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出生在戰火之中的幸運兒出生在戰火之中的幸運兒

1642年1月8日,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與世長辭,向他曾經熱愛的自然世界揮手告別。300年後的1942年1月8日,世界各地的學者、民眾舉行各樣的活動,撰寫寄思的輓聯來紀念這位流芳後世的偉人。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霍金的父親弗蘭克和母親伊莎貝爾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夫妻兩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他們沒有想到,懷中的孩子,將來竟然能夠取得與伽利略齊名的成就,成為又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說伽利略邁出了人類瞭解宇宙的第一步,那麼霍金則是帶著人類開始瞭解宇宙的起源和未來。這可以視為一個巧合,也可以說是一種傳承。

1942年,世界正處在一片黑暗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仍在延續。在之前的兩年間,科學界都沒有頒發諾貝爾獎;各種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核武器不斷地被研製出來;1942年初,德國成立了一個可怕的“T4”小組,他們殘忍地殺害身有疾病和身患殘疾的兒童;“T4”小組成立10天之後,德國又秘密制訂了一個“滅絕猶太人”的殘忍計劃……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面對這樣的亂世,弗蘭克和伊莎貝爾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安安穩穩地來到世上,所以,在離霍金出生還有一週的時候,伊莎貝爾就離開了倫敦,前往牛津待產。當時德國為了保護哥根廷和海德堡免受戰爭踐踏,曾與英國簽訂盟約,不會轟炸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兩國都想要保護各自的文化古鎮。因此,對於英國人來說,牛津和劍橋就成了戰爭中的避難所。

霍金平安降生了,在一個漫天戰火卻相安無事的城市降生了。初為人父母,大多數人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選擇待在牛津以規避戰火,起碼等孩子稍大一些再離開。但在霍金出生後的第十四天,弗蘭克和伊莎貝爾夫婦就回到了海格特這個靠著倫敦,遍地都是廢墟,甚至滿天都在落著火箭的地方。

1944年,霍金2歲,伊莎貝爾帶著他和妹妹去拜訪霍金的姑媽,弗蘭克留在了家中。在中午的時候,一枚V-2火箭落在了他們隔壁的幾間房子上,幸好霍金家的房子沒有受太大損傷,弗蘭克也沒有受傷。兩歲的霍金回到家,卻看到原本熟悉的場景都化為了一片廢墟,路邊也炸出了一個大坑。

伊莎貝爾經常對霍金說:“孩子,你是一個幸運的人,從出生之前就是。”

“宇宙之王”的高知家庭“宇宙之王”的高知家庭

霍金的家庭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書香門第,而霍金的祖先,則是世代務農的農民。19世紀初,霍金家族的一位先人成為德文郡一位公爵的管家,霍金的家族由此開始發跡,後來在德文郡也有了自己的府邸。霍金的祖父成為一位農場主,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蕭條席捲了全球,他的農場也因此破產了。當時霍金的祖父祖母育有五個孩子,斷了經濟來源就意味著一家人要挨餓受凍。幸運的是,霍金的祖母還有一套房產,她創辦了一所學校,經營得還算不錯,這才得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面對貧困的境遇,霍金的祖父祖母沒有和普通人一樣只想到擺脫貧窮,他們更在意的是兒女的教育。在他們看來,如果兒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身為父母,不論多辛勞都是值得的。於是,霍金的父親在祖父祖母的影響之下,一直努力學習,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牛津大學。祖母經常把學校所得的收入寄給身在異地求學的兒子,而弗蘭克也很節儉,常常把節省下來的錢再寄回家裡。弗蘭克在牛津大學學習醫學專業,專攻熱帶醫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生導師。從小生活在這種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中,霍金所接觸到的,所被灌輸的思想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深度和意義。這也註定這個孩子自童年起,就與同齡孩子有著某些特殊的區別。

兒童時代的天才少年兒童時代的天才少年

在霍金3歲那年的聖誕節,父親送給他一輛修補過的發條小火車作為聖誕禮物。也正是因為這輛小火車,霍金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

在霍金的童年,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禍於國難,很多行業都停止了運營,玩具業也在其中,那時候的英國至少不會為國內市場生產玩具。對於孩童時期的霍金來說,玩具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一些會發出聲響、會運動的東西都會引起他的注意。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但是玩具也有玩膩的時候,霍金似乎對這種上發條的玩具失去了興趣,他開始嚮往擁有一列不用手動上發條的電動火車。

這位小小的少年開始研究飛機、輪船等各種模型,他還能在草紙上設計各種“樣品”,甚至也製作過一些簡單的模型。他總是會想,將來有一天,我要製造出一個非常棒的火車模型!

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從孩童時期開始一直到少年時期,霍金的學習成績都不是很突出,他的書寫仍然令老師絕望。很多人認為他將一事無成,但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卻足以當得起“愛因斯坦”的稱號。

霍金其實很聰明,這樣的聰明大多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聖奧爾本斯的新家,對於霍金可以說是一個“神秘的城堡”,霍金在那裡和他的妹妹們度過了快樂的時光。霍金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有些想法聽起來很荒唐,但當他真的做到之後,卻又令人感到那麼不可思議。

轉眼霍金10歲了,父親希望霍金能夠上一所私立中學,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私立學校讀書,學成之後才會有所建樹,就如同有著特殊的背景或是強大的資產就可以生活得比常人容易。所以,父親希望霍金能夠有一個好的起點,能夠來到西敏中學。但學校的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希望霍金能夠參加獎學金考試,以此來抵消部分學費。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1952年9月,霍金入學。但是,聖奧爾本斯中學的學習生活並不輕鬆,這裡競爭太過激烈,通過劃分ABC三個等級,劃分出高級班和普通班;所有的學生要讀五年的普通班,然後參加普通班考試;兩年之後,再通過高級班的考試,便可以進入大學。

令父親較為欣慰的是,霍金的學習成績還沒有太差,他在競爭激烈的聖奧爾本斯中學擠進了前20名,獲得第十八名,從而獲得了繼續A等的資格。聖奧爾本斯中學的教學很是嚴格,這是父親比較滿意的。此外,聖奧爾本斯中學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在那裡,霍金同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現在看來,霍金當時錯過西敏中學來到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年之後,那個第十八名的名次,說明霍金的成績在班裡是倒數第三名。他那有些口吃的語言,以及太過糟糕的文字,加之並不優秀的成績,使得老師並沒有對他抱太大期望,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霍金以後難成大器。但大家沒有否認的是,霍金確實很聰明,或許,他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天才。從那時起,霍金就在同學們面前獲得了一個“愛因斯坦”的稱號。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而大家對霍金的看法,似乎存在兩個極端:當時,曾有兩位同學以一袋糖果為賭注,賭霍金的未來。一位同學說霍金以後一定無所作為,另一位同學則認為,他一定會取得不可限量的成就。這個當時看似玩笑的賭約,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它將承擔多大的責任。

1954年,霍金12歲。這時的他開始熱衷宗教,因為一些充滿神幻色彩的東西總能夠引起他的興趣。

有一段時間,霍金對於宗教達到了痴迷的狀態,他甚至獲得了學校的“神學獎”。與霍金“志同道合”的幾位同學後來又對一種叫作“超感官知覺”的神秘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對“神秘”二字總是有著充分的好奇心,曾經有三個星期的時間,霍金和這幾位同學每天放學後都要在教堂附近討論一番。

後來,霍金的興趣漸漸淡了下來,與其說興趣淡了,倒不如說心底的那份科學開始熱情發揮作用了。霍金從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著強烈的理性意識,這些宗教神學並沒有超越他的理智。

霍金之所以熱衷“超感官知覺”,是因為他覺得“超感官知覺”有一定的科學性,而且這一套理論可以付諸實踐。既然有理可依,有據可查,那麼或許比宗教還要科學一些,也就是說,霍金崇尚宗教、神秘主義,不過是為心底的科學服務。

而在一次偶然的講座中,霍金得知所謂的“超感官知覺”不過是一些“障眼法”的表演,自此,他便對這些所謂的宗教、神秘主義完全失去了興趣。後來,曾經與他一起信奉宗教和神秘主義的朋友感嘆道:“斯蒂芬有自己的想法,卻又好像是故意慫恿我,結果卻是我愚弄了我自己。他好像瞬間不同尋常了,他應該異常聰明,就像是在居高臨下地看著我,看著這世間的一切。”

斯蒂芬·霍金:猶如星辰的“愛因斯坦”

霍金的才智中透著科學和理性,這是一位科學家應當具備的科學之心。

一顆星辰或許微不足道,但事實往往是,夜空越是黑暗,星辰越是明亮。霍金所擁有的“愛因斯坦”的稱號,好像越來越貼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