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这个人怎么样?

到碧峰

宋徽宗是北宋的亡国之君,本身就引人注目。他本身又有太多特立独行之处,比如一流的书法,比如带过的学生王希孟,比如下场之惨……让他这个人特征鲜明。以上种种原因,历来对宋徽宗的评价很多。当时赵佶被选立为皇帝时就有人提出反抗,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宋史》里也评价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要论当皇帝,徽宗确实不是个好皇帝,不懂自律,不懂节制,不懂大局,还没有远见卓识。北宋作为中原地区的政权其实有一点很像历史上的西周,边患严重,和夷狄的政权之间矛盾尖锐。徽宗既没有像汉武帝一样奋而打击,也没有像历史上有的时期一样怀柔缓和,以至于最后也像西周亡于犬戎而亡了国。不过话说回来,从殷商的边地方国到《诗经》里记载的西周、春秋时期的猃狁,还有秦汉时期的匈奴,以至于后来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和夷狄的交锋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一方面,徽宗没有能力也确实没有做到把握得更好。

宋徽宗前期还算是勤政,后期则过于放纵、过于自我,没有当帝王的潜质,却在此位置上误国。如果不是宋徽宗,宋朝至少应该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延续。北宋的灭亡不可能亡于徽宗一人,毕竟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而且其灭亡的原因有些从北宋的建立就埋下了因由。宋徽宗对于北宋的灭亡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果不论之以帝王,单从艺术造诣的角度来讲,宋徽宗书画确实堪称绝无仅有。既有天赋,又有后天的补足就是徽宗写照。从书法史上来说,独创一体、风格卓绝已经很难做到。记得以前看过宋徽宗和画院学生讨论怎么画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段的牡丹的逸闻秩事,其观察之细微也不得不说是后天的一种个人努力达到的。总之,最可惜的就是生在帝王家,耽误了才子。不过话又说回来,才子之才华及潜力的引发也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生在北宋,不是生在帝王家,也可能会被埋没。


沅汰历史

宗徽宗这个人怎么样?石头君觉得,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教材,就是一个人选错了职业会怎么样。

宋徽宗的成就

说宋徽宗的成就,其实得从现代说起。2002年4月,宋徽宗画作《写生珍禽图》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2530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当时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记录。2009年,《写生珍禽图》重出江湖,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6171万元的高价。

曾创下中国书画拍卖最高成效纪录的徽宗名作《写生珍禽图》

看着这组数字(对,到这么多钱也就是数字了),想必大家已经对宋徽宗赵佶的个人成就有个直观感受了。应该说赵佶本来应该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留名青史的。在中国古代,赵佶可以说是一个少有的诗书画印全才艺术家。在书法方面,赵佶的成就大家最为熟悉,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其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成为了后世无数书家临摹学习的对象。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

至于画刚才的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诗方面,赵佶的秾芳诗也曾是一代经典。比如下面这首:

醉落魄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除此之外,赵佶在诗书画作上盖的“天下一人”印也是扬名天下的经典。

宋徽宗“天下一人”印

可他偏偏当了皇上……

可身为艺术全才的赵佶偏偏当上了皇上。应该说赵佶成为宋朝皇帝是一次历史的误会,也是世袭制这种政体弊端最典型的体现。

按说本来赵佶是当不上皇帝的。因为宋徽宗其实是他爹宋神宗的第十一子

,本来怎么选也轮不上他来当皇帝。宋神宗死后,其实是传位给了自己的第六子宋哲宗赵煦。而赵煦执政期间其实还颇有建树,几次击败西夏,使其臣服,并收回西部部分领土,史称熙和开边。

宋徽宗赵佶

但宋哲宗虽然执政还行,却是个短命鬼,刚满25岁就不幸驾崩了,而且死时还没有儿子。这种突发情况下,本来应该立哲宗的同母大弟弟赵似为皇帝,甚至按顺位赵佶之前还排有好几个皇弟。但当朝太后却力排众议,直接跳过哲宗的众多皇弟,亲自指定赵佶即位。这一下生来就没想过当皇帝,所以专攻诗书画印的赵佶被突然推上了前台。

艺术家治国的后果

术业有专攻,艺术家在自己的领域越折腾,可能艺术成就就越高。但让艺术家去搞政治,把自己的艺术思维用在政治之上,其结果就必然是灾难性的

赵佶当上皇帝之后,大兴土木,建造园林“艮岳”,作为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此外还任命书法家蔡京和高俅等人为朝中重臣,对民间大肆搜刮,导致国内民变四起(比如方腊起义,《水浒传》描写的也是徽宗朝的情况)。而在国际政治方面,也是连常识都没有,先是联金灭辽,把北宋最大的垫背给撤了。又接纳金朝汉将的投诚,给金人南侵以口实,最后在金军南下,明知不敌之后,又天真地想通过禅位逃避政治责任,最后导致北宋皇室举族被俘,身死异国他乡的下场。

北宋皇室佳丽都被金人当作官妓

但最不平凡的是,在外人看来赵佶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下场最屈辱的皇帝,却没挡住他自己终生风流快活。赵佶当皇帝时皇宫佳丽无数,赵佶也人尽其用,当皇帝时共生下了六十六个孩子,其中三十一个儿子,三十五个女儿。而更让人“钦佩”的是,在北宋皇室都被掳往北国,包括他自己女儿在内的皇族女性都被金国当作官妓,任金人随意奸污,无数人不堪屈辱自杀而死的情况下,赵佶本人因为被金国视为与南宋进行谈判的政治筹码,所以还受到了一定的优待,还让他的一些后宫嫔妃伴随在他左右。而在这种环境里,赵佶的兴致仍然不减,竟然又生下了六子八女,给自己凑足了八十个后代

对于这样一个诗书画印俱佳,风流倜傥不辍,但却误国误民误家,给汉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皇帝。石头君觉得

堪称中华历史上最大的灾星之一,大家觉得应该怎么评价呢?


桃花石杂谈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之弟,宋朝的第八位皇帝。

哲宗的生母为朱皇妃,徽宗之母则为侍御陈氏,陈氏在宫中的地位很低。

后来因生赵佶而进封为钦慈太后,徽宗本系庶出,又是神宗的第十一子。

按照封建的宗法制度,是轮不上他当皇帝的。

然而,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赵煦盛年驾崩(23岁),向太后力排众议,以“先帝(神宗)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由,立十九岁的赵佶为帝,也即历史上的“宋徽宗”。


宋徽宗一生颇多争议,历来被人视为荒淫腐朽,昏聩无能的亡国之君,在其统治的二十五年间,奸佞当道,国势日衰,以至于兵败被俘,客死于五国城。

然而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宋徽宗不仅精通书法,擅长绘画,且工于诗词,其在艺术上的成就远远大于政治成绩。

平心而论,宋徽宗并非昏庸之辈,他在继位初期,也曾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礼贤纳谏,试图使国家走向强盛。


宋徽宗继位时,北宋王朝已经从强盛慢慢走向衰退,当时的党争异常激烈,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势同水火。宋神宗去世后,保守派上台,司马光执政,尽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宋哲宗亲政后,宣布“绍圣”,变法派又重新上台。随着一派的上台,另一派必然受到打压,轻者丢官落职,发配边州,重则性命难保,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宋徽宗继位后不久便颁布了一系列诏书,并下诏改元为“建中靖国”,力图消除朋党之间的斗争,使国家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而宋徽宗执政初期,北宋也出现了太平治世的景象,史称:“帝初政,虚心纳谏,海内想望,庶几庆历之治。”

然而朋党之间的斗争早已根深蒂固,不可消除。随着变法派蔡京等人的上台,打着“惟新”、“崇宁”的招牌,倒行逆施,排除异己,北宋的政治格局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势也就此日渐衰退了,而此时的宋徽宗也没有了执政初期的雄心壮志,而是沉湎于道家的虚渺境界和艺术世界里。

宋徽宗为人所诟病的另一点在于其想联金灭辽,最终却反被金国的铁骑所灭,沦为阶下之囚。

《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其实自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与辽以来,中原王朝一直力图收复这块失地,然而终究难以收回。

宋徽宗想一雪前耻,借金亡辽的想法并没有错,即使徽宗不联金亡辽,金国与宋朝之间的战争也在所难免,然而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已久,加上徽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最终加剧了北宋的覆亡。

尽管徽宗在政治统治上饱受争议与诟病,在艺术成就上却成绩斐然。

宋徽宗擅书法,他的正楷学唐朝薛曜的风格而略变其体,创出了笔画细腻的“瘦金书”。

绘画上,他的画作精致逼真,尤工花鸟、于翎毛之细腻可谓独步古今,《芙蓉锦鸡》、《四禽》及《池塘秋晚》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诗词作品上,他的《燕山亭》虽属亡国之音,却可以和李后主的诗词相媲美。

真要感叹一句:“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煮酒君谈史

不请自来~

宋徽宗做为北宋第八位末代皇帝,生于1082年,1135年卒,姓赵明佶,号宣和主人。因为一手好字被大家所熟知,后世称其书法为“瘦金体”。


宋徽宗作为一名文人可以说乃是宋朝之大家!这位墨水皇帝擅长楷书、草书,以及山水、花鸟等风景的描绘,当然做为一名不太合格的皇帝,宋徽宗对于诗词(艳词...)的造诣也颇为深刻:“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这是宋徽宗为著名艳妓李师师所写,正如夸奖一个女子的容貌,夸她漂亮不如从细处夸她,如她的眉毛秀气,或嘴形好看,或是腰肢好细,这样具体的夸奖才能引起女孩的喜悦。此词写的多么有灵性,多么生动!在一个“浅酒”,“灯边”相拥的环境下,眸中有情,两想悦抱,爱意让人忍不住紧紧的拥抱,因此佳人呼道:“痛痛痛。”并“轻把郎推”,一个“轻”字,是多么的传神,在渐渐动情后,“声颤”,“红涌”,于是开始“更番纵”,结果是“全没些儿缝”,请问,写黄书的人哪个能写出这种水平,哪个能写出这种韵味,淫诗能写到这个地步,纵然宋徽宗为金人俘虏,仍不得不说:他做皇帝是不配的,但诗词中的皇帝也只有他配!后面几句就不用解释了,大家应当自己就能看出味道来了。


除了诗词外,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当然,宋徽宗无法掩盖的,是为民族造成令诗人悲吟千年的“靖康耻”,他也得自食亡国苦果:公元1127年,宋徽宗的个人生活调转方向由天堂直奔地狱,上万口子的皇室家族,除康王赵构一人“泥马过江”而逃外,“全家覆没”为金人俘虏,上演了一出令人痛恨交加的人间悲剧。


我是49,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四九美术

总的来说,宋徽宗是一个不太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他本人喜好琴棋书画,对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在位期间,发明著名书法字体“瘦金体”,比之同时代的书法家,死毫不逊色,如果他出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一位具有艺术细胞的艺术家,会因为他的才华而享誉世界

可惜了,艺术家都是比较感性的,因为和蔡京、童贯趣闻相投,这两人正好迎合了徽宗的口味,自此飞黄腾达,踏上人生巅峰,执掌了天下大权,从此开始了没羞没躁的上欺天子,下瞒百姓的快乐生活

北宋国力自此一落千丈,这一切都和徽宗的性格分不开,兴趣和责任,他没有分明,而是混为一体

直到后来流落金朝军中,吃着干硬的馍馍,他才明白,他是皇帝,他不是艺术家,不过历史没有悔改,也没有从头再来,如果能回到过去,他可能会收敛自己的爱好,好好治国吧

毕竟,宋徽宗是一个昏君,但他并不是庸君,他具备所有明君应有的品质和才华,却正巧没用在治国上,而是全部用在艺术梦想上,他或许是历史上最有才的皇帝了吧!

生错了时代的才子!这应该是最简短的概括吧!


乱无章的旅行日记

“宋徽宗诸事皆能,唯不能为君”,这是对宋徽宗比较中肯的结论。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一个全能型的艺术大家和天才。

宋徽宗在位初期,还可以说是颇具明君气质,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宋徽宗就沉沦了。正事没干专门风花雪月,诗酒风流去了。

正所谓有所短有所长,宋徽宗当皇帝不行,更不会知人善任。在政治上他就是一个矮子,任用了一大批奸臣。

所谓人与群分,物以类聚。宋徽宗人用了同是书法大家的蔡京为相。人说字如其人,蔡京的书法在北宋说了第二可能没人敢认第一。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书法大家,确实一个极为奸诈的小人。一手带领宋徽宗走下灭亡。

所以,剖去君王不算,宋徽宗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自创的瘦金体,清爽秀丽,耳目一新。


闻雷一鉴

“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搢绅贤能,陷于党籍;政事兴废,拘于纪年。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灾异讁见而朕不悟,众庶怨怼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


以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罪己诏,是宋徽宗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大体意思是说自己听信谗言,贤能之士被流放,政事颓废,自己生活奢侈,民不聊生,耳边尽是阿谀奉承之语。如今国家危难之际,自己追悔莫及。
我不喜欢评价别人。宋徽宗走了南唐后主李煜走过的路。都是皇帝,都爱舞文弄墨,最后都是客死他乡。


闪电天下

历代皇帝中最好的艺术家。

也算好人一枚,可惜精力有限,过多的时间沉浸于艺术当中,对于国家的治理就疏懒了。恰生逢末世,生不逢时,饮靖康之恨,终成一代亡国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