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真空採血管

弄懂這些不同的採血管很重要,不光是藝多不壓身啦,充實自己啦,可以得瑟啦,用於吹牛啦,有時還可能讓自己少挨一針。比如之前我們講血常規的時候,如果採血人員太忙了,不小心拿成了紅管,一定要提醒她血常規要用紫管,否則半小時後會有一個本市區號的固定電話通知你回來再扎一針,防止肉疼。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前情回顧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分類與用途

上圖是真空採血管的主要分類與用途(只介紹最常用的,像那種用於血庫實驗的白管之類的就忽略了),我們重點記憶的是

1,紫管:血常規、血型、糖化血紅蛋白;

2、藍管:凝血功能

3,黑管:血沉;

4,綠管:急診生化、血流變。

請記住這4條劃重點的,首先因為,其中血常規、凝血功能和急診生化這三項是急診就醫最重要的項目;另外,除上述項目之外的大部分項目是可以紅管、黃管或綠管通用的,比如普通生化、血糖血脂、肝腎功能、腫瘤標誌物、甲狀腺功能、乙肝十五項、艾滋梅毒、HCG、生殖激素、生長激素、自身免疫性抗體、肺支、免疫球蛋白、貧血三項、PCT、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等等等等,都可以通過離心分離出上清液進行檢測。下圖為具體原理: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採血管分類原理

通過上面的原理回推分類與用途,我們就會明白,差距很大的項目是不可以用錯採血管的,否則必須重抽,要不然檢測的結果會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特別是血常規的紫管、凝血功能的藍管和血沉的黑管,是不能錯的。從上圖也可以看出,急診生化抽成紅管或者黃管是可以接受的,都能用上清來檢測,只是紅黃管的的等待時間要長一些,因為促凝完成的時間要比抗凝完成的時間慢很多。

之所以叫真空採血管,是因為採血管完全密封,內部為負壓(低於外部壓強/低於1個大氣壓)。因此一旦通過採血針和人體血管連接起來,人體血管中的血液就會被吸入採血管。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收藏貼」醫院抽血,採血管有大學問,學不會你將肉疼,深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