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擁抱世界亮出“教育牌”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計劃單列市教育行②

古明州因港而興。自古以來,寧波就是一個繁盛的對外貿易商埠。以水為魂,倚港衍生,與生俱來的港口血統推動著寧波從陸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港被國家確定為中國大陸重點開發建設的四個國際深水中轉港之一,千年商埠迎來了高速發展期。40年的歷程中,這座海港城市始終邁著開放從容的腳步,勇立改革潮頭。

2013年,國家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給寧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開放千年之後,古老港城如何再次起飛?在寧波佈局的眾多引擎中,教育是其中的關鍵動力。

搭戲臺,教育成為城市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在中共寧波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朱達每週的行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與不同國家開展教育合作的內容。有人開玩笑似的對朱達說:“你這個教工委書記倒像半個外交官。”

面對這樣的聲音,朱達回應道:“寧波要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樞紐城市,教育可以先行一步,成為城市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與這座城市一樣,寧波教育的血脈裡流動著開放的基因。2012年,寧波成為全國首個部市共建的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開啟了寧波教育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在這裡,你還可能參與世界一流的教育項目:300多項國際教育合作協議在寧波落地,全球1100多所院校在寧波有合作關係,各個層次的中外合作項目不斷“落地”。

在這裡,你還可以與友好城市、姊妹學校建立長期聯繫:諾丁漢市、比得哥什、魯昂市、奧克蘭市、大邱市等都與寧波開展戰略合作,而姊妹學校之間的交往早已突破了教師互訪、學生交流,向著共同研究、合作共贏的關係邁進。

在這裡,你甚至可以通過教育的舞臺,延展至科技、人文及經濟領域。寧波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樞紐”,連接著方方面面的資源與關係——

對於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寧波來說,打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市場是當務之急。但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卻因不熟悉外方政策及人文環境而“卡了殼”。捷克,“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一站。對這個國家,寧波顯然沒有足夠的經驗:外貿生意怎麼做,哪些貨品可以出口,對方國家在進出口檢驗檢疫方面有什麼特殊要求?這些關鍵環節,沒有人操作過,甚至沒有相關的文字資料。

正在政府“上火”之際,寧波教育前來“救急”。浙江萬里學院“捷克語言文化中心”馬上啟動捷克進出口貿易政策調研,通過“老關係”捷克孟德爾大學商學院,很快就拿到了翔實的出入境相關法律條文及管理條例,解了寧波與捷克貿易中的“燃眉之急”。

在中東歐區域,波蘭是有待企業開發的“藍海”。可熟悉波蘭的人才太少,在全國也僅有個位數的高校培養相關人才,“遠水解不了近渴”。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依託外國語學院,迅速與波蘭大使館建立起合作關係,波蘭研究中心已於近日揭牌。

“學院將大力支持波蘭研究中心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快速整合資源,對波蘭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開展全方位綜合研究。一方面,為寧波與波蘭的合作提供諮政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滿足寧波企業需求的波蘭通人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書記費英勤說。

“教育搭臺,經貿唱戲”,寧波教育瞄準城市發展的大目標,不斷拓展新領域。在未來版圖中,寧波經濟著力發展高層次的國際貿易和投資,致力於將城市打造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主陣地。

此時,寧波教育再一次展開教育開放的藍圖:加快推進“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進工程,吸納國際化高端人才;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提升地方高校服務外向型經濟的能力;推動建設寧波諾丁漢國際海洋經濟技術研究院、浙大寧波理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技合作平臺,打造國際前沿的合作基地……

寧波教育將以更開放的心態、更大力度的改革,為城市的提升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走出去,職業院校“出海”打響中國“金招牌”

走進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一帶一路”產教協同聯盟大廈的大廳,訪客總會被一幅世界地圖所吸引。在這幅地圖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113個國家都點上了紅點,代表著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援外培訓已經覆蓋了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援外教育“航空母艦”已經初步成形。

“藉著建設‘一帶一路’的東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向世界。可人才從哪裡來,這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培訓當地員工,解決企業難題,是職業院校應該承擔的責任。”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毛大龍說。

從2007年起,寧職院緊緊圍繞地方、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把援外培訓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涉外項目涉足汽車、航空、製造等核心產業領域。

“中國的老師來了,教給我最新的技術。現在,我走上生產線不慌了,工資也漲了好幾倍。”也門學生瑞拉高興地說。

一方面,寧職院將培訓班開到國外;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到寧職院“取經”。“我來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已經5個多月了,不僅掌握了旅遊專業的相關技能,還學會了一些常用的漢語。”在東帝汶的維拉諾瓦·西莫斯·艾麗薩看來,中國行收穫頗豐。像維拉諾瓦·西莫斯·艾麗薩一樣,已經有來自113個發展中國家的近2100名學員接受了培訓。

企業“出海”總與教育密不可分。2014年,浙江天時國際有限公司等中資企業在貝寧密集開辦貿易中心和工廠,給寧波職教“走出去”帶來了一輪新的機遇。

貝寧當地技能型人才短缺,技術培訓也遠遠跟不上需求。如果從中國派技術工人到貝寧,對企業來說,用工成本難以承擔。面對難題,寧波教育人又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走出去,到非洲去辦學,把中國的技術紮根在貝寧。

當年,中非(貝寧)職業技術培訓學院正式開學。4年來,寧波教師源源不斷地走進非洲課堂,為當地培養了物流、電子、計算機等專業領域的300餘名技能型人才。

“寧波職教將技術帶到了貝寧,真心實意地幫助貝寧解決了大問題,這樣的學校我們非常歡迎。”貝寧交通部長埃爾韋·埃奧梅說。

貝寧學院一炮打響之後,柬埔寨、肯尼亞等國代表紛至沓來,強烈要求寧波教育赴當地辦學。此後,“格林納達汽車維修技術海外培訓班”“斯里蘭卡職業教育海外培訓班”陸續開張。

去年,寧波職教“走出去”再升級,全國“一帶一路”產教協同聯盟正式成立。寧波將依託78所優質職業院校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援外培訓和境外辦學支撐平臺,為國家裝備製造業、工程機械、高鐵等企業走出去,培養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高技能人才。

藝術教育“走出去”,是寧波職教海外辦學的另一個縮影。羅馬尼亞向來以藝術聞名海外,德瓦藝術中學是當地藝術學校中的佼佼者。寧波外事學校與德瓦藝術中學一拍即合:集聚中羅優質教育資源,培育高水平藝術人才。2016年,羅馬尼亞中羅(德瓦)國際藝術學校“開張”,創新實施“2+1+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註冊中羅兩校雙學籍,進行四年制課程學習。學習期滿符合畢業條件者獲得雙方高中畢業文憑,打通了兩國學生跨國深造的通道。

得益於這個項目,寧波外事學校教師把“中國風”帶到了羅馬尼亞。“中國古典舞太美了!”體操運動員安德雷阿被漢唐舞深深吸引,她盼著能到中國來學習。

如今,越來越多的寧波職教項目走出國門,在很多國家已經是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在今年初舉行的第二屆職業教育國際開放論壇上,寧波市又出臺了《寧波市“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佈了14項重點項目,將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資源走出去。

引進來,建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朋友圈”

今天,寧波有一所赫赫有名的中外合作高校——寧波諾丁漢大學。每到招生季節,招生部都會收到全球多個國家優秀學生的入學申請。“隨著寧波諾丁漢大學辦學實力不斷提升,我們招生的門檻也在提高,無論是國內的高考,還是申請入學的國際學生,都要通過嚴格的考核。”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其說。

成立於2004年的寧波諾丁漢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校園、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開創了當時中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

成立之初,這所大學並不被所有人看好。當年,中外合作辦學僅限於課程合作,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尚未出臺,能不能引進國外高校、全英式教育在中國會不會水土不服,都有不少人質疑。

敢想敢為的寧波人並沒有被質疑嚇倒。“寧波要想成為國際化的港口城市,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學,這條沒人走的路,我們可以走走看。”寧波市教育局原局長、寧波諾丁漢大學黨委書記華長慧說。

今天,再回過頭來看,答案顯而易見。14年來,寧波諾丁漢大學已經成為寧波高等教育的標杆,高水平的辦學質量每年吸引了大批優質生源來寧波學習,同時還有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800多名留學生、400多名學術教師來寧波學習工作。

“在寧波推進城市國際化的進程中,寧波諾丁漢大學憑藉自身的國際基因,還可以成為一座開放之橋、友誼之橋。”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陸明彥說。

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寧波大學,剛過而立之年,就進入了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除在全球招攬人才以外,寧波大學還積極推動辦學國際化。去年3月,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成功獲批,法國教師、法國課程、法國人才培養模式在這所聯合學院全面落地。“聯合學院的法式教學讓我提前適應了法國教育,現在的學習輕車熟路。”目前在法國昂熱大學學習的寧波大學2014級學生張敏濤對留學生活充滿信心。

不僅是高等教育,今天的寧波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多國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中小學,寧波實施“千校結好”行動計劃,引進國外STEAM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優質資源,培養中小學生國際視野和素養。據統計,全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達到40個,覆蓋了高中到高等教育學段。

自2014年開始,寧波已連續舉辦四屆寧波—中東歐教育合作交流會,寧波與中東歐教育合作已覆蓋全部16箇中東歐國家。目前,寧波各級各類院校已與中東歐7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或姊妹學校,兩地教育合作項目總數達100項。

國際化的寧波教育也掀起了“留學寧波”的熱潮。2017年,寧波高校擁有來自全球113個國家5000餘名來華留學生,其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60%左右。

練內功,培養具有中國底色國際視野的新人才

當你走進寧波的學校,到處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不同膚色的國際學生;走進寧波的課堂,到處都有歐洲教師或是美洲教師正在講課。憑藉與生俱來的開放基因和多年不斷創新的實踐探索,寧波教育已經形成了擁抱世界的大格局。

“寧波的教育是高度開放的,但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有開放,還有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中國魂。”朱達指出,寧波教育在推動國際化的同時,更要注重練內功,在整合國際優質資源的基礎上,探索一條高質量的寧波教育之路,最終目的是要培養有中國底色、世界眼光的未來人才。

在寧波諾丁漢大學,中西教育在這裡碰撞和交融。這裡有全英式的英國課程,還有“中國文化課”這樣的純中式思政教育課。以“一門課程、兩本教材、三條路徑”為基本構架,寧波諾丁漢大學構建了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中外合作大學教學模式的思政教學體系。

“一方面,我們吸收了英國教育以學生為主、注重啟發式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們開展中國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承中國精神,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國際視野的中國人。”華長慧說。

伴隨著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不斷“走出去”的步伐,寧波本土的課堂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們更加積極地將海外企業的最新技術成果引入教學,更加主動地嘗試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的科研水平、教學能力及技術水平都在不斷提升。

上課時,學生們抬頭的越來越多;課後,到實訓室研究項目的越來越多;畢業後,企業反饋學生質量高的也越來越多。“當我們有了一支能夠服務國際大企業的教師團隊時,反過來再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就變得順理成章。由此,我們有信心培養出更符合寧波需求、同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職教生。”毛大龍說。

當基礎教育逐步對外開放後,各國的優質教育資源也漸漸被引入到寧波中小學課堂。2016年,寧波外國語學校與新西蘭默裡灣中學開展了STEAM課程合作。這個風靡全球的課程,開展初期卻有點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中方學校一開始對國外課程理解不透、整合不夠,純西式教學的課程難以落地。

既然開放,就不能走回頭路。今年,寧波外國語學校在寧波—奧克蘭教育聯盟的牽線下,開展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和跨學科解決問題的深度研究。校長周長安發現,教師們對STEAM課程的理解更深入了,更加關注跨學科的課程設計,對學生的教育也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

“傳統的中國基礎教育為學生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但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關注不夠。現在,我們試圖在引入少量西方課程的基礎上,探索一條中西融合的教育之路,為寧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周長安說。

多年來,寧波教育堅持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共贏開放,努力在服務寧波城市大戰略中作出“教育貢獻”,在參與國際國內教育合作中找準“寧波座標”,在提高開放質量中探索“寧波路徑”,在推動中國教育改革中貢獻“寧波智慧”。

“通過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助推當前中國教育改革,為寧波探索一條學貫中西的教育之路,培養更多具有中國底色、國際視野的莘莘學子,是寧波教育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目標。”朱達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6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