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真的像《唐伯虎點秋香》中那麼浪蕩不羈嗎?

雲破月來影玩你

一說到唐伯虎,眾所周知的便是星爺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中的唐伯虎風流倜儻,人稱“風流才子”。他一身武藝,為了追求華府婢女秋香甚至賣身為奴,最終抱得美人歸,簡直就是人生贏家。歷史上的唐伯虎果真如此浪蕩不羈嗎?



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不會武藝,也沒有自鬻點秋香這段風流韻事,他只是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明史》中對唐伯虎寥寥幾筆的記述,為我們大致勾勒出唐兄的形象。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後字子畏,號六如,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出生於蘇州的一個小商人家庭。其父唐廣德對唐伯虎的教育尤為看重,專聘名師為他講學。唐伯虎雖“童髫入學”,但“才氣奔放”,自小就表現出過人的稟賦。


不久,唐家變故陡生,唐伯虎的父母妻兒相繼去世,“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去,喪車屢駕,黃口嗷嗷”,這讓唐伯虎痛不欲生。但他沒有放棄學業,而是愈加勤奮,以期科場揚名,出人頭地。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應南京鄉試第一,人稱“唐解元”。學士程敏政對他的文章讚不絕口,一時間唐伯虎風頭無二,他本人亦志驕氣滿,金榜題名可謂指日可待。次年,自信滿滿的唐伯虎和好友、江陰鉅富徐經入京參加會試。殊不知一場暴風雨正在向前途光明的唐伯虎襲來。



好友徐經在考前賄賂考官程敏政的家童,竊來了考題。事發之後,程敏政被彈劾罷官,徐經下獄。程敏政曾在多個場合對唐伯虎的文章大加讚賞,徐經更是其好友。而與他們都有著密切聯繫的唐伯虎亦難逃干係。唐伯虎被下詔獄,隨後被貶為小吏。他以此為恥辱,拒絕上任。


遭此科場之變,唐伯虎的功名仕途化為泡影。而此時的他又是名滿天下的才子,科場案一出,“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極甚矣。”而當他返回家鄉後,“童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當戶而噬。”社會的指斥和家人的冷落讓本就心灰意冷的唐伯虎更是身心俱疲。他“伏案而思,仰天而嘆”、”憤悒而哀傷“,自此一腔豪情具煙消雲散。


為排解憂悶,他離家而去,尋訪名山大川,碧海秀水,遍遊江南”放浪形骸,翩翩遠遊。“歸家後,他在蘇州桃花塢建造桃花庵別墅,退避其中,他在園中和朋友縱酒放歌“客來變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傾”,過起了以賣文賣畫為生的“逍遙”生活。在這樣的境況下,唐伯虎專注於詩畫書法,技藝精進,他本就天賦奇高,遭此劫難反而因禍得福,詩畫具為一絕,風格自成一派。



這樣的“逍遙”日子未過幾年,寧王朱宸濠派人給唐伯虎送來厚禮,“以厚幣聘之”。唐伯虎怎會料到自己已近暮年竟還有王侯相召,他建功立業的念頭又重燃起來,便欣然前往寧王府。他不知道的是,寧王此舉只不過是為了造反,贏得些禮賢下士的名聲,名滿東南的唐伯虎自然成為被拉攏的首選。


到寧王府後不久,唐伯虎便察覺了寧王的造反意圖,為了避害脫身,他不得不縱酒裝瘋,“寅察其異志,佯狂使酒,露其醜穢。”眼見當代才子成了一個瘋子,寧王朱宸濠只得將唐伯虎逐出王府。



逃離虎口之後,唐伯虎對功名徹底絕望,他縱情於詩酒文畫,潛心研究佛、道,不再過問世事。看似瀟灑不羈的生活背後,是他對科舉失意、仕途無望的逃避,他用這種浪蕩不羈的方式麻痺著自己。就像他的詩云,“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別人眼中的唐伯虎瀟灑隨性、荒誕不經,但這其中的憤懣無奈,困苦蹉跎,只有他自己知道。


年少成名,春風得意,橫遭變故,悽風苦雨,窮困潦倒,半世蹉跎,唐伯虎可謂嚐盡世間辛酸。寧王兵敗兩年之後,唐伯虎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54歲的他帶著遺憾撒手人寰。臨終前,唐伯虎留下七絕一首:“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陰間地府具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參考文獻

1.慧遠.桃花庵裡桃花仙——風流才子唐伯虎的前世今生[J].書屋,2005(02):35-39.

2.王文英.唐伯虎的人生歷程及其立名思想[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113-1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