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有四大金剛,長三角只有上海這一大金剛,未來粵港澳會不會很牛?

金融牌照併購

我是這麼看這個問題的,分兩個方面:

第一,粵港澳有四大金剛,長三角只有上海這一大金剛。長三角的發展是不是會比粵港澳要差了?

第二,未來粵港澳會不會很牛?

第一個問題答案基本可以確認為長三角未來的發展不會比粵港澳差,長三角和粵港澳以後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發展最好的區域。

從2017年中國城市GDP發展排名來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長處在於除了上海這一龍頭城市之外,其餘城市的發展都較為均衡,核心城市基本都在國內前五十位行列。

而粵港澳地區,五個頭部城市和其餘地區的差異很大。這和大灣區的交通不夠便利有很大關係。

粵港澳的問題:1、一國兩制之下的港澳和廣省的協調還需要加強;2、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需要改善。

長三角的問題:1、一市三省的局面需要很強的協調機制;

但總體來說,長三角和粵港澳在未來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璀璨的兩顆雙子星。

第二,未來粵港澳會很牛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各項指標都不遜色世界上成熟的大灣區城市群。


主要在於:

1、香港、廣州、深圳三個中心城市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都是世界級的,有很強的引領作用。

2、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

3、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在不斷迅速完善中。

4、強有力的政策扶持。


駑馬

一說到珠三角長三角對比,長三角就喜歡拿總量砸珠三角,我們珠三角玩的是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早已連一片。




廣深港高鐵開通 廣深港高鐵,就是由廣州通往香港西九龍總站的高鐵,全長145公里,共設7個車站:廣州南站、慶盛站、虎門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西九龍站。預計到2018年第三季度全線貫通。

穗莞深城際全線開通 這條軌道是連接廣州、深圳、東莞的主要交通線之一, 全長86.62公里,全程只有60分鐘!就跟坐地鐵似的很快就到了,2018年年底開通

港珠澳大橋通車 2018年,港珠澳大橋真的要通車了!通車後,從香港到珠海將減至30分鐘,真正實現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世界級超級工程。第三階段橋樑工程將於2018年4月開工。深中通道預計2024年12月建成通車。通車後,珠江東西兩岸一橋直通,深圳至中山行車時間壓縮到半個小時。

加上現有的虎門大橋和目前已開工的虎門二橋,將於2019開通
還有廣州東莞深圳地鐵連接也有規劃。現在世界玩的是灣區與灣區對比,都市圈與都市圈較量,長三角城市群除了拿總量比,還不是各省玩各,自己玩自己。


怎麼了

長三角從原來的“滬寧杭”擴大到“江浙滬”,再到安徽的加入,它實現了實實在在的擴大。珠三角並沒有實質的擴大動作,它更多是做升級提質的工作。兩個經濟圈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各有利弊,無法簡單判斷孰優孰劣。但是如果硬要說出個所以然的話,從遠期來看,長三角應該會比珠三角發展得更好。

首先,長三角當前著重擴大範圍,卻並不等於它只是純粹膚淺的擴大,不等於只是將原有資源進行平攤、平均化,而是不停地繼續發展,不是單純的擴大範圍,是同時也在升級提質。第二,長三角的擴區與提質同時進行,那麼未來擴大後的長三角新範圍與其以前的舊範圍容易實現無縫隙對接,不會有排斥和差距。相比之下,珠三角當前著重於(比較單純的)升級提質,基本上無意擴區,那麼容易造成“燈下黑”的塌陷區,未來即便珠三角開始轉變思路,規劃擴大範圍,其周邊的塌陷區與珠三角之間的差距太大,很難實現對接。

由於香港、澳門實行與中國內地不同的政治制度,珠三角經濟圈在某種程度來看有點類似中國東北的“中俄朝圖們江三角洲經濟圈”,無法輕易做到統籌發展,如果不看港澳,單從廣東省管轄的珠三角範圍來看,珠三角的地位僅僅相當於長三角的上海市。在長三角,早已從核心的上海市輻射到相臨的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而珠三角至今仍留在原地打轉。因此珠三角也非常需要擴大到中國內地其它省級行政區。

我們把廣東比作長三角的上海,那麼珠三角有理由擴大一個南翼、一個北翼和一個內陸省份。我們選海南、福建、廣西來擔當這三個角色。廣西雖有一小部分區域沿海,但畢竟華南不是完全複製華東,瓊閩桂符合珠三角的擴大需求。


平治東方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只能是以圖為基,淺論兩個所謂金剛城市的郵輪港和裝卸港。

先小結一下:上海的郵輪港和裝卸港,還有極高、極大、極巨的提升空間。香港的郵輪港和裝卸港,由於規劃設計癖好於摳取寸土寸金的空間和土地,最大限度的節空、節地的集約利用,相對來說,已經發展到極致,幾近沒有了提升的空間。

當下,上海更看重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營商環境,重點是辦事最快,跑一次能集成辦完;申請證照能3-4天就拿到。本人觀點,城市的大框架的佈局,也是最好營商環境的極其重要的條件,潮汐式長途跋涉的上下班,30分鐘甚或是幾小時的生活圈,仍是城市繞不開的短板,應從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著手,有個根本性的解決,辦事或辦證,對企業或許只有1-2次,而上下班則可能是幾年、幾十年人人天天都要發生的事情,生活圈有可能是長期居住在本城市民一輩子的事情。


攤鋪型的城建模式,缺乏效率,缺乏景觀,也缺乏城市人文關懷的溫度,猶如官方所稱缺乏高度集聚的顯示度。但願本人的兩城郵輪港、裝卸港的圖片對照,能對相關部門尤其是規劃部門,有所些微的參考。

上海洋山港及周邊,觀賞高度1:379米;2:469米;3:9.02公里。

九龍葵青區長青公路及周邊【曾經是全球最大的貨櫃港,具有智能化的裝卸設施,港口與城區、城郊有機的深度融合,以就近原則的規劃理念,讓更多的市民擁有港灣的海景樓,注重國際化景觀和港城天際線,極其酷似曾經是全球最大海港的新加坡,在留住財富、再造港城方面,有著獨到的智能力和創造力。】

九龍貨櫃港及周邊,觀賞高度1:356米;2:6.69公里;3:9.02公里。

兩城去裝卸港畫面的交替呈現,不妨做個遊戲,各自分辨哪是洋山港的風景,哪是葵涌港的景觀?

洋山

葵涌

兩城的郵輪港之路

上海寶山區寶楊路【一條直達全球最大郵輪港的馬路。】

九龍啟德承豐道【在舊啟德機場原址新建的郵輪港。】

當下,上海更看重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營商環境,重點是辦事最快,跑一次能集成辦完;申請證照能3-4天就拿到。本人觀點,城市的大框架的佈局,也是最好營商環境的極其重要的條件,潮汐式長途跋涉的上下班,30分鐘甚或是幾小時的生活圈,仍是城市繞不開的短板,應從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著手,有個根本性的解決,辦事或辦證,對企業或許只有1-2次,而上下班則可能是幾年、幾十年人人天天都要發生的事情,生活圈有可能是長期居住在本城市民一輩子的事情。

攤鋪型的城建模式,缺乏效率,缺乏景觀,也缺乏城市人文關懷的溫度,猶如官方所稱缺乏高度集聚的顯示度。但願本人的兩城郵輪港、裝卸港的圖片對照,能對相關部門尤其是規劃部門,有所些微的參考。

上海寶山區寶楊路,觀賞高度1:599米;2:627米。

九龍老啟德承豐道,觀賞高度1:268米;2:676米;3:256米。

兩城去郵輪港之路交替呈現,不妨做個遊戲,各自分辨哪是吳淞郵輪港馬路,哪是啟德郵輪港的道路?


手機用戶75055970447

未來會不會很牛?當然會,因為廣東以前、現在、未來都沒有不牛過。

有人說,廣東的牛,是因為廣東最早搞對外開放,借政策之力而已。否則,一個蠻夷之地,怎麼可能發展的那麼快?是這樣嗎?

其實,廣東從漢朝開始,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廣東是最重要的對外遠洋通商的基地。到了清朝,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廣州依然是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所以,廣東的對外開放從唐朝就開始了,聞名古今的“千年商都”,何來蠻夷之地?

還有,廣東的牛,跟廣東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很有關係。千百年來,廣東遠離政治中心,養成了不畏強權,敢於開拓,實幹務實的個性。知名歷史專家石國鵬曾經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東人特敢嘗試新鮮事物,無論什麼事,都能玩出新花樣。洪秀全,把人民起義玩出新花樣;康有為梁啟超,把君主立憲變法玩出新花樣;孫中山,把民主革命玩出新花樣…”。到了現代,論經濟風流人物,還看廣東。

所以,廣東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無論長三角如何努力,廣東都是NO·1的存在,不久的將來,廣東更會一騎絕塵,把長三角遠遠拋在身後。


譁山論劍

看未來各有千秋,長三角更勝一籌。

幾個角度:

位置,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的腰,長三角是龍頭,當仁不讓。

人文,江南自古有人才,民風務實上進。新經濟比拼的是人力資源。

城市,上海成熟穩健,杭州強勢崛起,蘇州南京隨行,隊形保持的不錯。

深港穗當然很優秀,只是過於密集缺少腹地空間,於全國而言地理位置相對邊緣。毫無疑問珠三角長三角都是排頭兵,望更上層樓。


20度的灰

大家都別夜郎自大,你追我趕才是國家發展要的最好結果。

廣東在改革開放當試驗田思想養成了沒有大格局發展思維。大的從基礎交通建設產業佈局,小到各地政府經濟政策及城市管理,都比長三角各地政府一體化綜合發展滯後三十年(長三角改革開放就是從大格局下手)。廣東從現在開始,快馬去追趕能在二十年內能追上長三角綜合發展規模和體量就不錯了。從地域圖型來看廣東是A字型發展:原動力動力基礎來源海外通商,短板是國內的產業佈局與內地的經營快捷聯動能力;上海是V字型發展:發展的原動力基礎在國內長江中原及國家厚實工商農經發展規模,域許維一的短板是開革開放比廣東晚了十年。不論是那個灣區的發展,國家和全國人民希望中國出現更好更多的世界級經貿大灣區。😊😊


許紋瑋

粵港澳是很牛,但前提是國家要收回香港的稅權,完全掌控香港經濟,才可能與粵完美連接,增強區域經濟影響力。至於澳門,還需要更多的人去賭才能支撐,無法形成經濟帶動力,作為點綴吧。


用戶59172503052

我覺得廣東像年輕人,充滿陽光活力,而長三角像中年貴族,成熟穩重。曾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拿中國與新加坡這麼比喻過。雖然新加坡到現在為止依然是發達國家,但未來缺少底蘊,就像廣東一樣,背後缺少縱深,只能保一方。長三角像現在的中國,有大縱深,他可以以點帶面,從而帶動全國發展。無謂好壞,珠三角最終也許會比長三角富裕,但重要性始終比不上長三角。


隨遇而安219417519

不會,因為長三角現在就很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