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最會搞錢的經濟大臣,如何支撐起帝國霸業?

第五愛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因為我的這個答案可能不太合乎當前價值觀了。

要論最會搞錢的經濟大臣,我覺得還是封建時代青樓裡供奉的祖師爺--管仲。



管仲治政齊國之時,建立女市,史稱“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這個女市,就是後來為其他六國所效仿的所謂“教坊司”。而管仲則為這個行業提供國家保護,並抽稅。

要知道春秋時期的戰爭狀態下,男丁大量死亡,女子如果連入女市的路徑都沒有的話,最後基本就是個死。所以大家不要拿宋儒的觀點與現代的觀點去看管仲的這個行為。

而且要注意管仲是抽稅,而不是把錢全部拿走。這樣喪夫的女子有了一條活路,而戰場上歸來的齊國士兵也有了把賞賜花出去的地方。最終齊國統治者發下去的財物,轉一圈又回到了統治者手裡。



還有管仲提出了一個財政上的觀點,叫做“寓稅於物”,意思就是說這個國家讓老百姓交的稅不要直接安插到具體戶口,或者某個行為上。而是把稅隱藏在商品中。

而且在齊國控制了海鹽和冶煉技術的情況下,商品交易頻繁程度上遠遠高於其他六國的。但商人來齊國做生意會發現,在齊國買賣東西比在其他六國受到明面上的稅負壓榨少的多。這樣一來商人在心理上就會偏向來齊國貿易。

再有就是控制事關國計民生的大行業,對於其他行業則減輕徵稅。這樣一來既可以由齊國統治者把控國家命脈,又可以讓老百姓感覺這個生活上受到的影響較小。

可以說,作為一個治政的經濟大臣,管仲的對於人心的把握那真是超乎人們的想想。要不說現代有一個理論,叫做最棒的經濟大師肯定是個心理學家。



最終,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做到了一匡天下,把齊桓公推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成就了一番霸業。


王斌兔斯基

為了讓工業發展起來,他對手工工場主發放大量的補助金和貸款,給予某些產品在產銷上的特惠權。工場主及其工人可以減免租稅、免服兵役並獲得廉價食鹽。國家還撥給工場主大量土地和森林,甚至贈予貴族稱號以提高其社會地位。為了保證勞動力的供應和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頒佈了嚴禁勞動者流出到國外的法令,同時積極鼓勵外國的熟練工匠移居法國。此外,還利用國家財力建立了大批“王家手工工場”(見彩圖),這些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場實力雄厚,在生產和銷售上都享有特權,在當時法國的工場手工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時他對農業也有所發展,只不過不大,在此我就不提了,所以,柯爾貝爾的重商政策一度讓法國繁榮起來,所以,他撐起了帝國的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