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中國民黨有多少派系,怎麼一個小小的季偉民都是什麼老改組派的?

跟頭咕嚕的生活


國民黨成立之初它的組織就比較鬆散,以至於內部出現了許多派系,今天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國民黨內部的派系。

1、西山會議派。簡稱“西山派”,主要形成於第一次國共合作初期,其主要人物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這些人有林森、鄒魯、居正、邵元衝等。


2、改組派。全稱為“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是國民黨內部一支非常重要的派系,精神領袖為汪精衛,實際領導人陳公博、顧孟餘、王樂平。

3、汪精衛派。汪精衛是國民黨的二號人物,1932年蔣汪二人在杭州舉行會議之後,蔣介石掌管軍事,並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精衛掌管政務,並擔任行政院院長。其主要人物有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這一派後來跟隨汪精衛成立了偽南京國民政府。

4、胡漢民派。該派是以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為核心的國民黨政治實力派,主要人物為胡漢民、古應芬,在蔣介石的鬥爭失敗,被蔣介石囚禁。

5、黃埔系。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而黃埔軍內部也有派系。矛盾最為尖銳的是何應欽和陳誠,何應欽曾經當過黃埔軍校的總教官,是黃埔系的老二,但是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手下有“四大金剛”;陳誠也是黃埔軍校的教官,形成了自己的“土木系”。黃埔系除了何應欽和陳誠之外,還有胡宗南系、湯恩伯系。陳誠、胡宗南、湯恩伯稱為“黃浦軍三大系”,除此之外,還有杜聿明的小黃埔系。


6、CC系。創始人為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這兩兄弟的叔叔為陳其美,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因此,蔣介石特別關照陳其美的兩個侄兒。二陳兄弟主管國民黨的黨務,後來成為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中統,其主要人物有朱家驊、徐恩曾、葉秀峰等。

7、軍統。其前身為“藍衣社”,1938年更名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與中統為死對頭,主要人物有賀衷寒、戴笠、鄭介民、毛人鳳、唐縱等。

8、新政學系。該派系由北洋時期的政學系演變而來,主要由政客、學者組成。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原政學系中的張群、黃郛、楊永泰等改投蔣介石,從而組成了“新政學系”。

9、地方實力派:東北的張學良、西北的馮玉祥、青馬和寧馬、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湘、貴州的王家烈、廣東的陳濟棠、廣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湖南的何健、山西的閻錫山、新疆的盛世才等等。


歷史軍魂


藍黨派系之多,令人側目。

從早了說就有三巨頭之論,孫、黃、宋。

🌹萬般可惜的民國憲政之父宋教仁,他的死亡成為南北開戰的藉口,也徹底葬送了憲政:



🌹天不假年的右派領袖黃興:


若從1924年的新藍黨一大開始說,不計北伐後加入的地方派別就有孫系、粵系、湘系、新桂系等派別。然後又分為胡漢民派、西山會議派,改組派(汪系),蔣記,左派,孫科等。

🌹孫的政治繼承人,代理大元帥,也是右派領袖的胡漢民,可惜,玩筆桿子的胡漢民玩不過槍桿子:



🍒西山會議派謝持:

最初是孫的秘書長,也是堅持反對與ccp合作的右派領導人,孫去世後於北京召開中央委員會被開除,1928年後迴歸藍黨中央。



🍆改組派、偽左派,汪逆精衛:

廖案發生後與常凱申合作幹翻胡漢民,驅逐許崇智,結果因中山艦事件下臺,此後再也無法成為競爭者。



🌹左派領袖廖仲愷:

與孫蔣合稱黃埔前三巨頭。也是唯一能在黃埔與蔣競爭與並列者,作為軍校黨代表被黃埔學生親切稱之為黃埔之母。蔣極大受惠於他,因此何香凝敢公開斥責蔣,兒子廖承志是ccp大員也只能放了。欠了人家天大的情啊。



🍒前太子孫科:

也是右派領袖,可惜能力與運氣都不好。



🌹常凱申委員長:

事實上,蔣的資歷在藍黨內部嚴重不足。1924年僅僅只是空頭中將粵軍參謀長,因屬於孫系中少有的知兵人得以組建黃埔。由此發跡,三年不到就統一全國。



蔣記政治派別又得分cc系,新政學系,孔宋及夫人,迴歸的西山派,戴季陶等及後面的蔣太子系。

蔣記中央軍分黃埔系,半嫡系。半嫡系如衛立煌及基本依附陳誠的薛嶽等。

黃埔系又分教官與學生,整體二分法是陳誠系與非陳誠系。非陳誠系以何應欽為共主。細分為胡宗南第1軍系、湯恩伯13軍系、關麟徵52軍系、藍衣社(賀衷寒等),顧祝同劉峙張治中等老教官,蔣經國青年軍系,杜聿明5軍系,王耀武74軍系,自新系(前ccp黨員),陳明仁等無派學生。


四川達州


【政學系】

李根源

1916年袁世凱死後,舊國會恢復。作為舊國會第一大政黨的國民黨名存實亡,該黨議員分化為幾個派別。張耀曾、李根源、谷鍾秀等聯絡歐事研究會成員及相同政見者組成政學系。1918年段祺瑞非法解散舊國會,另組新國會(即安福國會)。為挽救共和制,孫文在南方發起護法戰爭,並邀請國會議員南下。多數政學系的原國會議員到達廣州,進入非常國會,選舉孫為非常大總統。然而在護法軍政府內部,西南軍閥及投機政客百般排斥孫文,欲與北洋政府妥協。政學系被他們拉攏,成為非常國會中主和派的政治代表。該派1923年隨著舊國會的解散而消逝。

【改組派】

汪精衛

1928年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後,汪精衛集團在爭奪南京國民政府最高統治權的鬥爭中遭到失敗。同年5、6月,陳公博、顧孟餘在上海創辦《革命評論》、《前進》雜誌,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為號召,聲稱要"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訂綱領,改組國民黨。隨後即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總部,奉汪精衛為領袖,以陳公博為總負責人(陳赴巴黎後,由王樂平繼任),標榜"恢復民國十三年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實際上是企圖通過改組國民黨,與蔣介石爭奪黨權和政權。

【再造派】

胡漢民、孫科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握大權後,胡漢民、孫科被迫出國考察。擁胡、孫的王崑崙、諶小岑、梁寒操、鍾天心、週一心、程元斟等人聚集上海活動,創辦《再造旬刊》、《民眾日報》,以為國民黨患了"瘋癱的病症","黨的生路,只有再造",故稱為"再造派",成員大多來自孫文主義學會北方分會。

【CC系】

陳立夫、陳果夫

CC名稱的來歷緣起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的簡稱)之說,雖流傳甚廣,但除一些口耳相傳和間接的憶述文字外,從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證實。陳氏(果夫、立夫)兄弟數十年來一直否認CC系的存在。其骨幹分子亦大多緘口不談。CC系是一個政治派系,CC系的實力主要分佈在國民黨中央黨務部門尤其是組織部、中統局、地方各級黨部和教育系統(尤其是大學)。

【西山會議派】

林森

西山會議派成立1925年11月23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的右派林森、居正、鄒魯、葉楚傖等10餘人,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反蘇、反共、反對國共合作等議案。這批人被稱為西山會議派。他們在上海成立"國民黨中央黨部",在北方等地設立地方黨部,1926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支持下,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彈劾西山會議派的決議案,處分了鄒魯、謝持等人。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後,西山會議派與蔣介石集團合流。

【新政學系】

楊永泰、張群、熊式輝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原政學系楊永泰、黃郛、張群等與中國國民黨官僚熊式輝、陳儀、吳鼎昌等相互提攜,擁護蔣介石,成為中國國民黨內的一個派系,時稱“新政學系”。楊永泰、熊式輝和張群被稱為新政學系三巨頭。該系並無固定的組織,其成員便是在這三巨頭手下做官時間較長或地位較重要的人物。1948年上半年該系籌辦篤力月刊社,企圖建立一個固定的組織,但隨著解放戰爭的迅速發展,未及成立。南京解放後,新政學系的上層人物或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或流亡海外,該集團遂告消失。

【幹校系】

蔣經國

三青團中央幹校是蔣經國其成就功業的關鍵一站。蔣經國對三青團中央幹校的經營,不僅形成了蔣經國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幹校系,使他從偏於一隅的地方專員搖身一變成為中央大員,而且為他跨入軍界創造了條件。幹校系是蔣經國系的中堅力量,是後來臺灣蔣經國政權的一個重要基礎。


以上為中國國民黨內主要政治派系。


魚知吾


國民黨之間的派系問題非常複雜,主要是因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控制軍權,主要是靠軍閥以及幫派進行武裝鬥爭。再加上孫中山聯合了各類反清的組織,例如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性格不一、依靠力量不一、政治主張不一。

國民黨從一建立到現在,就沒有真正實現過“統一”,內部力量不統一,時而造成分裂。

民國建立後又和北方的各種組織、各種人物不斷整合分裂,什麼樣的人都有。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其主要派系有:

中央部分:蔣介石大派系、汪精衛大派系、西山會議派(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主張)、改組派(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汪精衛、陳公博控制)、新政學系(蔣介石下面的小派系)、土木系(蔣介石大派系下面的陳誠小派系)等。

地方實力派系:馮玉祥派、閻錫山派、桂系、西南實力派、西北馬氏家族。

這是較有代表性和實力的,幾乎每個省其實都有自己的地方派系,例如粵系的胡漢民、陳濟棠等人。

各派中還分為各個小的派系,其產生原因和前面說的一致。例如蔣介石派系下面又有黃埔系和二陳系共治狀態,蔣介石為了自身利益又要打壓二陳,從而又成立了軍統,對付二陳的中統。

例如蔣介石的親信、嫡系軍政系統內部小派別有新政學系(楊永泰、張群等)、二陳、土木系、蔣經國太子黨、黃埔系等多個派別,內部派別爭鬥非常嚴重,中統和軍統你死我活、中統槍殺楊永泰、蔣經國與陳誠的土木系惡鬥(十一師、十八軍)。

黃埔系和土木系爭鬥,何應欽作為黃埔系的成員卻企圖在“西安事變”中炸死或間接殺死蔣介石,因此在與陳誠的鬥爭中,蔣介石卻明升暗降何應欽、明貶暗升陳誠。

蔣經國太子系與黃埔系、軍統等所有派系都有矛盾,希望消滅所有派系。敗退中國臺灣前,蔣介石對太子系多有壓制;敗退後,則權力扶植。這一切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優化為目的。

蔣介石派系如此,其他派系同樣如此。

中央軍第一派系---黃埔系,成員基本為黃埔軍校師生及吸收的一些地方軍閥;黃埔系還有一支分支---土木系,主要成員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和第十八軍(“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所以人稱土木系,毋庸置疑黃埔系的實際掌權人是蔣介石。當然中央軍還有其他派系,不過之前我已經說過了,所以這裡我就不廢話了。然後還有就是特務系統,有兩大派系:CC和復興社特務處,抗戰爆發後,CC改名為中統;復興社特務處改名為軍統

國民黨幾經變遷,產生過不少派系,當中黃埔系實力最強,因為他們有槍杆子,西山會議派資格夠老,政學系夠精英化,汪精衛的改組派也有點影響力,地方派系實力也強,桂系和粵系影響力最強,其餘西北,山西,川滇黔等各有一段時間具影響力,但也比不上浙系,蔣對同鄉較信任重用也可理解,就像之前的孫中山,身邊也是粵人較多的。

國民黨獲取囯家政權來得大容易了。孫中山常年在國外籌款,有錢了就拉一幫人在大城市搞起義,起義失敗了又去國外籌錢。武昌起義成功,竟然就奪取了全國政權。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前面容易,後輩子就難了。沒有身經百戰你想統領誰?誰服你?奪取政權前沒有一點行政治國經驗,你想讓老百姓都服從你的政令?國民黨的派系問題就是好日子來的太快了。

先前的就不說了,國民黨那時大小系太多太太複雜,中後期(自1931年後〉主要有這些軍閥組成,奉系張學良,西北軍楊虎城,晉綏系閻錫山,綏遠系傅作義,直系馮玉祥,皖系湯恩伯,川系劉文輝,劉湖,鄧錫候,桂系李宗仁,白崇喜,另外有云貴系,青甘繫馬步芳,馬鴻達,再就是蔣介謫系江浙湘贛系。

太平天國運動,基本上滿清的軍事勢力被消滅殆盡。漢人地方軍隊進入歷史舞臺,也標誌了中國內部軍閥勢力的出現,沒有任何一方面的勢力能夠有絕對的統治實力。和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後,唐朝黃巢起義以後的政治生態如出一轍。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或其他政黨,都會是一樣的結果,各種派系和勢力相互交雜。


崑崙雪豹王


蔣系,汪系是最大的派系。其他有廣西李系、山西閻系算是大的派系。季偉民是漢奸,是汪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