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本文大約2700字,預覽耗時大約3分鐘】

床頭有套名叫《芥子園畫譜》的書。很厚。四冊。一直放著,一直沒時間系統翻閱。

這是朋友送的一套書。

枕邊書 / 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有天飯桌上,聊起書畫,我無意中說想撿起扔下多年的畫畫,朋友聽了就好意地買來贈送與我。

這套書歷史悠久,在書畫界流傳極廣,不單單是繪畫技法的圖解。與我來說其實它更像燈盞,有時你無需點亮,放在那,既不是裝飾,也不是擺件,它就像一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的清香。

世上的書籍浩如煙海,優秀的典籍就在彼岸的老時光裡靜默安然。

最近在看王朔的《隨筆集》

他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我空虛的時候,想要加倍空虛,我就讀小說,在沒有流行音樂安慰我們的時代,小說,差不多是引導我脫離現實,耽於幻想的唯一東西……”

我延伸了一下,我看,當我空虛的時候,想要加倍空虛,我就讀書,在心靈需要得到安慰的時候,書籍,是唯一能引導我們逃離現實,並耽於美好的唯一方式。

我的藏書很雜,讀的也相當混亂,不成系統。

但有幾本書,是常翻常看的,放在床頭上。推薦給朋友。

枕邊書 / 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馬克、奧勒留的《沉思錄》、尚塔爾、托馬的《被遮蔽的痛苦》、法國作家的散文集《海之美》、有王朔的《隨筆集》

這幾本書我也從沒一氣看完過,總是看的很隨意,睡不著時隨意翻看,甚至跳著看,看著看著,跑行竄段的事時有發生。

我看書,從不奢想從中尋找任何的教義或人生指南什麼的,那都是扯淡瞎掰。

相反,我讀書是為抵制和叛逆現實,詆譭所謂的一些蒙人的大道理。

這一點,我很贊同王朔的看法:讀書,是為使自己對現實生活“更加悲觀”而已。

先說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部小說與其說是小說,更不如說是生活的聖經為好。

粗看很難懂,斷斷續續,忽忽悠悠,大段大段的跳躍性思維叫人云山霧罩不明其所然。

看久了,覺得這是部好的不能再好的小說。

由此看,美國《時代週刊》評價此書為:“把哲理小說提高到了夢幻和情感濃烈的一個新高度,為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並非捕風捉影的瞎掰。

而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布拉格的春天》更好看,並一次又一次地風靡了世界。

這書可以跳著讀,斷斷續續地讀,即使你前後不著邊際瞎看,總可從中找到很震懾心靈的東西令你砰然心動,淚眼滂沱,也的確很受刺激。

但有一點需要說明,此書少兒不易。

依我保守估計,這畢竟是寫給大人的。

馬克、奧勒留的《沉思錄》是一個古羅馬過氣皇帝的人生感悟。

這是一本自己寫給自己的書。

此書基本採用對話方式。作者本身就是一個貴族,言辭卻相當親民質樸。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強調人要依循自然,歸隱心靈,歸於寧靜。書中所蘊含的那種胸襟浩大、世間萬物為一體的情懷,讀後是無法忘懷的。

這是一本憂鬱和高貴完美結合的書。

《海之美》的確很美。

這是一本法國作家的散文集。文字涵蓋的範圍很廣,也很雜,幾乎包羅萬象。

這書很適合在寒冷的冬季的夜裡細細品評。

讀著讀著,就自然應了冬天的景象:文字是精瘦而洗練的,纖如毫髮,又細緻入微。枝枝枝蔓蔓都涵隱著被濃縮了的景象。

讀來很安靜,也很沉靜。

尚塔爾、托馬的《被遮蔽的痛苦》猛看覺得晦澀,書的作者是個女的,文筆很細膩。

人的一生,總伴隨著無窮無盡的痛苦,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這總是事實存在,並與生活的快樂和得意同根同族,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常隱在表面的風光和歡樂裡。

而她,尚塔爾、托馬卻拿著放大鏡,叫人逐次通過愛情、家庭、事業、電影、繪畫、詩歌、小說等等載體,審視現實生活中種種不為人知的痛苦之源泉。

讀它的人,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叫人無法釋懷。

最後,想說說我們自己人寫的書——王朔的《隨筆集》。

我一直很固執地認為,王朔,是我們自己人裡邊為數不多的,真正有頭腦、有自己思維,還能很恰當地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發出自己恰當聲音的好作家之一(罵人不在此列)

他的《隨筆集》就是例證。

《隨筆集》的文字很雷人,讀時,看著看著,往往不經意間就驚出一身冷汗。

王朔的語言一直非常喜歡,讀他的文字不單單是精神洗禮,更像是一體力活兒。讀他的書,最好是先倒頭睡上一會兒,養足了精神,淨手焚香,就著二鍋頭邊樂邊看,邊看邊跟著一起罵大街。

兩個字:過癮!

枕邊書 / 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以上是幾本床頭書,都是某種意義上講挺不“厚道“的書。

原因之一就是這類書很“晦澀”又很“難懂”,並不是業餘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有時候,我把讀閒書看做去酒店吃飯——老吃生猛海鮮不好,容易把自己也吃生猛了,還涵養了些非無產階級小資惡習,要時不時再來點佐餐的小菜兒,這樣,營養就相對均衡了,也齊了。

這小菜兒,即純消遣性閱讀。

這也是我像模像樣煞有介事弄介紹以下圖書的企圖。

《大話紅樓》、《戒嗔的白粥館》、《中外文化未解之謎》、《影碟聖經》和《大話方言》。

枕邊書 / 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首推的《大話紅樓》是因為這畢竟是自己人寫的一部書,也為眾多愛紅讀紅談紅的人們樂道。

之所以推薦,皆因《大話紅樓》更接近於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即:獵奇和便捷。

《紅樓夢》大家基本都讀過。這《大話紅樓》即為在此框架上另起爐灶搭建起來的一個大觀園悲喜交加的一幕古典情景劇。有些“鬧”,有些“亂”,更有些“好玩”。

你想,一個現代年輕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孩,機緣巧合一猛子扎進幾千年前的紅樓大觀園裡,還與那些紅粉玲瓏的丫頭們來個情感遭遇戰,古今交錯,情仇並重,交匯交雜,那會是怎樣一番熱鬧呢?

有意思的是,這部小說的作者為華裔美國人,還是個正宗的自然科學家。

名字叫:阿特。

很有意思,也很值得閒來翻翻。

枕邊書 / 它像某種植物,通體透出翡翠的水綠,散發著幽幽香氣

《戒嗔的白粥館》想必就無需多說了。網絡上最火爆也最吸引人眼球。

可貴的是,這小和尚真的沒浪得虛名。所講的故事,也完全可以給浮躁的現代人或多或少的生活啟示。先別管所開博客單日點擊35萬,也別管其作者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和尚,單就一片純淨之心,就值得推崇和敬佩。

《中外文化未解之謎》略有些忽悠的成分。

但這也只是在書的名目上有些過了。說是“未解”,其實許多東西早已經“解了”。只是過去“解”的太生硬,太教科書的模式化而已。

這本書很值得閒來花些功夫瞭解一番——世界上,有些東西真是很奇怪,也很奇妙,也真好。

《大話方言》是易中天寫的書。

實話講,我很討厭這傢伙,但不討厭他的學問。

這本書的語言和語氣我不喜歡,但他在書中所介紹的,關於地方方言的知識很受用。你可以知道,俺們這旮旯,還有那麼多關於語言方面的趣事樂事。

最後一本書是《影碟聖經》,兩冊。上下。

這是一本介紹世界各國優秀影片光碟的書籍。

全書總計介紹了1400部影片。很詳細,也很另類。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不可不讀。讀後很驚歎——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很好看的電影沒看過啊!

有興趣,讀後你再按圖索驥去淘影碟,其樂趣,是咋形容都不會過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