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已漲瘋!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

塑料原料的價格上漲可謂是轟轟烈烈。發軔於上游煤碳、鋼鐵、造紙等行業的漲價潮洶湧而下,在運輸成本上漲和環境治理限產的推波助瀾下,對中間工業製成品環節形成致命衝擊。

原料已漲瘋!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

焦煤漲價200%;

玻璃漲價40%;

塑料漲價30%;

鋁材漲價30%;

鋼鐵漲價30%;

不鏽鋼也爆漲40%;

運費漲價33.6%;

這輪漲價潮為什麼如此兇猛?除了環保、安監督查外,中美貿易戰、中東緊張局勢,川普的“突然退群”、委內瑞拉選舉其實都為塑料產品上漲之火添了一把柴。

企業大面積停產,部分原料嚴重缺貨,甚至有錢也買不到貨,大部分企業被迫停止接單。

“我們廠已停工多日,計劃放假一個月”;“原材料採購成本壓力大,老闆為了資金鍊平穩,近日開始半停工,員工輪休中”;“原料供應中斷,員工放假了”......涉及廣東、浙江、山東多家生產企業。山東、江蘇、廣東對企業“下狠手”!限停關閉不可避免。

原料已漲瘋!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

一、6月青島2000餘家塑料企業或將限產停產,供應緊張或引發漲價潮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峰會即將在青島舉辦。而作為中國化工塑料大省,山東共有化工塑料企業9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佔37%,青島市則有化工塑料企業2000餘家。

據山東某廠家反映,為避免安全隱患及減少不必要的事故麻煩,廠家將從5.20-6.15期內停工休整;與此同時,物流企業也會因為部分區域的停運而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江蘇掀起環保風暴

近日,江蘇省省級環保督察已經開始,組建了3個省環境保護督察組,相繼完成進駐。江蘇灌南縣更是要求化工園區所有企業一律停產整治!自沙溪鎮啟動新一輪塑化行業整治行動以來,將區域內的28家塑化企業整治目標,其中22家塑化企業實現關停,6家企業進行優化提升。

而在塑化大省江蘇,塑化企業關停並轉的力度遠超於此。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底江蘇將關停低端落後企業2000家,到2020年塑化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塑化生產企業入園進區達到50%以上。

梳理發現,2018年江蘇省地區公開的計劃數據中,無錫計劃關停的塑化企業數量最多,達到255家。

“沒有環評手續,不是我一家,一直以來大家都這麼做的啊。”

“悶頭生產的那個時代已經過時了,一定要抬頭看看天,不然就被時代淘汰了。”

孟河鎮是享譽全國的汽摩配名鎮,全鎮有2800餘家企業從事汽車摩托車配件生產,佔工業企業總數的80%以上。

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實體經濟究竟被誰打垮?

孟河鎮副鎮長蔣功伯告訴企業,悶頭生產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倡導綠色經濟,倒逼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而且工業用地稅金已與環保能力掛鉤,今後發展一定要抬頭看天,不然就要被時代淘汰。同時告知政府不會偏袒任何人,但凡觸碰法律底線的,堅決取締。

今年6月該鎮將繼續在全鎮開展“散亂汙”企業整治月行動。屆時,將對全鎮的“散亂汙”企業進行系統摸排,因企施策,關停並轉,實現“活血化瘀”。

環保汙染積重難返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儘管有很多外國專家指出犧牲環境發展經濟不可持續,得不償失,但我們為了發展經濟迅速強大,只能對環境汙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曾經禍害過英倫和北美的霧霾再次籠罩了北方大地,並且迅速向周邊擴散。

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環保汙染問題要想在幾年之內解決,無疑非常困難,但又必須儘快處理,所以我們迎來了一輪比一輪嚴格的環保風暴。

自2016年起,我們已經感受過環境汙染帶來的清算式危機,2018年,情況恐怕更加糟糕。在不斷的停產限產和成倍增長的排汙收費下,化工、化纖、紡織、塑料、印染等行業所必需的原材料迎來暴漲。

原料已漲瘋!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

大面積停產,中國的實體經濟究竟是被誰打垮的?

中國很多中小企業基本靠逃稅活著,中國的宏觀稅負高達38%左右,遠遠超過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從稅費負擔而言,中國企業的稅負痛苦指數如果是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再比如融資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從改革伊始就成為學術界的顯性問題,然而,研究到今天,這個問題仍然停留在呼籲階段。

在過去近40年來,中國80%的信貸資源流向了貢獻了GDP不到40%的國有部門,貢獻了GDP超過60%的非公企業,從主流的信貸機構獲得的信貸資源不到20%,中國80%的中小微企業幾乎靠民間借貸活著,靠非法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的血液。

如果說,中國實體經濟的潰敗不是因為這些情緒化的總結,真正的癥結何在?中國實體經濟和製造業走到今天的十字路口,這是一種宿命和輪迴。

以製造業為例,過去中國製造能夠異軍突起,關鍵在於勞動力成本的廉價,因此中國在產業政策上選擇了全球產業鏈最低端的加工製造,也就是給世界打工的模式。更準確一點講,中國不是“世界工廠”,而是“為世界工廠”。這種模式既成就了中國過去的成功,但這也是今天中國製造和實體經濟陷入尷尬和困境的主要原因。再說透徹一點,過去中國發展模式最大的經驗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對接全球產業鏈的低端。

我們的一切制度,我們的一切機制都是為這樣的模式而準備的,在人口紅利的週期下,這種玩法即使稅費負擔重、融資難,但也能活下來,一旦人口紅利結束,這種模式的各種弊端就會顯示出來。

因此,稅費負擔也好,還是社保等人力成本上升,融資難,都不是中國實體經濟被打垮的原因。中國實體經到今天,根本原因是讓我們過去取得成功的經濟體系,經濟模式已經喪失了競爭力。中國的稅費負擔承重,企業融資難,政府過於對房地產的依賴讓整個實體經濟處於尷尬的境地,但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意識不到我們以前賴以成功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在我們成為龐然大物之後,我們整個國家,而不是個別企業走進了一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地帶。這個地帶需要更多的創新,需要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新的制度生態創造新的競爭力,否則你將走不出任正非所言的無人區,你只有死。

原料已漲瘋!塑料製造業再現大面積停產!

現在是中國需要重構競爭力模式的關鍵時刻,重塑競爭力模式的關鍵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

拋開中國的製造業不論,中國經濟在過去40多年的成功,不外乎“改革、開放、包容”六個字,讓想賺錢的去賺錢,承認企業家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六個字可以詮釋中國的過去,也決定中國的未來。

除了四萬億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沒有一個國家的富裕不是因為製造業,包括現在的美國。現在是中國需要重構競爭力模式的關鍵時刻,重塑競爭力模式的關鍵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

拋開中國的製造業不論,中國經濟在過去40多年的成功,不外乎“改革、開放、包容”六個字,讓想賺錢的去賺錢,承認企業家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六個字可以詮釋中國的過去,也決定中國的未來。

除了四萬億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沒有一個國家的富裕不是因為製造業,包括現在的美國。當中國人傻乎乎的以為美國人不玩製造業的時候,美國的製造業的競爭力仍然雄踞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美國的製造業規模仍然是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