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何獨不滅衛?

背書的周老師

不論秦始皇有沒有滅亡衛國,衛國都是壽命最長的周朝諸侯國。

衛國到戰國末期,已不能稱作諸侯國,僅是一地之君,儘管夾縫中求生存的命運實屬悲慘,但也好過其他諸侯國家滅亡,宗廟被毀。

關於衛國滅亡的時期存在兩種說法,一是秦二世時期,由於商鞅、呂不韋皆為衛國人,秦始皇懷有感恩之情,外加衛國之前已被魏國覆滅,名存實亡等原因,所以秦始皇沒有滅亡衛國,秦二世將衛君角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另一種說法是,司馬遷記史記時,由於沒有確鑿的證據考證,所以時間出現錯誤,衛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就已經滅亡。

衛國立國900多年,是春秋戰國時期,壽命最長的諸侯國,也是最後滅亡的姬姓國。其後人衛滿入朝鮮,取代箕子朝鮮,建立衛滿朝鮮。


五味社

秦始皇消滅了天下所有諸侯國,國家一統成郡縣制了!但是衛國卻在秦始皇時期仍然存在,直到秦二世廢黜衛君角,衛國才算正式終結。那麼秦始皇為何不滅衛國呢?一是衛國名存實亡,它的存在對秦朝有利;二是衛國的殷商與姬周身份;三是衛國人衛鞅與呂不偉對秦國有再造之恩。現在一一分析如下,大家共同討論。
一,衛國國民殷商,公族姬周的特殊身份。
衛國是一個特殊的諸侯國,他的臣民都是殷商遺民,但統治者卻是姬周王族。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定都於商朝故都朝歌。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就是利用商人的政治來貫徹周禮,這種方法把衛國治理得很好。從而使衛國成為西周時期周朝的一個重要藩屬國,為保衛周朝起了重要任用。
二、衛武公與秦人共同抗擊西戎,間接幫助秦人立國。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和太子伯奢,虜走了大美女王后褒姒,殘殺了無數週朝國人,搶奪了無數王室寶藏。新國君周平王邀請秦人來趕走犬戎,並答應秦人驅逐了戎人便可以立國。秦人全族5萬騎兵與戎人血戰於鎬京平原,終於打退了戎人。
戎人雖然退了,但是戎人還盤聚在關中平原,時刻威脅周王室安全。這時天下諸侯都來勤王,其中以衛國的衛武公最為積極,與秦人同心協力勤王,一起把戎人打退,並護送周王室東遷至洛陽。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衛國對秦人立國有一定的幫助,沒有衛國出兵平戎,秦人當孤掌難支,被戎人滅族也未為可知。
三、衛國出了衛鞅和呂不偉兩個磐磐大才,使秦國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衛鞅入秦變法二十三年,使秦國成為新興戰國,根基紮實,元氣養成,為秦國東出爭天下立有奠基之功。衛鞅又為了安定秦法,消除新老國人之間的嫌隙,同時也是為了扶嬴駟上馬,送他一程,自赴法場,以身殉秦。衛鞅雖身死,但施政不滅,之後的秦國曆代國君都堅持法治,代有名君名臣名將,到了秦皇時期,秦國統一天下已勢必成。
呂不偉本一介商賈,但胸中有大才,有治國之能。他全力幫助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登上王位,並輔助嬴異人治國。呂不偉治下,秦國更加強盛,一舉滅了東周王室,使秦國成為天下共主。呂不偉又幫助嬴政平定嫪毐之亂,使嬴政真正掌握了秦國大權。因為呂不偉的治國理念與嬴政不同,所以呂不偉被貶到巴蜀之地,中途自殺身亡。
四,衛國名存實亡,但對於秦國政治有利。
秦滅天下諸侯國,並且不再分封諸侯,採用郡縣制治國。天下顯學儒家對此大為不滿,四處詆譭秦朝沒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然而衛國的存在,卻讓大儒們無話可說。衛國民眾是殷商人,王室則是姬周王族,衛國不滅,則相當於商、周都後繼有人。衛國當時爵位已貶成最低的君爵了,城池只有野王縣一座,實際上根郡縣制沒有區別。衛國對秦朝沒有任何威脅,但衛國的存在卻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人之口,對於秦朝則是有大大的好處。


大秦鐵鷹劍士

秦始皇統一了6國後為和唯獨不滅衛國?

說句心裡話,戰國時期的衛這個國家,他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尷尬,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衛國這個國家在戰國前期就在魏國的國土裡,你說是不是很尷尬啊!只有南部有一點點的土地與宋國接壤。

我個人認為,從地緣上來說衛國就是魏國的屬國,本來就沒有什麼脾氣,而且讀音也魏國、衛國也一樣,所以秦始皇把其他6國都滅了,就談不上什麼魏國和衛國了。再者就這麼小的地方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做附屬,留下個名存實亡國家又如何?那時候的統一也是時代的潮流。



再說衛國的內政吧!衛宣公到衛莊公等,每天都是尋思想樂,沒有什麼宏偉的吞併他國野心的準備,曾經還由於內政問題被狄人滅了一次呢!

好在哪些大臣去求助領國,並在領國的庇護下才得以復國。之後那些國君也是都這是樣了,沒有什麼大志,不參與其他國家的土地兼併戰爭。所以這個國家在其他國家裡也是不太起眼的。


不過衛國這個國家,卻是人輩出,像魯國的孔子,在魯國混不下去,到了衛國謀生。並且感覺到衛衛國這個國家真是人才輩出啊!所以就說了“衛國多君子”這樣的話。

就像衛國出來的人才就有苟變、商鞅、吳起、李悝、呂不韋、聶政、荊軻等,他們都是左右戰國的大人物。就拿商鞅和呂不韋來說吧!他們兩個對秦國的貢獻是多麼的巨大你是知道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秦始皇沒有滅衛國是為了感激他們對秦國的幫助。所以就放著這個名存實亡的附屬國。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愛好問答

不滅而滅,滅與留其意義不大。即使在春秋時期,衛國也不曾有過什麼驚人之舉動。何況戰國?

不滅不是因為衛國堅固的攻而不克,不滅是因為它根本就沒有與秦國爭雄!不滅是因為它地方太小,不需用兵就已臣服!不滅可能它不象別國那樣有自己的文字貨幣!不滅可能它順從的接受了秦的統一!

衛國有多大?充其量也就是現今一個地級市的面積!它能做什麼?

滅它有意義麼!不滅也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