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金山”

通讯员郑家云

6月4日,小雨阵阵,笔者来到宣恩县椿木营乡施家坪村采访,被眼前一派全新的景象所吸引,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青砂石化道路似玉带飘进农家院落,道路两旁的药园里,药农们正在进行着大田管理,满山田野中,一片片高标准的药材基地雏形现成……

“甩了贫困户帽子,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洋房,还有一部分人在州城和县城购买了房子,70%的农户家家有了私家车。”正在田间管护药材的药农易和知自豪地说,现在村民们看病,购物都方便,村里有了标准化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城里人差!”

施家坪村位于椿木营乡最南端,全村91户298人,2014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500元,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一条条大沟一座座山,春播秋收用肩担,腰杆要累断,肩膀磨烂皮,填饱肚子还没钱,这里穷,这里偏,户口纷纷往外迁……”施家坪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2014年12月,施家坪村支“两委”换届,村民们都把信赖和期望的目光投向了村医刘小山。

在群众期待的目光中,刘小山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在短短的就职演说中掷地有声:“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要让村里改变个样子。”刘小山对施家坪的发展之道了然于胸:全村有土地资源,发展道地中药材,走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才是出路。

种植道地中药材,很多村民没有经验,也拿不出钱,“前期投入不让你们花一分钱,全部开支我想办法,成功了是大家的,失败了算我自己的。”刘小山郑重承诺。

当年腊月29日,从恩施双河采购的牛膝药苗运到了施家坪村,刘小山动员党员群众,今年春节不走亲访友,将精力全部用到栽种药苗上。大年初一早上,73岁的老党员刘开辉吃了早饭就下田。这天,几乎家家劳力全在田土上。“党员群众带头没日没夜地干,我们还有什么说的。”村民熊金成说。200多亩面积,200多万株药苗子,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全部栽种完毕。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刘小山引导群众搞好药材管理,努力做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同时,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三年多时间,全村修通了8条18公里联组入户道路,建起大小水池10口,架通高低压线20多公里,营造紫油厚朴等高效经济林1000亩,油牡丹200亩,施家坪坪1500亩荒地全部披上了绿装,施家坪村成为全乡较大的紫油厚朴示范基地。

施家坪村在刘小山的带领下,正是认准了不等不靠,艰苦创业才能求发展这个道理,从本村实际出发找准了适合全村经济发展的道理,走活了“脱贫、致富、发展”三步棋。“施家坪村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全靠刘小山带领我们搞产业转型升级脱了贫。”村民陈青山说。

随着施家坪村产业转型升级和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刘小山的倡导下,村民逐渐走上了乡村生态旅游脱贫之路。“村里的旅客一年比一年多,我的土腊肉、土鸡蛋和中药材很受游客亲睐,一年随便挣个几万元不成问题,比如我今年的药材收入可超过20万元!”村民杨金玉激动地说。如今,全村已建成特色民宿50多家,能容纳800人住宿和就餐。

如今的施家坪村,山上是药材的世界,花朵的海洋,山中是造型别致的小洋房,山上山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看药花一片,看药园连片,山中不走山,道路绕山转,科学管护林药壮,亩产效益能上万……”施家坪村的新民歌,唱出了全村人对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明天的新企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