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東南亞吃蟲文化?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九-王子

首先,吃蟲是一種非常經濟和環保的行為,雖然在文化上似乎大家覺得吃蟲是原始落後的表現。

相對而言,越是高等動物,轉化營養的能力越差。

比如說,1斤牛羊肉需要消耗5斤以上的飼料,而1斤雞肉只需要1斤半飼料就能長出來了。

而蟲子的轉化效率比大型動物更高,比蟲子高的,還有單細胞藻類、細菌、酵母等。

這種效率叫做飼料轉化率,轉化率高不僅意味著便宜,也意味著環保,因為產生的排洩物更少。

你看看養牛、養豬的地方,特別臭,因為飼料吃進去只有很少的變成肉,其餘的被消耗掉或排出來變成屎。

其次,蟲子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要什麼有什麼,比吃一般的肉更有營養。

確實有不少貧窮落後的地區有吃蟲的習俗,實際上也是為了充飢。

但隨著人口膨脹和資源的枯竭,人類獲取營養的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聯合國糧農組織還曾經專門發佈一個建議,是讓大家吃蟲呢。

我相信未來蟲子們上餐桌會越來越多。

此外,人類的基因裡就有消化昆蟲外骨骼(幾丁質)的基因,而猩猩、猴子等靈長類動物基因中的印記更明顯,這充分說明人類的祖先也是吃蟲的。

目前在世界各地,有上百個國家有吃蟲的習俗,比如中國最典型的是東北燒烤的蠶蛹和雲南的炸蟲子和蜂蛹。

很多人不吃是因為心理因素,其實吃習慣了,還真是挺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