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為侯寶林還債?

靖逸軒主

侯寶林與候耀文是父子關係,侯耀文與郭德綱是師徒關係,那麼郭德綱是侯寶林的徒孫,侯寶林與郭德綱沒有直接關係,也就不存在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為侯寶林還債的說法,侯寶林也沒有什麼債需要郭德綱來還,這個問題就是胡址,要說還債也就是郭德綱要繼承相聲藝術的“債"。


侯寶林是中國第6代相聲演員,世紀相聲大師,是相聲界一代宗師,對相聲藝術追求甚高,自我要求甚嚴,侯寶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不僅是相聲界集大成者,還是相聲改革者,讓相聲藝術成為中國文化,成為語言藝術,他是真正的相聲宗師。

侯耀文,著名的作家、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是侯寶林的第三子,他繼承父親侯寶林的相聲藝術,也不忘侯寶林的精心栽培。侯耀文為什麼要收郭德綱為徒?其實道理很簡單,早在2004年前,郭德綱就創辦了德雲社,只因無人幫助郭德綱,使郭德綱的德雲社經營不景氣,郭德綱具有相聲天賦,在侯耀文心中,郭德綱就是成就侯耀文相聲大師的名聲,郭德綱就是中國相聲界的未來。

別人收徒要收師傅費,而侯耀文收徒,師傅反給徒弟錢,2004年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時,給郭德綱5萬元,用於發展德雲社,郭德綱拜師後,憑藉侯耀文的名氣,郭德綱的德雲社一夜成名,郭德綱也不是當年無名小卒。郭德綱與侯耀文師徒雖然只有3年時間(2004年拜師,侯耀文2007年逝世),也沒有學到什麼能耐,但是郭德綱沒有侯耀文,也就沒有今天如此紅火的德雲社,更沒有郭德綱的今天。

侯耀文已逝世10週年,郭德綱如今不忘恩師之情,2017年6月23日郭德綱專門發博緬懷恩師逝世10週年忌日,顯然郭德綱是真的把師傅放在了心上的。


舞動人生124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侯寶林先生說起。眾所周知,侯寶林是中國新相聲的始作俑者。新中國成立之後,他立志進行相聲改革,即所謂“淨化”相聲,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為了適應新形勢,遵循毛主席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宗旨,在老舍等人的支持下,同孫玉奎、羅榮壽、高鳳山等人一起組建“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先後任副組長,組長。一併創作並演出了不少新相聲,基本上拋棄了《八扇屏》等傳統相聲,後來的徒子徒孫們也說新相聲。而說傳統相聲的反而沒有了市場,在舞臺上逐漸走向末路。



新相聲也是建立在傳統相聲四門功課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功夫,單靠背誦現成的劇本,肯定觀眾不買賬。侯寶林先生的新相聲是有傳統相聲功底的,所以說起來得心應手,觀眾也認可。他的徒弟馬季也說新相聲,基本上是走師傅的路子。而馬季的徒弟姜昆就走了另一條路,四門功課樣樣稀鬆,甚至根本不會,全靠背誦劇本,像郭德綱演出經常出現的“現掛”就更是不可能。姜昆也收了不少徒弟,真不知他能教這些徒弟們什麼。大約是他位高權重,徒弟們另有所圖吧?姜昆得意的時候,剛好處在改革開放初期,觀眾是“相聲”飢渴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傳統學派”脫穎而出,雖然很艱難,但還是從小劇場走向了大劇場。郭德綱讓新一代的觀眾們見識了什麼是傳統相聲,人們願意掏錢進劇場聽相聲,體現了相聲的魅力所在。姜昆送票搭雞蛋的相聲肯定是沒有前途的。因此說侯寶林先生“從體制上徹底的壓制並摧毀傳統相聲”,是一個難堪的事實。


侯耀文先生深諳相聲肯綮的,眼見相聲走向末路,非常著急。郭德綱的出現,侯耀文看到了復興傳統相聲的希望。他主動收郭德綱為徒,是完全為了傳統相聲復興大業的舉動。收郭德綱為徒時,候躍文是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說話有人聽,有他的提攜,郭德綱在相聲界取得了一席之地。在侯耀文的羽翼覆蓋下,德雲社才能夠生存壯大。

所以有傳言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替他的父親還債。你說這話在不在理呢!


老漁16216402595

這個說法有點偏頗。雖然侯寶林是當年的相聲改良小組的主要發起人和成員之一,但是改良小組的成員絕對不是為了毀相聲而成立,肯定是為了相聲更好的發展而成立,這個問題要從時代背景中去看和思考。 建國初期相聲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很多傳統段子裡有很多舊社會留下來的社會風氣在裡面,比如侮辱勞動人民、羨慕富貴權勢、江湖氣十足、為了餬口無所不用其極。不但沒有藝術上的價值,反倒成了當時社會毒瘤。甚至出現了學校禁止學生聽相聲,婦女不去聽相聲的現象,更出現了演出中相聲藝人被趕下臺的情況,相聲成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存在,如果不進行改進的話,相聲前途一片暗淡。

在這種情況下,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做為領路人,侯寶林、佟大方、孫玉奎等人發起了相聲改進小組。通過改良使相聲真正成為了大眾藝術,在上世紀5年代初到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兩個時期相聲出現了兩次高潮。在這兩個時期誕生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段子也湧現出了大批的相聲人才。

但是由於當時社會歷史環境的侷限性,一些相聲作品或許強調宣傳和教育的功能,卻忽略了基本的藝術規律,大量的作品已經沉寂。一些老相聲中原本無傷大雅的包袱也在這次改良中去掉,客觀上降低了相聲的娛樂性。在相聲發展高高潮時期一些沒有多少基本功的人員混進了這個行業,依靠背幾段別人寫的作品走紅,基本功的缺失註定這些人不能創作出太多的作品,也正是這些人的魚目混珠,搞得相聲圈內烏煙瘴氣,使相聲不再是為了娛樂大眾而生,更多的是成了一些人往高層爬,以及弄一個鐵飯碗的工具,雖然有幾次相聲大賽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相聲演員和作品,但是環境使然,這些人大多沉寂,也有的人進入了體制,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鐵飯碗。隨著老一輩的相聲大師紛紛離世,相聲又一次到了低谷期。直到德雲社的出現,使相聲又一次繁榮了起來。

雖然建國初期的改進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但是給相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相聲的沒落更多的是基本功的缺失,那些已經身在高位的人只顧著自己的前途,沒有去真正深入研究一門藝術發展的規律。只顧著爭風吃醋打壓不服從自己的人,扶持一些溜鬚拍馬的人。要知道一個行業和藝術要健康的發展,從業人員的素質永遠是第一位。所以個人認為將相聲沒落的責任推到那一次改進身上,有失偏頗,說侯耀文收徒郭德綱,為侯寶林還債更是無稽之談。侯寶林大師對相聲的貢獻是誰也抹殺不掉的。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侯躍文收郭為徒是替父還債,這話確實不假。當初侯保林為了適應當時的政治環境帶頭對相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所謂淨化相聲,讓相聲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及其服務政治功能。但由於相聲表演形式太簡單,只是靠一張嘴在讓觀眾買帳,因此離開了前人所形成的傳統東西,沒有高超的才藝根本不行。侯保林,馬三立等老一代表演了一輩子相聲,因此能在演出時隨心所欲,遊刃有餘。但後人包括姜坤等等就相差太遠。因此相聲逐步走向哀落。侯躍文也太清楚這點。因此當發現在郭時,便收了郭為徒,想通過郭使相聲回到原來面目。因此替父還債一說狠有道理。


溫馨188823870


郭德綱作為現在相聲界的第一人,對於傳統相聲的復興有相當大的意義。在郭德綱之前,相聲的沒落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的。而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興起,可以說為相聲的傳承發展帶來了實質性的作用。


而為什麼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替父親侯寶林還債呢?因為傳統相聲的沒落是因大師侯寶林而起的。侯寶林作為一代相聲大師,當然有自己的突出貢獻。但對於傳統相聲來說,他是有過錯的。


而侯耀文主動收郭德綱為徒,也就是看出郭德綱能夠振興傳統相聲,也就是間接的替侯寶林挽回過錯。


其實,在我看來傳統相聲也好,新相聲也罷,只要觀眾喜歡聽的就是好相聲。只要相聲好聽,那麼它才能長久的傳下去。


雨天論娛樂

雖然很多人評價郭德綱的相聲低俗,但是郭德綱對相聲界的貢獻卻沒有人能夠否認,出入北京的他堅持在小茶館說相聲,無論再苦再累哪怕沒有觀眾都一路了堅持下來,最終才給早已死氣沉沉的相聲注入了一絲活力,也正是這股活力讓相聲重新回到小茶館、小劇場。郭德綱之前能夠堅持表演相聲的劇院、茶館少之又少,不少相聲演員基本就不掙錢甚至是賠本賺吆喝,隨著郭德綱現象的火爆,其他劇場、茶館也開始增加相聲場次,這為眾多相聲演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幾乎憑一己之力挽救了相聲的郭德綱當然算得上是人才,是人才必然就有人欣賞,侯耀文便是其中之一。據說侯耀文與郭德綱曾共同在廣州演出,回到北京後侯耀文便邀請郭德綱一同錄製電視臺節目,自此兩人關係越走越近,侯耀文出外演出時也喜歡帶著郭德綱同行,這使二人感情更加深厚,日後的拜師便是水到渠成。可以看出相聲世家出身侯耀文對於郭德綱極為提攜,正是出於愛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相聲在小品的衝擊下逐漸走向沒落,會說的被迫轉行、喜歡聽的沒地方聽,久而久之,相聲早已遠離大眾生活,郭德綱的出現扭轉了這一局面,侯耀文當然喜歡這樣的人才。
至於說侯耀文收郭德綱是替侯寶林還債,這未免有些誇大其詞,相聲源於市井,其中必然有低俗之處,當年侯寶林大師力主淨化舞臺自有他的歷史原因,畢竟在當年市井低俗之言上不得檯面,淨化舞臺至少使大部分相聲演員在一定時間內逃過了滅頂之災。當然,淨化的後果就是老段子逐漸失傳、缺乏寫手又使新段子無以為繼,這也確實是相聲沒落的成因之一,有人說起相聲沒落時必然會想到淨化舞臺一事,因此才將侯耀文收郭德綱視為為侯寶林淨化舞臺一事還債。
(LS)

捕魚小分隊

只有小白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侯耀文收徒從來都是誰有名就收誰,從這麼多年相聲大賽第一都成了他的門人可見一斑,為了對抗姜昆一派的中國說唱團,侯三廣交門徒,陳寒柏等等通過比賽出來的相聲演員都收為己用,郭德綱紅了,想找個靠山,侯三正好有擴大實力的想法,所以二者算是一拍即合。。

這只是利益的問題,郭德綱後來諸多是是非非,除了汪洋的時候侯耀文在安徽臺給郭德綱說了幾句話,其他時候,侯耀文基本沒出過聲挺郭德綱,估計侯耀文到死都沒想到他的這個徒弟這麼能折騰。。。


中後所明齋

如果侯寶林大師當時不改良相聲,相聲在當時就死了,侯大師是為相聲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留了一口氣,所以不存在什麼還債的說法。

中國人民早已脫離了那個萬惡的時代,到了一個可以自由呼吸,可以自由選擇笑的時代,相聲作為能帶給人民笑的藝術,在經歷了80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電視帶來的輝煌之後,又一次沉寂,處境尷尬。這個時候,郭德綱出現, 把相聲帶回劇場,又一次拯救了相聲,可以說功不可沒,完全可以媲美侯大師當年對相聲改良的功勞。

所以還是那句話,根本不是什麼還債,而是繼承。

侯氏相聲一門兩英豪,救了相聲兩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