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但我们与娃战斗的征程还漫长着呢——因为你总要陪孩子写作业吧?

总有人这么形容陪孩子写作业的场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还有网友调侃说自己每天都是在拿“命”来陪孩子写作业。

布谷听听今天要与各位妈妈们聊聊这个话题,请先放下内心的焦虑,花费5分钟来看看这篇文章——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一陪作业就怒气冲天,

我们到底忍不了的是什么?

1 你看到的是孩子对作业的失控,还是自己对生活的失控?

一位妈妈和我讲:

每天,我娃坐在书桌前,万般的不情愿。刚沾椅子就想去厕所,跟本子有仇似的,弄得皱皱巴巴的,好不容易写一行又给蹭掉,然后写着写着又玩起橡皮来了。看着她扭来扭去慢慢吞吞的样子,我真心想给丫一顿胖揍。

这位妈妈是位职场精英,她的文案简单精到可以瞬间秒了我。同做文字工作,我当然想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于是请她描述一下自己每天的日常。

她很谦虚地说:

咳,也没什么,不是快到deadline的时候我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的状态:到了公司,先打开电脑,倒杯水,然后回到座位上,打开word,发会儿呆。你知道思路很难找的,我就敲了几个关键词,还是没思路。上网溜达一圈儿,刷会儿手机……

说到这里,她突然不说话了。估计她察觉到了点儿什么,相信你也有了同样的发现:

这孩子每天写作业的历程,不就是我们每日工作场景的复现吗?

可是,你自己工作拖拉可以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为什么落到孩子头上,人家写作业磨蹭你就忍不了呢?

我们成人,也常常拖延到deadline之前才去拼命完成。所以,你看到孩子磨蹭,你看到的是不是对生活失控的自己?你痛恨这样的自己吗?

《为什么有人想要控制你?》(Newman, S. 2017. )中提到,人们会通过“提出要求或设立目标,并让自己和/或身边亲近的人实现这些要求或目标”,来获得一种对生活及周遭环境的控制感。而这个时候,相对于身边其他更强大的人来说,更好的控制对象是谁呢?弱小的孩子。

但是,在我们试图控制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所有细微常的小信号,往往会被吸收到我们的潜意识领域,成为他们反抗我们的最好佐证,比如他的溜号、他的磨蹭,你会觉得这孩子就是在跟你对着干——这将让你个人的失控感更加放大,从而进入失控——操纵——更加失控的恶性循环中,孩子也与你越走越远,不是吗?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2 陪孩子写作业不痛苦,让你痛苦的是对家庭的牺牲

问个问题:你喜欢陪孩子写作业吗?

答案是否定的对吗?

我身边很多妈妈都吐槽说,自己是“被作业”的。抛开学校老师的要求等客观原因,这其中的不情愿,是不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现代职场女性本来就工作繁忙,你想做现代新女性,但你的传统文化“相夫教子”潜意识又让你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当然,我们不是否定你对孩子的爱)。工作挺累的,回家得不到安慰还要陪作业、听孩子鬼哭狼嚎,委屈吧?

其实陪孩子本身并不痛苦,可是亲,既然你都给自己这么痛苦的预设了,怎么会强求这个过程是欢愉而温馨的呢?当你带着潜意识里这种“牺牲精神”来“陪作业”的时候,你家那极度不领情、不配合的孩子自然成了活靶子。

在此,我们真诚建议家庭教育中多一些父亲的参与,因为养孩子本身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妈妈自己的责任。

父亲参与的很大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母亲。因为母亲在家庭里通常是比较孤立、比较无助的存在,所以很多妈妈在与孩子相处时才会有比较极端失控的表现。而爸爸适时的出现,可以减轻妈妈在育儿中的焦虑。

除此之外,在孩子小学阶段、青春期之前,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更重要作用是:让孩子从与母亲的“共生关系”中分离出来,成为心理上独立的个体,而这与孩子自信的发展息息相关。

意大利精神分析大师马龙·曼奇尼这样诠释父母之爱的区别:

母亲的爱是一种“无论你做什么,我都爱你”的爱,它的副标题是“你永远是我的”;相反,父亲的爱是一种“你表现得好我才爱你”的爱,它的副标题是“你永远是你自己的”。

英国教育家切斯特菲尔德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不要再以忙碌为借口而缺席,希望每一位父亲在今后的某一天,都能像奥巴马一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在我有生之年所完成的所有事情当中,做你们的爸爸是令我最自豪、最骄傲的一件事!”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3 是孩子需要你来陪,还是你需要陪孩子?

也许有的妈妈看到这里要说,我觉得重要的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啊。

的确现在很多励志书籍里的事例会让大家简单得出“习惯决定命运”的结论。这个想法是没有大差错的,但是我要在这里提醒一下妈妈们,陪写作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好习惯吗?

有很多家长会跟我反馈,小时候陪作业,现在大一些想不陪孩子都不学习了!这里的问题在哪里?就是说,在孩子一二年级时没有给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个学习习惯的核心是自主、自觉和独立,陪作业会让孩子错失成长中这样一个重要阶段。这样的结果,才是身为父母的你最不想看到的!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你无法陪孩子走完人生的每一步,所以,我们给孩子陪伴的最初,就是为了让他们一步步走出我们的怀抱,当他长大、没有了我们的陪伴时,也能有主见、有资本、有力量走好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格成长得越好,他们越是有能力远走高飞成就事业。

而在心理学意义上,心灵的成长意味着孩子跟父母的空间距离在拉远,所以很多父母会混淆这两种分离,做出妨碍孩子心理成长的事。

有很多妈妈,孩子7岁了开始自己写作业,她依然把孩子当3岁看,什么都要陪着;孩子17岁了准备参加高考,她依然把孩子当3岁看:“家务都不用你做,你只负责好好学习就行”;孩子27岁了,宅在家里看肥皂剧啃老,她开始惶恐了:

为什么孩子不独立?为什么孩子什么都让我管?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深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做“温柔一推”,意思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温和地把孩子从身边赶走”,以便孩子更好成长。分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健康成长的孩子,是成功与家庭分离的孩子,这样孩子的特点和外在表现是:内心和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发展自己潜能的倾向,富有创造性,独立自主,能够享受生活,有更高的现实成就。

我们可以把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当成是我们作为母亲,与孩子一步步分离的演练。

在孩子刚刚接触写作业、刚刚开始自己规划时间、刚刚开始建立行为规范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看着孩子一点点学会,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再一点点往后退,真正把学习的主角位置让给孩子。

母亲学会放手,实际上要先学会信任孩子,要能够看到孩子的一点点小信号,得知孩子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并允许这个分离的产生。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独立和依赖两种愿望的冲突,我们应该更多支持孩子成长的那一方,因为独立的方向就是成长的方向。

与此同时,你还要关照你自己的内心。不妨冷静下来想想,是孩子需要我的陪伴吗,还是说,我需要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离不开我呢,还是我需要“陪孩子写作业”的这个过程?你很有可能在用这个过程来减轻自己的焦虑。

作为母亲,你要知道自己的局限,那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局限。尤其是随着孩子长大,你更要知道,你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你要学会适当示弱,甚至学学“角色反转”,适当让孩子来当当你的老师。

作为孩子,当他成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知道,父母并非全能。父母全能感的消失,才能让孩子从完全自恋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到社会关系当中,促使其内在自我的觉醒。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请记住一点:一个自始至终生活在父母掌控下的孩子,父母便是自己的“天花板”。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请务必相信

你的孩子可以好好完成作业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首先,我们要排除孩子“学习障碍”的可能性(在美国心理学界,孩子注意力障碍是一个经常性研究的话题;克莱因流派也在专门研究低龄儿童的学习障碍,这些问题有可能会被懒惰拖拉等貌似不重要的问题掩盖起来)。

在排除掉这一点之后,我们再继续下面的话题:

如果写作业变成了一个只有靠监督才能完成的事情,

如果作业变成一个被家长逼迫才能完成的形式,

甚至连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都不能……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被“杀死”。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将来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很显然,我们现代太多的成年人的拖延和自毁,是在用以反抗生命早年时父母对自己的极力控制。而这样的人长大成年后,很可能又会变成控制欲极强的家长,来继续控制自己的孩子……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被别人的意志所奴役的,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人是为了活出他自己的使命,活出他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

1 从作业开始逐步放手,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请相信,让孩子自己体会如何完成作业最有效,让孩子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时间,才是小学低年级最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不会浇灭孩子本身对学习的热爱,它能让孩子由掌控时间和日程表开始,渐渐成长为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人。而这,将另孩子受益终生!

但是,对于刚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他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写作业,我们让孩子自主安排,不代表不给孩子建议和帮助,我们在文章前面也提到,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看孩子的年龄和状态,你作为母亲要体察到孩子每一个微小信号:他开始自己懂得看时间来评估作业量了吗,他开始拿着小本本对照自己的课表收拾作业本了吗,甚至,他是不是有这样小小的要求,“妈妈,今天请让我自己来写作业”?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2 约束与自由并行,选择即意味着承担后果

我们不是说这个过程中不要约束或惩罚,孩子需要在约束中建立规则,更何况,没有约束的人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但是,这个过程中是要约束与自由并行的。父母们请记得,你如果给了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自由,那就不要横加干涉。有很多家长认为要先写完作业再玩,我觉得未必。让一个人对自己的事情有选择权,这是我能体会到的最真诚的尊重。

“那他如果不能完成呢?”你也许会问。

人如果要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即意味着要一并承担起选择后的结果。被老师批评两次,任何被正确教养过的有自尊心的人都不会没有这个记性。你的孩子需要在心理上经历过这样的打击,有助于他自我构建规则意识。

况且,孩子也需要在不断的反复试验中不断评估任务量与时间的关系,不断改进自己的计划表。比如,今天这样的作业量我只安排了一个小时没有完成,那下次同样的任务量是不是要多安排一段时间?

靠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永远比直接听从他人的安排,要印象深刻得多。

3 作为父母,要首先相信你的孩子能完成

曾经有个心理学带着助手来到一座小学,对18个班级的孩子进行了一些测试之后给了校长一个名单,名单上的是他测试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几个月后,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一次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心理学家这时告诉校长,所谓“最有发展前途”名单上的孩子只是随机选出的。而老师收到暗示后,对名单上的孩子抱有了更高的期望,通过表情、态度、体谅、赞许等各种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达给这些孩子,孩子受到期望后给予积极反馈……循环往复,期望便逐渐变为现实。

这位心理学家叫罗森塔尔,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你按照你对孩子的美丽预期来雕塑他的时候,相信吧,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你期望着的样子。

所以,你也要把这份自信来给到你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再多加一点你作为母亲的智慧和耐心。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布谷说说

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了?!怎么了?!

关于“陪孩子写作业”,布谷听听给你的6个提醒:

我们只帮助你看到“写作业”这个小话题中背后潜藏的道理,而不会给你更多的方法论。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千差万别,每个孩子的个性禀赋也变化多样,所有的方法,都需要每位父母去亲身实践。

基于此,布谷听听只给出6个提醒:

1 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做帮助者,而不是参与者。

记住,是孩子在写作业,不是你自己。

2 你更像是一个图腾,而非一个工具。

你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拿本书,不一定在书桌旁进行物理性的陪伴,但一定要在心理上陪伴孩子——我在和你一起努力,你可以随时寻求我的帮助。

3 心理上的支持,胜于技术上的支持。

注意,我们给孩子支持时优先级顺序是:

直接给孩子答案<和孩子一起找答案<和孩子一起找方法<让孩子自发去寻找方法。

4 在不知如何做的时候,多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

例如,如果你讨厌你工作的时候,上面有好几双眼睛盯着自己,那就不要做盯着别人做事的人。

5 做一个言必出行必果的家长。

如果你规定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就务必做到。一个孩子亲口告诉我写作业故意磨蹭的真实原因——如果写完了,还会让我写别的。

6 最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所有“教育”,都要以不破坏孩子的探究欲、不破坏孩子内在对学习的热爱与向上的动力、不破坏孩子人格的完整性为前提。

最后,愿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从“被作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