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醜聞讓諾貝爾文學獎蒙羞,停辦幾年也罷

性醜聞讓諾貝爾文學獎蒙羞,停辦幾年也罷

邱 林

瑞典文學院決定今年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這是它近70年來首次推遲文學獎的頒發。在歷史上,諾貝爾文學獎因各種原因總共有7次未頒發,大多數是在戰爭年份,儘管1935年被認為沒有候選人有資格獲獎。最近一次未頒發是在1943年,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此前,瑞典文學院因一名女院士的丈夫——法國攝影師阿爾諾涉及性侵而面對院士離職潮和各方的指責。瑞典文學院稱,文學院“經過漫長而激烈的討論”後,做出2018年不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決定。

出人意料的是,性侵案件的受害人還包括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也就是未來的瑞典女王。在去年發起的反性侵“ME TOO”運動中,有18名女性聲稱遭到阿爾諾性侵或強姦,這些性侵發生在1996年到2017年間。

阿爾諾對瑞典文學院造成的傷害似乎已經不能挽回。除了18例性醜聞案件,阿爾諾還被曝從1996年開始,先後7次透露諾貝爾文學獎名單給博彩公司牟利。對此,瑞典文學院雖然表面上和阿爾諾和弗羅斯滕松夫婦中斷了關係,但卻選擇放棄起訴兩人,並且通過內部投票決定不開除這名女院士。

瑞典學院縱容阿爾諾對女性性騷擾,對他洩露獲獎名單失察,行為和態度的惡劣程度已經遠不是失職這麼簡單了。由於不滿學院的處理,6名學院院士先後宣佈辭職。陷入重重爭議的弗羅斯滕松院士本人,也於4月12日主動提出辭職,希望此舉“能讓瑞典文學院度過難關”。

諾貝爾文學獎被認為是文學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榮譽之一,發生了一系列醜聞後,現在快成了笑話。為了挽救這所被醜聞纏身的古老學院,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近期宣佈將更改學院自建立以來執行的規定,允許院士辭職以補充新成員。

形形色色的政治醜聞總是吸引著媒體的注意力和公眾的好奇心,而西方的性醜聞也一直“長盛不衰”。就像此案中的當事人阿爾諾能與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接觸,並性侵對方。但人之所以為人,還在於道德與自律。

要說此次性醜聞,從更深層次分析,人們會發現它已不僅僅涉及到法律問題,甚至還牽涉到文學獎的道德信譽問題。作為一個存在一百多年的世界性的獎項,諾貝爾文學獎不僅僅是文學的見證,還是公正、信譽的見證。文學也是人學,不可能離開人心向背,也不可能離開理想主義和道德品質。

事到如今,諾貝爾文學獎會不會因此而走下“神壇”?作為獎項授予機構,瑞典文學院將把所有的努力都投入到恢復公眾的信任中。瑞典文學院學術上的專業程度,以及挑選文學獎獲將者的能力,我們難以評價,但至少要先嚴肅對待自己活動和場所內的性騷擾行為,才能再次得到大眾的真正認同。

如今爆出這樣的醜聞,以後世界人民將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一盛典?真是不敢細想。可是現在這種情況,我們怎能不質疑該獎遴選機制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呢?無論此次危機將來如何化解,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一項百年制度,諾貝爾文學獎還將繼續,當該獎榮光散盡,餘下的也就只有灰燼了。

由於性醜聞的影響在短期內無法消除,這勢必影響諾貝爾文學獎的公信力,擱置今年的獎項是恢復聲望的唯一方式。想想也是,即將評出了一位獲將者,就算明年按原計劃將2018年和2019年的文學獎一起頒發,很有可能“連獲獎者”本人都不願意領取該獎項。與其如此,該獎項還不如停辦幾年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