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發熱很多疾病共有的臨床症狀之一,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傳染病)

,其次是結締組織病(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過度的發熱會使人體機能發生障礙,導致抽筋、驚厥等嚴重反應,發熱過久還會造成人體消耗增加、營養供給不足,引發其他病症。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腋窩溫度

分為低熱型(<38℃)中熱型(38-39)高熱型(39~40℃)、超高熱型(>40℃)

而退熱藥物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使散熱增加,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產熱減少,從而降低體溫。

臨床上使用的退熱藥多屬於解熱鎮痛抗炎藥(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藥),常用劑型有口服劑型、注射液、栓劑等。

常用退熱藥的分類

1. 口服退熱藥

口服劑型為首選,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安乃近、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等。

口服劑型包括滴劑、分散片、幹混懸劑、緩控釋片、混懸液、膠囊、咀嚼片、顆粒、口服溶液、口服崩解片、泡騰顆粒、泡騰片等。

(1)阿司匹林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價廉易得、療效顯著。但自美國 1984 年披露瑞氏綜合徵與阿司匹林有關後,已立法撤銷阿司匹林作為兒科製劑。

WHO 亦不主張給予急性呼吸道感染髮熱的兒童應用阿司匹林。

(2)安乃近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於 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作為解熱鎮痛藥用於臨床。70 年代因出現本品引發致命性粒細胞減少症的報道。

我國現已很少使用。

所以,首選的口服退熱藥為「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中,對乙酰氨基酚可適用於 3 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另外,對乙酰氨基酚有引起溶血的報道,有溶血風險的患者退熱時可以選擇布洛芬。對於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無效的患者,也可以考慮使用布洛芬。

注射劑

適用於意識不清、進食差、不能口服用藥的患者。藥品種類包括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氨酚比林注射液、複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此類藥物作用快、體溫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較多,使用時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 且由於患者體溫下降過快,不良反應多,目前臨床已很少使用。

栓劑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對於意識不清、進食差、不能口服用藥的患者還可以考慮用栓劑,比如吲哚美辛栓、阿司匹林栓、小兒布洛芬栓、右旋布洛芬栓等。

退熱藥如何用?

退熱藥的使用原則

首選口服劑型。一般 6 小時用一次,一天最多使用 4 次,連續使用不要超過 3 天。使用退熱藥前、後均要注意監測體溫。

常用口服退熱藥的使用劑量

1. 對乙酰氨基酚

12 歲以上兒童及成人一次 500 mg;6~12 歲兒童一次 250 mg;若持續發熱或疼痛,可間隔 4~6 小時重複用藥一次,24 小時內不得超過 4 次。

12 歲以下兒童按照每體重給藥。緩釋劑型每 8 小時給藥一次,24 小時不超過 3 次。

2. 布洛芬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12 歲以上兒童及成人一次 200 mg,若持續疼痛或發熱,可間隔 4~6 小時重複用藥 1 次,24 小時不超過 4 次。

12 歲以下兒童按照每體重給藥。緩釋劑型早晚各一次給藥。

3. 其他劑型退熱藥的使用劑量

(1)吲哚美辛栓:直腸給藥。

輕輕塞入肛門約 2 cm 處,一次一枚,一日一次,每日劑量不宜超過 2 枚。

(2)小兒布洛芬栓:直腸給藥。

1~3 歲小兒,一次一粒(塞肛門內約2釐米處),症狀不緩解,間隔 4~6 小時重複一次,24 小時不超過 4 粒。3 歲以上小兒推薦使用每枚 100 mg 的栓劑

退熱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發燒到底該怎麼用藥?不用困惑,三分鐘讓你學會!

比如細菌性肺炎引起高熱時,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細菌,從而達到徹底消炎降溫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