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比古代已經提高了不少,但是,每當戰爭過後,還是會有很多人死去。自然,戰爭結束之後,也會留下許多的屍體,所以,不管戰爭的結果怎樣,有一點是必須要考慮的,那就是打完仗後留下的屍體怎麼辦。

戰後的屍體,可能是敵方士兵的,也可能是本國士兵的。所以,戰後那些士兵的屍體該怎麼處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那些死去的戰士的屍體得不到很好的處理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會爆發許多傳染性疾病,這樣一來就會危害到整支軍隊的安全。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這個問題都是一樣存在的,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來看看古代戰後的屍體都是怎麼處理的。

首先,在戰場上有一種很是殘忍的處理屍體的辦法,那就是在勝利的一方會把失敗一方士兵的屍體放在道路的兩邊,好像是為了展示他們的威武一樣,隨後,會挖土一點一點的將這些屍體堆起來,最後,弄成一個巨大的土堆。並且,他們還會給這個大土堆取一個名字,叫它們“京觀”或者是“武軍”,企圖用這種方法來展示他們武力的強大。

那麼,在歷史上,只有個別的軍隊會這樣做嗎?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歷史的記載中,這樣的大土堆不止一個,用這種方式的軍隊也不止一支。在王莽企圖謀朝篡位的時候,有許多人提出了反對意見,結果,他就把反對他的人全部殺害,這裡面甚至還有他的親人。之後,王莽竟然下令,要把這些人的屍體堆起來,做成高大的“京觀”。這簡直就是滅絕人性,做成京觀還不夠,還要在上面插上一面旗子,旗子上還必須要寫上“反虜逆賊鯨鯢”。

這種行為,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期。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月裡,人們是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京觀”。由此可以看出,有些人為了得到權利和利益,什麼事都能做出來,只要誰擋他的道就都得死,哪怕是自己的親人都不行。但是,在戰爭之後,那些戰士的屍體,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處理不好的話,會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嚴重的汙染。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特別是腐爛之後,散發出的氣味更是讓人無法忍受,不僅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嚴重的還可能引發許多疾病。打仗要死人,打完仗還有可能會死人。這些只是一個方面,還有許多的治病因素。屍體的腐爛還有很多的危害,大家都知道蒼蠅就喜歡這種味道,這些腐爛的屍體會吸引來許多的蒼蠅,蒼蠅就會帶著這些病毒四處的飛,哪裡人多它們就會往哪裡飛。

屍體堆積的地方遠離村莊或者是河流還好一點,但如果近的話,那麼,其下游人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之後,戰爭雙方對戰後屍體帶來的問題也重視了起來。隨著大面積疾病的爆發,交戰的雙方都看到了這個問題帶來的危害,所以,在之後對屍體的處理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雖然有所改觀,但無非也就是哪麼幾種。

一種是,繼續挖坑進行土葬。在每次戰爭打完之後,都會對戰場進行蒐集,登記犧牲戰士的屍體,還會有人為他們整理一下遺容,然後,裝進棺材中埋葬。埋葬的地點不會有太多的講究,隨意的尋找一塊荒地就集體埋葬了。斯巴達300壯士與底比斯聖隊,都是掩埋後立碑。其實,坑殺往往不一定是完全活埋,而是砍死砍傷後立刻掩埋:秦軍長平破趙,項羽鉅鹿破秦,坑降卒;曹操破彭城,坑百姓。

但是,有了以往的經驗,在埋葬的時候,都會挖的很深,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大規模的傳染疾病,埋葬的位置,通常也都會選擇遠離村中或者城市的地方。所以現在很多地方在開發建設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許多的屍體白骨集中在某一處地方。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另一種方法就比較科學了,那就是火葬。現代和古代對於火葬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古代之所以使用火葬,是因為火葬在古代被認為是非常恥辱的刑罰,被焚燒的屍體大多都是戰敗一方的。《揚州屠城親歷記》裡記載,屠城後的屍體被焚燒;旅順大屠殺後,屍體先是砂土掩埋,後被掘出集中焚燒。

古代許多國家都會用這種方式來羞辱戰敗的對手,因為觀念的不同,現在我們看待這種方式都會覺得很奇怪,不能理解。

戰勝方對戰敗方有多殘忍?活埋、焚燒是最輕的,還有一種讓人唾棄

基本上大規模的屍體處理也就是埋和燒兩種辦法了,由於戰場傷亡實際上並不像小說裡說的死數萬數十萬,所以戰場屍體處理中燒埋都是可行的。至於釘十字架啊,斬首砍耳朵之類的其實更多的是耀武揚威,和戰後屍體處理從屬於不同的系統… …其實,戰爭能使少數人收益,大多數人得到的只有失去親人的痛苦。

『《古代的戰後屍體處理》、《古代築京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