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原位癌會腦轉移嗎?

無敵飛天豬毛仔


乳腺導管原位癌會腦轉移嗎?先說答案:不會腦轉移。其實不只是不會腦轉移,也不會發生其他轉移,比如淋巴結轉移,肺轉移,肝轉移,骨轉移等都不會發生。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你得知道原位癌是怎麼回事,所謂原位癌,是相對浸潤癌來說的,原位癌沒有突破基底膜,侷限在上皮基底層內,不會浸潤擴散,不會轉移。有人會說,那為什麼某某的原位癌擴散轉移了?那是因為他的“原位癌”不是真正的原位癌,比如,穿刺活檢,取到的組織只是原位癌部分,其實沒取的組織中有浸潤癌成分,而即便是手術標本,要診斷原位癌也不能只取部分組織,否則就可能出現取樣誤差,以部分替代全體,這個診斷是不全面的。經常有人是,一部分是原位癌,一部分是浸潤癌,那分到底是原位癌還是浸潤癌?當然是浸潤癌,一個人昨天偷了100元,今天偷了10萬元,法官如何判刑?當然不可能按100元來對待,當然是按重的。


乳腺導管原位癌會腦轉移嗎?不會。那是不是說以後肯定不會腦轉移?當然不是這個意識,因為現在是原位癌,這次的原位癌切掉了就算是好了,但以後你還有較高的風險又得原位癌或浸潤癌,而浸潤癌是有可能腦轉移的。或者有人說,某個人的乳腺導管原位癌就是發生腦轉移了啊,這怎麼解釋?很簡單啊,這個原位癌的診斷本來就是錯的,根本就不是原位癌,而是浸潤癌,都發生遠處轉移了,還什麼原位癌,當然是浸潤癌。


腫瘤專科醫生


乳腺導管原位癌屬於非浸潤性乳腺癌, 病理形態學表現為乳腺導管上皮細胞癌變且侷限於導管的基膜內, 未侵犯間質, 臨床發病率約佔乳腺癌的10%左右。

  • 乳腺導管原位癌預後好, 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 全身轉移少見。

  • 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 部分患者術後輔助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

以上是根據病理類型的分析和統計結果,但是一旦患病就怕出萬一。萬一病理做的不準確,說是原位癌,結果是浸潤癌,那後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 知網數據庫中查到一篇文獻《乳腺導管原位癌術後全身多臟器轉移一例》,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跟大家分享一下患者的病情發展和醫生的分析。

乳腺導管原位癌術後全身多臟器轉移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

  • 患者, 女性, 46歲, 2013年3月因左側乳腺腫物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乳腺外科行腫物切除活組織檢查, 病理結果提示左側乳腺高級別乳腺導管原位癌(癌灶大小約3 cm×2 cm×2 cm)。

  • 行左側乳腺全切+左側腋窩前哨淋巴結活組織檢查, 術中前哨淋巴結快速病理結果未見癌轉移(0/5)。

  • 術後患者常規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結果: 左側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粉刺型,高級別),ER(++)、PR(+)、HER-2(+++)、Ki67(約10%~20%)。

  • 術後給予患者他莫昔芬口服治療, 未行化療及放射治療, 每半年入院複查, 期間患者未出現異常。

  • 2015年2月, 患者突然出現腰部疼痛, 行腰部CT檢查提示腰椎多發椎體及附件骨質破壞, 考慮骨轉移可能性大。

  • 乳腺及腋窩淋巴結綵色超聲(2015年3月11日)檢查提示: 左腋前線結節樣低迴聲團, 考慮為轉移灶; 右側鎖骨上下區及左側鎖骨下多個淋巴結聲像,考慮轉移性可能。

  • 腹部彩色超聲顯示肝瀰漫性實質性佔位病變, 考慮轉移性肝癌可能性大。

  • 腫瘤標誌物指標均明顯升高。

  • 左側腋下腫物穿刺活組織檢查, 病理結果: 穿刺組織考慮乳腺癌轉移,傾向於浸潤性導管癌。

  • PET/CT檢查結果顯示全身多處骨骼、肝臟、左側胸大小肌下、左側內乳區、右側鎖骨上窩、右側胸大肌下、右側腋窩淋巴結、左側腎上腺都可見可疑轉移灶。

  • 診斷: 左側乳腺癌術後復發伴多臟器轉移。

  • 請病理科醫師回顧分析原手術石蠟病理切片, 乳腺導管原位癌診斷明確,並未發現腫瘤組織中存在微浸潤。

醫生對該病例的分析討論

  • 通過複習相關文獻發現乳腺導管原位癌出現短期全身轉移的概率較低, 但是針對高級別乳腺導管原位癌、腫瘤直徑大於2.5 cm、粉刺型, 需要警惕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伴微浸潤, 這可能是導致患者復發和轉移的根源之一。

  • 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伴微浸潤是介於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和浸潤性導管癌之間的乳腺癌, 比例約佔乳腺癌新發患者中的5%~10%。在做病理切片時應充分、連續地取材, 避免遺漏對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伴微浸潤的診斷。

  • 該患者是否存在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伴微浸潤?病理科醫師重新對其既往腫瘤組織標本進行切片及染色, 結果仍沒有發現腫瘤組織中存在微浸潤。這就表明, 部分高級別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 即使腫瘤組織中不存在微浸潤, 也有一定的復發風險。

  • 本例患者術後短期內出現多臟器“爆發式轉移”, 可能與術後未進行放射治療有關。對於高級別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粉刺型)患者來說, 條件許可情況下, 術後還應考慮放射治療。有學者研究認為, 乳腺原位癌無論低危組還是高危組患者, 術後出現同側乳房復發的概率都會隨著時間延長而增加, 而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可以明顯降低複發率。

  • 隨著臨床檢測技術的提升, 早期乳腺癌特別是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會增多,不同級別的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學差異, 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及個體化地治療。

  • 高級別、粉刺型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具有較強的侵襲性, 發生導管外浸潤和遠處轉移的概率高。並且, 研究發現在高級別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中, HER-2基因過表達型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比例高, 與浸潤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具有相似性, 而低級別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中兩種分子分型比例較低, 提示高級別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發展為浸潤性癌的風險較高。

臨床工作中需謹慎地對待高級別(粉刺型)乳腺乳腺導管原位癌, 謹慎地進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和術後病理連續切片以排除腫瘤微浸潤。


參考文獻

[1]崔軍威,楊滿,李朋,韋偉.乳腺導管原位癌術後全身多臟器轉移一例[J].中華乳腺病雜誌(電子版),2016,10(04):249-251.


子樂健康科普


導管原位癌(DCIS)又叫導管內癌,為非浸潤性癌,是侷限於乳腺導管內的原位癌。既然是原位癌,都沒有浸潤到基底膜以外,自然不會腦轉移。不過有發展為浸潤性癌的可能。統計學顯示從初始活檢到進展為浸潤性導管癌的病程大約20年。



大部分患者是因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或者乳頭佩吉特病(Paget病)病就診。約佔所有乳腺癌的20%~30%。有報道稱,導管內癌20年的相對生存率可高達97%。這麼好的預後情況跟它的病例特徵和分子分型相關,研究顯示約75%~80%的導管內癌表現為雌激素受體(ER)陽性,另外HER-2的表達相對較高。這也是為什麼提示早發現早處理的重要性,Her-2的表達與細胞增殖活性以及病變範圍相關,也就是說會進一步進展為浸潤性癌的可能性大。



這裡要提到一個概念,導管原位癌(DCIS)伴微浸潤,微浸潤指的是乳腺間質中存在一個或多個清晰且獨立的腫瘤細胞浸潤灶,每灶最大徑≤1mm,如果癌灶超過1mm則稱為是浸潤性導管癌。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導管原位癌,是不會伴有腦轉移的,也不會伴有其他部位的轉移。但是如果有浸潤成分,浸潤成分又>1mm的話,有轉移的可能,但此時已經不是導管原位癌了,應該叫做浸潤性導管癌。



因此,對於提問者來說,要先確認一下病理報告。是不是浸潤性癌中含有導管內癌的成分,或者是說導管內癌的成分為主,但是有浸潤的部分。如果這些都不是的話,就要確認下到底是不是腦轉移了。總之,先不要太著急,先請專業醫生看病理結果,必要時可以病理會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