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互金融资竞赛:三家二季度拿了180亿美元

近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此轮投后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1600亿美元,超过了A股市场绝大多数银行股,坐稳金融科技领域的头把交椅。

BATJ互金融资竞赛:三家二季度拿了180亿美元

在4月份,京东金融也传出接近完成20亿美元左右的融资,除了腾讯,BATJ互金巨头们在2018年正在开启一场融资竞赛。

这样算来,在即将过去的第二季度,BATJ互金巨头不谋而合得融资了约180亿美元。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愈加严格的背景下,巨头想到的是竞逐,投资机构嗅到的是机会,未来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分化会越加激烈。

蚂蚁金服——规模最大,坐稳头把交椅

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蚂蚁金服的新一轮融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单笔融资。

据《证券日报》报道,蚂蚁金服在2018年春节后开始启动融资事项,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在6月初完成,投资机构覆盖了亚洲、北美、欧洲及中东等国家或地区。

在融资期间,5月下旬有消息传出,蚂蚁金服融资排他,投资蚂蚁金服的投资者必须同意不投资由腾讯、京东等主要竞争对手控制的公司,或提高股份。当时传言,蚂蚁金服寻求的融资总额是100亿美元。

对于传言,网贷之家曾经联系蚂蚁金服,对于排他性融资,蚂蚁金服的回复是不可置否。

不过有媒体爆出,有一些投资方因为内部流程太长,错过了此次蚂蚁金服的融资。

此次完成全世界最大的单笔融资,根据蚂蚁金服回复,将主要用于支付宝的全球化拓展,自主科研投入和全球顶尖人才的招募,从而提升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向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此外,资金也将用于培育新兴市场的本地科技人才,助力当地的数字化转型。

蚂蚁金服于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分别完成两轮融资。2015年A轮融资时,蚂蚁金服的估值约为300亿美元,2016年B轮融资时,蚂蚁金服的估值为600亿美元,而在2018年6月,市场给予了蚂蚁金服更高的估值1500亿美元。不足3年的时间,蚂蚁金服的估值翻了5倍。

业内认为,此次融资是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今年1月份,马云表示,一定会认真考虑香港市场,希望参与香港金融市场打造,把他真正打造成为世界继纽约后的第二大金融中心。而这也被外界解读为,蚂蚁金服的IPO计划已提上日程。

2月份,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则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阿里的这一动作也被外界看作是蚂蚁金服启动IPO的信号。

之后,蚂蚁金服更是迎来了一次重大人事调整,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兼任董事长一职。外界猜测,蚂蚁的换帅或许与蚂蚁金服上市布局有关。

有消息称,蚂蚁金服希望明后年能在香港和A股同时上市,蚂蚁方面并未给予否认,仅称“对市场消息不予置评。”

随着蚂蚁金服新一轮融资的落定,蚂蚁金服离上市或许真的不远了。

目前,蚂蚁金服基本上获得了全牌照,重要的银行、保险、券商(证券)、期货、基金牌照都已经获取并已开展相关业务。支付宝与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跃用户数已达8.7亿。并传将成为首批金控试点(是唯一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

度小满——完成拆分后首轮融资

京东金融——融资进展最慢

和蚂蚁金融融资同期展开的京东金融,早就传言已完成20亿美元的融资,并传言京东金融此次进行的融资中,领投方包括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4月前完成打款,但是截至6月中旬,京东金融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其实,这是京东金融重组拆分后的第一次融资。

此前的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完成后的京东金融估值为466.6亿元,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陆金所之后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完成交割,京东金融正式从集团分离开始独立运营。

在新一轮启动的融资中,京东金融的估值模型参照了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更关注企业收入的P/S(市销率估值法)算法。

根据此前流传的独角兽名单,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c轮融资前)排名第一,而京东金融以100亿美元排到第二梯队的第十一名。

京东金融已建立起的11大业务板块,分别是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城市计算。

目前,京东金融的活跃用户有2.1亿。如今,刘强东最新打出了“不做金融”的口号,选择强化科技属性。不知是否意味着京东金融整个业务结构正在调整和再定位,还是强监管下的缓兵之计。

不过,在蚂蚁金服完成此次融资后,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腾讯-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

如今BAJ金融业务分拆,只差腾讯了。但因为腾讯既没有独立拆分成立专门的金融集团,也相对低调,市场是对其了解甚少,以至于有观点认为腾讯在互金融领域战略缺失,架构不清。

但其实,腾讯已成为所有互联网金融玩家中金融牌照最齐全的公司。版图横跨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领域的腾讯金融,

2017年初,被问及是否有分拆金融计划时,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回应称,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来说,一部分投资的业务是在体外,比如说像微众银行,但是核心的支付、理财平台等都在体内。而这些业务跟平台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

马化腾曾说:“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看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表面上按兵不动的腾讯金融,如今已牌照齐整,在业内看来,未来腾讯金融将成为金融业真正的颠覆者。

在发力互金的不止BATJ。经过3年的发展,低调扩张的小米金融对标BATJ,也正向互金巨头蓄势待发。目前,小米金融囊括五大金融业务条线,手握小贷、支付、保险经纪、互联网银行(此为参股获得)等至少四张金融牌照。目前,小米金融在小米集团的总资产占比为13.55%,根据最新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CDR)招股说明书,小米拟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将小米金融作为独立运营主体逐步剥离。剥离后不排除小米金融也进入入融资赛道。

不难看出,不管是BATJ,还是ATM(阿里、腾讯、蚂蚁金服),随着互联网巨头进入融资赛道,未来互金的格局将不断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