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名菜---罈子肉怎麼在家自己做?

溫兒兒

這道頗受人們喜愛的罈子肉,有著非凡的歷史淵源。很多人認為罈子肉是宋代的文學家兼美食大家蘇東坡所創制,蘇東坡曾言及一種肉的做法:“淨洗鍋,少著(放)水,柴頭罨(遮蓋)煙焰不起(小火煮)。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幾乎與罈子肉的做法無異,不過,罈子肉真正的歷史可能更加久遠。

起初,我以為罈子肉是四川獨有的美食,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儘管《四川名菜譜》裡說罈子肉是四川名菜,但是其他美食文獻裡的對此說法不一,例如《中國飲食大辭典》裡記載罈子肉是河南名菜,到了《中國菜餚大典》裡,罈子肉又變成了山東濟南名菜。

若實際察訪,則發現罈子肉的分佈地點遠不止以上幾處,還有天津罈子肉、湖南罈子肉等。罈子肉的分佈地區不同,風味固然會有一定差別,但做法事實上都大同小異,體現了對罈子肉烹飪古法的傳承。

根據我自身品嚐罈子肉的經歷來看,罈子肉的做法大致是將豬五花肉切成五六釐米見方的塊狀,放入罈子中小火煨制而成。出鍋的罈子肉,色澤紅潤鮮亮,類似於東坡肉,但又與東坡肉不同,因為罈子肉中除了豬五花肉外,另添雞肉、冬筍、火腿等作為輔料,給罈子肉增鮮。當時旁邊的服務員還補充介紹道:罈子肉是將罈子放到穀糠中煨制的,十分特別。當肉的濃香和穀物的清香雜糅在一起撲鼻而來,不禁讓人食慾大增,值得品嚐。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罈子肉:

罈子肉是傳統特色菜餚,濟南名菜,始於清代。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該菜由此著名。因肉用磁壇燉成,故名“罈子肉”。

據傳首先創制該菜的是濟南鳳集樓飯店。大約一百多年前,該店廚師用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放人瓷壇中慢火煨煮而成。以五花肉為主要食材的私家菜。原料豐富,形態豐腴,肥而不膩,色澤棕紅,味道濃厚,鮮香可口,湯濃味香,色澤紅潤,肉爛不膩。罈子肉的製作食材:

豬硬肋肉500克,冰糖15克,肉桂5克,蔥,姜各10克,醬油100克。

如何做罈子肉才好吃

1、將豬肋肉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入開水鍋焯5分鐘撈出,清水洗淨。蔥切成3.5釐米長的段。姜切成片。

2、把肉塊放入磁壇內,加醬油、冰糖、肉桂、蔥、姜、水(以浸沒肉塊為度),用盤子將壇口蓋好,在中火上燒開後移至微火上煨約3小時,至湯濃肉爛即成。


快樂一葉


豬帶皮五花肉500克、油炸豬肉丸子75克、雞蛋200克、雞肉50克、火腿25克、墨魚50克、冬筍25克。 蘑菇25克、金鉤10克,姜10克、蔥15克、胡椒2克、鮮湯500克、豬油250克、細幹豆粉25克、精鹽3克、醬油15克、醪糟汁20克、冰糖汁25克。

步驟:

1.豬肉、雞肉、豬骨入沸水鍋中煮幾分鐘撈出,豬肉切成7釐米見方的塊,雞肉切塊;

2.雞蛋煮熟,去殼,裹上細於豆粉,入豬油鍋炸成黃色撈出;

3.冬筍切成滾刀塊。火腿切粗條,金鉤、墨魚精水漲發後洗淨;

4.在陶質小壇內墊放豬骨,將豬肉、雞肉、墨魚、金鉤、火腿、冬筍、雞蛋、豬肉丸等放入壇內,加精鹽、醬油、醒糟汁、冰糖汁和紗布袋裝好的姜(拍破)、蔥(挽結))胡椒(拍碎)、口蘑(漲發),並摻入鮮湯,然後用紙(潤溼)封嚴壇口,將壇置穀糠殼火上煨約五六小時後揭去封紙,取出裝姜、蔥、口蘑的紗布袋,裝入盤中即成。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