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茶葉為何越來越難銷售?

春曉一葉

靠譜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提示:茶葉是暴利的印象在許多消費者心裡紮根市場亂象多,以次充好,以仿冒真,消費者無從選擇超低價格的茶用所謂的實惠強化茶葉暴利的消費者印象,劣幣驅逐良幣。


高價茶和天價茶充斥市場,讓消費者碰不起


茶葉的價格,在不是很懂茶業行情的消費者眼裡,水太深,看不懂。再看一看市場的茶葉表現,所謂的牛肉、牛欄坑肉桂數萬元一斤,普洱春茶拍出66萬元一斤,金駿眉數萬元一斤,明前西湖龍井上萬元一斤,等等,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一片葉子的茶,能有這樣的價格表現,那只有一個問題:暴利。所以,消費者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茶葉,才能夠有足夠的性價比。既然這樣,那就謹慎一些,能不買就不買,畢竟,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是放在最後一位。而有一部分消費者,則轉向了立頓這樣的品牌快消茶,價格實惠公開透明,品牌誠信度更高。這導致了我們的茶葉越來越難以銷售。而實際上呢,我的老家種有數萬畝鐵觀音,但很多茶農放棄了春茶的製作。原因很簡單,成本高企,而銷售艱難,即使勉強賣出去,價格也不划算,加上春茶製作缺乏好的天氣,乾脆就不採,等秋茶了。


茶葉不好銷售,另一重大原因是缺乏信任


其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很多消費者並不在意買高價茶,但他們在意買了高價茶,但是貨不對。最近,悟空問答上出現了很多的提問,比如明前茶是什麼時候的,怎麼挑選優質的西湖龍井等。大家都有小心,怕花了大價錢買茶葉,自己卻當了冤大頭,被騙了。這樣,消費者還不如捂緊口袋。以明前西湖龍井為例,消費者要辨別陳茶與新茶,外地龍井與西湖產龍井,外地扁平茶與西湖龍井,明前茶與雨前茶、春末茶的區別,這也太累了。加上價格高企,誰買都會謹慎小心。


9塊9現象干擾市場,恰恰說明茶人對消費者不瞭解


你說你的茶葉成本高,所以賣得貴,那消費者會說,人家9塊9還包郵,怎麼講?關於9塊9包郵的茶到底如何,我在有關回答當中已經有具體分析,這裡不再贅述。當然,這種銷售也是合法的。而巨大的價格差,使茶葉給消費者的暴利印象更加強烈。茶葉這一商品的特性,是在品評上有時依賴主管感官審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消費者還不是具有一定的審評水平時,適口為珍,已經限制了對好茶葉的想象。而另外一方面,茶葉製造者對茶葉消費者的需求還不夠了解,過分強調茶葉的高端與稀有,曲高和寡。


靠譜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歡迎留言交流。


茶靠譜

天福茗茶(06868.HK)和謝裕大(430370.OC)這些上市茶企的業績下滑趨勢明顯,進一步證實茶葉作為農特產品難賣的現實。

天福茗茶的總營收從2014年的16.89億元跌到去年的15億元,淨利潤幾乎腰斬,可以說日子並不好過;謝裕大是第一家在內地上市的茶企,營收微降,但是去年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37%。

實體店關店、暫停業務的茶企也不在少數。雖然不少茶企新增了電商業務,收效也不一定好。

論其原因,一方面,源頭茶葉原料以及人工採摘、加工成本陡增,有的茶區幾乎每年都漲,茶企要保住10%的合理利潤,必須漲價,可是到了終端的門店,涉及房租、物流等開支,要保住合理利潤自然要將這個負擔轉嫁給客戶。

就算是目前火爆的小罐茶,淨利潤其實也沒有多少。

就不少門店或者茶企推出的線上業務來說,不可能在短期內對業績形成很大的貢獻,互聯網紅利早已過去,獲客成本高昂,搞電商只能說是增加一種售賣方式而已。

再從茶葉消費心理來看,茶葉從來都排在柴米油鹽醬醋的後面,不算生活必需品,目前喝茶的一般是覺得喝茶是一種身份象徵或生活方式而已,每日必須喝茶的茶油子不一定能撐起店裡的生意,一般老茶客只會選平價實惠但對於店家來說利潤微乎其微的茶葉,因為得保住客戶不流失。

所以,不少茶葉店包括天福的店裡以售賣茶點、茶具等附加產品來增加營收,但總體改變不了茶葉難賣的格局。

傳統茶葉銷售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要麼硬撐,要麼轉行,不過,雷軍去年投資線下茶店,應該也是線上+線下的模式。


斑馬消費

中國人有一個說法:“茶如隱逸,酒如豪士;酒以結友,茶當靜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喚友,而喝茶還真是一件清靜的事。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在我國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的茶葉也曾遠銷海外,好感度頗豐。但當下的茶葉卻越來越難銷售,原因如下:

1、成本過高,替代品發力

在《茶經》中,把團茶的製造方法分為採、蒸、搗、拍、焙、穿、藏等七步。過去,每一道工序都複雜講究,茶農對於每一道工序也都非常精細,因此獲得的好感度也很高。現在,採茶的人越來越少,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工序已經隨著當今的快節奏隨風而逝,茶山空曠,茶葉無人採摘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今,茶葉需要請工人採摘,製茶全部都是機械,採茶的成本大大提高不說,品質也直線下滑!機械揉制的未達標茶葉再經過烘乾,非常難喝。與之對應的是市場上茶飲料的出現,口感新穎,價格便宜,是一個不錯的替代品。比如茶π,不僅年輕人認可度高,而且便宜實惠。

2、程序簡化,真假參半

當下的茶葉施用化肥,茶葉品質受損,味道和顏色都偏淡。很多商家為欺騙客戶,使用香精調香味,但香精的味道與茶葉的天然香大相徑庭,同時也比較衝,嚴重影響口感。這樣的茶葉流入市場,再以高價出售,增加了消費者的試錯成本,使得消費者的好感度降低。市場秩序的紊亂,導致茶文化的歷史韻味蕩然無存。

3、電商入駐,市場飽和

快捷便利的網購很大程度上衝擊了茶葉市場,所以許多店鋪由於生意日不敷入,只好賠本清場,轉行或求其它門路,昔日的輝煌與繁榮不再,常態化的茶業經濟發展與茶葉市場營銷,需要超常的手段。

4、快餐文化取代了茶文化

以往的茶是用來品的。

明 楊慎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獨品茶兼品士。”

品茶對於水和器皿、環境都有高要求,而這些對於茶的講究只在一些年邁的人身上才存在了。現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速食時代,講求快。品茶這種精細活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年輕人的生活需求,我們對於茶葉的講究也越來越鬆散了。這也是茶葉難銷售的原因。


華爾街見聞


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勐庫某個海拔1800米山頭村落茶農 自家純古樹去年賣260 今年320漲了60塊每公斤


做為一個資深普洱茶茶農 我覺得我也是有發言權的



一般的勐庫古樹茶好的才兩三百來塊(幹茶一公斤) 茶商啥也不幹 就拍拍照片 就把利潤翻了個翻(最低都是兩到三倍的價格) 甚至這個是以茶山上收的小樹冒充古樹 這對茶農來說不公平的



現在的茶葉價格也不低 茶農不要求漲價 只尋求良好發展






本人小學畢業 感覺沒把自己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 我覺得就應該是 茶農保證質量(生態 無農殘化肥催長 大樹小樹分明 ) 茶商保證品質(黑白分明 不弄虛作假 同時監督茶農茶圓管理 )茶友把關 監督茶企 茶商 這樣才能保證中國傳了幾千年的茶文化得到長線發展


天痴普洱

茶園盲目擴張。有些地方連水田都改為種茶。有些地方本來就是有些名氣的茶葉,擴張茶園,改良配種,質量直接下降,反沒了原來的醇香味。加上政府採購減少,送禮的減少,年輕人喝茶的不多。茶葉價格的不斷攀升等等。故導致茶葉銷售不暢。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現在茶葉市場特點是:(1)整體市場走好,(2)品牌茶葉增強;(3)細分品類明顯。總體來說市場發展可用三個字來概括:“穩、進、好”——穩的格局在鞏固,進的走向在延續,好的態勢更明顯!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自茶葉問世以來,從沒有被其他產品替代過。在飲料市場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其它飲料也不可能取代茶葉。茶是健康飲料,是文明飲料,這是其它飲料所不可比擬的。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顯現出茶的真正價值。茶葉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國內市場

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茶是中國的“國飲”,國內有13億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茶葉年消費量達到181萬噸,年增長9萬噸,增長率達到5.2%;茶葉市場銷售額達到2148億元,增幅14.9%。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茶葉市場消費量將達到187萬噸,消費額2280億元。

消費群體數量穩步上升,2016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已達4.78億人。

結構調整,品牌消費趨勢明顯。各地茶葉消費市場穩定,普遍呈現禮品茶、高檔茶小幅減量;中檔茶、大宗茶銷售正常,有小量增長的態勢。茶葉市場總體年銷售額中,品牌茶葉市場銷售額增加接近兩成,實現1872億元;非品牌茶葉市場銷售額為276億元,茶葉品牌消費格局更加穩固。

所以,從市場上來講,茶葉銷售是增長的,如果你說茶葉銷售難,肯定是自身出現了問題。

問題一般出現在以下幾個情況:(1)品牌;(2)品種;(3)品質;(4)渠道;(5)營銷;(6)外部跨界競爭。

1 品牌

茶葉是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在成熟的市場裡,競爭的主體是品牌。有品牌者,得天下。

然而,現在國內茶葉市場普遍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形式,像“福建鐵觀音”是個非常知名的茶葉品類,但是哪家品牌好呢?我們看下“2014年雙十一茶葉全類別品牌排行”。

2 品種

綠茶、名優茶、特種茶等茶葉將暢銷不衰。在中國,各種茶類和品種都有不同的消費人群。茶類結構基本上與市場需求是相適應的。綠茶是出口的主要茶類,也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點。名優茶主要市場在國內,近年來消費熱度很高,將會繼續一段時期。特種茶主要是烏龍茶、普洱茶,因具有獨特的品質特色和保健功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我們看下,2011-2014年中國茶類電商 B2C市場交易規模,如下圖:

你賣的是什麼茶品,也影響了你的銷售。

3 品質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銷售茶葉的品質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

而品質的體現不是你說很好就很好,而是需要證明你銷售的產品品質很好才可以。

4 渠道

電商渠道、社群渠道對傳統店鋪銷售有了很大的影響。互聯網的精準數據營銷也對銷量有很大的影響 。你的渠道是什麼?

5 營銷

短期促銷或許可以給你來一定的銷量,而對於整體銷售的增長需要考慮的長期的營銷戰略。你是否採用對了營銷方式?是否制定了營銷戰略?

6 外部跨界競爭

從網易嚴選到“小罐茶”再到小米“平仄茶葉”,大量跨界資本湧入茶葉行業,伴隨而來的是全新的經營思路。新的經營模式雖然銷售規模有限,但小業態各具特色、亮點頻出、靶向性強,搭配組合構建起市場發展中的新氣象。這個新氣象也同時影響著有品類無品牌的銷售,同時影響著傳統的茶葉銷售。

總結

如果,你想讓你的銷售增強,需要從根本上去考慮,你賣的茶葉是否是品牌?是否有品質保證讓消費者有很強的信任力?銷售的茶葉品類是否有廣泛的人群?你是否讓你的渠道最大化了?你的營銷是否制定了長期的戰略?你是否把自己當做品牌了來去做了?

用一句話總結,你是否有品牌思維決定於你銷售的增長力量。

何建磊,百年樹品牌管理CEO兼首席品牌顧問,CEO品牌思維推廣大使,品牌深度評論專家。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百年樹品牌管理。同時,關注我的今日頭條,獲得更多品牌的思想。

何建磊

我原來最喜歡喝綠茶及鐵觀音等,要要是因為媒體的宣傳可降血脂清火等。但身體毛病咽炎咳嗽的長年拉肚子的病狀始終不得緩解,吃了無數的西藥,後來得了肩周炎,什麼止痛的,消炎的一直吃到我上三樓都要歇歇了。此時,自行斷藥斷茶,開始自學中醫。兩天後吃中藥複方丹參片外加自行熱敷的物理療法。三天緩了,後開始吃金匱腎氣丸和附子理中丸補腎元及脾胃。喝老薑加枸杞子大棗茶,歷時三月,身體恢復了強壯。咽炎等毛病不藥而癒。但常年拉肚子的毛病雖好轉,但無法根治。後從《傷寒論》的理論得知,烏梅丸治久痢,就從網上買了三盒烏梅丸。服後而痊癒。


福鑫-蔣忠

現在在一個出茶葉的地做項目。在一家專賣店買了一種綠茶的芽芯,1000塊一斤,有次在這個小市的一個橋頭,幾個賣茶葉及土特產的阿婆也是芽芯,100一斤,買了一斤,對比了下,感覺後者水色更好點,味道差不多……哪個阿婆留了個電話,以後就在哪兒買了。


110上級109

對於茶葉難銷售已經有很多人評論回答,我覺得都很有道理!簡單提幾點!

第一,也是比較通俗的一點,三公消費八項規定後,茶葉不管是送禮還是喝茶量少了,這是其一,做茶人都應該都有體會!

第二,總體茶的產量現在每年在增加!各色各樣的茶也越來越多!

第三,中國茶葉市場比較混亂,商家為了達到目的,價格茶葉工藝都五花八門,茶客很難喝到真正意義上的好茶,起碼性價比很多跟不上,這樣消費者慢慢的會產生很大的煩惱!

第四,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要知道出口這幾年增加,就如我們福建來說,白茶烏龍茶系列許多好茶都出口增加,出口國外的茶品質質量是可觀的,不然不容易出口,而且性價比很高,不會亂價格!

第五,每年的茶葉炒作市場大,所以價格不等影響消費者,會誤導消費者影響消費

第六,互聯網發達,網絡購物購茶也多了,很多剛開始喝茶的人大多自學喝茶較多,時間久了才慢慢懂得品茶好壞,最重要的互聯網➕電話營銷,價格隨意一斤茶可賣500也可賣1000或2000,變化無窮大,很多剛喝茶的人也被誤導!

總之原因很多,現在生活品質提高,對於茶飲相信市場會越來越多,不會少,而且今後品牌價值服務價值更高了,比如某中國茶葉品牌,服務號,茶也好,但是相對賣的是服務,所以價格太高,加上這幾年高消費群體下降,大環境原因受影響!




福苑茗茶人

由於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加上茶葉市場的價格低迷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造成了目前茶葉銷售的困窘。我原來生活工作的地方是茶鄉,養成了飲茶的習慣,幾十年可以說嗜茶如命。現在逐漸感到現在的茶葉沒有以前的好喝了。究其原因是人的惰性和逐利造成茶葉品質下降。

過去茶葉經過採摘丶攤涼丶殺青丶揉搓丶鍋焙丶手工炒制丶烘乾等繁複程序製作而成。過去每逢茶季我們都是上午就進到茶鄉跟茶農預訂,等茶農按照上述程序制好茶後稱重付款才回家,一般到家都是凌晨二三點,有時天亮才到家。我們非常理解茶農的辛苦,他們往往為了一年的口糧辛苦製茶才得溫飽。現在不行了,青年到城裡去打工,家裡留守的盡是老人孩子。茶葉都沒有人採,茶山荒廢很嚴重!茶葉需要請工人採摘,製茶全部都是機械,品質可以說慘不忍睹!首先茶葉殺青是憑人工經驗猛火紅鍋快速,而機械只是過一遍完全達不到要求,然後就是機械揉制,再後來就烘乾做成成品,這樣的茶葉看起來很好實際非常難喝。

現在農村採摘工一天工資要200起步,還要管飯。一天一個工人最多采鮮葉十一二斤,按四斤鮮葉做一斤幹茶至多兩到三斤幹茶,去掉製作成本一斤茶賣200元還不一定賣掉,所以茶葉狀況是賣不掉丶買不到(好茶)丶不好喝!

只有真正體會茶農的現狀就會理解目前我們所處的茶葉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