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問:什麼是筆性?

答:筆性實際上就是通過運用筆法,使毛筆所留下的筆痕的特質。筆性的表現多樣而具體——有人渾厚,有人尖薄;有人華滋,有人乾枯;有人圓轉,有人生硬;有人豪放,有人拘謹;如此等等各不雷同。筆性,一半是先天的,一半是後天的。既然有後天的,筆性不好,就應該做轉化的工作。筆性關乎心性。筆性體現了人的品位氣質和學識修養。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這是逃不掉的。因此,“筆性”比“筆墨”對於認識和理解中國文人畫的獨特性更加來得貼切。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07年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07年

問:說到筆性,就讓人想到書法,您談一談書法在中國寫意人物畫教學中的位置好嗎?

答:說到書法,應該接著前面我們談速寫和線描的話題。書法是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又一個重要的基礎,這個基礎解決的主要是用筆問題,而速寫解決的主要是造型問題,這兩者統一在線描這個更高一層的基礎之中,由線描進而轉化為作品。當然關於基礎,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修養都將可能成為最後創造的本錢,都將會在最後的創作中發揮作用。這裡我們只是擇其大者而言之。

“畫法全是書法”是文人畫發展到後來才有的觀點,有它偏激的一面,因為明清以來的大畫家又同時都是那個時代的大書法家,這種現象在宋以前是很少出現的,除了趙佶、米芾等少數幾個人以外,宋代仍然有許多偉大的畫家出現,但他們卻不是大書法家。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大書法家並不意味著不懂書法,不會書法,這裡的關鍵是要懂得如何用筆。畫有三病“板”、“刻”、“結”,指的都是用筆。“書畫同源”講的是發生學意義上的書畫共同起源。“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妙理相通,但畢竟形、意相異,書有書道,畫有畫法。唐張彥遠說:“書畫道殊,不可渾詰”,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書法基礎愈深厚當然就愈好。因此,必須在書法上下功夫。但是書法不能解決一切,因為畫還有一個造型問題,還有方方面面的其他修養的因素會影響它,這裡有一個綜合素質的問題,也就是“人”的問題,怎樣的“人”決定了怎樣的畫。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07年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07年

問:隨著社會的變革,懂得書法的人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從大的方面看中國畫將逐漸失去這樣一個基礎,您怎麼看?

答:社會的發展變化有它內在的必然性,任何個人在它面前都將無可奈何,只有承認現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就是這門藝術將越來越專業化,要由專門的人來從事。“人人都是藝術家”只是泛論,具體到每個門類,專業化程度越高,或者說學科的特點越突出,它存在的價值就越大。因此,我對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前景是樂觀的。從學科的角度上說,我們姑且可以作如是觀,但是從另個一方面講,中國寫意人物畫畢竟是一門藝術,藝術是需要受眾的,因此使更多的人瞭解這門藝術、欣賞喜愛這門藝術也是必要的,這就是社會藝術教育所要面對的問題。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11年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11年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速寫 2011年

問:朱老師,您被公認是“寫意重彩”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您給我們說一說“寫意重彩”人物畫中的色彩問題好嗎?

答:先就“寫意重彩”來說。“寫意重彩”以“寫意”區別於傳統中國畫中的“工筆重彩”,以“重彩”區別於中國畫中的“水墨寫意”,它是中國人物畫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向。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有一批中國人物畫畫家致力於此,連續辦過幾次展覽,社會也在逐步接受這種新的中國畫樣式。“寫意重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近代的彩墨畫,它的先驅是林風眠、張大千等。不要以為“寫意重彩”只是將彩墨畫換了一個名稱,從水墨到彩墨再到寫意重彩是一個遞進關係。從筆法上說都是意筆,但“彩墨”著色更接近水墨的效果,更多地利用了宣紙的特性,畫家除了用中國畫的顏料之外,也大量摻入西洋水彩畫顏料,但在材料的質感上很少有堆起來的效果。而“寫意重彩”則在講究材質美感上更進了一步,因此,在色彩的材質力度方面更加強烈一些,視覺的衝擊力也就更大一些。單就改變以往中國畫的水墨缺乏視覺衝擊力這一點來說,這個嘗試是成功的,但同時危機也存在,就是如何保持中國人物畫特質的問題。不能使“寫意重彩”蛻變成宣紙上的水粉畫、丙烯畫,因此,“寫意重彩”實際上是一種難度很大的繪畫,它要求有更加堅實的傳統底子,在這個基礎上,才可重彩而不變味。所以,要想“寫意重彩”先得吃透“筆墨”這個傳統。說“可貴者膽”,就是在有識之後而又有膽,如果只是“無知則膽大”,這個“膽”終將為別人所笑。

講到色彩,色彩也有一個修養的問題。不要以為只要把顏料不管三七二十一弄到紙上就是色彩了,那充其量只是烏合的濫色而已。這方面我們中國畫畫家要向西畫家學習,要懂得在調子中用色。另外,在講究色的力度的同時,要講究色與水墨的韻味相合拍,彼此相得益彰。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戲劇人物 69x138cm 2009年

朱振庚:懂得書法,用筆就會有質量

朱振庚 戲劇人物 34x46cm 2007年

問:您心目中未來的中國畫應該是什麼樣的?

答:中國畫的現代化是必然的。有時候我很怕這樣籠統地來談大問題,因為每個藝術家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我們今天來看范寬、米芾、黃公望、董其昌,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畫作是活生生的藝術。他們的畫穿越幾百年、上千年跟你對話,讓你會心,那個傳統就慢慢在你心裡生根。我以為中國畫的現代化應該是從傳統之中生長出來的,中國畫的創新不是望著西方畫東方,而是講究中國味的現代感,這樣才能有與西方平起平坐的可能性,總之,現代感不是西方化。

各位書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為全國書畫家發佈展覽、作品宣傳信息,更多知識信息請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為書畫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拍賣平臺;

字畫收藏、參加拍賣、交流合作請看作者名字發私信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