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抗日戰爭中撐握國軍精銳的孫元良?

榮耀5529

史論縱橫對孫元良最初的印象就是淮海戰役時,徐州被圍,杜聿明和手下的兵團司令長官邱清泉、孫元良以及李彌商量對策,按照杜聿明的想法是迅速撤退,但是又不敢獨自承擔責任,結果耽誤之間,就被包圍。

在抗戰中掌握國家精銳的孫元良

最後只有孫元良得以突圍,所以,大部分人都以飛將軍的稱號來戲稱孫元良。

作為黃埔一期生,只有差不太多的,到全面抗戰時期基本上都是個師長,所差別的應該就在於是不是精銳,很明顯,孫元良的第88師作為德式師主力,應該算是國軍中在抗戰前的精銳中的精銳。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到全面抗戰前,民國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訓練改編和組建的德械師包括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

所以,孫元良的部隊在戰爭初期絕對是國軍的精銳。

但是德械師其實也就那水平,在淞滬會戰中,僅開戰五天德械師就損失過半,在南京守衛戰之後,基本也就不再提德械師了。

那個張學良發現蔣介石日記說蔣介石要武裝80個德械師再同日本進行抗戰,然後無地自容,縱橫只能表現,即使蔣介石裝備到了80個,其實也不行,裝備和器械只是一部分,主要還是官兵的士氣,如果全是孫元良這樣將領的話,就是一百八十個也沒用啊。

淞滬會戰中的“飛將軍”本色

在淞滬會戰中,只能說孫元良表現平平,在淞滬前線大潰敗的時候,蔣介石命令孫元良的88師堅守閘北,與敵硬拼,孫元良向上司顧祝同主張不要做無謂的犧牲,留下一部分人堅守即可,這就是後來孫元良將524團1營孤軍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其實,蔣介石是要安排整個88師去守的,結果孫元良腳上抹油,開溜了。

因為524團1營的壯舉,孫元良不但沒有受到譴責,反而受到嘉獎,因功晉升為第72軍中將軍長。

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第88師英勇抗戰,結果還是不敵日軍,於是孫元良打算撤退,結果被當時督戰的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只得回到佔地繼續作戰。後來經過輾轉,孫元良還是跑了,關於孫元良是怎麼跑的,各種說法不一,大概是以訛傳訛的成分居多。

按照孫元良自己的解釋:"我既然在江邊找不著船,只好鑽隙向東面的山地撤退。我們從棲霞山龍譚車站間跨越鐵路,南向進入山區。土族同胞殷情地供給食物,熱心地帶路,並代我們找船,給了我們不少方便,也添了我們無數傷心!這樣,我便帶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長兄弟,和一輩子的創痛與恥辱,從龍譚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於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漢。"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孫元良藏到某國駐華公使館,根據《拉貝日記》中的描寫:"對於國民黨第72軍軍長兼88師師長孫元良,拉貝更是關心入微。得知孫藏身在難民營中,拉貝親自將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頂層密室裡居住……"

另一種說法是:孫元良用金條收買老鴇,躲入南京青樓之中。

至於孫元良到底是如何逃的,大概不得而知了,結局是88師群龍無首,在潰退中很多官兵無法渡過長江,在南京被攻陷後,全部壯烈犧牲。

蔣介石在黃百韜死後,因為他手下的黃埔學員沒有去救援,因此憤恨的說:黃埔精神不死!

其實,就是說國軍中重點培養的黃埔軍人都惜命,一到關鍵時刻就逃跑,所以黃埔精神不會死。無疑孫元良就是最標準的黃埔精神啊!


史論縱橫



孫元良名氣不是算特別大,但他的兒子秦漢就比較有名氣,秦漢和林青霞一起出演過我部瓊瑤劇,在華人影視圈自然有一席之地。

孫元良因為畢業於黃埔一期,加上他的叔叔孫震是保定軍校畢業生,經略四川多年,對軍事從小就不是很陌生。

因為黃埔一期中,共產黨員居多,孫元良雖然是李大釗推薦的,但最終經過多方比較,最終還是加入了國民黨。

不管爭議有多麼大,這個人最後還是從一而終,最後還是堅定的去了臺灣。

不管怎麼說,我佩服那些能堅持的人,只要是能堅持到底的人都是好樣的。



1937年8月13日,孫元良的88師就第一時間投入了戰鬥。

早在918之後,國民政府就知道中國和日本終究會有一場大戰,就開始進入了抗戰備戰期。在德國的幫助下,國民政府組織了幾十師的機械化部隊,用來對日作戰,原計劃是裝備80個師左右的機械化部隊,但因西安事變的爆發,日本人提前發動了戰爭,準備的並不算充分。

在淞滬戰場上,基本上每天國民政府的軍隊就犧牲一個團,但作為德式師主力之一的88師,硬是堅守陣地27天之久,讓日本人沒能前進一步,並且也沒有被日本人消滅。這一切充分證明孫元良將軍的平時訓練和作戰指揮還是得當的,並不像其它文章中描寫的那麼差。



幾個月之後的南京保衛戰,88師又擔任了正面防守的任務。經過三天血戰,正面陣地被敵人突破。

一種說法,孫元良領導部分部隊撤退,被督戰的宋希濂部給擋了回付出去,於是孫元良就躲進了妓院,後來又進了難民營,經過各種輾轉,最終回到了隊伍當中。

這個說法不知道出處何在,但那一天是12月12日,就在當天已有不少軍隊撤退到了對岸;就算軍隊沒有撤走,軍官也早已不在南京城了。這時的孫元良卻還在南京城,作為蔣介石的嫡系,個人認為有可能如其它資料所說,孫無良的軍隊一直在抵抗,沒來得及走掉。



因為孫元良的部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打沒了,不得不展開重建工作。

1944年孫元良任29軍軍長,那一年日本發動了一號作戰計劃,要打通大陸交通線。經過河南安徽湖南一線直入貴州。

這時29軍奉命開往貴州,於11月26日和敵人開始接上火,因為29軍當時還在路上,作戰的是97軍殘部。

11月30日,29軍的91師正好趕到,頑強的阻擊了日軍的進攻。但仍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12月1日和3日,

黑石關和獨山都被日軍攻下。

但到了這一天,日軍的後勤保障已到了極限,沒有辦法再打下去。這時29軍展開反擊,又收復了黑石關和獨山。這個地方距離重慶只有700公里,如果日軍還能突破,可能重慶就危險了。

鑑於孫元良這次的抵抗,重慶政府

得到了青天白日勳章。

抗戰結束後,孫元良參加了在南京的日軍投降儀式,並擔任了常鎮(常州和鎮江)地區警備司令。


新知傳習閣

國名黨軍官中蔣介石的黃埔嫡系,畢業於一期,和關麟徵、陳庚、杜聿明是同學,其算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將領。從北伐時期就進入部隊,從底層軍官幹起,因為是黃埔生嘛,深得老蔣的信任和重用。



但在東征陳炯明,北伐孫傳芳的時候,戰績卻不咋的,在北伐的時候就是戰場上可恥的逃兵,氣的老蔣要殺了他,幸好念在黃埔師生之誼上,才放其一條生路。因為孫元良出身黃埔,系“天子門生”,而且有“飛將軍”之稱,但是這個雅號可不是誇讚他的,其又名“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在抗日戰場上呢,其表現也算一般吧,在淞滬戰役發生後,時任國民黨軍隊第八師259旅少將旅長的孫元良率軍堅守上海寶山廟行鎮11天,和友軍一起夾擊日軍,讓日軍受到空前挫敗,當時國際輿論評價此役為“國民黨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我認為其受之有愧。而且最為有名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團長謝晉元就是孫元良安排斷後的,當然他安排之後也跑掉了。



還有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他被老蔣安排到唐生智的手下保衛南京,但最後跑的比誰都快。在解放戰爭期間,其成為兵團司令,後來被消滅於淮海戰役中,當時被俘虜的俘虜,像杜聿明、黃維;戰死的戰死,像黃伯韜等等。而孫司令當然又跑掉了,後來跟隨國民黨去了臺灣。


風流倜儻張四少

孫元良在十四年抗戰中參加過四次戰役,有其光彩奪目一面,但總體而言,表現一般。

1932年淞滬抗戰,孫元良時任第87師第259旅少將旅長。2月22日拂曉,日軍混成第24旅團突入廟行鎮東端大小麥家宅陣地。孫元良增援廟行,第259旅518團3營先頭趕到,連續衝鋒五次,殺傷日軍百餘,火線上遍地都是敵我雙方未及掩埋的屍體。或許是目標太過顯著,日軍的炮彈像長了眼睛似地急襲而至,孫元良急速伏倒在地,激起的沙石濺了一身。當日,日軍被我三面夾擊,僅留一小部殘留在金家宅、大小麥家宅一帶,負隅頑抗,結果被我悉數解決。蔣介石後來在給前方將領的電報中說:“

自經二十二日廟行鎮一役,我國我軍聲譽在國際上頓增十倍。連日各國輿論莫不稱頌我軍精勇無敵,而日軍譽則一落千丈也。望鼓勵官兵,奮鬥努力,併為我代為獎慰。”

1937年淞滬會戰,孫元良起先是第88師師長,後來升任第72軍軍長。8月12日凌晨,孫元良率部抵達真茹,考慮到從閘北向東建築物越來越堅固高聳,如果遵照上級命令在真茹待命,將喪失先機,以後就成了仰攻。於是當機立斷,下令先頭到達的第262旅急速推進閘北,佔領北火車站、寶山路、八字橋、江灣路一線。第88師參謀主任張柏亭認為孫元良的決斷,“

對其後整個淞滬戰局的發展,可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萬一稍有遲疑逡巡,則好機轉眼即逝,閘北軸心陣地將無法形成,而其後淞滬戰場的形勢要完全改觀了”。9月26日,日軍突破大場,國軍向蘇州河南岸轉移,孫元良變通執行上級命令,留下一個加強營堅守四行倉庫,這就是後來有名的“八百壯士”。從8月13日到10月31日,孫元良第88師與日軍血戰兩月有半,始終保持軸心地位,且沒有與其它部隊換過防,被日軍稱之為“閘北可恨之敵”。

1937年南京保衛戰,孫元良擔任第72軍軍長。12月12日,第88師與日軍在雨花臺展開血戰,朱赤、高致嵩、韓憲元、華品章等旅、團長悉數殉國,全師傷亡高達6000餘人。據第78軍軍長宋希濂回憶:“孫元良率所餘2000餘人向下關方面退卻,企圖過江。唐生智得悉,命我負責堵阻。我當力勸孫元良萬不可這樣擅自行動。孫為情勢所迫,乃又率所部回中華門附近。”南京淪陷後,按照孫元良自己的說法,他帶著六百多官兵,先鑽隙向東面的山地撤退,再從棲霞山龍潭車站間跨過鐵路,南向進入山區,在老百姓幫助下渡江突圍。不過第88師軍械處主任葛天有話要說,“孫元良先是在緊急時候藏身某國使館,後又躲到雲南路336號避難,以後才化裝成馬車伕助手,通過下關先到蘇北,然後轉到漢口的”。不管怎麼說,孫元良此後長期沒有帶兵機會,改任中央軍校教育工作。

1944年豫湘桂戰役,孫元良擔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29軍軍長。11月28日,第29軍先頭趕到貴州境內阻擊日軍。12月4日,日軍大肆破壞獨山附近的各種設施、工廠、軍需品,開始主動撤退。湯恩伯任命孫元良為右兵團總指揮,第29軍陸續收復失地。黔南退敵有功,孫元良因此得到了青天白日勳章。對於此役,孫元良自我評價很高:“我在湯恩伯將軍的指揮下,率領所部第29軍由重慶渡江,南入貴州,星夜馳御,在都勻、獨山之間,奮勇死戰,截住了敵軍。12月8日收復貴州省的獨山和丹寨,13日收復廣西省的南丹。第29軍達成任務,堅強地拒止了敵軍進入戰時首都的大門——貴陽,開啟我軍反攻勝利的契機。”實際上,黔南日軍出於補給線太長,屬於主動撤離,國軍並無太多“奮勇死戰”。


馮傑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四:陸軍中將、第5綏靖區、第16兵團司令長官孫元良。很多人不知道孫元良何許人也,但是和他相關的事物很有名:一、國軍早期有3個精銳的徳械師,孫元良是其中第88師師長;二是著名抗戰壯舉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是孫元良的部下;三是孫元良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外號飛將軍,其戰場逃跑能力只有清末的葉志超才能與之媲美;四是孫元良有個當明星的兒子叫秦漢,8、90年代非常出名。孫元良是外形俊朗,風度翩翩,黃埔一期生,蔣介石愛將,但其貪財好色,個人利益看的很重,抗日戰爭中表現尚可,解放戰爭無甚作為,1948年任第16兵團司令官,淮海戰役中,其兵團在陳官莊首先被殲滅,孫元良單身成功出逃。戰役還在進行,孫元良已經在南京受命重建16兵團了。1949年孫元良到了臺灣,棄軍從商,在日本開過麵館、高雄某針織廠擔任董事長,寫了回憶裡。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去世,享年103歲。



孫元良(1904-2007年),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縣,父親是晚清知縣。早年在私塾就學,勤奮讀書; 1922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與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連長、營長,後任第一團團長,參加東征、北伐。

1926年革命軍北伐,第1軍貪功冒進,貿然攻打南昌,得手後大肆尋歡作樂。孫傳芳部連夜反擊時,第1師師長王柏齡正在窯姐的床上,黨代表繆斌也臨陣脫逃。孫元良時任第1師第1團團長,負責駐守牛行車站,孫元良率先逃跑,部隊紛紛作鳥獸散,南昌門戶洞開。事後程潛令孫元良團向東警戒,掩護主力部隊集結,但孫卻拒不執行命令,繼續逃跑。蔣介石聞訊勃然大怒,要依照革命軍連坐法將孫元良槍斃,後在薛嶽等人勸說下,法外開恩反而將孫元良送去日本留學鍍金,就此因禍得福。


1928年孫元良回國,旋即升任第1師第1旅旅長,1933年任第88師副師長,1935年任師長。國民革命軍第88師,1931年12月由原國民警衛第2師改編,1936年12月完成整編,由一個師的直屬部隊,兩個步兵旅,兩個補充團組成。是當年國軍中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參與過滇緬大反攻, 四平戰役、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在淞滬會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付出了慘重的傷 亡代價。

孫元良“飛將軍”除了北伐南昌車站第一次逃跑,不殺反而因禍得福外,還有多次的臨陣逃跑記錄:

  1. 1937年11月9日,日軍突破蘇州河,國軍除104、105、106等師比較鎮靜外,餘部皆潰不成軍。孫元良帶著幾個衛士丟下部隊逃跑,直到蘇州才將參謀部重新集結起 來。
  2. 1937年12月12日,南京雨花臺陣地陷落,日軍居高臨下,攻擊中華門陣地。孫元良率師直屬隊和262旅一部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在挹江門內被36師師長宋希濂的督戰隊用機槍勸阻”,只得返回中華廣繼續作戰。中午中華門被突破,孫元良飛不通知部隊,再次獨自逃跑,躲入南京外館。

  3. 1948年淮海大戰,徐州剿總主力三個兵團被包圍在陳官莊,杜聿明下令各兵團分三個方向突圍。孫元良指令16兵團所部分散突圍。為防杜聿明變卦,孫元良還命令截斷電話線,囑咐指揮部電報一律不收。結果邱清 泉和李彌部果然奉杜聿明之命取消突圍,孫元良部孤軍突圍, 一萬多人在混亂中被殲, 軍長、師長大多被擊斃,殘部只得重返包圍圈。

菸酒閣大學士

“飛將軍”孫元良趣事一大堆,撿幾件有趣的:

1、孫飛將在北伐南昌之役中畏敵逃跑,被蔣公親自下令槍斃,同袍還為孫飛將以身服法,彰顯軍紀嚴明讚歎不已,然而幾年之後,孫飛將頭頂陸大畢業生光環,成功復活!——國軍軍紀真夠嚴明的!😂

2、淞滬會戰時,孫飛將不辭勞苦參與會戰,作戰間憩不忘行樂——強姦女學生。部下勸誡,竟然說:“我們抗戰有功,這點小事算得了什麼……”😂

3、南京保衛戰,孫飛將逃跑不成,躲到了妓院裡,成功躲過一劫,果然是窯子裡的常客!😜

4、豫湘桂戰役期間,日軍佔領貴州獨山,重慶震驚,孫飛將奉命率部奪回獨山,然而孫飛將尚未與日軍接上火,敵人就撤退了,這回不用自己飛青天白日勳章就飛來了!😅

5、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被圍,杜與部下商定突圍方案,孫飛將擔心杜聿明決心動搖,提前行動,還把電臺關閉,果然只有他成功突圍。逃跑時決心很重要,飛將軍名不虛傳!😂


標準豬腰子臉

孫元良是民國抗日將領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主要集中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他的表現,作為當時中央軍最為精銳的部隊,孫任師長的陸軍八十八師在南京保衛戰的表現讓頗讓國人和民國政府失望,但客觀地說,以日軍當時的軍力、裝備和戰鬥能力,可以說任何一支中國部隊都抵擋不住它的進攻,留守南京城的部隊尤以八十八師傷亡最為慘重,他們用鮮血和血肉之軀延緩了日軍的進攻,挫敗了日軍瘋狂的銳氣,作為主官,孫元良既要對上級負責,也要對部隊負責,最後撤退也是奉命行事,否則早就軍法從事啦,可以說孫在此役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