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跌停!是漲是跌?煤炭歷史性重大行情拉開序幕!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負責人18日說,當前煤炭供需形勢總體平穩,供給和運力均有保障,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沒有市場基礎。有關部門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引導市場煤價迴歸並穩定在合理區間。

警惕動力煤期貨價格盲目拉高帶來市場風險2017年下半年以來,煤炭現貨價格經歷了持續走高到明顯回落的過程,煤價一度迴歸合理區間。今年4月份以來,在電煤需求增加、動力煤期貨價格上漲影響市場預期、中間環節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煤價有所反彈。

“近期煤炭市場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期貨價格的非理性上漲拉動現貨價格不斷攀高,其中的炒作因素值得高度關注,需要警惕動力煤期貨價格盲目拉高帶來的市場風險。”這位負責人說。

當前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沒有市場基礎這位負責人說,當前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沒有市場基礎。首先,煤炭供給明顯增加。隨著去年以來煤炭先進優質產能加快釋放,主要產煤地區煤炭產量明顯增加。今年1至4月,晉陝蒙煤炭產量同比增加6000萬噸左右。據瞭解,全年晉陝蒙煤炭產量有望增加2.5億噸左右,為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奠定基礎。

其次,煤炭庫存較為充足。目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億噸,同比增長約7%,可用22天。

第三,煤炭運輸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至4月,國家鐵路煤炭運量同比增加5300萬噸、增長11%,其中晉陝蒙煤炭運量同比增加5000萬噸、增長15%。有關方面正在加快煤炭運輸通道和集疏運線路建設,優化車輛調配和運輸組織,進一步提升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能力,有效保障重點區域電煤運輸需求。

第四,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日益突出。隨著中長期合同制度不斷完善,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率明顯提高,對穩定供需關係和煤炭價格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年度中長期合同價格一直穩定在合理區間。

第五,清潔能源替代不斷加強。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比重,不少地區實現了煤炭消費減量替代。5月以來水力發電量持續增加,隨著水力發電進入旺季,對火電的替代效應不斷顯現。

煤炭行情概述:18 年煤炭消費增速在能源消費彈性恢復疊加能源結構調整階段性放緩中繼續回升,但供給端產能與庫存自然出清疊加擴張性投資乏力,產量增速將明顯下滑,18 年供需缺口明顯進一步放大,同時全球陷入煤炭緊缺狀態,價格繼續上揚而非預期的穩中有降或維持高位。由此帶來業績增速繼續高企,同時悲觀預期證偽後估值明顯修復,在業績超預期和估值提升下,煤炭迎來歷史性重大投資機會。

煤炭供給端有效產能明顯不足,產量釋放十分乏力,資本開支仍然低迷,驗證我們年度策略供給出清後實際產量增速明顯下滑的預判。從貨船比來看為9.07,較去年同期的18.9 下降9.75,降幅高達51.5%,說明今年煤炭供需較去年更加緊俏,煤炭供需缺口不斷放大。

從產能的角度來看,煤價在2012~2015 年長期劇烈下跌和煤企兼併重組才是產能出清的最主要原因。從供需缺口的角度來看,煤炭產能14 年起加速出清,17 年至今未見有效增長,當前供需缺口繼續擴大,庫存仍在被動去化,價格中樞逐季上揚。從資本開支的角度來看,資本開支水平持續下滑,表徵產能的固定資產增長停滯,先進產能大部分已在2014~2016年釋放完畢,邊際遞減。投資持續擴張疊加3-5 年的產能建設週期方可見到煤炭供給有效釋放,即便2018 年煤炭行業投資由負轉正,有效產量的明顯釋放也將在2021 年甚至之後。

需求淡季如旺季,日耗在旺季來臨前已開始全面提速,供需缺口持續加大,不斷驗證我們年度策略對需求側彈性持續提升的判斷。5 月16 日,沿海六大電廠日耗繼續上攀,並突破70萬噸,較17 年同期59.2 萬噸增加11.88 萬噸,增幅16.7%,而相應的17 年7 月中旬“迎峰度夏”階段日耗才達到70 萬噸,截至17 日,本月日均煤耗67.7 萬噸左右,較17 年同期的61.4 萬噸增加6.3 萬噸,增幅10.22%。因此,我們預判的火電和煤炭消費彈性繼續提升得到驗證。從日耗對應的電廠庫存可用天數來看,17 日在18 天左右較17 年下降2.5 天,所以當前電廠庫存(庫存量1304 萬噸,較17 年同期高67.7 萬噸)實際處於相對更低水平,且近日補庫乏力,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周內運價和期價跳漲,市場看多心態偏強,本週動力煤期貨價格連續五個工作日大幅拉昇,7 月合約周度漲幅近9%,9 月合約漲幅近7%,成交量翻番,遠期價格轉向升水;而運價方面,隨著市場預期向好,下游用戶拉運增多,市場可用海運煤炭運力不足,支撐主流船型運價跳漲,煤炭期貨價格和運價的大幅升高,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市場看多心態偏強。從港口煤價來看,動力煤價自4 月觸底(564 元/噸)抬升後一路上行,截至18 日秦港動力末煤(Q5500)平倉價618 元/噸,較17 年同期增加47 元/噸,增幅8.2%,實際上考慮到18 年煤價頂部已於2 月份突破17 年高點,實際證實我們所說的今年供需缺口繼續放大,底部和頂部繼續抬升,煤價中樞和邊際價格確信無疑是確定性上揚的。

煤焦板塊:焦炭方面,現階段山東地區部分鋼廠庫存下滑明顯,考慮到即將召開的上合峰會可能對後期汽運到貨量造成影響,5 月底之前有集中補庫需求,因此針對長協供戶在隨行就市的價格基礎上加價100 元/噸以提升下游送貨積極性,此外,北方其他地區鋼廠庫存也處於相對較低水平,有較強的採購需求,支撐焦炭價格短期內可能還有一定上行空間,但價格越早觸及高點,加快港口高成本貨源解套,部分貿易商可能開始謹慎接貨,以出貨消化庫存為主。

焦煤方面:受焦炭價格持續拉漲帶動,近期產地焦煤提漲呼聲漸濃,但提漲多數是煤礦原煤及洗煤廠給市場散戶提漲,主流市場成交仍以穩為主。進口澳洲海運焦煤價格上漲後,與國內低硫煤相比較,仍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存在繼續接貨的可能性,短期看焦煤市場向好發展。

宏觀數據點評:經濟繼續彰顯韌性,悲觀預期繼續修復。4 月經濟數據有好有壞,工業增加值、進出口、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數據展現了生產旺需求穩的一面,但消費弱、基建投資繼續下行的情況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我們認為今年整體偏弱的消費與去年四季度增速開始放緩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關,食品、報刊、傢俱、建築裝潢類消費增速較2017 年出現下滑。基建投資方面,我們認為在4 月政治局會議政策微調定調下,隨著財政部加快預算支出進度以及PPP 項目重啟,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將出現回升,維持信達宏觀組全年基建增速13.5%的判斷。在多數工業品產量增速加快的情況下,4 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超出市場預期,其中水泥、平板玻璃、鋼材等產品產量增加反映了來自下游房地產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房地產施工面積增速逐步接近歷史地位,目前下行空間已非常小,這對全年房地產投資保持韌性狀態起到支撐作用。高頻數據顯示,5 月發電耗煤、高爐開工率等均較4 月進一步走高,因此隨著經濟狀況的逐步明確,市場上過度悲觀預期將得到修正。

煤炭價格及庫存:截至5 月17 日,動力煤價格指數(RMB):CCI 進口5500(含稅) 640.20 元/噸,周環比增加2.27%。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72 元/噸,周環比持平。CCTD 秦皇島動力煤綜合交易價格585 元/噸,周環比持平,CCTD 秦皇島動力煤現貨交易價格531 元/噸,周環比持平。紐卡斯爾港動力煤現貨價107.55 美元/噸,周環比增加6.1%。截至5 月18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增加40.5 萬噸至538.50 萬噸,環比增幅8.12%;截至5 月13 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庫存增加4.8 萬噸至164.12 萬噸,環比增幅2.99%。

產能出清的本質,三維度看煤炭供給側產能維度:煤價長期劇烈下跌和煤企兼併重組是產能出清的最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間煤價經歷了近5年的長期劇烈下跌,直至2015年跌破煤炭企業噸煤現金成本,同時主要產煤省區推進煤礦兼併重組,導致煤礦產能大量自然出清,在冊產能出現大量“關停產能”、“殭屍產能”、“無效產能”,實際在產有效產能與在冊產能在2016年前後存在8億噸左右的明顯缺口。2016年至今的所謂“去產能”去掉的絕大多數是在“十二五”已經實際出清產生的無效產能”,主要為確認過去出清的無效產能,對實際產量影響甚微。

供需缺口維度:煤炭產能14年起加速出清,17年未見有效增長,當前供需缺口繼續擴大,庫存仍在被動去化,價格中樞逐季上揚。煤炭連續化生產的產業特徵決定了產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產能,從2014年開始產能便進入加速出清階段,2017年仍未見有效產能的增長。自從2016年開始,需求回暖,供需缺口逐漸擴大,庫存開始被動去化以支撐需求,截至2018年3月全社會煤炭總庫存僅有1.3億噸左右,達到歷史低位。供需缺口放大下,2016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價格中樞不斷上揚,並未能刺激煤炭產量的增長,甚至2017年二季度以來,在產能利用率提高的同時,原煤產量環比逐季下滑。由此可見煤炭實際有效產能出清後增長乏力,從全社會庫存去化和價格上揚維度,並沒有所謂的“先進產能”明顯釋放。

資本開支維度:資本開支水平持續下滑,表徵產能的固定資產增長停滯,先進產能大部分已在2014~2016年釋放完畢,邊際遞減。2013年起煤炭行業資本開支水平隨著煤價下行繼續大幅下滑,雖然2016年以來煤炭價格上揚,企業盈利改善,但資本開支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仍然在下降趨勢中,處於歷史低位。且行業在建工程在2013年前後達到頂峰後,於2014~2015年快速下滑,即上一輪投資的高峰帶來的產能集中在此期間釋放。可以表徵煤炭產能的煤炭行業固定資產的佔比目前穩定在38%-40%,由於2016年以來資本開支水平持續下滑,使得在建工程佔比繼續回落,在折舊攤銷上升的同時,固定資產佔比保持穩定,繼續攀升乏力,能夠釋放的先進產能邊際遞減。

投資持續擴張疊加3-5年的產能建設週期方可見到煤炭供給有效釋放,即便2018年煤炭行業投資由負轉正,有效產量的明顯釋放也將在2021年甚至之後。固定資產投資是維持既有產能和新建產能的必要條件,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嚴重下滑後,需由負轉正並持續,且經過3-5年的建礦週期後方可形成有效產能,支撐供給。考慮資本開支的投入規律、建礦時間的長短不一、以及各礦開採技術條件不同導致投產節奏的差異,煤炭產量的釋放一定是逐步增加、逐步釋放的態勢,2018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概率由負轉正,但即便如此,煤炭有效供給的明顯釋放也將在2021年左右甚至更長。即2018~2020年煤炭行業供給側從增減平衡角度,幾乎沒有多少實際產量的淨增貢獻,但區域性向西部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供需區域結構性問題更加嚴峻。

行業評級:在全球能源消費彈性上升週期背景下,煤炭有效產能明顯不足,隨著時間推移,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放大,由此推升煤炭價格中樞繼續上揚。但當前板塊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全球估值對比看仍然嚴重低估,有較大修復空間。在煤炭價格中樞持續上漲帶來的業績超預期和估值修復提升下,煤炭將迎來歷史性重大投資機會。

風險因素:開工旺季上游需求走旺的邏輯證偽,貨幣政策進一步趨緊,違法違規項目加速審批並積極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