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祕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黎元洪在清末官至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大元帥;進入民國,三任副總統,兩任總統。作為清末民初時期一位重要政治人物,黎元洪確有與眾不同之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水師學堂 海軍先驅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出生於湖北黃陂縣木蘭鄉東廠販沙崗嶺。其父黎朝相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棄田從戎,加入清軍,以戰功升至遊擊。太平天國失敗後,黎朝相退伍。後因生活中遭遇困難,為尋找出路,不得不遠離家鄉投奔駐紮在天津北塘的直隸練軍,再次逐漸升至遊擊。8年後,黎朝相將家眷接到駐地,這時的黎元洪已是14歲的少年。黎元洪到北塘後,被送入一個私塾繼續讀書。據其子黎紹基講述,黎元洪學習異常刻苦,經常在昏暗的燈下讀書至深夜,以致雙眼疼痛。1884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入北洋水師學堂後,黎元洪入管輪科學習,繼續了他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學習現代自然科學知識及西方語言文化,接受嚴格的管理和軍事訓練,並取得優良成績。畢業前的最後一課,是登上一艘戰艦,在天津至廣州的航線上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習。在北洋水師學堂學習,接受正規、系統的現代軍事教育的這五年,可以說是決定黎元洪此後人生走向至為重要的經歷。

1889年畢業後,黎元洪次年被任命為北洋水師廣甲艦管輪,開始了其海軍生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中,廣甲艦不幸觸礁擱淺,當日軍艦船迫近時,黎元洪等人棄船跳海。經過3個多小時的漂流,幸運地被海浪衝到遼東半島的海岸邊。黎元洪得到當地農民的幫助,幾經輾轉到達旅順。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甲午戰爭

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黎元洪賦閒,一度到上海尋找出路。不久後,清廷宣佈凡曾在北洋水師效力人員可量才錄用。黎元洪北洋水師學堂的教育背景及在海軍服役的經歷,得到由湖廣總督調署兩江總督張之洞的賞識,被任命負責監修南京獅子山、幕府山、清涼山等處炮臺事宜。黎元洪出色的工作給張以“剛毅、堅忍,有不撓之氣概”且“忠厚篤實”的印象,得到張之洞的信任。炮臺修建完畢,黎元洪被任命為南京各炮臺總教習。

知兵愛兵 現代將軍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張之洞

張之洞一年後回任湖廣總督,黎元洪隨其來到湖北,先被派至槍炮廠監製快炮,後被委為護軍後營幫帶(副營長)。張之洞用黎元洪助其編練新軍,故張之洞於1898、1899秋—1900夏、1901年三次派黎元洪赴日本考察軍事。在此期間,黎元洪的職位不斷晉升,逐漸成為湖北新軍重要的軍事人才,黎元洪的諸多建議被張之洞採納,如:水陸各營兵勇有重大違紀者,均須交執法官審訊,不得擅殺;將武備學堂及防營將弁學堂改建為武備高等學堂,而另設武備中學堂等。

清政府1903年設立練兵處,翌年提出了在全國編練新軍三十六鎮(師)的龐大計劃。湖北根據規劃編練新軍兩鎮,原四川松潘鎮總兵張彪、黎元洪各為一鎮統制(師長)。第一鎮編制完整,兵員足額,包括步隊二協(旅)四標(團)十二營,以及馬、炮、工程、輜重等營隊,官弁兵夫共12071名,第二鎮則只有步隊一協兩標,加上馬、炮、工程、輜重各營,供5188人。1906年4月,練兵處將湖北新軍由兩鎮改為一鎮一混成協(旅)並列入全國新軍統一序列,第一鎮列為新軍第八鎮,統制官張彪,第二鎮改為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為黎元洪。

黎元洪在湖北新軍軍官中素以“知兵”著稱,軍事才能和名聲均在張彪之上。張彪為武舉人出身,屬舊派將領,地位雖在黎之上,但缺乏現代軍事知識和指揮才幹。張彪長期跟隨張之洞,張調任升遷均把他帶在身邊。1881年張之洞任山西巡撫時,張彪雖已中了武進士,仍在巡撫衙門內任低級軍官。張之洞為顯示對張彪的寵愛,將其夫人一名心腹婢女嫁給張彪,張彪於是得有“丫姑爺”的稱號。張之洞雖將張彪的職位置於黎元洪之上,但在軍事事務上則更為倚重黎元洪,“往往言聽計從。凡軍事上之計劃,多取決於黎。”

1906年10月,清廷在河南舉行秋操,分編南北兩軍,南軍由湖北第八鎮和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協組成,張彪並不出任指揮,而以黎元洪率軍前往,指揮南軍並取得良好成績。1908年11月又舉行太湖秋操,南軍由江蘇第九鎮和湖北第二十一混成協組成,張彪名義上為南軍總統官,實際上仍是由黎元洪指揮一切。此次秋操地形複雜,天氣惡劣,黎元洪指揮得當,其第二十一混成協表現更為出色,南軍三戰三勝,受到觀操的外國武官稱讚。秋操完畢,清廷諭旨賞戴花翎,黎元洪“知兵”的名聲遂享譽軍界。

此外,黎元洪體恤兵士,有“愛兵”的美名。黎元洪在湖北新軍任職時期,“治軍嚴仁,不濫費軍需一錢。有餘,即以逮士卒,故所部軍裝嚴整,絕於他軍。平居臥起皆準軍號,不妄先後,夜必宿軍中,雖遇歲時不移。”據黎元洪長子黎紹基的回憶:當時軍隊中普遍存在著剋扣軍餉的情況,但黎元洪所部軍餉按期照發,並且還設立了一個被服廠,士兵被服比較整齊,因此士兵對黎元洪有比較好的印象。當時許多管帶以上的軍官經常住在家裡,而黎元洪常住軍營之中,每月僅返私寓兩次。就是在過年時也往往不回家,每逢新年,還得到軍營中拜年。有人勸黎過年歸家團聚,他回答說:“彼兵士何嘗無家?我為領袖者,可不以身作則乎!”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黎元洪

黎元洪還鼓勵士兵學習文化,為督促課業他還親自去聽課,並規定,文章做得好的可免除挑土之類的勤務。據時任湖北新軍第八鎮步兵第三十二標第二營督隊官的徐兆龍回憶,湖北宜昌縣的秀才張之善,因家貧母老,還債無資,告貸無門,於是來到武昌,投入黎元洪所部工兵隊當兵。不料家中老母雪天上山砍柴,失足墜地而亡。張之善聞訊痛不欲生,有殉母之念。黎元洪得知此事,親往張之兵棚弔慰,並送奠儀銀元80元,使張請假歸葬其母。同時以陸軍特別小學堂會辦的名義,保送張之善為學兵,以慰其悲慘之心。

抵制帝制 信仰共和

黎元洪對於袁世凱復闢帝制一事始終持反對態度,並進行了堅決的抵制。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袁世凱

在袁世凱的要求下,黎元洪將二女兒黎紹芳許配袁世凱的九子袁克久,與袁結為兒女親家。據黎元洪的長女黎紹芬說:“袁世凱要袁、黎兩家結親的目的,是因為帝制在進行中,以姻婭關係既定,可避免我父反對。”袁世凱在準備實行帝制過程中,曾探聽黎元洪的口氣。據黎紹基回憶:一次,袁世凱對黎元洪說:“近來有許多人要我做皇帝,你看怎樣?”又馬上接著說:“這些人當然是胡鬧。”黎元洪很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專制,建立共和。親家,你如果做了皇帝,怎能對得起武昌死難烈士?”此後,袁世凱不再和黎元洪談這件事情。

1915年8月14日,“籌安會”建立。8月30日,黎元洪正式提出辭去參政院長職務,並表示“決不到院與聞立法職權範圍外之事。”

9月下旬,帝制派頭目梁士詒發起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此後袁世凱令參政院就改變國體“徵求多數國民之公意”,其帝制自為之真面目暴露無遺。黎元洪從此再不出席參政院任何會議,同時再遞辭呈。11月,黎元洪再諮參政院,提出辭去副總統、參政院長、參謀總長等全部職務,命副總統府辦公人員通知財政部,自11月起停發副總統薪俸,並呈報大總統袁世凱裁撤副總統辦公處,對袁世凱的帝制活動進行抵制。

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承受帝位。15日發佈策令,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並在京文武簡任以上官員前去祝賀。翌日,國務卿陸徵祥率各部官員齊集東廠衚衕黎府前,東至隆福寺,西抵皇城根,擁擠不堪,路為之塞。陸徵祥手捧冊封詔令,晧立門首,黎元洪堅辭不見,陸只得將詔令交黎一副官而退。當時,反對帝制的平政院長周樹模辭官並擬出京,特來黎府密晤辭別,並曉以利害,勸黎元洪勿受冊封。黎元洪向周表示不會接受冊封,“吾計決矣”,且即囑副秘書長瞿瀛擬辭王位函。12月19日,袁世凱重頒封誥申令,並派大禮官赴黎宅宣讀,步軍統領江朝宗隨行。進入黎府廳堂,江朝宗捧袁世凱的申令大呼:“請王爺受封!”黎避而不出,江則長跪不起,大呼“請王爺受封”不止。黎元洪怒而由旁房走出,大罵江朝宗“這樣不要臉”,喝令左右將江拖出黎宅。此後,袁世凱又授意政事堂送公文至黎宅,封皮大書“武義親王開拆”,被黎退還。袁還派次子袁克文送“武義親王”金匾到黎宅,並謂“遵父命給大叔道喜”,亦被黎元洪拒絕。袁世凱還有一些其他封王舉動,黎亦不予理睬。

投資實業 利鈍得失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居住在天津時的黎元洪

黎元洪1924年5月自日本返國後寓居天津,宣稱此後“不在政治方面活動,決從事實業”。黎元洪曾參與了諸多企業創辦投資,最主要者當為中興煤礦,其投資40萬元。此外在久大精鹽公司、永利鹼廠、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金城銀行、天津華新紡織公司、中國輪船公司等均有投資。關於黎元洪的各項投資收益,據曾與黎一度“接洽頻繁”的薛觀瀾稱:“黎氏經營事業,失敗居多,損失不貲,其中亦有輝煌成就者,如中興煤礦公司,黎氏晚年家用特此以為挹注。”

位於山東棗莊的中興煤礦,黎元洪不僅有鉅額投資,還擔任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黎元洪每到年末都親臨公司審核賬目,慰問職工。1928年5月國民革命軍再度北伐兵至臨城,蔣介石為解決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困難,要沒收中興煤礦。黎元洪既氣憤,又無奈,急忙派長子黎紹基攜其親筆信到南京,通過譚延闓向蔣介石疏通。蔣介石的回應是:“別人的我沒收,黎黃陂的我不能沒收。”雖然不沒收了,但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向中興煤礦攤派了100萬元的“二五庫券”。黎元洪唯恐煤礦被沒收,只好將所認庫券打了一個折扣讓給銀行,總算將此事應付過去。不料蔣介石見黎元洪認得如此“爽快”,又下令中興煤礦再承擔100萬元的軍餉,並規定了期限,如逾期不交,就沒收煤礦。黎元洪只好多方設法,用借款、預收貨款等辦法,才勉強交上。煤礦算是保下來了,但中興公司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黎元洪因此受到很大的打擊,煩悶不堪,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急劇加重。5月25日,黎元洪去天津英租界賽馬場觀看賽馬時,突然昏倒。6月1日,讓秘書起草遺囑,告誡子女要從事實業,勿問政治。6月3日病逝寓中(今天津市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原建築現已不存在),享年65歲。

民國秘史:被誤解的黎元洪

黎元洪之墓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北洋水師管輪、湖北新軍將領、武昌首義湖北軍政府都督、三任民國副總統和兩任民國大總統等時段,是中國近代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參與者。

作為與實業家,黎元洪參與了諸多企業的創辦、投資,是發展中國近代工業與對外開放的實踐者。他與華僑創辦的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遠洋航線,填補了中國遠洋運輸的一項空白。此外,黎元洪還參與了一些公益事業,尤其是熱心教育,屢屢助學。其捐2000元中國銀行股票開辦天津北塘第一所小學;南開學校創校,他捐“七長公債”1萬元;家鄉黃陂創辦前川中學(今黃陂一中)他捐款3萬元。他還曾撥中興煤礦10萬元股票,籌備創辦江漢大學,等等。

作為中國轉型時代的政治人物,其作為當有功有過。但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海峽兩岸對黎元洪的評價都並不高。章開沅先生指出,長期以來黎元洪沒有享受到公正的評價,其原因既有國民黨的正統史觀的影響,也有大陸方面革命史觀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史學研究的深入,學界對黎氏評價發生較大的變化,對其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章開沅先生認為,“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儘管步履瞞姍,坎坷曲折,但畢竟也是邁開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們理應給以必要的尊敬。”張海鵬先生則具體指出:黎元洪是“反動軍閥”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我覺得在歷史上給他一個基本的評價是‘有大功無大過,有過不是大過’”,參加武昌起義、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張勳復辟,是堅持共和這一中國近代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二次革命”期間、任總統和副總統期間的一些過,“可以算作是他的小過,從歷史前進的方向來講,他是有大功的。”這些認識或代表了現今學術界對黎元洪新的評價。

(作者李學智:天津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