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年味(二)

久等了,年味(二)

中國人的念想向來很樸實,過年,不僅自己要吃好,神明與祖先同樣不可怠慢。一年年新舊交替,只要流傳的美食還在流傳,年味就始終如一。從北到南,等待遊子的年味多種多樣,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中國。


內蒙古·呼倫貝爾:布里亞特包子

久等了,年味(二)

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草原,布里亞特蒙古族人制作的羊肉包子遠近聞名。農曆春節前,牧民們殺牛宰羊,把剔骨的肉塊裝進羊肚,埋入帳篷外沒膝的大雪中儲存。冬季零下30多度的草原,是天然的冷庫。

待臨近年關,人們將羊肉、羊內臟和野韭菜混合,用牧民特有的雙刀交叉對切的手法,切成細餡兒,包成韭葉型褶邊的布里亞特包子。包子頂部有留有小口,加熱時蒸汽從頂端進入,形成鮮美的湯汁。野韭菜的辛辣柔化了羊肉的肥厚,更消解了可能出現的腥羶味道。


陝西·榆林:棗兔兔與棗山山

久等了,年味(二)

陝北的冬天,蔬菜等食物非常有限,主婦們都會製作花樣繁多的麵食。尤其到了春節,麵食變得更加繁複講究,而用棗提亮的棗兔兔和棗山山,更是過年必備的麵點。

將白麵搓成長約15釐米、寬約4釐米的扁條,把兩顆大棗纏上,兩頭一捏,稍微修剪,一直紅白相間、栩栩如生的兔子就誕生了。做成兔子形狀,是希望家人、尤其娃娃在新的一年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自然就是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的意思。

棗山山的作用就重要很多。臘月二十三送走灶神,正月初四再迎回各路神明,在此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去求村裡最巧手的婦女,捏幾個棗山山供給灶神祈盼一家吃飽吃好,來年平安。


浙江·衢州:發糕

久等了,年味(二)

在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一籠白嫩、綿軟、甜糯的發糕是大年夜的主角。每年農曆小年過後,當地人就開始準備過年吃的發糕。大年三十清早,家裡的主婦將準備好的麵糰放進鋪好箬葉的蒸籠,在燒著小火的柴灶上緩慢發酵。

午後,檢查發糕有沒有發成,是一家老小最緊張的時刻——發糕發起的高度正好與籠屜邊緣持平,表面平滑而沒有塌陷,是一籠好發糕的重要特點。發糕發成預示著來年一年的好運,全家人都會慶賀:“發起嘍!發起嘍!”

實際上,這全靠主婦們麵糰製作得好,糯米和粳米的配比決定著發糕綿軟黏糯的質地,酒釀和豬油的加入則賦予它柔潤腴滑的口感。

廣東·潮汕:生醃血蚶(hān)

蚶是一種貝類,外殼堅厚,呈灰白色,飽滿膨脹,兩殼抱合接近球狀,原味的血蚶用70℃的熱水燙一下,撈起即可食用。

生醃,是潮汕人對海鮮任性而智慧的做法。

用醬油、蒜頭、花椒、辣椒、芫荽、料酒,生猛地將血蚶全面覆蓋,醃上四個小時後食用。食材新鮮自不必說,醃製時間控制在20小時以內,醃料掩蓋濃腥,足夠殺菌,又不至於太過深入,可以保留最鮮美的滋味。

年夜飯吃下的蚶殼,不能馬上丟棄,要收集起來,堆到房門後,或放到床底下。一直到大年初五再收拾起來,潮汕人相信這樣可以“旺財”。


廣西·玉林:茶泡

久等了,年味(二)

玉林茶泡是廣式蜜餞冬瓜糖的進階版,它精美雅緻,是春節和婚嫁時招待客人的上品。製作茶泡要挑選肉質堅硬的“老水”冬瓜,取靠近皮的部分,切成五釐米見方、五毫米厚的方塊,以二十幾把精細的鏨子為工具,在冬瓜上雕刻花紋,或牡丹、或丹桂。

鏨好的冬瓜片,用糖水浸漬、曬乾,再浸漬、再曬乾,如此反覆。一個星期後,茶泡製作完成,在茶杯中放一塊茶泡,將沖泡好的茶水緩慢注入,茶泡中的糖分帶著冬瓜的清香慢慢釋放到茶水中。

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