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五行業年人均工資超10萬元

惠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惠州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為大亞灣、惠城、惠東、仲愷、惠陽、博羅、龍門,分別為78707元、78664元、66876元、66755元、66337元、65505元和58481元;同比名義增長率超全市平均水平的依次為惠東、大亞灣和惠陽,分別增長16.9%、10.5%和9.9%。“最高和最低區域的平均工資之比為1.35,比上年擴大0.02。”

平均工資國有單位最高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惠州GDP完成3830.58億元,增長7.6%,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也隨著經濟發展穩步增長。

具體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70317元,與2016年的64185元相比增加6132元。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0890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6%。

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7345元,比2016年多4736元,同比增長11.1%,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1%。

惠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稱,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總額均比上年提高,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增長態勢。縣區就業人員工資收入也普遍上漲。

從經濟類型來看,去年在9個經濟類型分組中,年平均工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是國有單位(97869元)和外商投資企業(72474元),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39%和103%。

從增長幅度看,高於全市平均工資增幅的依次為其他內資、外商投資、國有和集體,分別為26.6%、11.3%、11.0%和10.1%。

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年平均工資同比下降29.2%。“主要原因是隸屬股份合作的房地產企業2016年發放業績工資較高,去年因銷售項目完工減少變動較大影響。”該負責人表示。

科技教育衛生分列前三

分行業門類看,去年惠州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超過10萬元的有5個行業,分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115771元,教育106119元,衛生和社會工作104344元,採礦業100916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0250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65%、151%、149%、144%和143%。

對此,惠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稱,去年惠州服務業發展加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加大,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達40.7%,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較快提升了平均工資水平。

年人均工資最低的3個行業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40708元,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0497元,建築業53428元,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8%、72%和76%。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2.84,與2016年的2.41相比差距擴大0.43。

該負責人介紹,住宿和餐飲業由於多屬於小微型企業,產業附加值不高,用工密度大的原因,就業人員勞動報酬偏低,平均工資僅為所有行業平均水平的58%。此外,許多住宿和餐飲業為員工提供免費吃住的福利待遇未納入工資收入。

而從年平均工資增速來看,在19個行業門類中,有6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其中4個行業為服務業。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採礦業、農林牧漁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別同比增長93.0%、40.1%和31.3%。

該負責人解釋說,去年採礦業和農林牧漁業工資增幅較高,主要是多家採掘企業和林場單位經營業績提高,發放的績效工資比2016年分別提高了122%和48.8%,且這兩個行業的就業人員數量很少,個別單位數據變化則影響整個行業的數據波動。

城鎮私營單位人均工資同比增11.1%

惠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工資水平來看,2017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7345元,相當於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的67.3%,比2016年提高0.7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個百分點。

該負責人表示,從增長幅度來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11.1%,高於城鎮非私營單位1.5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5個百分點。“私營單位與非私單位工資水平差距略有縮小。”

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門類來看,年平均工資排名前3個行業分別是——衛生和社會工作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4217元,增長26.4%;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5239元,增長14.2%;教育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5209元,增長25.3%。

從年平均工資增速來看,最高的3個行業為衛生和社會工作、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別同比增長26.4%、25.3%和14.2%。在統計的18個行業門類中,有7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其中3個行業是服務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