯》、《辕门斩子》、《清风亭》、《三哭殿》等。



第二个是谢庆军,豫剧演员。“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其特点是:以唱代说、吐词清晰、声音悦耳动听,即有豫东的大腔大韵又有豫西的细腻圆滑,他的唱腔是集豫东调、豫西调、祥伏调、沙河调之精华而独创而成。



第三个是洪先礼,1966年出生,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桑堌乡郭各村人。代表作有《冀阳关》、《阴阳恨》、《下山东》、《回北京》、《状元媒》、《大登殿》等。



第四个是索文化,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他嗓音宽广,唱腔优美,吐字清晰,既有扎实的武生功底,又善于汲取其他剧种的精髓,擅长生、丑和架子花脸。主要代表作品有《刘墉下南京》、《地塘板》、《赵匡胤登基》、《困南唐》、《刘墉铡西宫》等。



第五个是刘新民,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一级演员、豫剧豫东红脸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豫剧唐门流派第三代传人、豫剧“八大红脸王”之一。代表作有《串龙珠》、《杨河堂》、《悬空案》、《斩黄袍》、《白虎堂》、《十五贯》以及《刘公案》。



第六个是朱坤芳,是豫剧老生(红脸)大师唐玉成唐门流派的第三代传人,师承豫剧大师“小红脸王”杨启超先生,开业恩施李克让。代表作有《取荥阳》(《火烧纪信》)、《泗水王》、《斩黄袍》、 《串龙珠》、《闯幽州·两狼山》、《刘公案》等。



第七个是张枝茂,是豫东唐(玉成)派唱腔的第三代正宗传人和代表人物。他所塑造的一系列生动人物如诸葛亮、刘墉等,名扬苏鲁豫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有“豫东红脸王”、“豫东唱破天”和“赛二唐”的美称。张枝茂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演出了100多个剧目,常演全本《刘公案》、全本《呼家将》、《诸葛亮吊孝》、《诸葛亮祭灯》、《兵困南屯县》、《忠烈千秋》、《火烧纪信》、《钱塘县》、《五台山》等,成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



第八个是陈传明,其主演各种文武须生,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刘公案》、《赵匡胤传奇》、《小红袍》、《七神归天》、《坐桥》、《五凤岭》、《火焚绣楼》、《两狼山》、《反徐州》等。



豫剧其他行当


先说第一个,就是唐喜成创立的唐派艺术,著名豫剧大师,宗祥符调,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人称“豫剧第一生”,豫剧生行代表人物。唐喜成先生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艺术造诣成就贡献为豫剧生行最高峰,一代伟大的豫剧宗师。其代表作有《辕门斩子》、《南阳关》、《三哭殿》等,知名弟子有贾廷聚唐国营等。



第二个就是李斯忠,著名豫剧大师,豫剧第一黑头,豫剧净行第一代表人物,豫剧李派宗师。他一生饰演过黑头的剧目很多,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审牌坊》、《秦香莲》、《铡赵王》、《断乌盆》、《九头案》等90多出,从童年的包公演到晚年的包公。因他嗓音洪亮,似虎啸狮吼,声传数里,加上他常演黑头,身材高大,扮相威严,人称“八里嗡”、“活包公”、“黑脸王”。其弟子有兰力王清海等。



第三个是李树建,河南豫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豫剧“李派老生” 创始人。 主演代表作有豫剧《清风亭》、《程婴救孤》、《大登殿》、《鞭打芦花》和现代戏《乡村警官》、《试用丈夫》、《儿大不由爹》等。



第四个是牛得草著名豫剧丑角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他技艺精湛,擅长丑角,唱腔诙谐幽默,自成流派。代表作品有《卷席筒》《唐知县审诰命》等。他的学生有

金不换(梅花奖得主,现任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张仙草(全国豫剧十大名丑获得者之一) 等人。



第五个是胡希华,河南曲剧丑角。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曲剧电影《闫家滩》《李豁子离婚》。



第六个是任宏恩,国家一级演员,久负盛名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省管优秀专家,原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团长。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拍摄电影十余部,塑造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艺术形象。六十年代《人欢马叫》的“刘自得”,八十年代《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常有福”,九十年代《我爱我爹》的“赵铁贤”,被誉为表演艺术的三个里程碑。



第七个是海连池,河南曲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是享誉全国的曲剧表演艺术家,“海派”艺术的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艺术传承人。主工花脸、须生、丑等多个行当。代表作有曲剧电影《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还有很多知名的戏曲演员,其中有范军、孙祥雨、李天方等一批演员就不再列举。


越调大师


简单说两个,一个是申凤梅,一代越调大师,代表作有《诸葛亮》《收姜维》《李天保吊孝》。



另一个是毛爱莲,同样也是一代越调名家。爱莲中国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越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越调“婉约派”奠基人和越调“毛派”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越调皇后”,越调“常青树”国家一级演员。毛爱莲久演不衰的得意之作是《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白奶奶醉酒》。




豫剧天天看

豫剧红脸中尤以唐玉成老师的唐门(派)最为有名(最初红脸王就是专指唐玉成老师):以刘忠河、刘新民、張枝茂 、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等豫东八大红脸王 为杰出代表!如刘派刘忠河老师的《打金枝》《十五贯》等代表剧目。刘新民等老师的刘墉系列戏曲剧目!

唐派唐喜成老师:唐喜成大师的《三哭殿》《南阳关》等经典代表剧目。

李派李树健老师的《大登殿》《赵氏孤儿》《清风亭》等优秀代表剧目。

黑脸李斯忠老师的《铡美案》《下陈州》等包公戏。

丑角牛派牛得草老师的《七品芝麻官》《卷席筒》等。

小生王希玲老师的《风流才子》等。

豫剧旦角名角及部分代表作,同时也是开宗立派的祖师: 一、马金凤老师的《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尤其《穆桂英挂帅》这个剧目特别经典,马老师通过该剧目创造了戏曲舞台上一个“帅旦”的角色,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看到马金凤老师的表演后,把该剧移植整理成京剧《穆桂英挂帅》。 二、常香玉大师的《拷红》《花木兰》等,尤其《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当年长时间唱响及长期流行祖国大地! 三、陈素真大师的《三上轿》《春秋配》等,陈素真被誉为“豫剧皇后”,可见其实力及受欢迎程度! 四、阎立品大师的《秦雪梅》《西厢记》等,尤其“秦雪梅吊孝”唱段十分著名! 五、崔兰田大师的《秦香莲》《桃花庵》等。 六、桑振君大师的《对绣鞋》《打金枝》等 以上是豫剧名旦中开宗立派的大师及其部分代表作!

现代戏任宏恩老师的《倒霉大叔的婚事》《我爱我爹》等。

现代戏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等主演的《朝阳沟》!

王惠老师的《五世请缨》等 ……

牛得草老师剧照



李斯忠老师和刘忠河老师的合影照片


当代豫剧界领军人物李树建照片


水粒一滴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剧种,在河南及周边省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豫剧大师辈出,主要有:

常香玉:河南省豫剧一团。代表作品《拷红》、《花木兰》、《白蛇传》等。

陈素真:代表剧目《宇宙峰》、《拾玉镯》、《春秋配》

崔兰田:安阳市豫剧团。代表剧目《桃花庵》、《对花枪》、《卖苗郎》、《二度梅》

马金凤:洛阳市豫剧一团。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

闫立品:河南省豫剧二团。代表剧目《秦雪梅》、《大祭庄》、《桃花庵》

桑振君:新乡市豫剧团。代表剧目《白莲花下凡》、《打金枝》、《姐妹告状》

唐喜成:河南省豫剧二团。代表剧目《三哭殿》、《血溅乌纱》、《南阳关》

李斯忠:河南省豫剧二团。代表剧目《打銮驾》、《包龙图坐监》、《老包跪嫂》

牛得草:鹤壁市豫剧团。代表剧目《卷席筒》、《七品芝麻官》、《张古董借妻》


冰点看世界

豫剧名家,那可太多了,常看《梨园春》的人那可是张口就来。常香玉,马金凤,牛得草,闫立品,刘忠河……等等吧,梨园可谓人才辈出,英才济济啊。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范军老师。不仅会唱戏,还会说相声,还演过小品举办过演唱会,电影《不是闹着玩的》里也客串有重要角色,真可谓多才多艺,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


盛汉将军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不具体,是现在的还是以前的?从前的六大流派就不说了。现在的豫剧名家太多啦!今天举几个吧!张宝英是十大青衣之首,好称天下第一青衣,是催兰田催派第一继承人,她的代表戏《包青天》《八珍汤》《桃花庵》。李树建自创门派,他的代表戏《清风亭上》《程婴救孤》。刘忠河自创门派,他的代表戏《打金枝》《三打金枝》《十五惯》。还有王红丽的《铡刀下的红梅》。就说这些吧!真是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