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最感人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谢小楼

在古代的文人中,最感人的兄弟之情,莫过于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两人经常互寄诗人,表达思念之情,这些诗文都写得感人至深,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我们学过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是,要说写的最感人的,还是苏轼在监狱中生死之际写的《狱中寄子由二首》第一首。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子由》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是写给弟弟苏辙(即子由)的,第二首是写给妻儿的。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由于苏轼对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对态度,又在诗文中对新法及因新法而显赫的“新进”加以讥刺,于是政敌便上书弹劾苏轼,苏轼被捕入狱,关在御史台。

苏轼一被捕,众多亲朋好友立即上书营救,弟弟苏辙则上书请求神宗用自己的官换苏轼的命,连退隐金陵的政敌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最后是太后大寿大赫天下,太后说只放苏轼一人就够了,最终苏轼才捡回一条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被捕时,曾与苏迈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如果听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换成鱼。苏迈严格遵守约定一个多月,恰逢粮尽,得出去找人想办法,便嘱托一个亲戚代为送饭,却忘记将与父亲苏轼的约定相告,亲戚偶然弄到鲊鱼(腌制的鱼)就送了过去,苏轼见状大惊,以为罪将不赦,于是写下此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言:「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说明这首诗是通过狱卒转交的,他知道狱卒一定会拿给皇帝看,所以开头就歌颂了一下皇帝,说是自已是咎由自取。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人生百年,如今自己中年丧命,也算是先偿还前生的孽债了,只是留下十几口家人,只能劳累弟弟抚养。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随便一处青山,便可埋下我这一身枯骨,只是他年夜雨之时,只剩下弟弟你一个人独自伤神了。

年少是,苏氏兄弟一起读诗,读到诗人韦应物“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两人都很喜欢,于是相约他日功成身退、对床而眠,共享闲居之乐。所以这一句「他年夜雨独伤神」,其中的哀恸之情,只有兄弟二人才懂。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缘结来生,这是情人之间的盟誓之语,而苏轼用在自己与弟弟身上,其中的兄弟之情,真是感人泪下,世间再未见这样的兄弟之情!

苏轼的这一次下狱,有诸多友人相救,连政敌王安石也上书相救,弟弟苏辙代兄受过,被贬筠州,所谓患难见真情,这一次患难,突显出了苏氏兄弟之情。

这样的兄弟,文学史上仅见此一对。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弟苏辙,字子由。古时人们称呼亲近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大多称字,以示亲近。

苏轼长弟苏辙三岁,两人一起长大,感情很深。苏轼称苏辙: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而苏辙则称苏轼: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两人一同中进士,一同步入仕途,志向及政治观点相同,因此在对待如何变法这个问题上同进退。但性格上苏轼豁达,苏辙内敛,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在乌台诗案苏轼入狱,自觉难逃一死,因此写下了绝命诗托人带给苏辙,其中有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可见其兄弟情谊。

我们注意下序中细节,大醉,却想起了一个人,那这个人一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天上的明月啊!你是何时有的?

止不住把酒问天!

敢问天上宫阙,今天是哪一年?

我多想乘风与你同住,

但你那高高的楼宇,实在是太高太寒。

还是随着清辉起舞吧,一样不同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

辉洒在无眠人面前。

月儿不是你心里有恨吧?

为何总在人分别时又大又圆!

哦,人总是有悲欢离合的,

月也总是有圆有缺的,

这些事从来就难以两全!

但愿天下有情人长长久久,

千里明月共团圆!

后人评价:写中秋诗词,此词既出,余诗俱废!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此词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云卷飞山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感情深厚互相牵挂。而分离时日一长,苏轼便要诗词相赠,以表达关怀与思念之情。其中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序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时节,苏轼望月而思弟,于是便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是处处咏月,同时也是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更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人们评价说,自从苏轼的这首中秋词问世,其他的中秋诗词便都黯然失色,余者不足论矣。可见这首源于思念兄弟,而咏诵的诗词地位实在太高。

苏轼思念兄弟,不只是写了不少词,写诗也是不少,并且还有感人至深的佳作流传呢。由于“乌台诗案”,苏轼被冤枉关在了狱中,苏轼备受御史逼供拷问,一度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于是写下两首绝命诗托人带给苏辙,其中一首如下: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首诗,情深义重,让人读来很是沉重。诗中次联,苏轼以后事托付兄弟,宛然一篇遗嘱。但最感人和最闪光的是在诗的最后,苏轼把我们带上了表达手足之爱的巅峰:“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虽然时空的浩劫将使伟大时代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但兄弟之情则将在死死生生的轮回中永恒地延续!

据说神宗皇帝也读到了此诗,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赦免了苏轼的死罪,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然后,在黄州,苏轼遇到了赤壁,便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