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社區自治功能 為社區做點事不再難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實施的目的就是黨建引領街鄉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難題。根據實施方案,要加強黨對街道鄉鎮工作的領導,倡導黨員參與社區(村)建設,推行“街巷長”機制和建立“小巷管家”隊伍,持續推進社區減負工作,強化街道自主經費保障。這些都是“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內容。

強化社區自治功能 為社區做點事不再難

對於首都北京而言,尤其是中心城區的核心區,老舊小區多,停車難等問題多,“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十九大以來,老舊小區聯手建起居民自管會,推行公約,樓院自治組織化解鄰里矛盾、破解停車難題,社區推行服務項目,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些老小區居民採取自治管理模式,解決家門口的事,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強化社區自治功能 為社區做點事不再難

很明顯,朝陽區農展南里社區2號樓院的巨大變化得益於街道黨政群共商共治工作向樓院的下沉和樓院自治工作的全面開展,得益於社區全體黨員“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服務意識。最終,一個原來滿牆小廣告、滿地垃圾的老舊小區,如今變成一個樓道內一塵不染,潔白的牆上掛著“全家福”、刺繡剪紙,明亮的燈箱裡貼著樓院《文明公約》的環境美、人氣足、和諧宜居美麗的立體四合院。

強化社區自治功能 為社區做點事不再難

從“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到“黨委吹哨、全體報到”的深化、“街道社區吹哨,社會單位報到”工作機制、“支部吹哨,黨員報到”等等延伸,內容實質一樣,不管哪級吹哨,就有部門報到,讓行政力量、執法力量、社會力量不斷地靈活組合、迸發活力,把執法力量下沉,各部門在街道的統籌下形成基層治理體系,把力量擰成一股繩,解決“抓落實”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實現了由“盤活資源”到“統籌資源”的轉化。

只有繼續強化社區自治功能,才能保障為社區做點事成為長效機制,居民的事辦起來不再繁瑣,這樣老舊小區和新小區的人們才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