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都聽過或看過,但是孔融後期的發展,卻讓人嘆息不已,真是應了那句“小時了了,大未比佳”;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的父親是太山都尉孔宙;而孔融小時候不僅聰明,還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公元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

很多人都拿孔融被黃巾兵進犯,反而向劉備求援的事來說孔融無能,其實人家是文學家,一輩子研究儒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如諸葛亮、盧植等人這般,文武兼修;難不成孔融不會打仗就是無能了?

當時為何管亥還兵犯北海?還不是因為聽說孔融治下的北海郡富裕麼;只能說,孔融是生錯了時代,如果是和平時期的孔融,想必應該能成為一代大儒和能臣吧,但是亂世,就是這麼殘酷。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會訪問召對之時,孔融常引證定議,公卿大夫都不過掛名而已。但是當時朝廷,已經是權臣曹操說了算,孔融看不過,經常藉故明裡暗裡的諷刺曹操。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終於以弱勝強戰勝了人生路上最強大的敵人——袁紹;之後又乘袁紹病死後兵犯河北,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拼。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在公元204年的時候,曹操攻入鄴城。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女子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

曹操也是一代大文學家,飽讀詩書古文經典,但實在想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於是就找了個機會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其實這並非這十二個字並非出自何經何典,而是孔融諷刺曹操家事;妲己是商紂王的女人,有傾國傾城之姿,而商紂王是當時天下的王;而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兒子,兩父子同心協力推翻了商朝。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依此說來,在孔融的話中,袁紹就應該是商紂王,袁紹是當時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而曹操應該就是周文王了,那周武王就是曹丕無意;那為何又要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呢?

這就要和曹家的那點混亂事說起了,曹丕和甄宓結婚後,兩人真實的感情生活是否如史書上所說的“甚得寵愛”,不得而知。漢魏時期,主婦在宴會出拜是待客習俗,曹丕為世子時,就曾經宴請諸位文學屬官,命夫人甄宓出拜。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當時同坐的有吳質和劉楨,其他賓客都對甄宓低頭行禮,只有劉楨不拜,反而平視甄宓,曹操聽說後,嚴厲地處罰了劉楨,剛開始將他判決為死刑,後來免去死刑發配為苦役磨石,吳質也受到牽連被貶為朝歌長,後來又遷為元城令。

話說,當丈夫的曹丕還沒發火,你一個當公公的甚至因為別人僅沒守禮就把人殺掉?這有點太過頭了吧?而且曹操那點小嗜好幾乎是千古以來眾所周知的事情,而甄宓都很完美的契合。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在曹操死後,曹丕態度轉變極大,彷彿非常厭惡甄宓一般,不僅將甄宓一個人留駐在鄴城,自己帶著家人去了許昌;甚至在登基為帝后,直接遣使者將甄宓賜死,葬在鄴城。據記載,甄宓下葬時“將其被髮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靈魂無處申冤。”

再聯想到孔融所說的那句“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似乎曹植一直在“背鍋”啊;也是可憐曹丕了,敢怒不敢言,前半生承受了太多,才有了後來的放肆瘋狂舉動吧……

孔融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曹操得知其中含義後差點沒忍住把孔融殺掉

但孔融畢竟是孔子後人,當世大儒,曹操知道孔融是在諷刺自己,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幾次三番,孔融都和曹操對著幹,曹操終於受不了了,隨便編造了一些如“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殺害,並株連全家;曹操此舉,也讓天下儒生文人恨透了曹操,導致曹操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都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