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山东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民个个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模范,永远都是沂蒙人民的骄傲。

提起“狼牙山五壮士”,可谓尽人皆知,他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走进沂蒙山区,翻动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革命史册,同样也会发现这里有着许多可永载史册的勇猛壮士,为救乡亲们,他们不惜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同归于尽。

武善同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英雄故事至今还在沂蒙广为流传。

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武善桐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全家10口人,只有三亩半瘠薄山地。父亲常年为地主干活,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犯沂水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加入了抗日武装。

武善桐牺牲时只有26岁,但他短暂的一生却改变了在这个世上不能轻易改变的名称。

1941年春节前后,由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沂蒙支队的一个分队从卞山进了红石崖村。数九寒天,还有30多位人员没穿上棉衣。武善桐当即把自己的棉衣拿出来,同时发动党员群众送棉衣,很快解决了这些同志的棉衣问题。
1941年11月,日军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扑向红石崖村,进行了逐家逐户挨沟挨峪的大地搜查, 鬼子把全村的群众赶在一条山沟里,四周架起了机关枪,残暴地敌人首先将两名八路军伤员枪杀了,然后把武善桐和他弟弟武善亭拖出人群,一阵枪托和皮带猛砸猛打,逼问其他八路军伤员藏在哪里。武善桐被打得遍体鳞伤,满脸是血,可他咬紧牙关,一个字也不说,满沟的乡亲们和武善桐一样,没有一个开口说话的,这伙法西斯强盗无计可施,便要下毒手了。眼看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就要发生。这时,突然响起一声断喝:“住手!”只见武善桐猛地跨前一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机枪口。在敌人欲残杀大批党员群众的生死关头,为了掩护八路军伤病员和枪支弹药武善桐毅然挺身而出,便让敌人放开了被围的村民。


武善桐毫无畏惧,深情地看着乡亲们走远了之后,才带领着几个鬼子向小崮子山爬去。
大家了解武善桐,也知道那山上根本没有埋武器,他这是在哄鬼子呢!都为他捏着一把汗。
武善桐虽然身受重伤,但是凭着从小练就的爬山本领,很快就把鬼子领到了小崮子山的山顶,示意枪就在悬崖的山洞里,趁其不备,把一名鬼子踢下悬崖,随后又抱住一名日本兵跳了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武善桐牺牲后,当时的中共沂水县委召开了隆重的追掉大会,表彰他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他为人民的利益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为他立碑纪念。

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解放后,县府把小崮子山改名为红石崮,让武善桐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光照千秋。红石崮也因此而有名。

今天我们在村西沂博公路东侧不远的果园内看到有武善桐烈士 、武善秀、武善成三位烈士的墓碑并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创建未来,缅怀先烈和老一辈革命者的功绩是为了汲取力量,以更饱满的革命激情投入到今天的建设事业之中。

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血染红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