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風箏》中經常提到的鄭介民到底是什麼人?

笨笨熊經典影視

國民黨軍統局的鄭介民,名頭很多。他與胞弟鄭庭鋒和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同時又被看作十三太保之一,曾是軍統局的大頭目,人見人怕的特務老闆。

鄭介民1915年就參與了孫中山搞的瓊崖民軍,不被海南軍閥所容,也因此流亡到馬來西亞。1924年經過兩次考試,進入黃埔軍校步兵科,開啟軍隊生涯。在賀衷寒、吳鐵成、潘佑強等人的提攜下,先去莫斯科中國勞動大學留學,之後歸國到國軍參與政治工作。1928年1月,鄭介民開始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從事情報與特務工作,發跡之路開始。

鄭介民在政界非常活躍,復興社成立後,成為實際掌控者。1937年之前,還組織民族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忠義救國會委員。

1937年之後,開始進入國軍參謀部工作,負責收集情報,分析日本動向。毛人鳳也是在他手下逐步成長起來的。

1938年軍統成立後,鄭介民奉命輔佐戴笠,開展國內國際情報與特務網絡的構建。1946年3月,戴笠飛機失事去世後,他接任了軍統局局長,毛人鳳為副局長。據原軍統大佬沈醉回憶道:

鄭介民的情報能力和組織能力均不如戴笠,從而導致了1946年後軍統局沒有出現重大貢獻。

鄭介民與一般武夫不同,擅長理論分析和著作編撰,曾經出版了《諜報勤務》、《軍事情報學》、《中日戰爭太平洋列強政略的判斷》、《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等情報學與戰略學的專業書籍。故而,鄭介民頗具儒雅氣質,是軍中的理論家之一。曾在蔣介石身邊侍從多年的唐縱,如此評價鄭介民:

他雖身為軍統局長,但與戴笠截然不同,他戰略眼光精確長遠,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豐,曾因此獲得一枚積學獎章。

鄭介民雖然受到蔣介石寵信,但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高層中,並不那麼如魚得水,甚至遭人嫉恨。特務、情報工作的複雜性,又使得他更多是幕後工作,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

歷史傳訊社

鄭介民:(1897——1959),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死後追贈為一級上將。

1925年鄭介民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又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1928年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從事特務工作。鄭介民的特務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蔣桂戰爭時,鄭介民通過收買桂系將領,導致桂系反蔣很快失敗。1933年“福建事變”的失敗也與鄭介明安插進的特務有關。

軍統的前身是復興社,鄭介民是復興社的十三太保之一。華北局勢緊張時,鄭介民親自出馬,帶領手下在六國飯店擊斃了打算投靠日本人的張敬堯。1934年鄭介民以軍事考察團名義前往歐洲考察、學習法西斯的方法,發展復興社在歐洲的組織,並拜訪了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回國之後鄭介民任第二廳第五處少將處長。

1938年軍統成立,戴笠任軍統局副局長,而鄭介民僅為軍統局主任秘書。戴笠畢業於黃埔六期,鄭介民畢業於黃埔二期,鄭的資歷比戴高,鄭介民很不高興,但這是老頭子的安排,鄭鄭介民也不敢違抗命令。鄭介民雖然是軍統的人,其主要職務為第二廳第三處處長,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鄭介民隨蔣介石一起去開羅,負責蔣介石的安保工作。此外,鄭介民還是個“預言家”,他說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此舉得到盟軍的稱讚。

1946年戴笠飛機出事之後,軍統的頭把交椅空了出來,軍統的三巨頭鄭介民、毛人鳳、唐縱開始暗地爭奪這個位置。唐縱由於為人比較謹慎,對部下要求嚴格,同事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緊張,唐縱做上頭把交椅的機會不大。笑面虎毛人鳳比較聰明,他主動推舉資歷比較老的鄭介民為保密局局長,鄭介民成功當上保密局局長之後,毛人鳳又通過一些把柄將鄭介民搞了下來,最終使自己上位。

國民黨敗退到臺灣之後,鄭介民仍然受到重用,在臺灣擔任了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組主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54年更是成為了臺灣國家安全局(由原國防部保密局改編)首任局長,1959年因心臟病在臺灣去世。


歷史軍魂

鄭介民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如果看過鄭介民的《中日戰爭太平洋列強政略的判斷》、《抗戰期中對共產黨的對策》、《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這三部大作,就會發現鄭介民的戰略眼光有多麼的長遠,其對中國國情及蘇聯、美國等國的國情,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鄭介民可以稱得上是國民黨內少數的明白人。

但是鄭介民一生卻沒有發揮到自己的才能,鄭介民最大混了個保密局局長。他一生在軍統工作,為人沒有戴笠和毛人鳳圓滑,又是個喜歡沉默人。其早年參加了孫中山組建的瓊崖軍民,後考入黃埔軍校二期,在黃埔軍校中,他組建了孫文主義學會。他認為必須用這種方式來培養軍官,也就是所謂的政治大於軍事。

鄭介民這個人十分的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鄭介民也是極力主張同蘇聯合作的,鄭介民認為蘇聯成立之初這個階段是缺乏盟友的,蘇聯面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圍攻,此時迫切需要中國的支持,以保障遠東的穩定。所以鄭介民認為中蘇的合作潛力很大,只可惜當時蔣介石忙著反革命,打擊共產主義。

如果鄭介民可以步入國民黨的高層,那麼憑藉他對世界格局的看法,中國或許可以在美蘇兩國之間左右逢源。在抗戰爆發之後,鄭介民也是少數提出中國將取得勝利的國民黨將領,這些都與其善於思考分不開。


小司馬遷論史

與戴笠的“天資聰穎”相比,要說鄭介民資質還是有點一般,1924年投考黃埔軍校第一期居然未被錄取,在廣州當了一年大頭兵有了飯轍以後,才於次年成為黃埔二期學員。

如果真的黃埔一期畢業,恐怕鄭介民的軍旅生涯會是另外一條道路,或成為領兵一方的大將,而不是從事幕後的軍情與特務工作。



鄭介民是海南文昌人,與胞弟鄭庭鋒和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都是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鄭介民(二期)後來官至陸軍一級上將;鄭庭鋒(三期)曾任94軍軍長和兵團副司令,陸軍中將;鄭庭笈(五期)曾任新六軍副軍長、49軍軍長,陸軍中將(遼瀋戰役與廖耀湘一起被俘)。

但是兄弟三個在抗日戰爭中都曾經為民族做出過應有的貢獻,鄭介民主管軍事情報工作,鄭庭鋒在“54軍系統”對日作戰,鄭庭笈則在“第5軍系統”內參加中國遠征軍,是海鷗將軍戴安瀾的副師長,一門三將軍。



鄭介民在國民黨軍隊中很早就從事情報工作,遠比戴笠資格深厚,在黃埔軍校就讀期間即發起“孫文主義協會”,開始掌控學員思想動態;1928年任蔣介石侍從副官,專門負責情報和特務這一攤工作;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後,鄭介民隻身潛入武漢,收買和鼓動桂系大將李明瑞和楊騰輝倒戈,終至桂系慘敗,李宗仁白崇禧下野流亡香港,而鄭介民因功升任廣西陸軍第15師政治部主任,其實就是代表蔣介石監視主政廣西的俞作柏等人,而同一時期的戴笠,還在每天攔著蔣介石的座車遞紙條(情報),經常被侍衛長王世和呼來喝去拳打腳踢。

鄭介民鋒芒不及戴笠,恐怕資質以外,就吃虧在離開南京坐鎮南寧期間,一方面遠離中樞,戴笠正在逐漸被蔣介石所重視;一方面俞作柏1930年突然聯手張發奎反蔣,鄭介民事前處置不利,事後化妝潛逃,更要命的是俞作柏跨臺後,桂軍將領重新擁戴李宗仁白崇禧為領袖,李白藉機重整桂系,成為此後近20年時間裡蔣介石最頭疼的地方實力派,老蔣多少有點遷怒於鄭介民。所以1931年籌建軍統前身“復興社特務處”時,黃埔六期肄業的戴笠成為處長,黃埔師兄鄭介民只能屈就副處長。



一般來說,在復興社特務處的六年裡,鄭介民基本從事外勤行動工作,儘量不與坐鎮南京雞鵝巷的戴笠共事,先後在秘密戰線處理了蔡廷鍇的“福建事變”和陳濟棠的“兩廣事變”等地方派系反蔣,任職特務處“華北區區長”等,是“復興社十三太保”的骨幹人物。因為資歷問題,始終與戴笠的關係微妙。

抗日戰爭爆發後,終於轉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二廳”廳長,專司軍事情報業務,1938年兼任軍統局主任秘書,但基本不去羅家灣上班,戴笠便以同鄉毛人鳳“代理主任秘書”,但鄭介民畢竟是復興社特務處的副處長出身,所以在軍統內部仍然頗具勢力,是局內“廣東系”的老大。


(兵變1929裡監視桂系的鄭介民劇照)

在軍統三巨頭戴笠、鄭介民和唐縱之中,顯然蔣介石最信任的是戴笠,可以在軍統局一手遮天,其次是“委員長侍從室六組組長”唐縱(黃埔六期),這是貼身的情報官員,最後才是資格最老的二廳廳長鄭介民。

鄭介民缺點是“懼內”,這個軟肋給他造成了許多麻煩,戴笠和毛人鳳先後都利用了這一點,使鄭介民在蔣介石那裡不斷吃暗虧。

抗日戰爭勝利後,戴笠機毀人亡,1946年7月軍統局縮編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以“國防部二廳廳長”的身份兼任保密局長,毛人鳳和唐縱為副局長,軍統第一次出現了“廣東系”力壓“浙江系+湖南系”的局面。

然而毛人鳳並不甘人下,利用掌握的軍統內外資源,實際控制著保密局的核心業務,同時蒐集鄭介民的黑材料準備取而代之,終於在鄭介民1947年的五十大壽中,以其大肆鋪張和廣收賀禮,在蔣介石面前狠奏了一本,隨著唐縱離開保密局掌管警察系統,毛人鳳終於坐上了保密局長的寶座。



(北平軍調處合影,右五為鄭介民)

1948年初,鄭介民任“國防部”國防部中將次長,1950年逃臺後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1954年前後,毛人鳳與蔣經國矛盾漸深,鄭介民成為改組後的“國家安全局”首任局長,兩年後晉升二級上將。

1959年病逝於臺北,追晉陸軍一級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