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粽子,你們家鄉的端午節還會做什麼好吃的?

詹帆妃

跟粽子一起煮的蛋。

從記事起,每年煮粽子的時候都會在鍋裡放一些蛋,有雞蛋、鴨蛋,還有鵝蛋。鵝蛋的數量最少,鴨蛋居多,老家那邊並沒有端午吃鹹鴨蛋的習俗,出來之後才發現端午除了粽子還有鹹鴨蛋。

一般粽子都要煮很久的時間,小時候家裡還是土灶,用一根粗粗的柴火放在灶膛裡引燃後,火也很小,似有似無的這樣慢慢的燃著。臨睡前,大人會在鍋裡放一些蛋,與粽子一起同燜。早起粽子熟了,蛋由於在鍋裡燜的太久,被粽葉染成了茶色,看上去感覺跟茶葉蛋一樣,吃到嘴裡的口感卻完全不同。燜久了的雞蛋吃起來口感不是很好,而且沒有味道,一股子粽葉味,總覺得是苦的。

我最愛吃的鵝蛋,鵝蛋真的很少,感覺一年裡只能吃到一回鵝蛋,就是在端午的時候。鵝蛋的營養價值很高,產蛋量也比雞蛋小很多,大人是捨不得吃的。總是留給家裡的小孩,我雖然不愛被粽葉泡久了的味道,卻也吃了不少鵝蛋,因為據說吃了補腦子。鵝蛋的口感本來就比雞蛋粗糙,但是卻因為煮的時間久了,反而蓋住了鵝蛋原本的的腥味,再加上蛋黃沙沙的口感,雖然蛋白也是煮的太久吃到嘴裡像過凝了一樣,那種味道依然讓我很難忘!

其實端午節也會經常在粽子鍋裡吃到雙黃鴨蛋,那是特地買回來跟粽子一起煮的。現在老家的廚房改建後,沒有土灶了,煮粽子變的很方便,高壓鍋壓個二十分鐘就熟,但是高壓鍋裡煮出來的蛋味道完全不對。慢慢的,我們就不再吃跟粽子一起煮的蛋了,那些與粽子一起煮的蛋只留在了記憶裡!


邊晃邊吃

端午節除了粽子外還有油條,端午節女子回孃家就要拿油條,是民俗,也是小吃,特別是河南的早餐就是糊辣湯配上油條,美味可口。端午節還要吃五香豆,象孔已己吃的,喝上二兩酒。太爽了,給個神仙都不做。


在水一方203373473

說說我居住的城市南京的端午都吃些什麼好吃的。

南京人的端午很講究,有點江南古色古香、遵從傳統習俗的味道。因為端午是五月初五,這個時節氣溫升高,蚊蟲滋生,蜈蚣、蠍子等爬蟲肆虐,人們很容易感染疾病。除了用雄黃酒清洗眼睛、在門口插艾草等行為,在飲食上,南京人也頗有講究。

《金陵歲時記》提到,端午節人們要炒五毒菜和雄黃豆。把銀魚、蝦米、莧菜、韭菜和黑幹

放在一起炒,便是五毒菜。五月初五這一天,一定要吃莧菜,據說能避免腹痛。而雄黃豆是把蠶豆和雄黃一起炒制,無論是吃五毒菜還是吃雄黃豆,目的是預防蚊蟲和蜈蚣、蛇蠍的叮咬,在過去,這起到了驅蟲的作用。

後來,五毒菜慢慢發展成了“五黃”,有黃鱔、黃瓜、黃魚、鹹鴨蛋和雄黃酒。它們的功效和五毒菜差不多,也是為了驅蟲和排毒。

而現在,“五黃”又發展為“五紅”五紅指的是烤鴨、黃鱔、莧菜、鹹鴨蛋和小龍蝦。隨著醫藥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瞭解雄黃酒加熱之後含有毒素,便不再飲雄黃酒,而新一代的“五紅”看上去更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實踐和嚮往。人們已經不再需要用飲食來驅蟲防毒,但是多年來端午節的習俗仍然流傳下來,經過後人的革新,不斷傳承。端午節又要到了,除了吃粽子,不妨嚐嚐新一代的“五紅”菜。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我的家鄉在廣西靠近越南邊境的一個縣城農村裡,每當準備到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幾天去找各種美食材料來。除了包粽子,還有做餈粑,以及五色糯米飯。當然,很重要的就是準備在端午節那天的飯菜,雞和鴨魚,以及豬肉是不可少的。


一般的,在距離端午節還有幾天的時候,一些婦女們就到山上尋找楓葉和幾種葉子來準備為糯米飯染色。以前還有外地人質疑這糯米飯是不是用什麼染色劑來做的,其實這糯米飯健康著呢,而且非常純天然。

準備好了染色的葉子,就準備糯米,糯米要事先拿去泡水,然後再拿到蒸鍋去蒸。而這一系列的過程,大多數都是由婦女們來完成的。在我們壯族,一般的習俗都是由婦女主持做美食小吃類的東西,所以壯族的婦女勤勞純樸是出了名的。



還有一種美食叫糯餈粑,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粉,花生醬料,芭蕉葉等。首先是把糯米粉用溫水攪拌,就像做饅頭面包一樣的做法。把糯米糰捏成小塊後就往裡面加入自己喜歡的醬料,然後用芭蕉葉來包裹,這包法也有講究,只包一半,兩邊留空開口,直接就往鍋裡蒸。這樣做出來的餈粑既有糯米花生的味道,又有芭蕉葉的清香,我們小時候一到開鍋的時間就湊在媽媽的後面,口水直流。

隨著年月的增加,漸漸的很少在家裡過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可惜了。


南方小院

到鄭州上學和工作後,幾乎沒有再在老家過過端午節,但關於端午節的印象還留存幾分。

蹚水

老家縣城有洛河,穿城而過,現在圍起了水壩,水位漲的很高,以前並不這樣,下游水淺的東西連腳踝也埋不住。當地流傳下來的風俗,端午節那一天早上一定要到河裡跳水,洗洗胳膊,洗洗腳,洗走晦氣。

戴花花繩

蹚水洗身體是洗走晦氣,帶花花繩和香包則是帶來福氣。街上也有賣香包的,但比花花繩要貴許多,小夥伴們都捨不得,便買了一根花花繩綁在胳膊上,有錢的就買根長的掛脖子上,聞著那種沉香氣,就盼著端午節的粽子和油條了。

炸麻燙

記得以前端午節時,除了粽子,我們那裡還流行炸麻燙(油條的一種,比油條要虛)。一家都要炸很多,然後裝在籃子裡,上面蓋上籠屜布,就讓小孩挎著給各家親戚送去。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串親戚的路上,忍不住抽出一根跟哥哥分了吃。

吃粽子

粽子肯定是少不了的,以前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包,買回來粽子葉,把糯米和紅棗摻好白糖,包著吃,後來的粽子有了各種各樣的餡,聽說還有了宮保雞丁餡的,但想起端午節還是自己包的飄著粽葉香的糯米粽子。


科普:麻燙

在農村中,人們都把這種油炸食品稱之為麻燙。“麻”的意思是酥脆,“燙”字更能體現出這種食品的性質,剛剛炸好的油條是非常好吃的,酥脆可口,放久了就皮了,所以人們都喜歡吃熱熱的,剛出鍋的油條,自然就有了“燙”這個字。


樂眼觀象

除了粽子,你們家鄉的端午節還會做什麼好吃的?

老家河南農村的,記得以前端午節吧,除了吃粽子就是吃雞蛋和油條了。

我們家在端午節吃的雞蛋是用艾草熬水煮過的,有的嫌棄艾草的味道,就會單獨的水煮雞蛋,然後用艾草擦一下吃,也算是一種節日的習俗吧。在艾草煮雞蛋的同時,也會在鍋裡放很多的大蒜,大蒜是整蒜瓣放進鍋裡的,吃的時候剝著吃或者直接放進嘴裡,一咬一吸蒜肉就出來了,很好吃的,沒有生蒜瓣的辛辣。

再說個炸油條,在端午節還有走親戚的習慣。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在這天吃油條的,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們家鄉不叫炸油條,叫炸油饃,說法很有地方話的特色,在我們老家留認為是饃。現在的人都很懶了吧?家中麵粉都不多留吧,一般會去集鎮上面賣點回來。有走親戚的,可能要買很多的油條。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思維認知也不同以往了。可能在端午節的生活更豐富一些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豫南端午節美食,完全按著過年的的規制,從早到晚,該做什麼、吃什麼、怎麼吃,都有一定之規,帶著莊嚴喜慶的儀式感,絲毫不敢馬虎。

史上因為戰亂饑荒,豫南一帶數次人口銳減,朝廷要從外地移民填補,傳說的大槐樹就是。最近的一次大移民,是明末清初從江西瓦窯壩移過來的,光山縣都是。由於是整體移民,帶來了當地的風俗習慣,至今還有很多保留,端午節的吃食就是。



因為是水稻產區,豫南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米的做法不如南方的面,很少的花樣,但是菜品卻比北方豐富許多。所以,除了幹、稀飯,第三種米做的吃食就很少見,必須的逢年過節才會做到,以此表示對傳統文化的敬重。


粽子就是一年之中唯一做的一次,還是原始做法,淨糯米,最多的偶爾加幾粒紅棗,只是吃的時候給糖。

當天的美食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頭天包好的煮熟粽子,放在涼水的漂著,隨時可以吃;

第二部分是早起升油鍋,早飯就吃油炸的油條、糖糕、麻葉,當地叫“油貨”,配鹹菜稀飯;

第三部分是中午大餐。雞、魚、肉不可少,都是過節才做的硬菜,做法比平時複雜些。譬如平時吃雞,大都燉熟,這天就要做“咯炸雞”,剁塊、醃製、上漿、油炸、擺碗、籠蒸,蒸熟了扣碗上桌。還要有米粉肉、紅燒個魚、火肉等。小炒最低四個,都是素的。涼菜四個,黃瓜、花生米、滷肉、滷豆腐。算下來,最低要十二個菜,多者不限。主食乾飯。
第四部分是晚餐。中午做菜留的有幾個菜,晚上喝酒用。桌上新增應景的桃和鹹鴨蛋,作為端午果點。家有孩子的,鹹鴨蛋早起就有,晚上專門擺上,和桃子一起,顯示著端午節的氣氛,只有一年一度這時候,才有得桃吃。


普濟

老家甘肅的,端午節我們不吃粽子,吃米糕。有點類似西安回民街有名的小吃甑(jing)糕。

西北端午做米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前農村沒有粽葉,所以就有了這種做法。

原料和粽子原料差不多,糯米、紅棗、枸杞、葡萄乾兒。做法是,所有的東西洗乾淨之後,先把紅棗,枸杞和葡萄乾加水和白糖煮到不幹癟,圓圓鼓鼓的。然後把糖水和紅棗這些分別盛出來。接下來用煮過葡萄乾和紅棗的糖水,來蒸糯米糕。

蒸的時候放原料有講究,是放一層糯米,上面鋪一層葡萄乾、紅棗,然後再放一層糯米,再鋪一層葡萄乾、紅棗,點像夾心的感覺,最後撒上白芝麻,倒上糖水,放鍋裡或電飯煲蒸半個多小時後,成品如上圖所示的那樣。

除了吃米糕,我們還有一種小吃燙麵油餅。用燙麵油餅卷米糕,真的是香甜可口。
燙麵油餅長這樣,做法是把水燒開,加適量糖,多寡依自己的口味定。然後用開水把適量的麵粉燙熟,和成麵糰,最後擀成餅烙熟。

吃的時候拿一張餅,上面放上米糕,裹成卷像墨西哥雞肉卷那樣,咬一口香甜四溢,真的非常香美。



和上圖有點類似,因為這兩小吃都做起來很麻煩繁瑣 ,基本也只有端午和過年的時候才做,是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東西之一,現在也只有回到老家的時候,才能吃到。


洛十捌

我的家在新疆烏木木齊,這是個多民族和諧聚居的首府城市,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新疆,再把各自的家鄉習俗和飲食習慣帶到這裡,再融合一起,形成新疆獨特的習俗和飲食習慣。

這裡的端午節,除了傳統的吃吃粽子以外,還會吃新疆的特色美食,就和平時過節一樣,新疆都做新疆的特色菜,大盤雞、辣子雞、蘆花雞、椒麻雞、手抓肉、胡辣羊蹄,雪花丸子等,這些一般的家庭看家人的口味,都會選擇做2--3種,有些家庭還炸一些油炸食品,麻花、糖糕、蕉葉、油果子、饊子、油條等等,這裡也和內地一樣,端午節有吃鹹鴨蛋、雞蛋的習俗。

像我家,就是融合了父母的口味和新疆的風味,每次過節都會把美食和習俗融合在一起,端午節也是一樣,我就炸一些父母家鄉的美食,比喻蕉葉,糖糕等,這是地方性的端午節美食,只有在端午節在才做的油炸食品,也是我兒時的美味零食。現在條件好了,逢年過節,只要想吃,隨時都可以炸。媽媽說她們在端午節不但包粽子,還會家家都炸蕉葉、麻花、糖糕、有的還會炸油條、饊子等等。

特別是家裡有出嫁的閨女(指沒有在婆家過一次端午節的,就是才出嫁的,叫做過“新端午”)或者新過門的兒媳婦都會炸的很多,因為閨女要到媽媽家過端午節,回孃家後要帶回婆家一些,而新過門兒媳婦也要回孃家帶給孃家帶一些,還會在帶一些粽子,所以家裡有這樣的出嫁的閨女或者新媳婦都會提前炸好這些食品,在農曆5月初三或者初四都會回各自的孃家去過“新端節”。閨女回婆家了,孃家要帶油炸食品回婆家,帶的品種越多就特有面子了。


天山可可

端午節到了,以前家有長輩還是講究的,簡述如下;

一、早餐:粽子、煮雞蛋。(棕子有棗子、火腿或鹹肉,雞蛋是粽鍋的有香味)。-

二、中餐:除了過節常吃的雞、魚、肉、蛋外,一定要有紅色的萊,如:

炒紅莧菜、'炒河蝦、糖醋紅蘿蔔、紅心鹹鴨蛋、還有一盤紅櫻桃水果。

三、晚餐:喝雄黃酒。

其它在端午節必須要做的幾件事,都屬當地民俗,與吃無關,順便說説:

1、將黃瓜襄去掉,加入明礬:,放正午時曬,可治口瘡。

2、鵝蛋煮熟後,放正午時哂,可治頭痛。

3、買好的蒼蒲,放正午時曬,掛門口防蚊蟲。

4、買一把山上雜頭草,正午時曬,晚上煮水給小孩洗浴,不生瘡。

以上簡單聊聊,有用無用只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