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最会搞钱的经济大臣,如何支撑起帝国霸业?

第五爱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因为我的这个答案可能不太合乎当前价值观了。

要论最会搞钱的经济大臣,我觉得还是封建时代青楼里供奉的祖师爷--管仲。



管仲治政齐国之时,建立女市,史称“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这个女市,就是后来为其他六国所效仿的所谓“教坊司”。而管仲则为这个行业提供国家保护,并抽税。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战争状态下,男丁大量死亡,女子如果连入女市的路径都没有的话,最后基本就是个死。所以大家不要拿宋儒的观点与现代的观点去看管仲的这个行为。

而且要注意管仲是抽税,而不是把钱全部拿走。这样丧夫的女子有了一条活路,而战场上归来的齐国士兵也有了把赏赐花出去的地方。最终齐国统治者发下去的财物,转一圈又回到了统治者手里。



还有管仲提出了一个财政上的观点,叫做“寓税于物”,意思就是说这个国家让老百姓交的税不要直接安插到具体户口,或者某个行为上。而是把税隐藏在商品中。

而且在齐国控制了海盐和冶炼技术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频繁程度上远远高于其他六国的。但商人来齐国做生意会发现,在齐国买卖东西比在其他六国受到明面上的税负压榨少的多。这样一来商人在心理上就会偏向来齐国贸易。

再有就是控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对于其他行业则减轻征税。这样一来既可以由齐国统治者把控国家命脉,又可以让老百姓感觉这个生活上受到的影响较小。

可以说,作为一个治政的经济大臣,管仲的对于人心的把握那真是超乎人们的想想。要不说现代有一个理论,叫做最棒的经济大师肯定是个心理学家。



最终,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做到了一匡天下,把齐桓公推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位。成就了一番霸业。


王斌兔斯基

为了让工业发展起来,他对手工工场主发放大量的补助金和贷款,给予某些产品在产销上的特惠权。工场主及其工人可以减免租税、免服兵役并获得廉价食盐。国家还拨给工场主大量土地和森林,甚至赠予贵族称号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应和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颁布了严禁劳动者流出到国外的法令,同时积极鼓励外国的熟练工匠移居法国。此外,还利用国家财力建立了大批“王家手工工场”(见彩图),这些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实力雄厚,在生产和销售上都享有特权,在当时法国的工场手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他对农业也有所发展,只不过不大,在此我就不提了,所以,柯尔贝尔的重商政策一度让法国繁荣起来,所以,他撑起了帝国的霸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