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要殺開國功臣劉伯溫?

微斯

答:所謂“朱元璋要殺開國功臣劉伯溫”只是陰謀者論斷、小說家言。

按照陰謀論者的說法,劉伯溫是個謀比張子房,智壓諸葛亮的能人大牛,既能興人國、亦能覆人國,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子孫坐穩龍廷,就狠心把他殺害,免除後患。

在民間傳說裡,“火燒慶功樓”、“燒鵝殺徐達”等等駭人聽聞的奇聞怪談就是這麼來的。

事實上,劉伯溫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真沒有多重要。

我們用事實來說話好了。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最初所擬名單裡並沒有劉伯溫的名字。

封賞結束後,過了二十天,朱元璋覺得工作有遺漏了,匆匆補封了兩名位列於公、侯之下的三等伯,劉伯溫才得以排在了被封功臣中的最後一名:誠意伯。

這一年,劉伯溫已經六十歲,跟了朱元璋十年,這不容易才混到這麼個象徵性爵位,業績應該不是太出色。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之後的一次祭奠孔子活動上,朱元璋沒有安排劉伯溫參加。劉伯溫卻在活動儀式結束後,站在了領受祭肉的行列。

朱元璋當場發話:你劉伯溫不是在學聖人之道嗎?你都沒參加祭奠,卻來要享受祭品,學禮學到哪裡去了?

末了,朱元璋還下令停發其一個月俸祿。

劉伯溫斯文掃地,顏面無存,於洪武四年(1371)以病老致仕,歸鄉隱居。

浙、閩交界有一個名叫談洋的小地方,經常有走私鹽販聚集,治安不好。

退休後的劉伯溫閒不住,覺得應該在青田設立談洋巡檢司,讓長子劉璉上奏其事。

以左丞相掌管中書省事務的胡惟庸是劉伯溫曾經的政敵,其抓住機會,指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刻劉伯溫,說:“談洋這個地方踞山臨海,有王氣,劉伯溫想佔來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請求設立巡檢司來驅趕百姓。”

胡惟庸這一誣陷,上綱上線。

劉伯溫趕緊入朝當面向朱元璋交待問題。

朱元璋見了劉伯溫的衰樣,也沒怎麼為難他,反倒多番慰藉。

劉伯溫就沒有急著返鄉,在京師住了下來。

洪武八年新年,劉伯溫體感不適,卻仍和京官參加元旦的早朝,並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

正月下旬,劉伯溫感風寒,病重,臥床不起。

胡惟庸不知是過意不去,還是不安好心,送來醫生診治。

劉伯溫服過藥後,卻感覺病情加劇。

三月下旬,劉伯溫病情惡化,朱元璋於是頒發《賜歸老青田》詔書賜歸田裡。

詔書中,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功過進行了一次總結,並特別強調自己對劉伯溫的一切安排和處置都是符合“國之大體”的。

洪武八年(1575)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家中。

從劉伯溫的死亡過程來看,說他是善終鄉里也是成立的,何來朱元璋殺害之說?

但是,陰謀論者咬定,劉伯溫是胡惟庸派來的醫生下毒藥毒死的,進而又說,胡惟庸派醫生下毒,幕後主使就是朱元璋——這真是腦洞大開!

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劉伯溫已經是六十開外的老人了,而且是多病多悉的身體,又手無寸權寸柄,患此重病,就算延醫求藥,也是去日無多,朱元璋和胡惟庸何必要多此一舉要下毒殺人以授人口舌?!

最後補一筆,劉伯溫的名聲在後世如此隆厚,主要是其子孫的高超運作。


首先,劉伯溫次子劉璟早早就在老家青田縣城的一座道觀裡為老爸建立了祠堂,為此捐出了115石的田租。

弘治十五年(1502),劉伯溫九世孫劉瑜又動用重金,通過好友給事中吳仕偉嚮明孝宗請求重建劉基祠堂於處州府城。此舉當時雖未獲準,但朝廷卻同意將原有祠堂按建制擴建成廟,並御賜給“誠意伯劉公廟”一塊“翊運祀碑”,還詔授劉瑜為處州衛世襲指揮使。

由“祠”改“廟”,並且是統治階級的行為,意義非同小可,劉伯溫從此一躍而成為當地神祗。

到了正德九年(1514),劉氏後裔又依靠廣泛的人脈,把祖先運作成了“太師”,諡號文成。

當時朝廷對劉伯溫的讚譽之辭為:“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好傢伙,在朱元璋封功臣中排名在第三十七位的劉伯溫竟然成了“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到了嘉靖十年(1531),劉伯溫的同鄉、刑部郎中李瑜向當時的世宗朱厚熜上疏,說劉伯溫應當陪著太祖朱元璋享受祭祀,他的子孫也應該像中山王徐達的後代一樣世襲爵位。

此議很快得到了嘉靖朝君臣的同意。

在此基礎上,成書於嘉靖年間的演義小說《英烈傳》又加了一把火,把劉伯溫塑造成一位能呼風喚雨、料事如神的神算軍師。

關於劉伯溫事蹟的造假神化,到了明末,談遷、許重熙等人覺得太過、太火,曾提出過種種批駁。

近代歷史專家,曾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中國元史研究會副會長的楊訥也著作有《劉基事蹟考述》,對神化劉伯溫事蹟一一作出考辨。

一句話,劉伯溫,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朱元璋沒有非要殺劉伯溫的理由。

事實上,劉伯溫也不是朱元璋殺害的。

  


覃仕勇說史

朱元璋和劉伯溫在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屬於英雄惜英雄,劉伯溫也是個大能人,朱元璋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朱元璋沒想到的事情他也想到了,這讓朱元璋很是忌憚劉伯溫,但是從根本上還是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鬥爭才有了朱元璋非殺他不了的理由。


喜歡明史的都應該知道,幫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淮西將領,李善長,湯合,常遇春,徐達,藍玉,李文忠,鄧愈等,除了李善長都是能征善戰的厲害角色,明朝建國以後朱元璋分封六公都是淮西子弟,而且還封李善長為明朝開國丞相,六公之首也是李善長,淮西集團也就以李善長為首,而劉伯溫只被封了誠意伯,還是伯爵裡面俸祿最低,的,李善長的俸祿是劉伯溫的幾十倍,相反朱元璋並沒有讓淮西集團做大的意思,封劉伯溫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對劉伯溫也是大力提攜,至此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和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開始了正面的交鋒,當他看到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反而像局外人一樣等著看好戲。

李善長有個心腹叫李斌犯了罪,劉伯溫也以這件事向李善長髮難並把事情也向朱元璋報告了,李善長就向劉伯溫求情,並說京城好長時間都沒有下雨了不宜殺人,劉伯溫就說殺了李斌天就下雨了,雖然說劉伯溫通曉天文地理到也有算錯的時候,殺了李斌以後也沒有下雨,李善長就向朱元璋打小報告說,京城好長時間沒有下雨,他還要殺人這下惹怒了上天不下雨了,朱元璋對劉伯溫也頗有微詞,後來以劉伯溫為首的言官集團也向朱元璋說一些李善長的壞話,一次兩次朱元璋也沒往心裡去,後來越看李善長越不順眼。罷免了李善長的丞相,朱元璋就召見劉伯溫問丞相的人選,第一個提到了劉伯溫的門生楊憲,劉伯溫反駁,提到胡惟庸劉伯溫支持,最後朱元璋說其實我想讓你做丞相,劉伯溫是個文人,也就有文人那些毛病,我知道我自己是丞相的最佳人選,但是我這個人嫉惡如仇,看見什麼說什麼,容易得罪人,你讓我做丞相以後你有什麼問題我也就直接說了,朱元璋從這裡就對劉伯溫厭惡了。



最後劉伯溫實在是在京城待不下去了就請求朱元璋讓他告老還鄉,朱元璋也就批准了,但是淮西集團李善長鬍惟庸不想放過他,編造謠言在朱元璋跟前說劉伯溫的不是,劉伯溫看著實在沒辦法就想著朱元璋對我這麼不放心我還不如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至少能保住性命,但是這次他想錯了,有次他得病了,朱元璋專門派胡惟庸帶著醫生去給劉伯溫看病,沒過幾天劉伯溫就死了,後來胡惟庸案逼死劉伯溫也成了胡惟庸鐵定的案子,那些醫生也指認是胡惟庸指使他們給劉伯溫下毒的,但是作為朱元璋他不可能不知道胡惟庸和劉伯溫是死對頭,反而讓胡惟庸去給劉伯溫看病,這其中的問題想必大家都能看出來吧。


給我小驚喜

劉伯溫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可以與諸葛亮媲美的。朱元璋小名朱重,八一個重,農村放牛娃,慢慢長大之間到明朝開國皇帝自己能力不得不說,相當有魄力,相當重義氣,相當有能力,當然也相當有機遇。

朱元璋在最開始剛剛啟軍起義的時候,在郭子興的麾下後來接替郭子興作為大帥之後由李善長來作為自己的軍師。在李善長的推薦一下,朱元璋,多次請求劉伯溫來到自己的幕府,作為自己呢軍師多次請求,劉伯溫才答應劉伯溫,其實最開始是不來的,後來由於元朝統治的腐敗,不得不投靠朱元璋,當然在朱元璋的幕府列,劉伯溫做出了巨大的骨架,朱元璋想不到的,他想到了朱元璋,不會的躺會了,朱元璋十分的仰仗劉博文,可是慢慢的,明朝成立以後,出現了兩個政黨,第一個就是以李善長為頭的淮西島,淮西黨,為了打倒劉國翁就說劉伯溫自己也有一檔叫做浙東黨。

朱元璋已經察覺到,朝中有黨爭的存在,但是為了輔佐自己的太子成功的登上帝位,不得不忍受他們相互爭奪,後來懦弱的太子去世以後,朱元璋心傷不已,覺得自己的太子駕馭不了朝中的大臣,所以一起陪他打江山的將軍都被他傷害了。劉伯溫作為陪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朱元璋太知道他有多厲害了,他能幫助自己打天下也能幫助別人推掉自己孩子的江山,他心裡一直是畏懼劉伯溫的。

劉波見朱元璋殺掉了大批的開國功臣自己對劉伯溫心懷不滿,覺得明軍一般都不會這樣做,但是朱元璋這樣做,自己也就會惹火上身。多次請求回自己的老家靜養,但是朱元璋不放心不讓他回去。劉伯溫後來重病,自然張很是惱火,以為又是在騙自己的結果,就派丞相胡惟庸送去藥,胡雍對劉伯溫心懷不滿,在裡面放了毒藥,將劉伯溫毒死了。

傳說劉伯溫留了一本後世之書,要求孩子傳給後世之君,不要留給朱元璋,朱元璋聽說以後就挖地三尺把那本書找到了,結果書中寫的都是治國之策這張心想,劉伯溫這是對我心灰意冷了,治國之策都留給後世之君,看來對我特別的失望啊。

自古帝王多薄情,劉伯翁在朱元璋的墓府裡,其實和劉朱元璋相處的十分的好,只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天下,所以才不得不殺掉劉伯溫。劉伯溫也幫助朱元璋斬掉了很多的龍脈。來維持明朝的統治。


東倒西歪說歷史

歷史總是在輪迴,人生處處是驚喜,同樣也處處充滿了驚嚇!

開國皇帝想盡各種辦法殺掉跟隨自己征戰打天下的功臣,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其實也並不能全怪皇帝,皇帝也是迫於無奈才對昔日的戰友痛下殺手!

皇帝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戰友是十分了解的,誰有幾斤分量也都是門清兒。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能人豪傑,如果造起反來那跟自己當初取得政權一樣是不費勁兒的!自己在世,手下這幫兄弟還能聽命與己,若是自己命不好,死他們頭前去了,難免這些人不會居功自傲,不服自己的子孫!所以為了保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也為了給自己的子孫掃除一切威脅,皇帝只能對這些老戰友下殺手!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胡惟庸跟劉伯溫不對付那是人盡皆知的事,朱元璋派他去給送藥豈不是意有所指?這就跟當年曹操給荀彧送來的食盒一樣,都是在暗示。只不過礙於老戰友的情面,不能自己出面;又找不到這些人的小辮子,只能強行暗示!

劉伯溫的智謀很高,自己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門道兒。“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伯溫知道自己也逃脫不掉這個魔咒了,與其等待被人抓到小辮子問罪,不如自己瞭解了自己,免去皇帝的威脅,還可以保全家人!

所以自古君臣沒有情誼可言!有的只是利益關係,皇帝靠臣子為自己開疆闢土、保家衛國;臣子靠皇帝升官發財、青史留名!如果不能急流勇退,自然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人之慾,淡;人之福;濃!

我是笑笑生,喜歡笑侃歷史,關注我,每天都有新觀點!


k笑笑生

問題有誤,朱元璋殺的開國功臣有多少?或者說開國功臣有幾個活下來的?

關於劉伯溫,這個人屬於典型的情商+才學見識極高的人,實屬罕見。情商高的地方在於他總是能夠猜到朱元璋要幹什麼,或者朱元璋想幹什麼。如果朱元璋沒有成為皇帝,或者沒有造反,劉伯溫也不是元朝名士。兩個人一定會成為知己,朱元璋知道劉伯溫知道自己的想法,其實朱元璋對劉伯溫還是很欣賞的,而李善長只是一個精於戶籍,田畝管理的技術性人才。

李善長被誅殺後,劉伯溫在家養老,但是時時刻刻在被監視的情況下,也過的不安穩

當朱元璋一步一步要開始誅殺淮西舊部的時候,太子朱標為藍玉等人求情,這個時候朱元璋做了一件事,可以反應出來殺功臣的原因:拿著一根滿是刺的樹枝讓太子抓緊,太子說:父親,上面都是刺,我怎麼抓。朱元璋說:你不敢,我敢抓,於是一手鮮血把樹枝上的刺都濾掉了,說:你現在可以拿著它了

另外,淮西大將們是非常難以馴服的,也就是朱元璋能降得住。尤其是藍玉,仗著軍工在身,感覺老子就得享受。甚至有了造反的心,於是對這些難以管理的大將,殺心肯定是有的。

而劉伯溫不是淮西舊部,當時開國元勳基本都死了。加上年齡也大了,只想安穩度過餘生,可是那個時候的朱元璋,年齡大,太子和太后的死更加刺激他。而他又想讓孫子朱允炆接任皇帝,自己老了,如果留下劉伯溫,他不放心。

中年時候的朱元璋是有考慮過讓大臣,大將們回家養老的,也想過杯酒肆兵權,也給了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往一個大鼎裡投辭官摺子。結果第二天收到一大片不願意辭官的摺子。

朱元璋意識到,這些人對自己曾經的功勞看的過重了,放不下,如果朱元璋死了,他的兒子一定降不住這些人。開了殺戒,都殺了吧


ChrisSolomon

朱元璋殺開國功臣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但是劉伯溫可以說是輔助他登上帝位的大功臣,為何朱元璋還要殺他呢?我覺得原因有3

1忌憚劉伯溫

劉伯溫號稱神算,神機妙算,這一點朱元璋是深有體會的。朱元璋能夠當上皇帝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有劉伯溫的幫助。而正是這個原因,令朱元璋有了

戒心。他不怕有人功高蓋主,因為這樣的人很容易殺,功高蓋主的人權勢太高了自然就會自大。

他大權在握,完全不需要畏懼這樣的人。朱元璋畏懼的是功高蓋主還低調的人,劉伯溫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朱元璋忌憚他。怕他就算是不造反輔佐別人造反也不是他能夠承受的了的,要論鬼才,朱元璋麾下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

2劉伯溫知道太多東西了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他想做一個光明正大,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在他登基之前做過的很多不光彩的事情,朱元璋知道,劉伯溫大多都知道。但是天下人不知道。

既然他已經穩坐帝位了,自然就不需要劉伯溫這樣幫他保守秘密的人物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劉伯溫淪為了政治犧牲品之一。

3李善長的挑撥離間

朱元璋對於李善長是十分看重的,因為是他的老鄉。其實朱元璋對於劉伯溫全都是利用。他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從來沒有把劉伯溫當做是自己人。

所以面對李善長和劉伯溫之間的矛盾,開始他採取的是制衡,也就是平衡兩個人的勢力。後來乾脆就是一面倒,支持李善長。因為在他的心裡面李善長才是他可以控制,可以信任的人。

李善長對於朱元璋的威脅是不大的,而這劉伯溫不同。所以朱元璋靠向了李善長


玄幻小子

謝謝誠邀!據我所知,朱元璋可以說是這一生殺的功臣最多的人了。其實我們可以還原一下故事的來龍去脈。公元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在家養病。朱元璋知道了之後,由於政務繁忙,沒有親自去探望。而是派嫉妒劉伯溫才能的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給劉伯溫開了藥方,劉伯溫讓管家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但是這時候就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但是呢,這時候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並沒有對劉伯溫的病情露出關心來。也沒有讓御醫再治。看到朱元璋這樣,劉伯溫是相當的心寒啊。然後就辭退回家了。

劉伯溫晚年最大的願望是回到老家養老。於是向朱元璋提出了告老還鄉。朱元璋痛快的答應了他這一請求。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儘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就這樣,沒有幾日就去死了。

其實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劉伯溫的無奈。伴君如伴虎,當然了在官場的權利下,劉伯溫也過的太不舒心。妒賢嫉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我們太優秀,那我們很可能招致禍患。我們俗語有句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或許吧出名了也就會招惹是是非非。如果劉伯溫能早點看透這一點,早點退隱,在自己的家鄉頤養天年或許也不會招致此禍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評論)





萬盛文化傳媒

這說實話跟朱元璋後面做的一些事情實在是脫不了干係。

首先說一下啊,關於劉伯溫被朱元璋殺死這件事情是假的,因為朱元璋從來都沒有親自動過手,或者說從來都沒有親自下過命令,只不過歷史上面記載朱元璋命令胡惟庸送藥給劉伯溫,然後劉伯溫直接死了,所以大家懷疑說劉伯溫是被朱元璋給害死了。

我們暫且不論這件事情的真相,我們說為什麼劉伯溫最後會有這樣的下場,劉伯溫民間號稱劉半仙啊,大家都認為朱元璋能夠奪得天下跟這個人的才能不無關係,朱元璋也是十分信賴劉伯溫,甚至讓他監督他以前的那幫老弟兄,也就是淮西勳貴,可是到最後呢?劉伯溫在家裡面奄奄一息,卻只拿到了自己的仇敵給自己的一碗藥,你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想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二者在最後在治國這個理念上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

到了朱元璋執政中期,這個時候整個朝政可以說是暗流湧動,宰相胡惟庸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希望自己不再是一個寄人籬下的一個門生,一個學徒,而是能夠窺探更高的位置,但是偏偏朱元璋是一個從軍隊開始起家,從乞丐做到皇帝的人,說句實話,誰都不相信胡惟庸能夠鬥得過朱元璋,看著這個姿意妄為的小丑,劉伯溫深刻明白這批人遲早會出事。

朱元璋的刀已經舉起來了,可以說為了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的孫子,朱元璋已經是不擇手段,大手一揮,殺個幾千人1萬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一點在朱元璋的後期可以說是恰恰證明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劉伯溫所謂的能夠監督朝廷能夠替主子分憂的人,已經是沒有地位了,為什麼?主子心裡一旦不舒服,立刻就是殺人,還用問你們的意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伯溫你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了,你不需要揣摩底下那幫人什麼心思,也不需要揣摩這個皇帝是什麼心思,皇帝看誰不順眼,直接一刀宰下去。

這個並且對於劉伯溫而言,更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孤獨,朝廷有一個淮西勳貴,於此同時,為了能夠襯托這個淮西黨。朝廷裡面這幫淮西的稱劉伯溫為浙東,但是說實話,這個浙東黨只有劉伯溫習個人整個淮西勳貴集團都把劉伯溫作為一個假想敵,(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而淮西勳貴掌握著朝廷大半的權力和幾乎所有的人事調動,這個浙東黨就是一個笑話。

但是其他人不管,只是讓能夠保證淮西黨能夠正確的存在,你劉伯溫就是得他媽的背黑鍋,

本來一口朱元璋的權威,劉伯溫可以活的好好的,但是偏偏這個時候,朱元璋開始懷疑劉伯溫對他的忠誠,或者說懷疑劉伯溫說的話是真是假,朝廷就是這麼殘酷,一旦主子對你失去了信任,你就算再怎麼能幹,你也照樣翻不起任何的花樣來。

劉伯溫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敢去祭拜他,事實上已經證明劉伯溫死的時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心病,再加上怒火攻心,就是劉伯溫的死因。至於說被別人害死的這一點我們真的不能妄加評論。


漩渦鳴人yy

他知道得太多了,所以他必須死。劉伯溫算是朱元章的軍師。在成功打敗敵人登上九五後。可能為了天下安穩。他必須在他死前為他後代登基鋪平道路。而且朱元璋殺的又不是他一個實際上很多和他打天下的都被他殺了的。


荒漠道

朱元璋並沒有直接殺死劉伯溫,但劉伯溫之死確實和朱元璋有莫大的干係,為什麼呢?

明朝建立,天下穩固之後,曾經那個與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劉伯溫已經失去用武之地,有些人可以共苦難但不可共富貴這點范蠡曾對文種說過,作為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也許當時不能理解或者不想相信這句話,但隨著天下穩固之後朱元璋的種種做法,讓劉伯溫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比如劉伯溫晚年偶感風寒,這時他的政敵胡惟庸帶著御醫前來給劉伯溫診斷,胡惟庸劉伯溫是信不過的,但御醫不是一般人能指派的動的,劉伯溫默認是皇帝對他的格外關愛,誰知御醫的藥也不靠譜,劉伯溫吃後病情加重。對此劉伯溫向朱元璋表達了自己的疑惑,結果朱元璋聽完之後,只說了一些不鹹不淡的寬慰話。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從朱元璋這次的表情中再加上其他一些功臣的遭遇讓他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自己已是多餘,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己也逃脫不了這個輪迴。現在朱元璋礙於情面念及舊情沒有直接處死自己,若是自己不知好歹,不知進退,可能就要禍及家人了,因此為了家人考慮,劉伯溫知道自己該上路了。

回去之後,劉伯溫不再治病而是默默地等死,結果真如他所料,他死之後,朱元璋再沒有追究他的家人,所以說劉伯溫雖不是朱元璋直接殺死的,但劉伯溫之死確實是朱元璋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