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人和台州人,有时要抬点杠。一个温州人和一个台州人,在辩论温州和台州哪个实力更强。

温州人说,当然是我们温州了!你看央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新闻时,把“浙江省温州市”都说成“温州省浙江市”,这足以说明温州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温州还是有些意思的:

►温州之得名,是因为这里四季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温州这名字起得太简单太直白了。别的城市名,追本溯源,是可搬出《易经》《论语》说上半天。清人孙扩图有一首《忆江南·温州好》——“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风色异朝昏。”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浙江所有的城市中,只有在温州才能看到这么多的榕树。稍往北一些的台州,就长不了榕树。温州墨池公园内的一株榕树,与白墙嵌在一起,长得跟皮影一样,太有意思了。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有一种花树,叫红花羊蹄甲,这是南方特有的花树。温州也是浙江所有城市中唯一长有这种花树的。 红花羊蹄甲开时,给这座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城市,平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自卫反击战时,越南兵破译了我方的密电码,我军指战员遂叫温州人充当临时报话员,一听叽叽咕咕的温州话,越南人就蒙了。

►鸦片战争前后,温州就被洋鬼子盯上了。英美等大佬都提出要开放温州港,与温州人做生意。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使温州成为通商口岸。 温州一开埠,各路洋鬼子纷纷进来,外交官,商人,传教士他们在温州开设洋行或代理行,从那时起,温州人就受到洋风的熏陶了。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旧时的结婚习俗中,要给新人开面画眉点美人砂。结婚当天,女方的妈妈要为女儿开面,由童男童女各执剃刀一把,从新娘左右鬓角象征性地虚晃三枪,不,是虚晃三刀,然后以两根苎麻丝绞紧拔除新嫁娘脸上的汗毛,俗称灭苦毛。 温州人把脸上的汗毛称为“苦毛”。

►温州人讲排场,尤其体现在结婚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新娘子结婚化妆时,做足了“顶上功夫”,在头上喷各种发胶,挂各种亮片,还要喷金粉银粉,光整一个头,就要花去三四千元。要知道,那时的三四千元,可不是小数目。

►温州人的生意嗅觉,你不能不服。某年全国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一个大字不识的温州嗅到商机,抢先做了“饭前便后要洗手”之类的牌子,然后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推销,一个牌子才赚一二厘钱,但因为需求量大,一年下来万元大户。(那年头,万元大户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人很擅长炒作,也敢于吆喝。温州人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在我们温州,两栋光秃秃的楼就敢叫花园,一个小台门,摆上几盆菊花,就敢叫花展。

►温州有个庙,一楼是奥康专卖店,二楼是老人活动中心,三楼才是翻新后的洪殿。

►甬台温三个地方经常被联在一起说事。因为这三个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有敢闯敢冒险的精神,不过,因为温州高调,宁波台州的好多风头都被温州抢去了。宁波倒无所谓,有底气在,可台州不服气。

►温州人“胆大包天”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第一个包航线的就是温州人。除此,还包机、包油田、包海塘、包粮田。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20世纪80年代,温州建了一座电梯大楼,这是温州第一座民用高楼,这座大楼就是东瓯大厦,也是当时浙江省第一高楼,温州人都说,仰头看东瓯大厦,草帽都掉了。那时,有外地亲戚来温州,温州人都喜欢把他们带到高楼前,让他们瞻仰东瓯大厦。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人会赚钱,会花钱,同时也乐善好施。40年如一日的“红日亭”,从每年夏季供应伏茶到秋冬施粥。现在,还根据四季节气和民间习俗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端午粽、中秋月饼、冬至汤圆、腊月糖糕等。

这个版本的温州比较真性情

温州到底是怎样的?版本太多,100个人口中就有101个不同版本,只不过这个版本,更接地气,更真性情……

选自:王寒《浙江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