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冷娃」爲什麼會用來形容陝西關中地區的青年男性呢?

Amele


話說,在1936年的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的張學良與時任國民革命軍帝17路軍總指揮(西北軍領袖)的楊虎城西安發動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兵諫”事件,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張楊二位領袖,是為了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共同抗日”。此次“兵諫”,最終以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至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和平解決,史稱“雙十二事件”,也可以稱為“西安事變”。

圖片源於網絡

在“西安事變”結束以後,1937年的4月30日,蔣介石“公報私仇”公開的免去了楊虎城的軍權,並宣佈讓楊虎城到歐美考察軍事(其意就是為了限制楊虎城)。在6月29日,楊虎城與夫人謝葆真及自己的孩子等六人,搭乘由上海出國的“胡佛總統號”。在楊虎城臨行前,他將自己的軍權親手交予了自己的結拜兄弟——孫蔚如,挽住他的雙手說:“一定要以抗戰大局為重!切勿忘記”兵諫“之初衷”。孫蔚如將軍是楊虎城的心腹大將,雖然說資格並沒有馮欽哉那麼老,但是他的心思更為縝密,深的楊虎城的信任,楊虎城不管任何事,都會和他商議。西安事變發生後,馮欽哉叛逃,楊虎城被髮配出國,孫蔚如就成為了西北軍的主帥。在孫蔚如接任了陝西政府主席後,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被縮編至第38軍,孫蔚如任職軍長,成為陝西省的軍政要人。孫蔚如不辱使命,憑藉自己的才能以及關係,守護住了“西安事變”的成果,等到了全民族全面抗日!

孫蔚如將軍

在1937年的7月7日,日本鬼子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憑藉著軍事方面的優越條件,開始對我國華北地區進行“侵蝕”。在1938年3月,日軍牛導川岸兵團壓進黃河北岸的風陵渡,孫蔚如請纓出戰,並向陝西民眾與國民政府盟誓:“吾等將以血肉之軀捍衛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抗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1938年7月,蔣介石令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改編為31軍團,孫蔚如任職軍長,率領部隊全部離陝東渡,進軍我國晉西南抗日第一線,捍守黃河,中條山。蔣介石曾給孫蔚如下過死命令,:“任何情況都不可以退過黃河,拼死守護”!在不久之後,蔣介石又將31軍團改組為第四集團軍,孫蔚如任司令,在當月,一支由30000餘人組成的“陝西楞娃”部隊,連夜奔赴黃河地區,來到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

革命先烈

中條山位於山西的南部,處於黃河的北岸,走向由東北向西南,西南地勢低東北地勢高,縱深50與公里,橫跨170餘公里。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山西各主要的關隘相繼失守,中條山這個戰略要地就更為重要。對於中國人來說,這裡是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同時能夠配合整個抗日戰場。中條山戰略要地,對於日本鬼子來說,這裡是“南進北侵”的咽喉要地,既可以侵奪中原,渡河南下,又可以北上與日軍山西的主要軍事基地相呼應,改變華北軍站區的治安情況,因此,簡單的一箇中條山,就被中日雙方看作“關係戰略成敗的要地”!

與日寇拼殺

在1938年,晉察地區的總司令衛立煌率領部眾26餘萬人進駐,將中條山橫畫東西中三部分,西段駐守孫蔚如,東段駐守劉茂恩,中段駐守曾萬鍾。孫蔚如部在中條山堅持抗戰長達3年之久,先後粉碎日軍11次大掃蕩,終始日軍未能跨越黃河,進入西北。日本軍部的作戰報告也不得不宣稱“守備中條山支那部隊雖然是雜牌,但其戰鬥力頑強,決不可輕敵”!在1939年的6月,日軍的牛導川岸在被上級訓斥以後,向堅守在中條山的國民革命軍發起了規模空前的“大圍剿”。牛導已經喪心病狂,為了將38軍,96軍一併消滅,動員了一切的力量,為今後佔領中條山,進攻河南,陝西奠定了基礎。在此次的戰役中,無論是空地一體,兵力還是武器,鬼子的實力完全勝於國民革命軍,尤其是遠程山野炮,坦克,轟炸機等“高精尖”,都是國民革命軍沒有的,按照日軍戰爭預案,此役要將“茅津渡”的38軍完全根除!

奮勇拼殺

在1939年6月6日的黎明,日本鬼子兵分9路對中條山的中國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在“六六戰役”僵持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日本人又集結了重兵對駐守中條山的第4軍團發起了攻勢,中國軍隊拼死抵抗,擊退了鬼子數次的進攻,但是,鬼子攻打陌南的兵力太多,火力兇猛使中國軍隊非常被動。在整個“六六戰役”中,駐防在中條山的第4集團軍雖然拼死抵抗鬼子的進攻,使得主力部隊能夠成功突圍,但是距離主力部隊相對較遠的部隊則傷亡慘重,在最後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很多將士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浴血奮戰而未能突出重圍的部隊800名新兵,則被鬼子逼到了黃河的岸邊及土崖,這些“壯士”寧死不降,相繼從土崖跳進黃河,幾乎在800壯士投河的同時,距離此地五公里處的馬家崖,第177師的工兵營200多名軍士,也為了捍衛“中國軍人”的尊嚴而集體跳入了湍湍的黃河中!(小編心中憋屈,想哭)

800壯士

據說,在當時這800條漢子在集體投河時,曾被附近的山民親眼目睹,再後來根據一位叫做張君祥的村民回憶,至今想起那段往事都不禁落淚,800個活生生的生命啊。到現在他還記得最後一名士兵投河的場景。他是一位旗手,雙手緊緊地握住他們部隊的軍旗,在他投河之前,吼唱出了幾句秦腔:“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正是《金沙雕》中楊繼業所唱的兩句。根據史實文獻記載,在夏縣,平陸,垣曲黃河等百餘千米,烈士們的遺體漂浮長達3日之多。在“六六戰役”中,在方家,許家坡,南窯等地,共有1000餘人投河,主要是國民革命軍第96軍177師的後勤人員,潰兵,學員兵等部隊,其中800人事學員兵的一群孩子,年齡皆在15到18歲之間,有的入伍還不到三個月。3天后,孫蔚如總司令在黃河灘召開“公祭大會”,所有人員一律臂挽黑紗,孫蔚如司令跪面黃河,眼含熱淚,攥拳起誓:“此仇不報,我孫某定將引頸自戮,以謝國人!”

張君祥所指方向就是當年八百壯士投河殉國的地方

由於西北軍的30000餘名將士在中條山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牢牢地鉗制住了鬼子的攻勢,阻止了鬼子鐵蹄對我中華大西北的踐踏。也可以說,正是這些“陝西楞娃”的奮勇抗爭,整個大西北以及陝西才得以保全。作為中國人,我們會永遠銘記著他們——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陝西楞娃”,中條山就是天地為你們設立的豐碑!

圖片源於網絡

歡迎關注,下期更精彩,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紀布


很多人都聽過“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冷娃排兩行”——這是外省人對陝西人的總體評價。

  對於陝西“冷娃”的“冷”字,也有不少人認為“冷”就是“愣”的意思,可是說錯了。在關中方言裡,“愣”的讀音及含義與普通話中這個詞並沒有多大的差別,有呆、痴、缺心眼等含義。而在關中方言中,“冷娃”的“冷”字,細究起來,大概是從“冷熱”的“冷”引申的,其含義可以說比較豐富。說話辦事不善察言觀色直來直去出人意外的冷不丁,是這種“冷”;外表冷峻,莊敬實誠、寡言少語,剛板硬正,寧折不彎,是這種“冷”;認死理,一根筋,拼命硬幹,八頭牛也拉不回,倔犟勁上來敢把天戳個窟窿的,也是這種“冷”。一般來講,稱一個人為“冷娃”,其感情色彩特別強烈,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褒義,有驚歎、欣賞、讚許的含義,很少有些許貶責的意思。


小胖帶你逛寶雞


其實這個說法不會超過300年。陝西經歷五代十國的浩劫,自元朝開始沉淪,以清朝沉淪最為嚴重,在清朝徹底成為了打仗不留名的炮灰時代。

陝西曆史上不扯炎黃聯盟、倉頡造字。從西周開始,帝王將相頻出,出將入相,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周易周禮周樂--姬周奠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

秦郡秦律秦篆---強秦一統--秦國五雄主、名將白起、王翦、司馬錯。

漢人漢服漢字--大漢天下--漢武帝、漢宣帝、司馬遷、班固、馬超、楊震等;

隋文隋武隋制--楊隋復華--隋文帝、史萬歲、楊素等;

唐詩唐裝唐楷-----盛唐江山---唐太宗李世民、天皇李治、李靖、楊炯、柳公權、杜牧、郭子儀、藥王孫思邈、李淳風等;

宋朝尚有張載和寇準等;

元朝東方神將郭侃等;

明朝陝商:駿馬快刀英雄膽,乾肉水囊老羊皮;

清朝:小說戲曲頂呱呱、媳婦孩子熱炕頭,成為名副其實的陝西冷娃。

民國時期有于右任、關麟徵、杜律明、胡鏈、張靈甫、楊虎城、吳宓等。

新中國有劉志丹、高崗、路遙、陳忠實等;

綜上:陝西冷娃的稱呼形成於清朝中後期以後的時間裡,個人感覺不是啥美稱。


悟空水軍


愣娃,不是瓷馬二愣的愣的意思,即,不是瓷錘的意思,是生冷硬蹭的意思,簡單的可以理解為二錘子。生冷可理解為狠,硬可以理解為剛烈,蹭可理解為有點屌。二錘子可以理解為做事莽撞不計後果,想了就整了,倒黴了就認了。綜上所述,陝西愣娃的意思就是:一個生性剛烈,形象有點屌,遇事有點狠,惹毛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死看淡不服就乾的大概狀態。


猴紙果


陝西冷娃,咥的是實活,一句話,能動手就別比比,該出手就一刀拿下,幹掰硬正


user6031239116713


冷娃.半樁子.半大小子.毛頭小夥.半大孩子.愣頭青.沒成年等等,都指16與18歲半大不大的大孩子。

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沒有自決定權,不完全責任人的詞說說法。

然而褒意用時又呈,純貞.單純.純真.不摻假.不虛偽等的人品行用詞了。

實用時這樣的人勞動報酬是成年人工分的一半。且不歸用童工。

這種成年人與還未完全成年人的人的狀態詞說稱謂,其它地區還很多,各地叫法各不相同,淅江蘇杭上海一帶有稱小哥的。


味哎兒


愣,寫錯了,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