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要放水了嗎?

央行又要放水了嗎?

6月1日,央行發佈消息,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此次新增的擔保品主要包括:

1、不低於AA級的小微、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

2、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包括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

3、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央媽又要開始新一輪放水了嗎?

(MLF)是什麼,簡單一句話,銀行跟央媽借錢,規定3個月、6個月或1年還。這個借貸的過程就叫MLF - 中期借貸便利。銀行借來了錢,可以放貸,可以開展業務賺錢。

這錢不是白借的,是要還的,而且銀行是要支付利息的,近期為3.30%(1年期MLF)。借錢也不能空手借,是要提供抵押物,想想你買房子向銀行貸款,是要抵押你的房子的。銀行向央媽借款也一樣。

截止2018年5月末,全國MLF未到期餘額是40170億元,將在未來一年內陸續到期。銀行要安排資金償還。

以前,金融機構可以將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作為質押品向央行借錢。

但是,只有大中型銀行手裡才有這些優質資產,這些銀行存款已經夠多了,找央媽借錢又方便,所以賺錢更容易活得更滋潤。地方小銀行就有些尷尬了,本身存款少,找央媽借錢還難,因為小銀行根本拿不出這些優質資產,想想地方的農村銀行,手裡的貸款都是小微企業和農民伯伯的貸款,怎麼跟央媽抵押借錢?

央行又要放水了嗎?

央行又要放水了嗎?

這次央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就相當於定向支持了地方的中小銀行,也是支持了小微企業,三農和民營企業。

央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的動作,放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這一輪嚴格的去槓桿,已經近兩年時間,後果正在呈現。自2018年以來,尚不足5個月的時間內,已經發生20起債券違約事件

,涉及發行主體11家,合計債券餘額為176.04億元。上市公司,國企也牽涉其中,當然大部分還是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和國企都困難,可想而知,小微企業,三農的貸款和債務就更困難了。

由於債券的違約數量激增,債市大跌,低級別的信用類債券被機構拋售,就是沒人要了,市場出現了:“高等級債搶不到,低等級債沒人買”的奇觀,不少企業因此喪失了再融資功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就困難了。這次央媽擴大了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為抵押物,相當於也救了債市,AA+、AA級的債券也有人要了,減輕了企業融資的困難。

因此,央行此舉,根本上還為了提高中小銀行申請廣義再貸款的能力,更好地落實金融政策對三農、小微的支持,同時也更好的支持了債券市場和企業的融資。

當銀行投放、持有這些資產的積極性提高時,就真正能夠起到支持實體之目的了。

所以,很明顯,這次的政策並不是要放水的節奏和新一輪中國式QE

當然,這次央行的政策,對於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和居民購房的貸款,也並沒有放鬆,因為對於樓市的影響不大。

至於小微企業的貸款,會不會流向房地產,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不管政策怎樣,總會有人鑽空子,比如郎鹹平教授和其第N任空姐前妻打的官司中,郎叫獸就是利用其名下的小公司向民生銀行貸款900萬,為其前妻在上海買房。讓我們一起祝郎叫獸晚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