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這個人怎麼樣?

到碧峰

宋徽宗是北宋的亡國之君,本身就引人注目。他本身又有太多特立獨行之處,比如一流的書法,比如帶過的學生王希孟,比如下場之慘……讓他這個人特徵鮮明。以上種種原因,歷來對宋徽宗的評價很多。當時趙佶被選立為皇帝時就有人提出反抗,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宋史》裡也評價說“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要論當皇帝,徽宗確實不是個好皇帝,不懂自律,不懂節制,不懂大局,還沒有遠見卓識。北宋作為中原地區的政權其實有一點很像歷史上的西周,邊患嚴重,和夷狄的政權之間矛盾尖銳。徽宗既沒有像漢武帝一樣奮而打擊,也沒有像歷史上有的時期一樣懷柔緩和,以至於最後也像西周亡於犬戎而亡了國。不過話說回來,從殷商的邊地方國到《詩經》裡記載的西周、春秋時期的獫狁,還有秦漢時期的匈奴,以至於後來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南下,中原和夷狄的交鋒從來沒有停止過。在這一方面,徽宗沒有能力也確實沒有做到把握得更好。

宋徽宗前期還算是勤政,後期則過於放縱、過於自我,沒有當帝王的潛質,卻在此位置上誤國。如果不是宋徽宗,宋朝至少應該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延續。北宋的滅亡不可能亡於徽宗一人,畢竟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而且其滅亡的原因有些從北宋的建立就埋下了因由。宋徽宗對於北宋的滅亡起到了推動作用。

如果不論之以帝王,單從藝術造詣的角度來講,宋徽宗書畫確實堪稱絕無僅有。既有天賦,又有後天的補足就是徽宗寫照。從書法史上來說,獨創一體、風格卓絕已經很難做到。記得以前看過宋徽宗和畫院學生討論怎麼畫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段的牡丹的逸聞秩事,其觀察之細微也不得不說是後天的一種個人努力達到的。總之,最可惜的就是生在帝王家,耽誤了才子。不過話又說回來,才子之才華及潛力的引發也需要豐富的物質基礎。如果不是生在北宋,不是生在帝王家,也可能會被埋沒。


沅汰歷史

宗徽宗這個人怎麼樣?石頭君覺得,宋徽宗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教材,就是一個人選錯了職業會怎麼樣。

宋徽宗的成就

說宋徽宗的成就,其實得從現代說起。2002年4月,宋徽宗畫作《寫生珍禽圖》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2530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書畫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最高記錄。2009年,《寫生珍禽圖》重出江湖,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拍出了6171萬元的高價。

曾創下中國書畫拍賣最高成效紀錄的徽宗名作《寫生珍禽圖》

看著這組數字(對,到這麼多錢也就是數字了),想必大家已經對宋徽宗趙佶的個人成就有個直觀感受了。應該說趙佶本來應該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留名青史的。在中國古代,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少有的詩書畫印全才藝術家。在書法方面,趙佶的成就大家最為熟悉,他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瘦金體”,其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成為了後世無數書家臨摹學習的對象。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至於畫剛才的數字已經說明了一切。在詩方面,趙佶的穠芳詩也曾是一代經典。比如下面這首:

醉落魄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

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

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除此之外,趙佶在詩書畫作上蓋的“天下一人”印也是揚名天下的經典。

宋徽宗“天下一人”印

可他偏偏當了皇上……

可身為藝術全才的趙佶偏偏當上了皇上。應該說趙佶成為宋朝皇帝是一次歷史的誤會,也是世襲制這種政體弊端最典型的體現。

按說本來趙佶是當不上皇帝的。因為宋徽宗其實是他爹宋神宗的第十一子

,本來怎麼選也輪不上他來當皇帝。宋神宗死後,其實是傳位給了自己的第六子宋哲宗趙煦。而趙煦執政期間其實還頗有建樹,幾次擊敗西夏,使其臣服,並收回西部部分領土,史稱熙和開邊。

宋徽宗趙佶

但宋哲宗雖然執政還行,卻是個短命鬼,剛滿25歲就不幸駕崩了,而且死時還沒有兒子。這種突發情況下,本來應該立哲宗的同母大弟弟趙似為皇帝,甚至按順位趙佶之前還排有好幾個皇弟。但當朝太后卻力排眾議,直接跳過哲宗的眾多皇弟,親自指定趙佶即位。這一下生來就沒想過當皇帝,所以專攻詩書畫印的趙佶被突然推上了前臺。

藝術家治國的後果

術業有專攻,藝術家在自己的領域越折騰,可能藝術成就就越高。但讓藝術家去搞政治,把自己的藝術思維用在政治之上,其結果就必然是災難性的

趙佶當上皇帝之後,大興土木,建造園林“艮嶽”,作為自己進行藝術創作的場所。此外還任命書法家蔡京和高俅等人為朝中重臣,對民間大肆搜刮,導致國內民變四起(比如方臘起義,《水滸傳》描寫的也是徽宗朝的情況)。而在國際政治方面,也是連常識都沒有,先是聯金滅遼,把北宋最大的墊背給撤了。又接納金朝漢將的投誠,給金人南侵以口實,最後在金軍南下,明知不敵之後,又天真地想通過禪位逃避政治責任,最後導致北宋皇室舉族被俘,身死異國他鄉的下場。

北宋皇室佳麗都被金人當作官妓

但最不平凡的是,在外人看來趙佶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下場最屈辱的皇帝,卻沒擋住他自己終生風流快活。趙佶當皇帝時皇宮佳麗無數,趙佶也人盡其用,當皇帝時共生下了六十六個孩子,其中三十一個兒子,三十五個女兒。而更讓人“欽佩”的是,在北宋皇室都被擄往北國,包括他自己女兒在內的皇族女性都被金國當作官妓,任金人隨意姦汙,無數人不堪屈辱自殺而死的情況下,趙佶本人因為被金國視為與南宋進行談判的政治籌碼,所以還受到了一定的優待,還讓他的一些後宮嬪妃伴隨在他左右。而在這種環境裡,趙佶的興致仍然不減,竟然又生下了六子八女,給自己湊足了八十個後代

對於這樣一個詩書畫印俱佳,風流倜儻不輟,但卻誤國誤民誤家,給漢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皇帝。石頭君覺得

堪稱中華歷史上最大的災星之一,大家覺得應該怎麼評價呢?


桃花石雜談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的第八位皇帝。

哲宗的生母為朱皇妃,徽宗之母則為侍御陳氏,陳氏在宮中的地位很低。

後來因生趙佶而進封為欽慈太后,徽宗本系庶出,又是神宗的第十一子。

按照封建的宗法制度,是輪不上他當皇帝的。

然而,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趙煦盛年駕崩(23歲),向太后力排眾議,以“先帝(神宗)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由,立十九歲的趙佶為帝,也即歷史上的“宋徽宗”。


宋徽宗一生頗多爭議,歷來被人視為荒淫腐朽,昏聵無能的亡國之君,在其統治的二十五年間,奸佞當道,國勢日衰,以至於兵敗被俘,客死於五國城。

然而其在藝術上的成就卻是不可否認的,宋徽宗不僅精通書法,擅長繪畫,且工於詩詞,其在藝術上的成就遠遠大於政治成績。

平心而論,宋徽宗並非昏庸之輩,他在繼位初期,也曾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禮賢納諫,試圖使國家走向強盛。


宋徽宗繼位時,北宋王朝已經從強盛慢慢走向衰退,當時的黨爭異常激烈,變法派與保守派之間勢同水火。宋神宗去世後,保守派上臺,司馬光執政,盡除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宋哲宗親政後,宣佈“紹聖”,變法派又重新上臺。隨著一派的上臺,另一派必然受到打壓,輕者丟官落職,發配邊州,重則性命難保,嚴重影響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宋徽宗繼位後不久便頒佈了一系列詔書,並下詔改元為“建中靖國”,力圖消除朋黨之間的鬥爭,使國家重新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而宋徽宗執政初期,北宋也出現了太平治世的景象,史稱:“帝初政,虛心納諫,海內想望,庶幾慶曆之治。”

然而朋黨之間的鬥爭早已根深蒂固,不可消除。隨著變法派蔡京等人的上臺,打著“惟新”、“崇寧”的招牌,倒行逆施,排除異己,北宋的政治格局由此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勢也就此日漸衰退了,而此時的宋徽宗也沒有了執政初期的雄心壯志,而是沉湎於道家的虛渺境界和藝術世界裡。

宋徽宗為人所詬病的另一點在於其想聯金滅遼,最終卻反被金國的鐵騎所滅,淪為階下之囚。

《宋史·徽宗本紀》中說:“宋不立徽宗,不納張覺,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其實自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與遼以來,中原王朝一直力圖收復這塊失地,然而終究難以收回。

宋徽宗想一雪前恥,借金亡遼的想法並沒有錯,即使徽宗不聯金亡遼,金國與宋朝之間的戰爭也在所難免,然而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已久,加上徽宗統治後期的腐敗,最終加劇了北宋的覆亡。

儘管徽宗在政治統治上飽受爭議與詬病,在藝術成就上卻成績斐然。

宋徽宗擅書法,他的正楷學唐朝薛曜的風格而略變其體,創出了筆畫細膩的“瘦金書”。

繪畫上,他的畫作精緻逼真,尤工花鳥、於翎毛之細膩可謂獨步古今,《芙蓉錦雞》、《四禽》及《池塘秋晚》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詩詞作品上,他的《燕山亭》雖屬亡國之音,卻可以和李後主的詩詞相媲美。

真要感嘆一句:“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煮酒君談史

不請自來~

宋徽宗做為北宋第八位末代皇帝,生於1082年,1135年卒,姓趙明佶,號宣和主人。因為一手好字被大家所熟知,後世稱其書法為“瘦金體”。


宋徽宗作為一名文人可以說乃是宋朝之大家!這位墨水皇帝擅長楷書、草書,以及山水、花鳥等風景的描繪,當然做為一名不太合格的皇帝,宋徽宗對於詩詞(豔詞...)的造詣也頗為深刻:“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合情,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湧。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成顛狂,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這是宋徽宗為著名豔妓李師師所寫,正如誇獎一個女子的容貌,誇她漂亮不如從細處誇她,如她的眉毛秀氣,或嘴形好看,或是腰肢好細,這樣具體的誇獎才能引起女孩的喜悅。此詞寫的多麼有靈性,多麼生動!在一個“淺酒”,“燈邊”相擁的環境下,眸中有情,兩想悅抱,愛意讓人忍不住緊緊的擁抱,因此佳人呼道:“痛痛痛。”並“輕把郎推”,一個“輕”字,是多麼的傳神,在漸漸動情後,“聲顫”,“紅湧”,於是開始“更番縱”,結果是“全沒些兒縫”,請問,寫黃書的人哪個能寫出這種水平,哪個能寫出這種韻味,淫詩能寫到這個地步,縱然宋徽宗為金人俘虜,仍不得不說:他做皇帝是不配的,但詩詞中的皇帝也只有他配!後面幾句就不用解釋了,大家應當自己就能看出味道來了。


除了詩詞外,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


當然,宋徽宗無法掩蓋的,是為民族造成令詩人悲吟千年的“靖康恥”,他也得自食亡國苦果:公元1127年,宋徽宗的個人生活調轉方向由天堂直奔地獄,上萬口子的皇室家族,除康王趙構一人“泥馬過江”而逃外,“全家覆沒”為金人俘虜,上演了一出令人痛恨交加的人間悲劇。


我是49,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四九美術

總的來說,宋徽宗是一個不太適合當皇帝的皇帝,他本人喜好琴棋書畫,對藝術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在位期間,發明著名書法字體“瘦金體”,比之同時代的書法家,死毫不遜色,如果他出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一位具有藝術細胞的藝術家,會因為他的才華而享譽世界

可惜了,藝術家都是比較感性的,因為和蔡京、童貫趣聞相投,這兩人正好迎合了徽宗的口味,自此飛黃騰達,踏上人生巔峰,執掌了天下大權,從此開始了沒羞沒躁的上欺天子,下瞞百姓的快樂生活

北宋國力自此一落千丈,這一切都和徽宗的性格分不開,興趣和責任,他沒有分明,而是混為一體

直到後來流落金朝軍中,吃著乾硬的饃饃,他才明白,他是皇帝,他不是藝術家,不過歷史沒有悔改,也沒有從頭再來,如果能回到過去,他可能會收斂自己的愛好,好好治國吧

畢竟,宋徽宗是一個昏君,但他並不是庸君,他具備所有明君應有的品質和才華,卻正巧沒用在治國上,而是全部用在藝術夢想上,他或許是歷史上最有才的皇帝了吧!

生錯了時代的才子!這應該是最簡短的概括吧!


亂無章的旅行日記

“宋徽宗諸事皆能,唯不能為君”,這是對宋徽宗比較中肯的結論。宋徽宗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全能型的藝術大家和天才。

宋徽宗在位初期,還可以說是頗具明君氣質,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宋徽宗就沉淪了。正事沒幹專門風花雪月,詩酒風流去了。

正所謂有所短有所長,宋徽宗當皇帝不行,更不會知人善任。在政治上他就是一個矮子,任用了一大批奸臣。

所謂人與群分,物以類聚。宋徽宗人用了同是書法大家的蔡京為相。人說字如其人,蔡京的書法在北宋說了第二可能沒人敢認第一。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書法大家,確實一個極為奸詐的小人。一手帶領宋徽宗走下滅亡。

所以,剖去君王不算,宋徽宗在中國的藝術史上絕對算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他自創的瘦金體,清爽秀麗,耳目一新。


聞雷一鑑

“言路壅蔽,導諛日聞,恩幸持權,貪饕得志。搢紳賢能,陷於黨籍;政事興廢,拘於紀年。賦斂竭生民之財,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侈靡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謀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災異讁見而朕不悟,眾庶怨懟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


以上是宋徽宗趙佶的罪己詔,是宋徽宗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大體意思是說自己聽信讒言,賢能之士被流放,政事頹廢,自己生活奢侈,民不聊生,耳邊盡是阿諛奉承之語。如今國家危難之際,自己追悔莫及。
我不喜歡評價別人。宋徽宗走了南唐後主李煜走過的路。都是皇帝,都愛舞文弄墨,最後都是客死他鄉。


閃電天下

歷代皇帝中最好的藝術家。

也算好人一枚,可惜精力有限,過多的時間沉浸於藝術當中,對於國家的治理就疏懶了。恰生逢末世,生不逢時,飲靖康之恨,終成一代亡國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