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網專訪快遞員竇立國:從身無分文到月入20萬 陪馬雲敲鐘

在眾多人眼中,送快遞或許是一份再普通不過的基層職業。然而,對於竇立國來說,這份職業,卻改變了他的人生。

趕集網專訪快遞員竇立國:從身無分文到月入20萬 陪馬雲敲鐘

事實上,竇立國能獲得如此殊榮絕非偶然。“經驗是積累出來的,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近期竇立國受邀參加錄製趕集網出品的國內首檔職業體驗類真人秀《超集電話亭》,他作為職業大咖向職場新人說出了自己的感悟。初中未畢業便選擇北漂的竇立國,從保安、廚師、快遞小哥做起,最終在快遞行業大放異彩,成為快遞公司的區域經理。他從身無分文到月收入最高20萬元,買下自己心愛的豪車;從默默無聞的快遞員,到最終受邀成為阿里巴巴敲鐘人。在採訪過程中我們也瞭解到他的一些逆襲“秘籍”。

“要成功得從小處做起,主動找活兒幹”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竇立國常說的一句話。2008年,他放棄廚師的工作,轉行做快遞。竇立國坦言,當時剛起步沒什麼業務,自己負責的片區根本沒人找他寄取快件。但是竇立國毫不氣餒,頭腦靈活的他自費印了一萬張名片,在小區樓門口見人就發。“您好,這是我的名片,以後發快遞您找我”。而且在讓客戶簽收快遞的同時,他還會遞上自己的一張名片,“如果快件有什麼問題,您可以找我”。此外,竇立國還提到,每年聖誕節他都會扮成聖誕老人,給每一個拿件的人送一個蘋果並附帶一張自己的名片。功夫不負有心人,久而久之找他發快遞的客戶越來越多,他的口碑也一點點積累了起來。在隨後的五年時間裡,竇立國憑藉送快遞已經掙了兩百多萬,最高一次月收入達到二十萬。

“熱愛自己的事業,去哪兒都穿工作服“

除了業績遠超其他人,他堅持每天穿工作服的行為也令人印象深刻。“所有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去哪兒都穿工作服。” 竇立國談話間充斥著對工作的熱愛。“尤其是到一個新的地方,我一定會扛著公司的旗子做宣傳。”但他身邊時常會有這樣一種聲音,“你怎麼不換一件衣服啊,天天穿工作服,公司也不會給你多發工資。”他也不多解釋,總是笑著說,“沒事,我穿習慣了。”在他看來,這是他作為快遞員的象徵,也是他對自己職業身份的認同。

在談到做快遞這行最激動的事情時,竇立國興奮地說:“給老闆寫信,最終當上了分公司的經理呀。”在當上經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之前整整五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他的帶領下,他接手的分公司從全公司業績倒數第二變成了第一。而成績的背後不僅僅有他的拼搏與付出,還有對這份職業的忠誠與熱愛。

“快遞很考驗人的心態,凡事要記好的”

竇立國的微博名是“快遞哥竇逗”,在採訪過程中,竇立國給人的感覺就如同他的暱稱一樣,樸實、樂觀、爽朗。或許很多人會說快遞員月入過萬甚至數萬的背後,肯定充滿了艱辛和委屈。快遞作為與人們生活密切接觸的行業,工作時,他們時常會受到一些客戶的不理解。比如送快遞送晚了會遭到客戶冷眼,有時甚至會碰到客戶故意找茬、捱打的事情。面對這樣的情況,竇立國說到,“要是幹什麼事兒老是記壞的,不記好的,然後就覺得這行業不好乾,那他肯定也幹不好。”他認為快遞這個行業最考驗人的其實是快遞員的心態,凡事應該多想著好的方面,“一千個人裡,如果一個人對你不滿意,你記在了心裡,卻把那九百九十九個人對你好的人給忘了,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在工作和生活中,竇立國對客戶永遠都是心存感激,始終保持著樂觀熱情的本色。

兩年前有一件事讓竇立國提起時記憶猶新。“2016年,我家孩子剛出生,有一個相處很好的客戶送了我一套小孩的衣服,當時特別感動。”竇立國開心地笑了起來。 “快遞員和收件人接觸的時間其實很短,可以說每次接觸的也就那麼十幾秒”,但客戶對竇立國的好他都會記在心裡,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善行。“別人給一瓶水我都記得”。竇立國還提到自己會在逢年過節和客戶發個短信互送祝福,他覺得和客戶一起相處,會倍感親切。這種積極樂觀、誠懇的心態或許也是他從眾多快遞員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掙錢只是一方面,格局要往大了想”

“其實我能評上‘最美快遞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大家都在忙著掙錢時,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公益項目。”竇立國講述自己從2010年就開始做志願者,2012年和朋友募集到了6000本書並送到四川小涼山地區。2014年,他和朋友聯合發起“吾心為愛”項目,向社會各界力量募集圖書、衣物,並分揀出合適的物品送到農村。2016年,他又和志願者們發起了“有夢想的盒子”公益活動。竇立國表示,“我沒有錢修一條讓村裡孩子走出來的路,但可以用書給他們搭建一座心靈上通往世界的橋。”

竇立國在用實力證明自己價值,他這樣做不僅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也完成了自我夢想的蝶變,同時解決了許多貧困山區孩子的剛需,回饋了社會。在談話中,竇立國多次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員。但在我們看來,他賦予了這個職業一種榮譽感與使命感。

“時代在變,不能放棄學習、不能怕吃苦、不能怕幹活”

“快遞這行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公司在2016年還面臨人員短缺的困境,但到了2017年下半年,我們招人就開始沒有那麼費勁了。到今年,我們不用招人了,因為許多人都自動找上門了。”竇立國表示近幾年快遞行業就業人數猛增,競爭愈來愈烈。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由於生產線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的工作都被智能機械替代了。“以前我們還有分揀工,現在很多地方不用分揀工了,原來400人的車間,現在只要20人就夠了。全自動流水線的使用,使得百分之八十的操作工都失業了。”

現在社會的年輕人很多不願意做基層的工作, 也不肯吃苦。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即使基層工作也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竇立國說到:“新的時代,不能放棄學習,不能怕吃苦,不能怕幹活。”他告誡新一代的年輕從業者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遇上有一份能讓自己全心投入而且能掙錢的職業就應該好好珍惜,堅持做,踏實做,用心做。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時代發展的職業技能,一步步打拼進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趕集網專訪快遞員竇立國:從身無分文到月入20萬 陪馬雲敲鐘

如今,作為分公司的經理,竇立國和趕集網坦言,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會不斷接觸和學習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來招聘人才。趕集網作為國內最專業的藍領招聘平臺,也一直在利用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賦能招聘,今年更是以求職短視頻、老闆直聘等功能作支撐,憑藉“上崗快”的優勢為僱主與求職者搭建橋樑,提高求職招聘效率,幫助每一位企業快速招到人才,同時也幫助求職者快速上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