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領讀中國”—— 領讀者: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濟觀察報·書評》專訪陳春花

本期“領讀”嘉賓是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企業管理學名家。不過,陳春花不同於絕大多數學院派學者,而有著成功的企業管理實操經驗:先後出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採訪中,她坦陳,做老師的初心源於中學時期的班主任寧齊堃老師。一直至今,“當一個好老師”,都是她在每個人生轉折點中為何會做出當下選擇的初心。而母親的耳濡目染,是她性格塑造中的另一個基因:學會接受。

經觀書評專訪陳春花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之前中央電視臺《謝謝了我的家》節目組來找我,說有這麼一個節目。我想說,我家裡很普通、特別普通,我媽媽也特別普通——我說“普通”的意思,確實是很普通;後來欄目組還堅持,我就答應了,節目出來最後效果還挺好的。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的祖籍是廣東,但你上小學初中卻是在東北,後來上大學、工作又從東北迴到廣東,這大概是一個怎樣的經歷轉變?你大學專業學的是無線電,然後留校教馬列哲學課,後來怎麼又轉向企業管理領域?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我父親做地質勘探工作,很早就從廣東湛江去了黑龍江的昂昂溪——地質隊的基地在那,媽媽也跟隨過去了。這個遷徙只是因為父親的工作。

我在黑龍江出生、長大,在那裡時間很長。我跟湛江沒有太多的記憶和淵源,只在我很小的時候全家人都回湛江待了兩年。我在湛江上了小學一年級,之後又回到黑龍江。

黑龍江的經歷對我幫助很大。因為我父親的工作都是在野外勘探,基本上家裡就是由媽媽帶我們五姐妹。所以,我深受媽媽的影響,她讓我學會了接受。這形成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價值觀,“逆來順受”:任何環境都可以接受。這個性格是媽媽給的。

媽媽當時從湛江去黑龍江的時候,沒有什麼是她不會的,然後到了黑龍江卻什麼都不懂:吃的東西都不認識——她之前認識海鮮和大米,可是到了黑龍江都是玉米、高粱米、小米、黃米,然後都是肉。所以,她是很艱苦的走過來。但是在這個艱苦環境中,她直對自己說,不能讓5個孩子餓著,要穿暖。這兩句話在今天可能比較容易,在當時是非常難的。因為要穿暖,就要會自己做所有的衣物,棉衣、棉褲、毛衣、毛褲、棉鞋、布鞋……我們小的時候,沒有吃不飽穿不暖。我相信,媽媽付出很多的心血。所以,我在她身上最大的感觸,就是她讓我學會“接受”這件事情。這導致後來,我做了很多轉換,都覺得挺好,沒什麼,就是有機會學習東西。

在黑龍江第二個給我很大幫助、性格上形成影響的,是我初中班主任寧齊堃老師,她讓我形成了另一個秉性:在生活中發現美好,在平常之中發現美。

上初中時,我們班很大,83個人,其實是很簡樸的一個學校,她裝飾我們的教室,自己寫毛筆字裱好貼在牆上。後來我很喜歡毛筆字,也跟她有關係。我現在去任何一個地方,在辦公室裡肯定會有一幅字,習慣性就決定,好像掛上一幅字才覺得可以了。包括我在CCER的辦公室,也會放上一幅字,家裡也是這樣。那個感覺挺好:雖然很普通,但就讓這個環境有味道。她還組織我們唱歌,並且每天早晨要求我們提前一個小時去學校讀古文——初中三年,她就帶領我們每天讀一個小時。我們也不明白為啥要做這個事情,但我屬於特聽話的人,你讓我背,我是班長,就天天帶著大家背誦。唐詩宋詞300首,一年就背完了;然後就開始背《增廣賢文》,然後再背《最美的100篇散文》。這件事情對我幫助特別大,開始慢慢懂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在很小的時候,《四書五經》、《增廣賢文》,其實不需要懂,就是要求背,背了之後,那種氣質就會埋在身體裡,然後自然就有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味道——這是特別重要的。再加上寧老師的潛移默化,帶我們去郊遊,組小樂隊,寫詩歌等等。然後我就會發現,原來日常的生活當中,可以隨時發現美。後來,這變成我的習慣,到任何一個地方,直覺就是它的美會在哪裡,我就會把它找出來。這使得我很幸福。

所以,我特別地感激她們兩位。我當時很認真努力地學習,某種意義上還是想回報她們倆,特別是當時,我們的高考是決定老師的價值的一部分。我是班長,我就帶著我們班同學特別認真地學習。我們初中畢業之後上高中分班——分班之後我們其實就不在一個班,但我們這個初中班最後有八十幾個人考上大學,接近90%!我們那個地方的小中學,在我之前和之後其實沒有太多人考上大學,所以那是非常高的比例。

所以,你要遇到一個好老師,你的人生確實是會不一樣。老師跟學生之間是一個相遇,相遇會發現最好的自己。這也是後來我立志要當老師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黑龍江,兩個人給我的秉性上的幫助,我特別感激的人,感激那個地方。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後來又是怎麼決定回廣東上大學?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我為什麼又去到了廣州?我父母是廣東人,他們的夢想就是回家鄉,當然那個時間他們回不去,只能等退休。可是如果他們退休的話,假設沒有一個子女在廣東,他們也回不來。因為黑龍江和廣東兩地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大。所以,我高考的時候就只能接受一個選擇——回廣東。實際就是,我沒得選。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只能回廣東?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只能回廣東。這是我給《謝謝了我的家》欄目分享的個人故事。當時我其實夢想是考北京的學校,我是學理科的,特別想讀清華。但是爸爸說,你只能考廣州。而廣州只有華南工學院——也就是我原來的大學。媽媽說,爸爸讓你考你就考吧。我只能接受。雖然也很難過,但還是接受了。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是家裡的長女?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不是,我排第四。大姐、二姐她們沒有機會參加高考——高考1977年才恢復。能夠接上高考的就是三姐,我,還有我妹。

我當時其實都不知道華南工學院是什麼樣子,就去了。去了之後,其實也不錯:那個地方剛好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就可以接觸到所有的新鮮事物。

我是1982年高考,當時依然還在計劃經濟的影子之下,所以我們從哪個省考來,原則上是要回哪個省,是按計劃分配的。所以,那時候如果想在廣州留下來,只有一個辦法——留校,沒有別的辦法。我剛才講寧老師的故事,受寧老師的影響,給自己定的夢想就是當老師。所以,我跟學校說,我想當老師;學校說,如果你想當老師,就沒辦法留了——我們無線電系沒有進人的編制。他說你可以當輔導員,可以去宣傳部,可以去學生工作處,我就要當老師——首先我必須得留校,其次我想當老師。學校也接受我的選擇。最後他們說,有一個地方正在籌建,你可以去,社會科學系,教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所以我就轉去教馬列了。

馬列我其實不懂,學校對我特別好,給我3個月的備課時間。我就開始去聽那時候可以聽的教這門課的所有老師的課,把教材及教材上上列的所有參考書目全看一遍。三個月內應該看了六七十本書,拼命看、拼命理解,就準備上課去了。就這樣教了8年馬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理解哲學的思考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習慣,同時也讓我熟知,怎麼從學生的角度去講一門課,讓這門課變成他們喜愛的一門課。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家的全家福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之後就轉向了管理學?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是。我真正上課出名是因為教馬列課,教了8年的過程中,我想選擇一些課程有機會在實際中去運用。於是我開始選一些實際運用的課程給大家,開始轉方向。我第一次轉是教公共關係學。那時廣東的公共關係是很出名的,有兩個大案例:一是中國大飯店,通過做公共關係去產生影響和樹立品牌;另一個是健力寶,通過跟中國女排這樣的一個公共關係的建立一舉成名。當時有一個著名的電視劇就叫《公關小姐》。於是,突然間出現了這門很熱的學科,但是沒有人會講。我就自己跑到北京聽課,回廣州給大家講。再通過這門課開始往管理轉。

我一直有個信仰,就是知識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這個信仰讓我後來走向做管理研究和輔導企業,甚至到企業中去實踐。其實這個路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當時轉向管理是哪年?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轉向管理是1994年底1995年初。我結束教馬列的課程是1994年12月,1995年就開始轉向管理。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現在全家人全都遷回了廣東?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對,他們都生活在廣東。對於家庭的觀念,有幾點我還是比較堅持的。

第一,一個大家庭其實對於培養孩子是有很大好處的。因為他們懂得秩序,懂得尊重,懂得謙讓。這個必須在大家庭裡才行,因為那肯定是長幼有序,且必須得謙讓,要想著這是一個家庭。

第二,這樣一個大家庭在一起互動的時候,對於孩子們形成積極、溫和的性格是有好處的,他不會那麼偏執、那樣自私。

第三,安排家庭活動的時候,會要求各自承擔各自的角色,有人就必須負責體育活動,有人必須負責文藝活動,有人必須負責吃飯,有人必須負責給大家講笑話,有人還必須負責做配角……把大家的角色都安排好,就是在訓練責任和擔當、合作。

這種家庭的薰陶,比在別的地方的訓練要更好一點。因為會很溫暖,然後這種溫暖形成之後,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在我們的大家庭裡,我把這個保持得很好,二三十年了都是這樣。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這個觀念的養成,是受父母的影響還是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或者是其他外界因素的存在?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還真找不出來怎麼形成,可能跟看書有關係。我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於是當我有能力的時候,我就來組織這個事情。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的家庭觀對你現在做企業管理——理論研究以及跟實踐結合——有很大的影響嗎?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可能對我形成管理認知有影響。比如在管理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部分:首先,作為領導者必須要有擔當,這非常重要;第二,必須要讓下屬成長,就是類似於必須讓家人快樂,這就是領導者的責任。

很多領導認為,成長是員工個人的事情,作為公司領導,提供平臺就可以。大部分個人都自生自滅,厲害的就升遷,不厲害的那就淘汰。而我一直認為,作為上司就必須對下屬的成長負責。我覺得領導者應該對員工的成長都負責,那麼我就要了解員工,每個人做什麼最合適?這就像我們在家裡各種小孩子的角色一樣,對於形成管理的認知是有很多幫助的。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做企業管理研究和實踐20多年,是如何做到對很多問題的超前判斷的?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首先,對我作價值判斷一直有幫助的就是——我要當一個老師。當我有能力去做選擇的時候,我想當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老師,於是我就從哲學轉向企業管理,真的要解決實際問題。轉到管理之後,我們解決問題的想法變得更加可以去表達,然後不斷地被驗證……這條路就一直走下來了。

我以前教管理學的時候,特別講1992年到2002年的變化。到2002年,管理學老師面對的全是企業人,如果沒有能力跟他們講清楚這些問題,他們可能都不聽。那這時候就一定要深入實踐,一定要這樣去走。

另一方面,我能夠不斷地做選擇,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跟企業在一起。一直跟企業在一起,就知道它的需求是什麼。我研究的企業,很多跟蹤時間都非常長,一般都是十幾年,就會知道它發展到哪個階段,要問的問題是什麼。而因為我做研究,會對一些問題更敏感,就會知道有些可能是普遍性問題,預先去找答案,這時候就領先於別人。其實,這是企業給我的。所以,我一直很感謝跟蹤研究的這些企業。其實這條路很辛苦,兩方面都得兼顧,但是好處就是一直讓我很敏感,知道下一個問題是什麼。

2015年我寫《激活個體》,原因就是在2012年到2014年當中,我所服務的企業和交流的企業都很焦慮:不知道面對互聯網該怎麼辦——因為我跟蹤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傳統企業;然後我就去研究,那些不焦慮的企業,他們做了什麼,發現這時激勵變強大了。那我就寫了一本書,叫《激活個體》,這是幫助很多傳統企業,看完了沒有那麼焦慮。但只激活了個體,組織怎麼辦?所以2017年,我繼續寫了《激活組織》。

總之,因為我跟著企業一直走,我就一直知道他們的問題在哪裡,然後這些問題會不會是大家都關注的?如果是,我就去研究它——這個點是這麼踩的。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年4月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曾經提到,有三本書對你影響很大——《居里夫人傳》、林語堂《人生的盛宴》,以及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麼管理學方面,哪些書對你影響比較大?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問一個研究者這個問題,答案就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必須涉獵學科所有著作。我做組織管理研究,必須從泰勒開始,全部都要看、都要透,我為此寫了一本書《我讀管理經典》。

做組織管理研究,泰勒最早研究管理的客觀對象;法約爾,就轉到研究管理的主體;馬克思·韋伯開始研究科層制。把管理的主客體都研究完之後,就要講管理放在環境中到底會怎麼樣;再然後,當開始討論整個管理中如何匹配資源的時候,戰略理論出現了。之後大家發現還沒有解決問題,於是內部的效率的問題被挖掘出來,其實就是管理信息系統理論。這之後,還不行,遇到更大的挑戰,就有了我們稱之為叫管理創新和流程再造。

所有這些理論都把握好了,覺得差不多了,結果發現不行,競爭很大可能會跟文化有關係。企業文化理論又會冒出來。再然後,會發現全球化帶來更多的挑戰,這些挑戰會基於情景因素、會基於各種要素的總和,有一堆新問題出來。今天,我們遇到的就是我後來寫的《激活個體》、《激活組織》開始遇到的技術方面的新問題。所以,問題沒完沒了。但我選擇研究管理的脈絡是組織,得儘可能窮盡所有相關理論。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你給企業家上課,會建議他們讀哪些書?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首先建議讀經典理論。比如組織管理中,第一個肯定是讀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然後是馬克斯·韋伯。

其次是讀企業的傳記和案例。比如郭士納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對於作者和企業來講,是很有幫助的;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的《一路向前》,告訴你他管理星巴克時是怎麼轉型的。還有,關於谷歌的《重新定義公司》,7—11創始人寫的《零售的本質》,對企業家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類,就是講未來的書。在今天講未來,可能比較多的應該看技術和手段。要懂大的變化和技術。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經觀書評:問一個關於未來的話題,最近關於知識付費這個概念很熱鬧,在線商學院——比如混沌大學這樣的知識服務,你如何看?未來知識服務的發展會是一個大趨勢嗎?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陳春花:我覺得會是。因為現在學習的方式變了,而且知識是需要綜合的呈現方式,而在綜合呈現的方式當中,比如在線視頻,實際上是比我們老師單獨講要好。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方向肯定是很明確的。大學也有非常多的MOOC,就是要解決更多更好的學習的方式。但是這之間沒有矛盾,除了在線視頻能解決的,學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深度互動,還必須是場景化,所以一定會有課堂、一定會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實際上是一個智慧的激盪,它不是一個單向的信息傳遞。

陳春花分享書單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科學管理原理》

[美]弗雷德裡克·泰勒/著

馬風才/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年4月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重新定義公司》

副標題: 谷歌是如何運營的

[美] 埃裡克·施密特/著

靳婷婷 陳序 何曄/譯

中信出版社

2015年8月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零售的本質》

緒方知行, 田口香世/著

陸青/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6年6月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郭士納/著

張秀琴等/譯

中信出版社

2003年1月

領讀中國丨陳春花如何成為陳春花?

《一路向前》

[美]霍華德·舒爾茨 [美]喬安·戈登/著

張萬偉/譯

中信出版社

2011年4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