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與他人保持距離是一種精緻的、本能的舞蹈。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個人空間的本能之舞

在去年的聯合國會議上,當特朗普抓住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的手,似乎積極地拉近法國總統的位置時,這一舉動在世界舞臺上引起了關注。從那以後,這位性格總統表現出一貫地傾向於打入他人個人空間,或者將他們拉向他的特點。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每個人都有個人空間,一個本能的保護區。我們總是爭先恐後地維護自己的空間,並且留意著別人的空間,而鄰接空間的“蜂巢”形成了我們社交圈的腳手架。將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作為一種恐嚇手段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行為。但我們通常不會有意去這麼做。個人空間的規則只在意識的表面深處悄悄運行。我們採取精心的動物舞蹈行為和反應,只有像特朗普的握手這樣極端的例子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個人空間的本能舞蹈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現代動物學之父海尼·赫迪傑(Heini Hediger)研究並提出,他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指導蘇黎世動物園的科學研究工作。動物園的動物只有在籠子的形狀和大小適合形成保護區時才會感到舒適。但是當在野外研究動物時,赫迪傑注意到了第二種“領地”,好似一個更小的、輕便的空間泡沫附著在動物的身體上。他稱之為逃生距離或飛行區。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當一隻角馬看到一種潛在的危險的動物——獅子,或者赫迪傑帶著一個捲尺悄悄靠近時,它並不是簡單地逃跑。這隻動物似乎進行了幾何評估。它一直保持平靜,直到威脅進入一個無形的保護區,然後角馬才會逃跑並且重新設定逃生距離。這個逃生距離顯然是足夠的,可以精確到米。想象一下希迪傑一遍又一遍地走到同一匹可憐的角馬身上,打斷它的好時光,試圖得到可靠的數據,也真是難為了這隻角馬。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一隻豬的逃生距離

一般來說,動物越大,逃生距離越大。根據赫迪傑的說法,一隻壁虎的逃生距離大概是幾米。鱷魚似乎有著一個50米的逃生距離。家養動物的逃生距離很小,通常不超過一米。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深入神經-個人空間的科學研究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赫迪傑對動物的研究引起了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的注意,他在1966年出版了關於人類個人空間的定義書《The Hidden Dimension》。霍爾將人們想象成類似動物。經過馴養自己,我們現在有一個小的逃生距離。他還有爭議地提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個人空間風格。例如,他建議說,“阿拉伯人”擁有很小的個人空間,在談話時彼此擠在一起,而英國人擁有廣闊的個人空間。這些說法帶有汙名化特定文化的陳規陋習的嫌疑,所以並沒有引起科學界的注意。

個人空間似乎更加普遍,它深入到人類的遺傳密碼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霍爾將人們周圍的空間分為四個不同大小的區域: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親密的距離非常近以至於無法正確對焦。霍爾描繪了我們呈現給戀人的浪漫外觀:“鼻子被視為過大,可能看起來扭曲,其他特徵如嘴唇,牙齒和舌頭也是如此。” 個人距離,站在一臂範圍內,更典型的是在雞尾酒會上友好的對話或傾斜在小咖啡桌上的交談。社交距離剛好超過一臂距離,適合商務會議或偶然的熟人。公共距離要更大些。它可以有幾個身高的距離,並且必須提高嗓門才能聽到。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在霍爾發表了他的觀察後,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後續實驗,以研究個人空間現象,並將其從偶然現象上升到科學層面。在典型的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走向對方,並在人際距離開始感到不舒服時停下來。志願者知道他們正在接受監視和測量,而自我意識可能會影響他們的選擇。由於個人空間的舞蹈通常是在意識的表面下進行的,因此許多科學家採取了更為隱蔽的手段。在一項研究中,實驗者在公共環境中走近隨機的人,觀察受試者是否會離開。在一項令人毛骨悚然的研究中,實驗人員甚至在廁所裡觀察正在小便的男人。這個想法是,當一個人的焦慮增加時,他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開始排尿,排尿開始時間應該取決於其他人是近還是遠。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在眾多研究文獻中最一致的發現,一個基本結果是,個人空間隨著焦慮而擴大。如果你在壓力上得分高,或者實驗者提前強調你 - 也許你接受了測試,並被告知你失敗了 - 你的個人空間相對於其他人會增加。如果你放鬆下來,或者實驗者提前想你坦承,你的個人空間就會縮小。至少在一些研究中,女性在接近男性時擁有特別大的個人空間。有一定社會地位或權威地位的人們的個人空間減小,尤其是彼此之間。一個剛剛被仰慕者奉承的大個子自信的男人往往擁有最小的個人緩衝區。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神經科學家通過發現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可以追蹤附近的物體,從而在理解個人空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時稱為peripersonal neurons,當物體偶然靠近我們的身體時,這些單獨的腦細胞會引發爆發性活動在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邁克爾·格拉齊亞諾的實驗中,他把它們稱為bubble-wrap neurons。它們監視空間中的無形氣泡,尤其是頭部和軀幹周圍的氣泡,當它們興奮時,會引發防禦和撤退反應。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網絡正在毀掉我們的安全距離?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不過,隨著社會生活在網上遷移,人體周圍的舊的社會束縛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各種社交媒體都脫離了面對面的空間框架。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作為無形實體進行交互,在沒有歐幾里德距離度量的域中交互信息。並非所有在線互動都會失去其空間架構 - 沉浸式視頻遊戲保持著空間感和距離感 - 但現在很多人在網絡空間中度過了太多的時間,沒有真正的面對面交互。人類社交的“舞蹈”正在從基礎層面上進行重組。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有人會認為這種發展必定是一場災難。我們的社交技巧經過數百萬年的發展而成為揹負個人空間的載體,移除這套“腳手架”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社會發展。我們可能會失去在更深層次、本能層面上連接的能力。例如,網絡巨魔現象可以說是由於消除了面對面的三維空間而引起的社交行為紊亂和消除抑制。而互聯網確實為網絡欺凌、公開羞辱、網絡跟蹤和犯罪帶來了廣闊而黑暗的世界。

個人空間的無意識規則-它能保護女性遠離侵害嗎?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勇敢的新社會世界至少有一個有希望的一面。比如#MeToo或#TimesUp行動。性別歧視的一個長期存在的途徑是利用私人空間實施侵犯行為。一個別有用心的男人,會假裝為女人提供一個個人空間,並且宣稱這裡他說的算。但是由於社交媒體已經把個人空間從更多的人際交往中解放出來,它至少可以給女性更多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