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創業9個死,哪些行業是死亡“重災區”?

創意風向標

行業沒有重災區,只有入場時機是不是重災區。

今天有個新聞,Hi電也開始了裁員,裁員方式非常奇葩,居然是把員工調到邊疆城市,三天內不到崗,就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共享充電寶從興起到今天,也就半年時間,半年時間裡,街電科技先後傳出資金鍊出問題,Hi電傳出資金鍊有問題產品技術無法保證導致裁員,現在看來,共享充電寶的企業離死亡潮也不遠了。

再早一些,從去年年中開始興起的共享單車,死亡潮已經開始了,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等等已經出現押金難退的問題,各地三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小品牌更是已經倒閉了不少家。

其實,與其花心思想哪些行業容易死,倒不如花心思研究如何快人一步。在創業領域,有一個大概的定律:當一個細分領域出現一家A輪融資在2000萬級別以上的公司的時候,新的創業者再入場就幾乎等於送死了。如果這個行業已經有了B輪融資超過五千萬的公司,那麼再入場,就等於必死。

因此,個人判斷,今年下半年還會出現死亡潮的行業至少還將包括:

網紅餐飲:在喜茶火爆之後,那些跟風入場的網紅餐飲企業可能會面臨一波殘酷的倒閉潮。

共享汽車:共享汽車已經死過一次了,當年的P2P共享汽車玩家在兩年內已經從數十家只剩下一家了。但最近國家鼓勵政策出來後,又有數十億資金蠢蠢欲動。但共享汽車已經被證明是必死的創業模式了,而且,行業內已經有了巨頭玩家,滴滴、神州等等都已經佈局。

內容創業:平臺的紅利期消失、流量補貼不再,惡性競爭,將使得大量曾經搞得紅紅火火的自媒體進入盈利陷阱,尤其是後入場的玩家,如果沒有鉅額資金投入,將很難持續下去。

網紅:papi醬已經快從輿論中消失了,咪蒙雖然還在持續,但被取代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網紅始終沒有突破網星最終成為明星,過度依賴平臺,以及各地的各種網紅紛紛湧現,網紅臉已經快不夠用了。

此外,再配一張剛剛成為笑話的王凱歆照片。創業是打仗,沒有充分準備和戰略規劃的入場就是送人頭。


胡涵marvin

鉛筆道作為一家創業媒體,可以說對此十分有發言權了。我們的數據庫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清洗出數量不少的已死項目的數據,在上面標記出他們已經下線的標記。對於行業來說,實際上創業項目死亡的重災區往往出現在風口,大家在盲目追風口,想要趁著融資熱匆忙搞一個項目獲得融資,或者是錯估市場規模因為市場有較大的需求等。

因為目前優質項目的匱乏,所以一些風口可以說是造出之後加上媒體渲染,很多連續創業者就開始湧入,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紙巾、雨傘等等),然後是後面的無人貨架,區塊鏈與垂直行業的結合等等。這些行業當中很多創業公司都已經倒下了,因為他們並沒有對於行業進行深入瞭解,只是看到有資本的投入就盲目湧入,實際上風口上的需求未必是真需求,也有很多的偽需求。無人貨架中的貨損率,還有共享單車中車的丟失損壞比率,都成為了一個制約成本的重要因素。而無人貨架的進入門檻又比較低,所以輕易進入之後輕易退出也變得理所應當,鉛筆道對於猩便利、果小美、七隻考拉等曾經的明星項目遇到的困難都有過報道,他們要麼轉型,要麼乾脆停止了項目,行業內其他的更小型的項目的結果也大多相似。

而創業雖然要選對賽道,也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很多時候都需要靜靜的等待與對產品進行打磨。區塊鏈風口下很多項目都獲得了融資,有些創業者很羨慕,但是很多項目都是從15或者16年就開始成長,忍受了很多困難與寂寞。


鉛筆道

十個創業九個死,是真的。因為社會進步太快了,技術迭代太快了,企業一不小心就在競爭中被淘汰,創業型公司更是因為實力問題,率先被市場磨滅。

但創業其實沒有“重災區”,只有合適的問題。因為馬太效應在每一個行業都是存在的。

我們先從投資門檻角度來分析。

服裝店、餐飲店,是屬於投資門檻比較低的行業,這類行業,只要有一點兒資金租個店面就能開業。但這個行業也因為進入門檻低,所以投資的人多,競爭格外激烈,所以如果做不出特色,很容易被淘汰。但不少小店,因為經營特色明顯,也能在市場中生存下來,因為這個市場需求太大了,而且是剛性需求,市場容量在那兒,總是需要服裝店、餐飲店,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互聯網創業。

這一類項目近幾年是相當流行,但有一定門檻,比如技術方面,市場細分方面。互聯網創業死亡率一樣很高,因為現在誰不懂得一點兒互聯網知識?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內容自作方面,或者是平臺建設方面,反正總有空間讓你發揮。但這個空間,也不是穩定的,有時候你看起來有市場需求的項目,可能只是一個偽需求,投入之後血本無歸。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比如現在流行的共享單車,都以為市場容量巨大,有極大的盈利空間,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共享單車實現正面創收,全部是依靠融資支撐,共享單車倒閉的屍骸已經鋪滿臉大街小巷。

我們再說重資本的投資項目。

這一類項目,因為對資金需求量大,可以說是創業門檻很高的行業。但這樣的行業,依舊充滿風險。因為對資金需求量太大,如果不能及時實現盈利,那麼只能變賣資產早死早超生。

就像國際航運業,一艘運輸船價值就是千萬級別、億元級別。但多少玩家在裡面折戟沉沙?國內多少大型航運企業連年虧損?還有造船業,航運不僅景氣的時候,造船業自然受到沉重打擊,多少企業關門閉戶!

然後是技術門檻高的行業。

比如新能源造車。

現在又有無數的人蜂擁而入新能源造車領域。有的造整車,有的弄電池,有的搞電子,不一而足。但最終能夠存活下來,而且還能活的很好的,只是少部分,絕大多數創業者都必將被市場淘汰。無他,每一個領域都是“剩者為王”,只有那些擁有獨特技術、並得到市場認可的企業,才能持續生存下去。

總之,創業沒有重災區之分,只有項目是否適合個人?能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創業的項目是否滿足社會發展的趨勢?這是基本條件。

在滿足基本條件之後,然後再考驗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包括個人的管理能力;企業的執行能力;面對市場的應變能力;遇到困難的持久能力;順境時候的風控把握能力等。

創業其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考察,然後還要需要一點點運氣。不再展開了,再說下去就成研究生論文。


波士財經

我認為創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回顧之前創業熱的很多項目,他們的理念有很多都是超前理念,但是超前理念對於市場來說並不能很快速的接受,比如說特斯拉的創始人現在想把人類送上火星,並且在降低火箭的研發成本,那對於大家來說現在肯定是不合時宜的,所以他需要有特斯拉來做利潤的支撐,並且能夠不斷地吸引投資人注意。那大家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一步一步來的,不可以太過於超前。

接下來來說一說位置,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這一句話放在現在並不合適了,你可以看一看,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選址都是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所以大家在選位置的時候也需要特別的注意一下,有時候一個好位置,就能夠幫你省下很多線上宣傳的功夫,利用好線下的位置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也在餐飲行業創業尤其是如此。

另外十個創業九個死蒼蠅行業就是一個重災區,有很多人都認為餐飲行業是最簡單的,其實不然,餐飲行業有很多隱藏的哲學和邏輯,如果你沒有把握好市場,把握好行情的,對於你來說貿然的進入餐飲行業,並不會像你想象的一樣發展的這麼迅速物,並且有可能會虧損。

虧損主要就是指你在店鋪數量慢慢增多了之後,管理成本也會上升,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加盟餐飲的加盟商,對於餐飲品牌的瞭解又少,如果完全按照加盟商的說法來做,自己利潤又會變少,所以他們就會偷工減料,慢慢的這個品牌還也就做砸了。

你可以看到商場裡面換的最多最頻繁的就是餐飲領域的品牌。


變革家

一、服裝行業

為什麼把服裝行業排在第一位呢?隨著電商的崛起可以說服裝行業是受影響最嚴重和最早的行業。由於房租貴,人工貴,很多避免不了的費用使得所銷售產品價格比較貴,所以這一點是和電商相比比較致命的一點。所以說電商大大的衝擊了實體服裝業的生存。另外,服裝,可以說屬於損耗比較慢的商品。買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會穿壞。在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時候,人們開始追求生活享受,比如說旅遊、購車、改善住房等。所以穿衣以舒適為主,也開始理性消費。尤其是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年也不買新衣服。就連部分中年人也買的少了,估計現在人們的衣服都不缺,翻開衣櫃,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衣服應有盡有,以前看到衣服打折,大家瘋搶,但近幾年這種現象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二、餐飲業

餐飲業也是重災區,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國家政策規定不允許公款消費吃喝,大大的減少了不必要的公款吃喝。在這一點上對餐飲業衝擊很大。另外,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下,許多人都想自己當老闆,特別一些人既沒有知識文化,又沒有一技之長,手裡有些閒錢還沒有地方投,自己積累了一些人脈,就想通過開餐館的方式將這部分人脈資源利用起來,所以當我們走在街道上的時候,街道兩旁餐館林立。現在不是餐館不賺錢了,只是開的餐館太多了,從食客賺得錢被眾餐館平均了。一些既沒特色,價位又不便宜的飯店自然很難經濟下去,曾經兩個同學開飯店,我們經常去捧場,可還是沒有堅持下去。一個幹了不到一年就關門大吉了,賠了十多萬,而且他本人還是廚師,有過餐飲管理經驗的。而另一個也是,還在維持的,可是每次去吃飯,兩層樓的飯店,有時連一桌也沒有。所以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立足是很困難的。

其實歸根結底高房價是導致實體企業,實體店倒閉的萬惡之源。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也足以證明這一點,許多實體租金水漲船高,讓一些實體經營者們苦不堪言,所以這一段時間甚至近幾年實體經濟在慢慢摸索新經濟形式下的經營之道,而實體經濟是所有經濟的根本,鏈索反應波及到了許多行業,甚至一些新興的行業。不過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國家的政策扶持和整體調控下,萬眾的共同努力,各行各業會重新振興,經濟飛速發展。


坤鵬論

創業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以美國為例:《福布斯》2015年的數據顯示,九成創業企業以失敗告終;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 示,美國有超過兩成的創業企業“活不過”一 年,六成創業企業“活不過”八年。在中國, 據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近六成企業在五年內死亡,死亡企業的 平均壽命為6.09年。

當你問身邊創業的朋友們,創業難嗎?他們大概會啞然一笑,在心中異口同聲的回答你:難,非常難!


創業難在哪?


1、風口難佔:


八九十年代出來創業的,只有用點心,大多都賺錢了,那就叫風口。現在的創業者,盯上的項目絕大部分市場都已經飽和了。各行各業穩賺不賠的項目,或是坐地吸金的地段早已被人佔去。要做垂直電商,一大堆垂直電商,要做社交,一大堆各類社交。就算是做一天點一次的小程序,都馬上有一批跟風尾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飽和市場創業都難,九死一生也是必然結果,


2、資金難找:


北上廣成千上萬家初創企業,沒有幾家是靠自循環盈利下去。要知道京東到2016年才開始盈利。初創企業多數是入不敷出,必須靠投資款才能活得下去。所以,大多數初創者都奔波在找投資的第一線上。摩拜、ofo,作為2016年最火爆最熱門的商業模式,也在融A、B、C、D、E輪。對於初創期中小企業,主要寄希望於銀行貸款、風險投資或創業板上市籌資。但是,由於初創企業沒有足夠的抵押品,要取得銀行貸款非常困難;風險投資數量有限而且要求苛刻,初創企業真正得到投資的項目很少。


3、人才難求:


初創公司永遠缺兩樣東西:

1.錢 2.人。有時候,哪怕錢到位了(融資成功),卻還是沒人,不是招不到合適的,就是人走的太快,總招不齊。看過這樣一個案例:有家創業公司要招 3 名後端開發的程序員,這家公司已經 Pre-A 輪了,需要擴充研發團隊,他們當時投入了 4 個行政實習生,花了一個月,從各個渠道(包括獵頭) 找到了 500 份簡歷,篩出了大概 100 份符合要求的,但最後成功約面只有 30 人左右,發出了 1 個 offer,但這個唯一的 offer 被求職者拒絕了。一線深城市還好,只要資金充裕人才不愁,簡歷豐富挨個篩選。但是的二三線城市,花幾個月招不到人的創業公司絕對不是少數。某種程度上,創業堪比上山結寇,你見過上山結寇拉人入夥容易的麼?


4、心態難正:


一次成功的創業源於很多因素,包括機遇、創業者的努力,創業者的心態等。


但是,由於創業者心態不端正毀掉的創業公司也不在少數。首先,很多創業者存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一夜致富的故事在不斷流傳,書中也充斥著成功企業家如何一夜成功的案例分析。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現在的成功人士在成功以前經歷了什麼,更不知道他們成功的關鍵點是什麼。其次,很多創業者有“賭一把"的心態。事實上,企業家應該比任何人都應該具備風險意識。


如果你問身邊的創業者:創業難嗎?他們一定會啞然一笑,然後在心裡異口同聲的告訴你:難,非常難!同時創業這兩個詞意味著艱難,孤獨,心酸......但依然有很多人能從這兩個之中感受到希望並憧憬著未來,他們為了理想一聲不吭地默默堅持著。


創業失敗是創業的“入場費”, 是多數創業企業的必然結局。創業失敗既不可怕, 也不可恥。


相反, 正如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所說:“我的那些最重要的發現是受到失敗的啟發而獲得的。”


雲掌財經

大家都在說:餐飲啊,服裝啊……,我給大家說一個行業:互聯網。

第一個:在咬牙堅持的倆創業者……

這個項目是我兩個朋友分別做的,其中一個朋友,屬於小打小鬧型的,大概也投了百八十萬,現在公司六七個人,幾乎是沒有任何收入,項目是幹什麼呢?就是自己開發了一套用於:飯店點餐結賬這樣的系統,想解決的痛點:就餐人員排隊麻煩,結賬麻煩……

另外一個朋友幹一個差不多的系統,比上面這位朋友乾的大一些,功能更強一些,增加了,會員系統,推廣系統和分紅系統,這一個朋友投入比較大,估計現金已經投了二三百萬吧!

你們知道結果是什麼嗎?對他們而言,如果想活下去,只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是拿到風險投資,要麼就是問飯店要錢;你覺得今天拿到投資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覺得飯店有可能給他們錢嗎?

現在他們還在堅持著……,也許吧,只要不關門就還有希望……

第二個:十年互聯網老兵栽的跟頭……

一年的時間,僅僅一年的時間,結果怎麼樣我就不說了,你猜猜?最後就網址(域名)賣了1萬塊錢,其他的化為烏有……

打那之後,我再也沒幹過互聯網的項目。

我開始幹實業,你們都覺得幹實業難,幹實業坑爹,但是相比較互聯網行業而言 幹實業真的要接地氣很多。因為很多互聯網項目痛點都是自己意淫出來的,是偽痛點,偽剛需。但是實業往往是剛性需求,比如我現在正在解決霧霾這個痛點,主要解決兒童群體,做細分市場,做自己獨到的創新,我用中草藥配方來做,解決了孩子霧霾問題,解決霧霾中細菌病毒的問題,而且獲得了國家專利,現在有一批城市已經有我的合作共贏的夥伴了。

通過上面的案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的人覺得幹互聯網項目很牛逼,非富即貴;有的人覺得幹互聯網項目就是作死,如果你手上有100萬,你會幹互聯網項目還是會幹實體項目? 如果你手上有100萬,你是做大眾消費品還是做小眾市場?


三隻蝴蝶口罩謝總

經常有人說創業“九死一生”,沒錯,創業的確難,成功的向來是小部分人。但即使是這樣,我也一直認為造成創業“重災區”的不是說哪些行業不行,創業沒有行業重災區,造成重災區的可能會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沒有選對行業。

雖然說創業沒有行業重災區重災區,但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行業是創業必死的,但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創業。創立自己的事業,選擇好行業和領域就是在打好基礎,邁好第一步,才能不走進重災區。首先考慮興趣和專業背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很重要,但是也更要選擇自己能力所及的領域。

二是能力不足。創業不僅需要某一領域的專業能力,他對創始人要求的確是高的,

需要具備各個方面的綜合實力,我在之前的問答裡也提到過,創業者需要具備的能力。除了專業能力還要有做好團隊、領導團隊的能力,好的團隊絕對會在創業初期起到一加一遠遠大於二的效果,有利於公司的長久發展;要有資源整合能力,對於物質資源,合理分配,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了正確的地方,對於人力資源的利用上也是一樣,什麼人用到什麼崗位上,各得其所,發揮出整個團隊的力量;創始人要具備一定的素養,有了個人魅力,再配上足夠的企業文化,才能夠讓員工信任你,尊重你願意跟著你幹;戰略戰術能力,要在該決策的時候拿出足夠的決策能力,為公司的發展制定合格的戰略戰術;財務融資能力,當創業公司到了一定階段之後,融資是必然要經歷的階段。能否找到天使投資人?能否找到優質的投資?能否在融資談判之中保留自己的權利?都需要看創始人的個人發揮。走進了創業重災區的原因很大程度都在這裡,當你覺得自己走到了一個所謂創業重災區的時候,
不如先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呢?

三團隊問題。優秀的團隊有著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同樣的一個不夠好的團隊一樣會將你帶往創業重災區。配合默契且能力出色的團隊呢,這樣的團隊往往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她們集思廣益、將優勢最大化,並具有糾錯改錯的能力,良好的團隊氛圍、默契的團隊配合、專業的團隊能力,能引導我們做得更好,在行業選擇和個人能力上問題不大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團隊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呢?是團隊氛圍?能力?還是其他方面?

創業很難,會遇到許多挫折,當你感覺自己走到了所謂創業重災區的時候,不如回過頭去反思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沒有一個行業是創業必死的重災區,只有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領域,又或者是自己能力不足嗎?是團隊出了問題嗎?反思過後,儘快做出調整,每個人都有可能成功~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對於創業來說,也不是十個創業九個死。在現在這個全民創業的年代,有多少人懂得創業,既然都是不懂得創業的,那失敗是很顯然的,比如,一個人去讀六年大學,要花多少錢?很可能要花十幾萬吧?這就是讀大學的學費,要花了這些錢,你,才學得知識,學得知識已後,才能參加工作,參加工作已後,才能有新水,還要看學的是哪個專業,參加工作以後,這個專業是不是用得上,如果是用不上所學的專業知識,工作起來是很費力的,是沒有成效的。創業也向讀大學一樣,首先要先交學費,但是這個學費跟讀大學的學費不一樣,不知道要交多少,就像讀書一樣,有錢的讀大學,開資就多一點,無錢的讀大學,開資就省著一點,甚至有些根本沒有機會讀大學!創業的學費是這樣的,賠錢一多,交的學費就一多,學得的知識就一多,賠錢一少,交的學費就一少,學得的知識就一少,只要都賠了很多的錢,就學得了很多的經驗,這個時候,創業才開始有點成效,最後叫不成功都不行!

行業是沒有重災區的,沒有行業就沒有選擇的餘地,要看自己適合哪個行業,不適合的行業,當然最好不要選擇,你說某些行業有重災區,為什麼這些行業還存在,照樣有人繼續做下去,如果是無利可圖,會繼續做下去嗎?隔行就由如隔山,什麼都不知道,只有自己入行了,才知道中間的決巧,如果沒入行,就是門外漢一個,一個門處漢,橫針不動線的,怎麼能做好一個行業呢?所以,要選自己專業的,很瞭解的行業才能有利可圖,每個行業都在不斷的變化,有的行業看似有利可圖,大家都蜂湧而入,其實這種行業已經飽和,是無利可圖的,這就要看自己的精準的判斷,冷門的行業看似無利可圖,其實是有利可圖的,在眼前來說,沒有人和你搞競爭,是可以大賺一筆的,等到人多看見你賺得很多錢的時候,你這個冷門的行業可能又變成熱門的行業了,等到人多蜂湧而入的時候,最好退出這個行業,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所以說,創業就跟打仗一樣,要動腦子,如果腦子不靈活,就要賠錢,就要交學費,交了學費你才有經驗。行業是沒有重災區的,只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問題。這是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網友們在評論區討論!


周榮43165176

2013年12月11日,劉德華與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做客清華大學,二人和在場的千餘名粉絲分享了30年奮鬥的經歷,各自面臨逆境時的生存法則,也談到大學生創業、領導的類型等話題。雷軍在對話中說:“40歲以後我領悟到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順勢而為,颱風來得時候連豬都可以飛。”劉德華回應:“那我就是那隻豬!”

【青創業】節選了部分對話,讓我們看看在各自領域中非常成功的兩位名人,如何進行這場“將人生變成戰場”的對話。

主持人:你們成為劉德華、雷軍的絕招是什麼?

劉德華:帥啊!我最成功的地方是我的人品,我最近十幾年才陸續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人品。其實我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厲害,如果說什麼秘訣,雷軍大哥一定很厲害。

雷軍:大家好,跟劉德華同臺壓力很大。我知道大家剛才的掌聲都是給劉德華的。(再次掌聲)我大二就修完所有的課程,大三開始創業。這麼多年我也算是老革命,我為什麼能生存下來?一個普通人怎麼變得不普通呢?一定要有自己的夢想。

主持人:那你人品怎麼樣?

雷軍:互聯網的人品跟現實不一樣,比如我打遊戲打出裝備了就是人品好,搶到小米3就是人品好。

劉德華:我才知道我是沒人品的。

主持人:哪些是你成功最大的阻礙?

雷軍:清華學子絕頂聰明,這群人自信,自信過了之後就會自負。我年輕的時候很自負,做了很多逆天的事情。40多歲之後,我領悟到順勢而為。要想大成的話,就像我之前講的颱風來了,豬都可以飛。如果能保持豬一樣的態度,也能成功。

劉德華:我想講的他都講了。成功就是你可以接受失敗。什麼叫最失敗,就是你自以為你已經成功了。我現在就是那頭豬。

雷軍:劉先生你太客氣了,我上大學的時候,你就是我的偶像。我覺得劉德華激勵了我們一代人勤奮工作。

逆境中如何生存

主持人:遇到逆境你們怎麼堅持下來的?

劉德華:我好強,每件事情我希望都能做到80分。我在唱歌跳舞演戲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我只是不想輸。我覺得不想輸三個字一定要停留在腦袋裡,這樣才會激勵你成功。不想輸不代表你不輸,如果我碰到輸的時候,在哪裡跌倒,千萬不要在哪裡爬起來,一定要到沒人的地方爬起來。現在社會就是這樣,如果你跌倒了,一定要找個沒人的地方休息一下。

雷軍:我出道比較早。我們1996年的時候,微軟進入中國,我們金山前有微軟後有盜版,那時候的日子非常難過。那段時間我們很鬱悶,我們在網上泡論壇當斑竹,每天能發300個貼,每個帖子不少於100個字。我玩了半年之後,才決定面對現實走出來。1997年我們開始第二次創業。

劉德華:招人不要找最好的,有時候你都不知道怎麼用他們,我身邊的人大部分跟我差不多。管理不是你有多厲害,而是你能找到幫你分擔的人。我做錯的時候,也會對著鏡子罵自己。對於犯錯的同事我會給他機會,但如果發現改不了,那就不要用他。

雷軍:我年輕的時候性子急,後來我都當面表揚人,背後批評。

創業忠告

雷軍:我就是在大學創業的人,過去很少有大學創業成功的典範。中國和美國差距很大,我建議大學生不要創業,成功概率非常低。我招人最重要的兩條:肯學、肯幹。

劉德華:我還是主要看人品。你找到一個再厲害的,如果在一起難受的話還是不行。我不是很適合做生意。我就是肯學肯幹的人。91-95年我虧了4000萬港幣,99年之前我很勤奮,是因為我要還債。2000年之後,我才重頭再來。

劉德華:有了我之後你會不會激動?

雷軍:我相信我們已經激動的不行了,關鍵問題是怎麼落實。

劉德華:你會不會推薦給很多人?

雷軍:這麼好的案子我們就自己投好了,不要給別人投。

談管理經

主持人:怎麼當好老闆?

雷軍:怎麼當老闆,講實話有幾種老闆,有曹操型、劉備、孫權型。

主持人:還有劉德華型。

雷軍:自己深入一線打仗,領著一片人打仗,這是曹操型,劉德華領著10個小劉德華去打仗肯定贏,關鍵要培養10個小的劉德華。劉備是大哥型,他有兩個兄弟型,要桃園結義,要讓他們幹。

談學習和成功

主持人:好多人說,不能只懂一種本領,因為整個世界變動的太快了。全身是刀,每一把都是鋒利的才行,要不斷的學習,科技這個領域是這樣的情況嗎?年輕人知道清華理工科的很強,你剛才說要學習,可是在大學裡面,總要先培養自己,一些特別的才能,特別的性格,你有什麼建議給學生嗎?

雷軍:我覺得大學出來,除了課堂的內容以外,要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包括去公司實習,在網上做一點自己玩的東西。我覺得光有大學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今天來聽劉德華先生,大家不要笑,其實我在大學就是聽講座,我上大學第一天晚上就是上自習,旁邊有一個教室很熱鬧,我就去聽了一下,是我們學校化學系老教授給新生培訓,講的內容就是我剛才講過的,他說大學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是學會如何學習。其實這話對我上大學幫助非常大,借這個場合跟同學們分享一下。

主持人:劉德華先生我就不問你有什麼建議給年輕人,你一定很簡單,人品要好。我問你怎麼樣做到人品好?因為從我5歲開始,我的長輩就說你要做一個人品好的人,我到今天都沒有成功。怎麼樣才能成功做人品好的人?

劉德華:如果你今天出去的時候,或者有一天你走了,不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家還會記得你,如果你脾氣不好,或者是怎麼樣的時候,你就學習劉德華一下,把精神留下來,那個是精神上面的問題。因為我覺得人品如果我可以在短短這一段時間跟大家分享的話,我認為很難講的很清楚。我前面大家透過很多的報紙,或者我在電影上面,普通的行為大家已經看到一點點,我不介意往後的日子,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我把我的真情表白給你,直接來找我,我真的可以慢慢跟你聊。

主持人:可是你怎麼樣看現在的年輕人,我們說劉德華從一出道很年輕開始就非常勤奮、努力、用功,人品好,虧了錢繼續捲土重來,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看法、價值觀不一樣,你有什麼感覺?

劉德華:我覺得每個年代或者是那個浪太快了,我以前可以講,可以講很多我的經歷給你們,但是我真的沒有一個辦法告訴你們,我講的那些你們有用,如果今天我坐在這裡,你覺得有用的話你可以拿發揚光大,如果你不認同,沒有關係就當做反面教材,不要想那麼多,這個很難,你就慢慢聽。

主持人:換言之要多去不同的地方演講,大家來多聽劉德華的講座,來學習。

現場互動

現場聽眾:兩位很早創業也成功了,但為什麼不鼓勵現在的大學生創業?

雷軍:我不是不鼓勵創業,而是不鼓勵在校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美國很多世界級的公司,都是大學生創辦的。但是中國一是大學對創業的教育不夠, 二是創業的過程比較困難。我看到很多大學生借錢創業,在很高的壓力下,很容易走上邪路。其實大家如果經驗不足,創業的失敗率非常高,做老闆很風光,但是很困難。

劉德華:大家不要急。我們培養過很多新導演,你當了導演之後,一輩子就回不來了。還有很多新導演,當了很多年的編劇、副導演、演員等。如果在沒有能力的時候你非要幹,你一輩子就毀了。沒有一個行業不賺錢,只有你做成做不成,你在大學要學習怎麼去學習。

劉德華:(突然問雷軍)你結婚了麼?你先來,我在想一想。

雷軍:可能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能不能幫助一些剛加入電影圈的新生力量,成為下一代的明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要讓劉德華的精神代代相傳。

劉德華:如果我有機會互換,我要去坐坐雷軍的辦公室,去公司瞭解下科技行業是怎麼運作的,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我要好好學習,希望有天成為“雷鋒”。

現場聽眾:今天兩位都走上人生巔峰,從小到大,你們的人生理想是怎麼變化的?

雷軍:我18歲的時候,特別想像喬布斯一樣做個世界級的科技公司。當我做出小米之後,發覺能做出讓用戶熱愛的產品更重要。

劉德華:我是在農村出生,六歲離開。我小時候想當農夫,結果失敗了。我18歲的時候,寫了很多劇本,想去電視臺當導演。結果進入訓練班,老師跟我說:你還是去當演員吧。又失敗了。後來我逐漸看清自己的能力,慢慢準備慢慢努力,這樣就會距離成功不太遠。我還沒有定下來人生理想,現在整個家庭才換成另外一個狀態。還在調整自己。

現場聽眾:假設我是像華仔一樣的人,但是想法不是很好,雷總會投我麼?你是投人還是投項目?你有投過女性主導的創業團隊麼?

雷軍:天使投資者最重要的就是投人,而不是投項目。一個優秀的人,成功概率會高很多。對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認識幾個能閉著眼睛寫支票的創業者。如果劉德華同意,我今天就能拍板投資他的公司,價錢隨便開,我絕對不還價。女性創業者市場上比較小,我投過清華校友王秀娟的大街網。

現場聽眾:我今年看了劉德華的兩部電影,富春比較雷,盲探比較……

劉德華:盲探比較“軍”的是吧(全場笑)

現場聽眾:比較雷的和比較“軍”的你都是什麼心態?

劉德華:每個藝術家的作品,不一定都能做到極致。我覺得拍的過程中我是享受的,我知道中間出現了什麼問題,但是有些事情我們改變不了,我希望大家能夠接受。我還有個新片,希望你以後告訴我是比較雷的還是比較“軍”的。

現場聽眾:兩位走過幾十年,怎麼看待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劉德華:我是絕對選家庭的人。然後很多人關心,但如果你是我太太,你會覺得非常幸福。

雷軍:劉先生說的非常好,我非常支持。

現場聽眾:剛才雷總沒講到孫權型的老闆,你是哪種老闆?

雷軍:我現在做小米,最重要是我喜歡,這是很幸福的事情。今天做小米都是我親自做的,從類型上說,我更像曹操,深入一線,親自去打仗。

現場聽眾:我今天是為了劉德華過來的,前一段有帖子說你是情商智商最高的明星之一。你的形象和情緒是怎麼控制的?同時還想問雷軍,我不是米粉,你能給我三個喜歡小米的理由麼?

劉德華:我會發脾氣的,回家的時候我會發脾氣,因為那些人會原諒我,但是外面不會。而且發脾氣能解決的問題不多。世界上有些人覺得,要真實的面對所有人,但是同時應該照顧別人的感覺。你真的可以在一個私人的空間跟人溝通。

雷軍:小米創辦只有三年半,還有很多不足。想一下打動你可能有困難。但是小米有一點跟其他公司不一樣,我們願意跟每一個消費者交朋友,我們和用戶是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