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北大:亂世中的象牙塔

嚴復:毀家紓難,救國為民

1912年內外交困的清朝終於覆滅了,不過此時的京師大學堂已今非昔比,不過它不能再叫京師大學堂了,它換了新名字——北京大學,嚴復成為了首任校長。嚴復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者,翻譯了許多國外名著,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一直以來仕途不順,雖然在京師大學堂創辦之初,嚴復就曾在這裡就職,但直到1912年5月4日,他才當上校長,這時的他已經58歲了,但他僅僅在崗五個月就辭職了。然而嚴復先生對北大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主持北大的改革,重現歸併了學科,規定教員不得在政府兼職,開設了外語和西學的課程,在辦學方針上他主張兼收幷蓄,廣納眾流,這為隨後北大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由於當時的北大剛剛試圖從僵化的體制中抽離,無論是教學還是研究均沒有太多成就,於是6月財政部下令削減教員薪水,嚴復以書信的形式建議大總統和教育部撤銷命令,最終教職工的薪水得以全額髮放。但教育部的高官們顯然非常不滿,7月教育部稱:“該校學生班次雖有增加,但毫無成績可言,國體變更之後,社會各界對該校均表示不滿,遂決定停辦。”嚴復一邊向袁世凱和教育部遞交不可停辦帖,一邊爭取國際支持。最終北京大學得以保全,8月嚴復在各大外國銀行籌辦辦學經費。但嚴復與教育部的矛盾愈發激化,9月袁世凱聘請嚴復擔任顧問,教育部以其違反“教職工不得在校外兼職”的規定打算撤掉嚴復校長的職務,並在各大報刊煽風點火,自尊心極強的嚴復遂在10月提出辭職。在這短短五個月裡,嚴復為了北大的存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功不可沒。

民國時期的北大:亂世中的象牙塔

嚴復

蔡元培:滌盪汙濁,革舊求新

1916年12月,蔡元培正式擔任北大校長,當時的報刊這麼寫道——“蔡孑民先生於二十二日抵北京,大風雪中,來此學界泰斗,加晦霧之時睹一顆明星也。”這個留著偏分發型和兩撇鬍子的讀書人領袖絕倫、兼容幷包,帶領北京大學走上思想殿堂的頂峰,此後由他催發、護持的一場激進狂飆的新文化運動,影響並改變了接下來一百年的中國歷史走向。

當時北大的風氣比起清朝時候已經大有改觀,但沉下心來做學問的學生教授仍然是少之又少,這些學生心思都在升官發財上,平時走在街上老百姓都稱呼他們為“老爺”。而那些教授也大多是前朝官僚,熟人見面恐怕還要稱呼一聲“中堂大人”。即便有零星幾人關心學問,大多都是唯唯諾諾,畏手畏腳,思想仍然很保守,對關係民族命運與國家安危的問題漠不關心,一副老派儒生的樣子。

這些教授但凡兜裡省下一點閒錢,便相約著去八大胡同尋花問柳。以至於當時百姓戲稱八大胡同嫖娼的主力軍是“兩院一堂”,兩院指的是眾議院和參議院,一堂指的是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北大。但是讀書人不似政客,多半還要點面子,硬是把嫖娼稱之為“探豔”。更有徐佩銑這樣恬不知恥的教授大肆宣稱這是不拘一格,甚至帶著大家一起嫖,自稱探豔團團長,還經常跑到東安市場對著女性耍流氓。再看學生們,平日無事則在公寓裡賭錢,交口傳誦汙穢不堪的黃段子,嘴裡充斥著某某女性的屁股大腿,空閒時候去劇院看劇,寫了一大堆黃段子劇評,這些黃段子流傳到社會上,以至於北大成了“浮豔劇評策源地”。

種種不堪,不一而足,蔡元培決定下狠手,開除了一批教員和學生。除了那些不學無術,嫖娼賭錢的渣滓,還開除了辜鴻銘。辜鴻銘是個老派儒生,雖然學貫中西,但腦子裡仍是君君臣臣,男尊女卑那一套,平時講課喜歡夾帶私活,給學生灌輸封建思想,平時的時間裡主要就是對著白話文和新文化開炮,所以蔡元培不得不把他也開除掉。

民國時期的北大:亂世中的象牙塔

蔡元培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隨後蔡元培三顧茅廬,說服陳獨秀把《新青年》雜誌遷到北京,隨後聘請了胡適、劉半農,錢玄同等一大批知識分子到北大授課,除此之外還有梁漱溟、劉師培、黃侃等異於常人的大師級人物,就連辜鴻銘也得以回到北大繼續授課。

在蔡元培的支持和幫助下,一大批先進刊物和思想團體出現在北大校園裡,這些新刊物、新青年倡導白話文,介紹新學說,主張個性解放,抨擊封建禮教。當然,在黃侃,陳漢章,梁漱溟等國學大師的堅持下,熱心國學,研讀儒學,尊孔復古的刊物也不乏擁躉。蔡元培在1920年還著手正是招收女生入學,開中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當年蔡元培就職時曾說:“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肆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他確實通過努力把北大改造為一所真正的學術殿堂,此時的北大制度完善,思想自由,學術氛圍濃厚,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有思想,講科學的新派學者,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

民國時期的北大:亂世中的象牙塔

洪流中的蔡元培

蔡元培:心力交瘁,殫精竭慮

但這滾滾的新文化洪流也為蔡元培埋下了隱患,當時的學校裡充斥著不同的思想流派,甚至存在著籍貫和派系之爭,這些學派通過報刊、演講、集會等方式互相抨擊傾軋,以至於驚動了政府高層,當時的部分老派政客對新思想甚是反感,便趁機遊說高層,要求撤去蔡元培校長之職,但最終都被蔡一一化解。

雖然蔡元培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教育理念,但他並不希望學生捲入政治鬥爭中去,他希望學生潛心於學術,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當新文化的洪流決堤時,他也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他覺得這些學生和教授思想過於激進,他認為:辛亥革命以後,全國學風就應該從熱衷政治轉為專注學業。在五四運動前一年他就因學生反對“中日軍事協定”上總統府請願的事而幾欲辭職,但隨即而來的五四運動,學生們罷課遊行,火燒曹府,毆打章宗祥,引來政府軍隊鎮壓,一批學生被抓進監獄。

無奈,蔡元培只得上下活動,四處周旋,安撫學生,恢復秩序,最終把學生解救出來。但隨即他便遞交辭呈,並第二天就離開了北京。這群自認為為世道正義而戰的熱血青年學生 一時間如同墮入冰窟,不知如何是好。

陳獨秀在晚年回顧過往時曾沉重地寫道:“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之必然的產物,無論是功是罪,都不應該專歸到哪幾個人,可是蔡先生、適之和我,乃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