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

01

有一句話叫你注意什麼,你的眼睛所到之處全是什麼。

自從開始寫斷舍離的文章,我幹任何事都會發現它的影子。而斷舍離的理念也影響著各行各業的人。

從匱乏到豐裕,其實走不了多遠,你就會發現你負擔不了多少空間的物質。從買買買,到斷舍離,很快。有一個著名的問答是這樣的,問: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質?答:定期扔東西。

這段話不是來自《斷舍離》一類的書,而是從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2016》裡抄下來的。他想用斷舍離來解釋消費升級該怎麼做這個問題。

而關於提升生活品質,他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去年年終的時候,我曾經陪一個朋友去看二手房,很貴很貴的那種,一套房至少2000萬。

那天我看了六套房,也因為這個機緣,看到了未經修飾的六個富人家庭的日常生活。無一例外,他們過得髒、亂、差,他們的傢俱、陳設毫無審美、面目猙獰、粗鄙。上午睡到10點,女主人可以蓬頭垢面地在家裡接待陌生人。

那天對我的刺激極大,我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道理:我們這一代人,都有一個默認的假設,只有我擁有更多的資源,包括錢、地位、關係,我就可以過好這一生;但是,那一天我猛然發現,那些似乎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

這本書我已經看完幾個月了,整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段內容。我雖然沒有機會走進千萬以上富豪的家,但今天我無意中見識到很多類似的家,這也是我突然想起他寫的這段話的原因。

02

今天本來在看《窮爸爸富爸爸》,看到裡面說窮爸爸買住宅,富爸爸買公寓。負債分好負債和壞負債。我就想看看現在貴陽的二手房是什麼價格,我的房子還值多少錢。結果我沒有看到房價,我只看到了很多沒有生活品質的家庭。

我不知道他們賣房子的原因是否跟我當年一樣,但我看到那個家亂得真是一個水準。上圖:

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客廳

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臥室

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餐廳

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廚房

什麼都有的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三)​廁所

這些圖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下載了有四十多張。而這些房子的廣告裡無一不註明是精裝修,甚至豪華裝修。我相信他們沒有誇大其詞。但裝修的程度與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並不會成正比。羅振宇舉的例子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因為窮自殺的真沒幾個,有錢卻過不好的人比比皆是。

我瀏覽了一下午,發現凡是賣的是自己住的房子,大多數都是亂糟糟的。這裡面的關係是不是又回到那個問題:你的房間反映了你的生活狀態。房間亂的家庭必然運氣也不會太好。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我再也不會讓自己的家亂糟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