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添加了洗衣粉嗎?

CAD編緝中

油條添加洗衣粉是謠言,不過也得承認,前些年有些商戶會在炸油條的時候放入添加劑,不過近些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在油條中摻雜違法添加劑的行為也明顯有了好轉。

傳統油條是怎麼炸出來的?

在我國的各種早點攤位上,油條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備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口感酥脆。

那麼油條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傳統油條的做法是往麵粉里加入明礬、小蘇打等和成麵糰,再將麵糰拉條,最後油炸而成。油條能形成酥脆的口感,就與加入的這幾種東西有關。

明礬又叫硫酸鋁鉀,是一種水解後呈酸性的複鹽。而小蘇打(碳酸氫鈉)或者蘇打(碳酸鈉)經水解後呈鹼性。這兩個一酸一鹼,就像玄冥二老,一旦碰到就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鋁絮狀物,促使麵糰膨鬆。而且,這個反應在低溫下進行的很慢,但一遇到高溫油炸就會迅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高溫還會使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促使麵糰中的水分汽化和澱粉糊化膨大,使油條更蓬鬆。另外,明礬的水解產物氫氧化鋁還能吸附水中的雜質,形成絮狀物礬花,使油條發脆。

油條中真的能摻入洗衣粉嗎?

如果是為了蓬鬆效果的話, 在油條中摻入洗衣粉也確實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

因為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有活性成份、助洗成份、緩衝成份、增效成份、分散劑、輔助成分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表面活性劑,用洗衣粉代替小蘇打和明礬後,麵糰發起來的效果還是很好的,甚至速度比常規的礬鹼組合還要快。

但是,只要一高溫油炸,加入洗衣粉的麵糰就會塌下去,變得暗淡無光,跟木棍一樣,完全沒有酥脆的口感,還有洗衣粉的味道,估計也沒人愛吃。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得從洗衣粉裡的表面活性劑說起。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經常被用作發泡劑。在高溫油炸時,麵糰裡表面活性劑形成的“液膜”就會被打破,包裹的氣體就會趁機跑掉,也就失去了蓬鬆的基礎。這就是為什麼加了洗衣粉的溼麵糰能很好發泡,但油炸後卻成了面棍的原因。因此,用洗衣粉炸油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總的來說,用洗衣粉炸油條完全沒有必要,也炸不出好看又好吃的油條。真這樣做的商家,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腦子進洗衣粉了。大家還是不要擔心了。

如何分辨油條是否添加洗衣粉?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有一些餐飲界的從業人員表示,通過一些特徵,大致可以分辨出油條是否添加了洗衣粉這樣的非法添加物。

因為,從外表看來,無明礬和無洗衣粉的油條顏色上下均勻黃亮,油條表面膨脹形狀也比較均勻,而且很容易撕開。撕開以後的油條橫斷面,有氣孔和網狀結構,裡面顏色略微帶一點黃色,聞起來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有一股麥面炸制後的油香,油條入口感覺比較酥脆。

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外觀上顏色黃亮膨大,有些膨大的地方輕輕一觸就會碎掉,整根油條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撕開後面色也是發白發青,油條表面還有很多如穀粒大小的小泡。油條更加脆,橫斷面斷孔較大,但是入口感覺比較硬,味道酸澀感較明顯。

希望大家在食用油條的時候多多留意,儘量購買看起來衛生、正規攤位售賣的油條,如果發現疑似洗衣粉油條售賣,也可以直接舉報。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15


糧油市場報

  左至右油條:添加明礬、無添加、添加洗衣粉  

  溫州網瑞安支站訊 油條是廣大市民最喜歡的早餐美食之一,但是,網上流傳著“添加了明礬或洗衣粉的油條,炸製出來會更蓬鬆,顏色也更鮮豔”。在網上還有專門介紹油條炸制時麵粉和明礬的配製比例。

  市場調查農貿市場:

  鮮有明礬銷售

  在飛雲街道東風菜市場,一位經營調料配料的店家表示以前賣過明礬,“來購買的主要是一些小攤販炸制食品用,而且明礬的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前來採購的量也比較大。再說了,明礬除了原來炸油條可以用,一些攤販的涼粉裡也會添加,起到凝固和增加硬度,增色的效果。”

  “用洗衣粉做添加劑的事情不只是聽說過,而且從前也見到有人這樣做過。其主要要作用還是給油條起到膨大作用,而且在添加的量上並無特別說明,因此這種油條對人體的危害最大。國家現在已經出臺新的有關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現在這種添加明礬和洗衣粉的油條已經不多見了,但不會絕對沒有。”餘師傅說。

  實驗證明

  添加洗衣粉和明礬的油條更蓬鬆

  實驗材料:500克麵粉、明礬、少量洗衣粉

  步驟一:和麵

  將500克的麵粉,依照一定比例加入食鹽等材料後,揉成麵糰,將麵糰均分成3塊,然後在其中一塊麵團里加入一定量的明礬,另一塊加入10克洗衣粉,第三塊無添加,然後再次分別揉麵至均勻。

  步驟二:醒面發酵

  炸油條的面和好以後,還必須要醒面至少3次,每次間隔時間30至40分鐘,這樣炸出來的油條才會比較均勻,不出現麵疙瘩,而且有助於麵糰發酵到較好的狀態。

  醒面過程中,要將和好的麵糰反覆揉搓至光潔,然後再靜置。

  步驟三:制條,熱油

  步驟四:開始炸制

  首先將無添加劑的麵粉長條投入油中,粉條起了極為細小的泡泡,然後慢慢膨脹開來,但是膨脹的幅度並不是很大。

  接下來,投入添加明礬的麵粉長條,投入的瞬間,麵粉長條身上冒出了大量的氣泡,油條膨脹的幅度明顯要大許多。

  最後投入的是添加了洗衣粉的麵粉長條,亦有大量的氣泡出現,油中還出現了少許的白色漂浮物,蓬鬆程度亦比無添加的油條高些。

  步驟五:比對成品油條

  添加明礬的油條顏色也較為黃亮,而且外形較無添加油條略大,撕開以後,裡面的面色發白發青,入口時,感覺略微有點發澀發苦,而且麵皮較硬,嚼起來比較費勁,需要用力扯才能撕開油條。

  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外觀上顏色黃亮膨大,有些膨大的地方輕輕一觸就會碎掉,整根油條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撕開後面色也是發白發青,油條表面還有很多如穀粒大小的小泡。油條更加脆,橫斷面斷孔較大,但是入口感覺比較硬,味道酸澀感較明顯。

  廚師建議

  自制油條可以加牛奶雞蛋

  油條是廣大市民喜愛的日常早餐,但很多人早上因為趕著上班,會匆忙在一些路邊攤隨手購買幾根帶在路上吃。由於時間緊迫,或者急於趕路,往往是為了吃早餐而吃早餐,根本無暇留意自己購買的油條的味道和口感,因此也就沒時間考慮自己購買的油條是否安全健康。

  既然外面買的吃著不放心,何不嘗試在家自己製作油條呢?

  廚師餘先生介紹了家庭製作油條的小竅門。“為了讓油條膨大一些,酥軟一些,大家可以在和麵時將食用蘇打粉、精鹽、雞蛋、色拉油、牛奶和水充分攪散後,再加入麵粉,喜歡甜食的人還可以加入適量白糖,和麵時需按由低速到中速攪拌的順序,然後再揉麵醒面,等待充分發酵後再進行炸制。這樣製作出來的油條食用安全有保證,同時油條口感會鬆軟可口。”


柴火煮飯

很久以來城市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不法商販會在炸油條的麵粉裡放適量洗衣粉,這樣炸出來的油條色澤金黃,斷面空洞大,甚至順光時還可見亮晶晶的顆粒。

其實,早就有媒體做過實驗,用事實證明:洗衣粉揉麵能夠讓麵糰發泡,但是下鍋炸卻不能讓油條炸“發”,根本炸不出個大金黃的油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油條的由來

油條,這種中國大眾最喜歡的早點,據說是杭州人發明的。

岳飛父子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臨安軍民無不義憤填膺,風波亭附近有兩個賣早點的飲食攤販,各自抓起麵糰,分別搓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麵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裡炸,並稱之為“油炸檜”。

傳統油條是如何製成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油條的傳統制作方法。傳統油條製作是往麵粉里加入明礬、小蘇打(或者蘇打)、鹽等,調製成礬鹼麵糰,再將麵糰拉條,最後經油炸而成。明礬即硫酸鋁鉀,是一種水解呈酸性的複鹽(又叫重鹽)。而小蘇打(碳酸氫鈉)或者蘇打(碳酸鈉)經水解呈鹼性。二者溶於水中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和絮狀物氫氧化鋁,促使麵糰膨鬆。

這個反應在低溫下進行的很慢,而高溫油炸時會迅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高溫還會使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麵糰中的水分汽化和澱粉糊化膨大,大量鹽溶性蛋白質經受熱變性也形成了維持油條膨脹結構的剛性支撐。另外,明礬的水解產物氫氧化鋁能吸附水中的雜質,形成絮狀物礬花,使油條發脆,這也是傳統油條更鐘情於使用明礬的原因。

優秀的油條是怎樣的?

一根好的油條,色澤金黃,膨鬆酥脆。千百年來,傳統的油條配方里都要添加明礬和小蘇打,這兩樣東西混在一起會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鋁——二氧化碳使麵糰膨鬆,氫氧化鋁膠體使麵條油炸後產生酥性,缺一不可。

但明礬含有大量的鋁元素,沉積到骨骼中,會使骨質變得疏鬆;沉積在大腦中,可使腦組織發生器質性改變,出現記憶力衰退,甚至痴呆,尤其是老年人,長期吃明礬油條更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對傳統油條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最近,網上更有人說,有不良商販用洗衣粉來發面、炸油條,簡直喪心病狂。

洗衣粉炸出蓬鬆油條?

《杭州都市快報》和《華西都市報》分別請麵點師將洗衣粉揉進麵糰代替小蘇打和明礬發泡,結果顯示溼麵糰發泡膨脹效果很好,速度比常規的礬鹼中和要快,表面有明顯氣泡,摸起來很光滑。但再進一步經高溫油炸,麵糰則表面呈黃褐色,暗淡無光,完全沒有氣孔,形似一根木棍,完全沒有油條的樣子,湊近一聞,還有洗衣粉的刺鼻味道,絕對下不了口。

從左到右分別是正常油條、加入部分洗衣粉發泡的油條、純洗衣粉發泡的油條。圖片來自《華西都市報》

為什麼洗衣粉能讓麵糰發泡,但是卻不能讓油條炸“發”呢?

這是因為,洗衣粉之所以能讓溼麵糰發泡,是其主要成分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在起作用。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經常被用作發泡劑。它發泡的原理是當氣體進入水中被液膜包圍形成氣泡。表面活性劑富集於氣液界面,以它的疏水基伸向氣泡內,它的親水基指向溶液,形成單分子層膜。所以揉進溼麵糰的洗衣粉能很好的發泡膨脹。

但在大量高溫食用油的包圍下,麵糰裡表面活性劑外向排列的親水基團失去了穩定存在的水環境,打破了氣液界面的平衡,原先被液膜包裹的氣泡就迅速消失了。這就是為什麼揉進了洗衣粉的溼麵糰能很好發泡,但油炸後卻成了面棍的原因。

殘酷真相!!!

因此,用洗衣粉炸油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件事大家一試便知。

據此,我們推測,洗衣粉油條的傳說,會不會是買油條的顧客正好看到明礬、小蘇打、鹽、水混合產生的泡沫,誤以為是加了洗衣粉。

無償公佈三種無鋁油條配方

不含鋁油條配方不一,有些還屬於商業機密,但原理都無非是採用了其他不含鋁的發泡劑來取代明礬。

通過各種渠道,《好奇實驗室》打探到三種成本低、發酵時間短的無鋁油條秘方,本次實驗第二階段,就是實測炸出的效果。

一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雞蛋60克、小蘇打11克、塔塔粉(酒石酸氫鉀)6.5克、磷酸二氫鈣4.3克、檸檬酸3克、食鹽7克、清水260克,28℃發酵2小時。

二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雞蛋120克、酵母5克、小蘇打2克、食鹽10克、清水240克,28℃發酵1小時。

三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無鋁泡打粉3.5克、臭粉(碳酸氫氨)3.5克、小蘇打3.5克、食鹽11.5克、清水300克,28℃發酵1小時。

揉麵秘訣:“先在案板上撒少許乾粉,然後開始揉麵,揉麵要掌握‘三光’,要揉到手光、案板光、麵糰光。不斷地撕開揉,捲起揉,反覆揉半小時左右,到麵糰表面光潤。”

麵糰揉好後,定型成圓柱狀的長條,用保鮮膜包起來,這樣可以鎖住麵糰的水分;

麵糰放入烤箱或者醒發箱內,溫度設置在28℃左右,如果放在室溫下,冬季發酵的時間就要延長一些。

一號配方是種新型複合配方,他也從沒接觸過;

二號配方看起來最環保,但成本較高;

三號是廣式油條配方,特點是加入臭粉,臭粉在高溫狀態下會分解成氨氣,在它排氣過程中,會把麵糰頂發起來,讓油條內部變空,但可能會散發出氨氣味。

三種無鋁油條PK流傳千百年的老式油條,色、香、味、形上能不能勝出呢?

三種無鋁配方都成功炸出油條,外觀上不輸明礬油條。

為了做對比,專家把用傳統明礬配方製作的麵糰,放進醒發箱內,醒了3個小時。

首先測試的是二號配方,這個配方的麵糰發酵完成後,體積明顯變大,表面出現了氣泡,顏色從純白變成微黃。滕海勇說,這個麵糰發得不錯。

在案板和麵團表面撒上乾粉,把麵糰壓扁,寬10釐米,厚0.5釐米,再用刀切成2釐米左右寬的條。

兩條上下疊在一起,用筷子壓中間位置,兩根麵條就完全壓在一起了。然後捏住麵條兩端,稍稍旋轉成麻花狀,放入180-200℃油鍋中。“要摘掉油條的兩頭,這樣油條兩頭尖尖,不會散開。炸油條時要不停撥動,這樣油條才會膨脹得更好。”

麵條在冒青煙的油中,馬上膨脹起來,不停翻滾,越滾越大,不一會就變成黃燦燦的。

這油條有股麥香味,比市面上賣的油條還要香,但就是個頭稍稍小了一點。

10分鐘後,二號配方面團全部炸完,共炸出了14根油條。

三號配方面團發酵完成後,體積比二號麵糰要小一些,顏色也白一點,但下鍋炸時,膨脹度比二號配方要大。油條像吹氣一樣鼓了起來,外觀漂亮,大小適宜,能媲美市面上的優質油條。

三號配方雖然加了臭粉,但在炸制過程中,卻聞不到氨氣味。滕海勇說,這是因為麵糰醒發到位、油溫控制好的緣故。

果然,一號配方的油條炸出來蓬鬆、金黃,跟三號配方的油條旗鼓相當,也炸出了13根。

給無鋁油條打分

滕海勇和王健又將傳統配方的麵糰炸出明礬油條,和三種無鋁油條混在一起,請了烹飪學院的八位師生,在外觀、口感等方面做對比打分。

8位師生品嚐了四種油條後,都覺得總體上相差不大。

二號配方只用了酵母和小蘇打,口感特別純香,吃著也放心,很適合在家裡做。

三號配方整體都很強,外觀甚至超過明礬油條,可惜因為有臭粉,吃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一點氨氣味。

大家都認為,一號新型複合配方在四種油條中勝出。

一般油條店,100斤麵粉平均用65斤食用油(每天換新油),我們取無鋁油條實驗中,500克麵粉炸出13根油條這個值來測算下成本。

普通中筋麵粉3元/500克,大豆油5.6元/500克,食鹽5元/500克。

明礬油條配方大致市場價:白礬8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一號新型複合配方大致市場價:雞蛋13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酒石酸氫鉀9元/500克,磷酸二氫鈣5.5元/500克,檸檬酸6元/500克。

二號適合家庭做的無鋁配方:雞蛋13元/500克,酵母20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三號廣式無鋁配方:無鋁泡打粉26元/500克,臭粉6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經過計算,明礬油條的成本大約是0.546元/根,一號新型複合配方無鋁油條的成本是0.66元/根,二號適合家庭做的無鋁油條成本是0.776元/根,三號廣式無鋁油條成本是0.54元/根。

然而,仍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理論和實驗都表明,洗衣粉不能代替傳統成分炸制油條,但我們並不能保證沒有人會去嘗試這樣做。這就如同此前我們討論過的“麻辣燙商販在底料中加瀉立停,預防顧客拉肚子”流言一樣。

甚至存在不法行為?!

洗衣粉炸油條的傳說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明礬、小蘇打、鹽和水混合產生的泡沫和洗衣粉產生的泡沫很像,由此使顧客產生誤解;也有人指出,是因為某些不法商販用工業泡花鹼(洗衣粉原料之一)替代小蘇打製作油條,於是就傳出了洗衣粉做油條的說法。對於後者,使用非食用物質來代替食品原料,永遠是黑心商人的“致富通道”,需要執法部門嚴加監管。

不含鋁油條配方雖然改進了,但還是不適合長期食用。除了反覆使用的油會產生大量過氧化物危害健康以外,油炸澱粉經過高溫作用容易生成丙烯酰胺,是一種強致癌物。此外,油炸食品熱量高,油脂高,經常攝入易導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所以,油條無論含不含鋁,還是少吃為宜!


貪吃精靈兒

這是謠言,編造者明顯不懂基本的食品加工科學。

首先,油條的氣泡和洗衣粉的氣泡怎麼能是一回事?油條裡的氣泡,是面裡經過化學反應產生的,通常都是二氧化碳,而洗衣粉所產生的氣泡,本質上其實是空氣,並不是自發產生。

油條下鍋之前,就是一塊麵坨,下鍋之後,一受熱,就膨脹了。一般油條膨化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的明礬與小蘇打,明礬中的鋁在遇到碳酸氫鈉之後,就會產生二氧化碳。當面坨放到高溫的油裡之後,這個反應就加速了,並且氣泡也隨著高溫膨脹,於是油條就膨化了。另外一種膨化劑,就是酵母,而酵母的作用是讓麵糰中的糖發酵,在無氧代謝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

總而言之,要想做出油條,就是要讓油條中形成氣泡中心。

可是洗衣粉受熱之後並不能起泡,洗衣粉只是表面活性劑,在水裡面,形成水膜之後,空氣可以穩定地在其中存在。可以做個簡單的實驗,洗衣粉、麵粉和油脂也是每個人家裡都有的,用洗衣粉和麵,然後油炸,如果能炸出膨化的效果才是怪事。

也就是說,用洗衣粉根本就炸不出油條來,加它幹嘛呢?

其次,洗衣粉都是有香精的,所以我們的衣服在洗過之後,漂兩遍水也還是有清香味兒,而香精在油炸之後,味道還會更濃郁,如果用洗衣粉來做油條,這種味道的油條會有人吃?

再者說,無論是明礬還是酵母,價格都不貴,效果也都不錯,換洗衣粉,並沒有成本上的優勢,那麼加洗衣粉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綜上所述,用洗衣粉做油條是不成立的,這只是謠言。


分子美食家

有時覺得早上吃一頓油條配豆漿真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只要每次吃到油條,就有老人傳言說,是因為油條裡面加入了明礬或洗衣粉,而且目的是可以少量使用麵粉,做出的油條更大品相更好,等油條冷卻後口感仍然嘎嘣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爭的事實是路邊的油條大多加有明礬,而加入明礬可以使油條更膨大鬆軟,賣相更好。那明礬到底是什麼?據瞭解:十二水合硫酸鋁鉀(明礬的化學名)又稱:明礬、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複鹽。無色立方晶體,外表常呈八面體,或與立方體、屬於α型明礬類複鹽,有玻璃光澤。明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還可用於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用於淨水和做食用膨脹劑。

那我們再來看看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洗衣粉是一種鹼性合成物,以硅酸鹽和硼酸鹽為主要原料,主要成分共有五大類:活性成份、助洗成份、緩衝成份、增效成份、分散劑LBD-1、輔助成分。

瞭解了這兩種添加物的化學成分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一些共通點:

1.明礬與洗衣粉均是複合鹽類,都能溶於水;

2.明礬和洗衣粉都能有發酵的作用,並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氣體;

結論是:

由於現今對明礬的添加國家有相關的限制,明礬也不容易購買到,為了是油條的賣相保持良好,添加洗衣粉也不是沒可能的。


油條是添加了洗衣粉嗎?

油條配豆漿是對早餐好搭檔,油條口感鬆脆有韌勁,鹹香適宜,深得大家的喜愛。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

《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

最近有超粉在問:油條是添加了洗衣粉嗎?

答案搶先看:

油條裡面沒有添加洗衣粉,因為洗衣粉並不能讓油條炸“發”。

【油條的工藝】


油條傳統的製法是:

將麵粉加入明礬、食鹼、鹽等調製成礬鹼鹽麵糰,充分餳置後再拉成條油炸而成[1]。

然而傳統的油條製作方法一直使用明礬和小蘇打,即“明礬法”炸制油條,明礬是一種以硫酸鋁為主要構成的複合鹽類,含有大量的鋁元素。

科學試驗證明:

鋁過量攝人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2]。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不能過多食用。


那油條中到底加沒加洗衣粉呢?跟著超哥來看看。

【油條裡不添加洗衣粉的原因】


如今市面上不含鋁的油條,其原理都無非是採用了其他不含鋁的發泡劑來取代明礬

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發泡能力,常被用做發泡劑

《杭州都市快報》和《華西都市報》曾分別請麵點師將洗衣粉揉進麵糰,代替小蘇打和明礬發泡,結果顯示:

溼麵糰發泡膨脹效果很好,速度比常規的礬鹼中和要快,表面有明顯氣泡,摸起來很光滑。

但再進一步經高溫油炸,麵糰則表面呈黃褐色,暗淡無光,完全沒有氣孔,形似一根木棍,完全沒有油條的樣子,湊近一聞,還有洗衣粉的刺鼻味道,絕對下不了口[3]。

表面活性劑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並在液膜表面雙電子層排列而包圍空氣,形成氣泡,再由單個氣泡組成泡沫。

但在大量高溫食用油的包圍下,麵糰裡表面活性劑外向排列的親水基團失去了穩定存在的水境,打破了氣液界面的平衡,原先被液膜包裹的氣泡就迅速消失了[3]。



所以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在大量高溫食用油存在的環境中,並不能起到發泡效果,也就失去了其充當發泡劑的意義。

【總結】

油條裡面沒有添加洗衣粉,因為洗衣粉並不能讓油條炸“發”

超哥提醒:

油條雖然美味但是也是健康殺手,不能過多食用。

因為油條是一種含油量較高的食品,油脂熱量較高且難以消化,長期攝入過多會出現熱量過剩進而導致肥胖現象的發生。

同時,油條中含有抗氧化劑或者合成的自動氧化阻滯劑,這些對人體中必須脂肪酸的代謝會有不良影響,對肥胖病人的危害更大[4]。

現在許多油條仍沿襲著傳統的做法,含有,對人體的健康無益。


所以在面對美味的油條的時候,也要記得管住嘴。

看了超哥的科普,大家是不是很有收穫呢,那就趕快關注”超哥話食”吧!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參考文獻

[1]羅文.油條製作的工藝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1):19-21.

[2]蔣清君,許喜林,任嬌豔,阮徵.無鋁油條配方的優化[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2,38(04):72-76.

[3]李穎.洗衣粉炸油條是真的嗎[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7(01):38-40.

[4]李玲,王立,錢海峰,張暉,齊希光.油條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23):366-371.


超哥話食

在外面買的油條還是少吃,油是經過反覆使用的,肯定還添加了一些別的添加劑,吃著不放心,

最好還是自己在家做,用的食材,都是自己知道的,還沒有添加劑,乾淨衛生。

我就很喜歡吃油條,經常會在家炸一點,有時早上想吃油條,就會在前一天的晚上把面發上,第二天手不沾面,還不用揉麵,一會就做好。我給大家分享一款綠色油條的做法,簡單快速,又美味。喜歡更多油條做法可以關注‘每日菜譜’查找。


食材準備:

麵粉200克,黃瓜汁200克,酵母2克,白糖2克,鹽8克,小茴香1克,雞蛋一個

烹飪技巧及做法:

1、把200克的麵粉放入盆中,加入2克的酵母,白糖,鹽和小茴香,用筷子拌均勻。(這一款油條是鹹味的,麵粉里加入白糖,能使促進酵母的發酵)

2、把200克的黃瓜汁,倒入麵粉中,一邊倒黃瓜汁,一邊用筷子朝一個方向攪拌,這樣攪拌出來的麵糊,沒有顆粒。

3、麵糊攪拌至無顆粒的狀態後,再加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把攪拌好的麵糊,放在溫暖的發酵1.5—2倍大,時間大約40分鐘左右。


4、麵糊表面有蜂窩狀,說明發酵好了,準備一個保鮮袋,在保鮮袋裡面刷上一層油,防止麵糊粘在保鮮袋上。把發酵好的麵糊倒入保鮮袋中,把袋口紮緊,在袋子的一角,剪出一個一釐米左右的口。


5、鍋中倒入食用油,油溫七成熱時,擠入麵糊,也可以擠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小油條兩面炸至金黃漂起,撈出瀝油即可。

綠色懶人版小油條就做好啦!蓬鬆柔軟,特別的好吃。


每日菜譜

炸油條添加洗衣粉的現象在外面的個別攤販中是存在的,為什麼呢!我們先來說一下炸油條都有哪些原料和添加劑: 油條麵粉 、油條發粉 、泡打粉 、精緻岩鹽 、主要這四種。那麼洗衣粉做什麼用的呢?就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圖省錢和省事,就使用了洗衣粉替代泡打粉和添加劑使得炸出來的油條賣相好。洗衣粉作為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經常被用做發泡劑。當然這種現象我相信只是個別的,如果不放心,有空的話也可以在家自己炸。 以下👇🏾



在這跟你分享一下炸油條簡短三步驟:和麵 、擀切 、油炸 。晚上和好面放冰箱,第二天早上熱油,一炸,起鍋裡就可以吃了。

所需材料:麵粉150克、酵母2克、小蘇打1克、鹽1克、食用油適量。

做法: 1。麵粉中加入酵母,小蘇打,鹽,攪拌均勻後加入水和麵,拿保鮮膜包起放冰箱一晚,不用擔心沒問題,我都是這麼做的。


2。取出麵糰,輕揉一會,按扁,擀成長方形,厚度1裡米左右,寬度10裡米左右。切成2裡米左右的條。


就像這樣.....拿根筷子中間壓一下,或者拿刀切一下,變成兩條捆在一起,不要太用力。

鍋中放油加熱,油加熱到七八成時放入油條,中小火,準備雙筷子期間翻動。




炸至金黃,浮起,就可以起鍋了。

就這麼簡單。。


用戶282109651

中國的確有一批人,沒事亂造謠,使得中國的傳統食品變成了老百姓都不敢隨便吃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弘揚,傳統產品需要繼承,大家要相信,絕大多數廚師都是講良心的,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客觀講,中國的食品標準還是比較高的,但中國餐飲業數量太多,所以存在市場監管的難度,大多數違法都是靠舉報才調查的。

油條添加洗衣粉,我是第一次聽說,首先沒必要,第二可能沒作用,油條真正被我們詬病的是其膨鬆劑中添加了含鋁的膨鬆劑,目前國家已嚴令禁止,所以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另一個問題是炸油條的油反覆使用,其實市場上生意好的油條店,其油脂大多比較乾淨,況且油條我們並非每天食用,所以大家還是想著保護保護我們的傳統食品吧,否則大家就會記得肯德基、麥當勞的安心油條,大家都知道,那也叫油條?

油脂知識普及:

脂類又叫做脂質,包括油脂和類脂。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結合而成的甘油三酯,一般20攝氏度時為液態的稱油, 20攝氏度時為固態的稱脂。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在於其脂肪酸的構成不同。 脂肪酸根據其結構的差異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通常植物油脂中所含的脂肪酸為不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中主要以飽和脂肪酸為主。高血脂病人要控制食用動物性油脂。植物油易產生酸敗,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不宜長時間儲存。動物性油脂雖不如植物油容易酸敗,但儲藏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儲存溫度在0攝氏度時,可保存2個月,在-2攝氏度時,可保存10個月左右。

為了大家的健康,所以在選擇食物過程中儘量選擇低油低鹽的飲食。


美食理想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油條屬於高熱量食物,胖人儘量少吃。

二,吃油條一定要去正規的地方,比如超市,食堂商場餐飲等比較有保證的地方。

三,小作坊油條出鍋後如果能聞到有異味最好還是不要吃。

四,油條是傳統美食,胡亂添加不該添加的東西不光是不道德,違法,而且會毀了這個美食。

五,希望放心油條多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