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不過30幾萬,為何卻是二戰轉折點?

瑣顏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戰略目的沒有達到才是最致命的。

這場戰爭不在於死亡的多少,而在於戰略資源的爭奪。

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向北可以攻莫斯科,向南可以出紅海。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頓河下游,庫班河和高加索地區,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產地。


德軍佔領烏克蘭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通向戰略資源地區的唯一通道。而德國也迫切需要這些戰略資源。希特勒曾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更要命的是這裡有一家大型的拖拉機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蘇聯最大的兵工廠,蘇聯一半以上的坦克出產自這個廠。


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德軍死亡超過75萬,被俘九萬多人。共有21個德軍主力師的部隊番號從戰鬥序列中抹掉。

蘇聯投入了二百五十多萬人,下轄第62、63、64、21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至最後反攻時,蘇軍又陸續的投入了第51、57集團軍和第1、4坦克集團軍,其總兵力多達250萬人,一百多萬人死亡或失蹤。

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

德國都是成建制的被消滅,消滅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德國被俘的包括一個元帥,二十多名將軍,兩千多名校級一下軍官。這還不包括戰死的。所以補充兵力很漫長。而蘇聯大多是打殘了,指揮系統還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所以蘇聯可以很快的補充兵員,而德國不能。

從此蘇聯從戰略防禦進入了戰略進攻階段,掌握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漁耕樵讀



第一,從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開始,蘇軍就一路潰敗,損失數百萬軍隊,尤其是基輔圍殲戰,蘇軍65萬人被俘。德軍三個集團軍群長驅直入,直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才遭遇了第一次失敗,這就意味著德國對蘇聯的整體閃擊計劃失敗,德軍被迫進入陣地戰,開始被逐步消耗。



第二,德軍的閃電戰是一種全新的作戰理念,屢試不爽,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前,閃電戰還沒有遭遇敗績。這就意味著蘇軍開始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尋找剋制閃電戰的新戰法,事實證明,大縱深戰役理論對閃電戰確實很有效。



第三,事實上,在納粹德國處於巔峰狀態時,其綜合國力也不如蘇聯,能橫掃歐洲主要取決於先進的戰術思想和優秀的指揮藝術,德軍兵敗斯大林格勒,雖然只損失了幾十萬德軍,對數以百萬計的德軍而言並未傷筋動骨,但卻是戰術作用得分水嶺,綜合國力不如蘇聯,又被迫面對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後德軍只能被活活耗死,耗到失敗為止。


毒刺劍客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空前的一次會戰,也是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歷時160天左右,蘇德雙方投入戰鬥的兵力達200萬以上。戰役以德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傷亡30幾萬可不只這麼點,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說是二戰的轉折點之一

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現名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的東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及水陸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和石油轉運站。由於斯大林格勒重要的戰略位置,成了蘇德戰場的搶奪對象,因而斯大林格勒戰場成了二戰的主要戰場。蘇聯人的頑強反抗打破了德國過去掠奪高加索油田的意圖(德國很缺石油這種戰略物資)如果德國人勝利會過得豐富的物資補充,對聯盟國是個很大的打擊。



斯大林格勒戰場殲敵意義:德國最大的一個集團軍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第四裝甲集團軍部分被殲,有21個德國師的番號從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屬部隊被消滅;蘇軍的損失仍然要超過德軍,合計傷亡1129619人。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損失近70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不同的是,德軍是被整建制消滅,戰線鋪的太長難已補給,戰鬥力不復存在。蘇聯方面是源源不斷的進行消耗。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軍完全喪失了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也改變了歐洲大陸的軍事力量對比,有效的打破了希特勒進入歐洲戰場的戰略目的,斯大林格勒間接的保護了聯盟國戰鬥力。


斯大林格勒的政治影響: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打破了囂張的納粹氣焰。蘇聯雖然是慘勝,但是在政治層面直接的帶動了抗戰信念,使聯盟國堅定了對蘇聯的支持,提供了持續不斷地物資保障。在戰場上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格勒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消滅了德軍主力,減弱了法西斯的力量,直接扭轉了聯盟國戰場主動權。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陷入兩面作戰的狀態。
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後。以便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史林外傳

斯大林格勒北連莫斯科、南通波斯灣,以西以南是蘇聯最主要的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產區,其戰略地位對蘇德雙方來說都極為重要。對蘇聯來說,斯大林格勒失守意味著石油、糧食以及重要工業基礎的喪失;對德國來說,不能佔領斯大林格勒與失去整個戰爭無異。斯大林格勒戰役發起前,希特勒曾親口對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將軍說,“如果我拿不到邁科普和格羅茲尼的石油,那麼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而斯大林格勒,正是通往邁科普和格羅茲尼油田的咽喉要道。


在曠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對斯大林格勒展開了大規模的轟炸,最多時甚至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九十的地區。但蘇聯紅軍寸土不讓,一米一米地堅守著自己的陣地,最終經過六個多月的苦戰擊退了侵略者,贏來了衛國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機。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所以被稱為戰爭的轉折點可以從以下幾點原因考慮。

首先是戰役的發展表明蘇聯紅軍已經在兵力和裝備方面具備了超過德軍的實力。1942年11月時,紅軍在斯大林格勒集結的兵力和重裝備均超過德軍(紅軍兵力110萬人,德軍100萬人;紅軍火炮15500門,其中包括1200多門新型“卡秋莎”火箭炮,德軍剛剛超過10萬門;紅軍坦克1400多輛,德軍僅670多輛;紅軍飛機1350架,德軍1200多架)。斯大林因此信心十足地宣告:“敵人嚐到紅軍新打擊力量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其次,戰役的最終結局給雙方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心理影響。勝利讓蘇聯軍民看到了希望,所以士氣大增,開始一步步地收復失去的國土,逐漸佔據了戰場的主動地位。相比之下,苦戰半年有餘非但未能取得勝利反而損耗了大量兵力,讓開戰以來習慣了閃擊致勝的納粹軍隊亂了方寸,前線部隊士氣低落、顧此失彼,無奈之下不得不從主動出擊轉為被動防禦,並開始逐步退出蘇聯。

第三,從某種程度上促成了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1942年8月斯大林格勒激戰正酣時,丘吉爾到訪莫斯科,親眼目睹了蘇聯軍民守國衛土的堅韌決心。從客觀上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牽制了德國的軍事力量,幫助英美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扭轉了北非戰局,騰出手來策劃了西西里登陸作戰,以及最終的諾曼底登陸。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李學華


季我努學社

二戰第一次,德國人的戰略突擊被擋住了。二戰初期,德國人精心準備的戰略突擊是所向披靡的,沒有哪國軍隊能阻擋。蘇聯前期野戰一塌糊塗,連城市也守不住的,明斯克三天失守,基輔簡直就是災難,莫斯科防守成功是德國人的戰線拉的太長,後勤無以為繼。在斯大林格勒,德國人精心準備,投入了最強悍的第六集團軍,計劃9月份完成計劃,但是蘇聯找到了防守辦法,德國人不僅無法完成任務,反而被包了餃子。蘇聯的防守在這次戰役中達到了中學水平,來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其高考,到了匈牙利戰役,則是畢業答辯,在那次戰役中德國人最強的黨衛軍面對二流的烏克蘭方面軍,雖然來了個出其不意,但是仍然無法突破。在斯大林格勒德國人徹徹底底的失敗了,所有的解圍努力均告失敗,整個東線部隊損失慘重,後果是來年德軍面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無法立刻發動反擊,因為德國工業無法及時補充損失的技術兵器,等德國人補充完畢,卻發現對面的蘇聯人補充的更加完善,只能寄希望其無往不利的坦克突擊,蘇聯則發現德國人不是無法戰勝的,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打敗德國,堅定了防守反擊的戰法。斯大林格勒給整個反法西斯戰線提供了打敗德國的信心,蘇聯人用大縱深防禦消耗德國人的坦克突擊,美國人則是用兇狠的空中攻擊進行戰場遮斷。總之,德國人不再是無法阻擋的怪獸,戰爭進入了對德國人最不利的消耗局面。


傻客氣

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何能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不在於德軍損失有多少,蘇聯方面記載是德軍傷亡180萬左右,而蘇軍損失則比德軍要大的多。但是放在整個東線戰場來說,可以稱的上是破其一點,全線動搖,甚至可以把斯大林格勒戰役稱為是壓死德軍閃電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德國的綜合國力其實是不如蘇聯的,尤其是德國剛剛完成對法國的進攻,但是德國為何一開始依舊可以勢如破竹,原因就在於德軍對於戰術的熟練和將領超高的指揮水平,加上先進的科技成果。所以一開始的德軍可以讓世界見識到閃電戰的威力,因為德國的閃電戰戰術也是被逼出來的,德國好比是毒蛇,雖然有著鋒利的毒牙,但是體量實在是不如別人。



而德國閃電戰初敗於莫斯科城下,這其中雖然也有天氣的因素,但是也說明了德軍進攻中存在的問題,就是在大縱深突擊中,德軍的後勤保障是十分乏力的。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只是暫時延緩了德軍的攻勢,其閃電戰的勢力還是存在的。但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的精銳被打殘,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使得德軍由閃電戰轉向了陣地戰的防守,蘇聯開始進行反攻。


整個二戰時期,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看成是同盟國最初反擊的開始,蘇軍開始向德軍展開攻勢,緩解了英國的壓力,而休養生息的英國又構成對德國的威脅。此時德國國力不濟的弊端就將被不斷放大,而被喚醒的蘇聯工業及美國工業,將被德國的領先優勢用量給抵消掉。德國從進攻蘇聯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輸了一半了。


小司馬遷論史

打仗最重要的不是人多,也不是裝備多精良,而是士氣,咱們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一鼓作氣,再而捷,三而衰,在進攻蘇聯以前,德軍在歐洲幾無對手,基本就是利用閃電戰的快準狠,迅速佔領敵方,只剩下一個英國利用海軍空軍優勢苦苦支撐,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國第一次吃到了苦頭,這種戰敗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陰影,特別是第六集團軍的投降,讓他們內心對打仗產生動搖,這種思想像瘟疫一樣在德軍軍中流傳,沒自信的士兵戰鬥力自然下降。




德國引以為傲的閃電戰,在蘇聯並沒有奏效,斯大林格勒戰役,確實是寸土必爭,由於是巷戰,德軍的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成了蘇軍攻擊的目標,蘇聯領土廣大,戰略縱深比歐洲各國都要大的多,希特勒完全想不到,德軍會因為蘇聯而一敗塗地,他以為閃電戰可以拿下蘇聯,沒想到從此陷入了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長途跋涉去蘇聯,準備不足,士兵疲憊,戰事吃緊,後勤保障能力弱,即便他們在前期能打幾場勝仗,但是等到蘇聯反過勁來,依照它廣大的土地,愛國的群眾,抵禦外敵,前赴後繼的保家衛國的決心,德國絕對討不到好處。



德軍傷亡的數字絕不是隻有三十多萬,那也就是第六集團軍的傷亡數字吧,當然,為蘇聯了標榜自己的戰績,對擊斃德軍的數字多少會有一定的誇張,陣亡數人數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



不過對這場戰役的共同認識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慘姐的戰役,同時也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局面,蘇聯有戰略防禦改為戰略反攻。德軍陣亡和蘇軍比起來,確實不多,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基本就是用人命填出來的,此戰役過後,德軍再也無法組織強有力的進攻。


軍事一點通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關係到世界前途和人類命運的一場大決戰。此戰粉碎了德軍的侵略計劃,蘇聯解放了3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實斯大林格勒戰役較諾曼底登陸意義更大,從此德軍在戰略上失去了主動權。

1942年末,德軍反坦克炮的炮手準備戰鬥。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這次戰役在蘇聯斯大林格勒城展開。德軍投入B集團軍群所屬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陸續投入兵力近200萬人;蘇聯投入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總計14個集團軍,共200萬人,1463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作戰飛機,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架起戰地擴音器,向德軍士兵廣播宣傳。

雙方作戰將領,蘇聯:葉廖緬科,蘇聯元帥,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7年8月任騎兵師師長,1938年任騎兵軍軍長,1940年6月任機械化軍軍長,同年底任遠東第1集團軍司令。1941年任西方面軍副司令,同年8月任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1942年8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葉廖緬科有非凡的軍事才幹,具有突出的戰略戰役洞察力和應付複雜局面的能力。

德國元帥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向蘇聯投降。

德國: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任第4集團軍參謀長,參加侵略波蘭戰爭,1940年侵略法國時,任第6集團軍參謀長,1940年9月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蘇聯“巴巴羅薩”計劃。1942年1月任蘇德戰場第6集團軍司令,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擔任被圍的德軍集團總指揮。

1943年4月,斯大林格勒郊區,蘇軍繳獲的德國坦克。

戰爭的結果:1942年冬季,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組織的圍殲德軍集團的戰役中,使德方遭到徹底失敗,共損失32個師和3個旅,另有16個師損失50%至70%的人員,總計傷亡和被俘達150萬人,同時損失3000多架戰鬥機和運輸機,3500輛坦克和強擊炮,1.2萬多門火炮,7.5萬輛汽車。蘇軍共損失113萬人。

圖為一名蘇軍中尉給德軍戰俘髮香煙。

戰爭的意義: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轉折的主要標誌,這是二戰中德國遭到史無前例的慘敗一役。最後想說明一點,這場戰爭的勝利不止是蘇聯人,還有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人、波羅地海(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人、格魯吉亞人等都參加了對德戰爭,發揮了得要作用。


圖文繪歷史

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重要性在於,成建制的消滅了一個德軍的集團軍單位,而且此役以後,德軍開始逐漸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德軍轉入防禦態勢。

在斯大林格勒,德軍投入了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以及不少意大利軍隊、羅馬尼亞軍隊(這些部隊主要負責後方以及側翼等方向的作戰),意圖拿下這個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但是最終,德軍卻折戟斯大林格勒,第一次有集團軍級別的單位被蘇軍消滅,德軍第6集團軍僅有少量官兵逃出包圍圈,大多數人被殲滅或者俘虜。而像羅馬尼亞軍隊、意大利軍隊、匈牙利軍隊等,同樣在蘇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也宣告了德國“藍色方案”的徹底破產,藍色方案就是1942年德軍的總作戰目標,其中就包括佔據斯大林格勒控制伏爾加河流域,以及奪取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奪下一直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等這些目標。但是德軍一直沒能到達高加索油田,列寧格勒也是久攻不克,最終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徹底宣告了德國1941年度戰爭計劃的徹底失敗。

而在這其後,反映出來的就是蘇德戰爭能力的變化,德軍已經失去了戰爭剛開始時的銳氣,對很多重要目標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而蘇軍的戰爭目標都已經達到,而且蘇軍還能承受更多的損失,但是德軍已經經不起大的損耗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在蘇聯南部已經失去了主動權,大量有生力量的損失難以補充,蘇軍一旦進攻德軍很難招架住。但是東線德軍整體上還是很強的,比如此後的哈爾科夫戰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德軍依然有極強的力量。

而隨著更加著名的庫爾斯克戰役爆發,德軍在此役中,損失同樣巨大,且更難以補充,而蘇軍則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德軍開始敗退,跨過第聶伯河,建立一道道防線,並被蘇軍擊垮。而且實際上,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應該是一系列戰役,而不是單獨的一場戰役,而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這一系列戰役中不可或缺的那個。


僱傭兵

問: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不過30幾萬,為何卻是二戰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從1942年7月17日德軍精銳部隊第6集團軍在鮑羅斯將軍指揮下,向斯大林格勒進功開始,到1943年2月2日全殲被包圍的30萬德軍,包括鮑羅斯在內的24位將領.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萬多殘存士兵全部投降而結束。歷時6個半月,打得非常殘酷激烈,一座房子.一條街道都常常是幾易其手。在這期間,德軍已經損失了70多萬人,蘇軍的疲憊消耗戰打破了希特勒以速戰企圖扭轉戰局的計劃。最終德軍的補給供應不上而失敗。


注意: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軍不止是損失30萬人,而是共計損失了110多萬精銳。

經過以前幾次戰役,此時,希特勒的戰爭儲備物資已經枯竭,補給基本中斷,兵員不足,所以這次戰役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從此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轉入戰略進攻階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